第199章 香馍馍
邺城,州府。
富丽堂华的州府内,袁绍坐于软榻之上,望着堂内文武,捋须怡然。经他多时谋划,终于坐上冀州牧的位置。
今冀州牧已有,魏郡被他所据,眼下便是要依照沮授所言,将公孙瓒、张虞两人赶出冀州了,解决盘踞在太行山的张燕,将冀州诸郡收入囊中;之后解决幽州刘虞、并州张虞,东据青州,以四州之兵马以临中原。
待袁绍思虑未来的战略规划时,身材清瘦的田丰起身说道:“明公,据诸郡长吏来报,今公孙瓒屯兵安平郡,委任所据郡县长吏;而张虞以常山郡为基,掠赵国百姓。”
“今以丰之见,需先速安巨鹿、甘陵、赵三郡国。若被张虞、公孙所据,则明公之形势危矣!”
袁绍捋须微吟,说道:“今我初任牧伯,无意更替郡守。甘陵、巨鹿二郡国长吏劳沮、田二君代我书信安抚,言我不改旧制,安心守土便可。”
“诺!”
“至于赵国”
袁绍迟疑了下,看向荀谌,说道:“友若与张虞多有往来,今可拜见张虞,好生言语,以观其言语深意。”
“诺!”
袁绍虽无直言,但荀谌心中了然。今袁绍让他再次出使张虞,无非是看张虞是否信守诺言,以河内郡换所下的冀州城邑。
“公孙瓒呢?”沮授蹙眉问道。
袁绍沉吟良久,说道:“公孙瓒帐下多骑,我军初据冀州,不宜与之交手。我今书信与他,看能否劝其退兵。若公孙瓒执意不退,休怪绍出兵了!”
见袁绍布置妥当,沮授微微颔首,对袁绍的政治手段甚是满意。相比张虞与巨鹿、甘陵二郡守而言,公孙瓒为冀州之大敌。今如能先解决公孙瓒,冀州诸郡事轻易可平。
且不言袁绍安抚河北州吏,整顿冀州兵马,而当公孙瓒收到袁绍让他罢兵而归的书信,自是忿忿不平。
安平,郡治乐成。
郡府内,公孙瓒手里扬着袁绍所写书信,谓堂下左右文武,冷笑道:“袁绍邀我同取冀州,我辛辛苦苦率兵进至安平,而他却使诈夺了韩馥的州牧位。今又来信劝我退兵,当真欺我太甚!”
见公孙瓒欲趁袁绍立足不稳而率兵进攻,关靖当即起身,拱手说道:“禀将军,袁绍率讨逆之兵,兼冀州之卒,其兵马不容小觑。以靖之见,今欲讨伐袁绍,不如联络荆州袁术,并召幽州步骑南下。”
“荆州袁术?”
“然也!”
关靖说道:“袁术与袁绍虽为同族,但相互仇视。袁术委孙坚为豫州刺史,而袁绍拜周昂为豫州刺史,招揽颍川旧部,突袭鲁阳,与孙坚互相征伐。故将军可遣骑卒南下,交好荆州袁术,以同伐袁绍及其党羽。”
“卿之言论,深得我意!”
公孙瓒环视堂内众人,目光停在公孙越身上,说道:“越弟,你可愿率千骑南下南阳,为兄拜谒袁公路,以助我征伐袁绍?”
公孙越二旬有余,自是胆气出众,拱手说道:“有何不愿,弟当助兄长夺下冀州。”
“好,有胆气!”公孙瓒欣赏而赞道。
“将军,今欲讨伐袁绍,不如派人交好张虞。待日后用兵时,以邀其从并州出兵,为将军牵制袁绍兵马。”严纲说道。
“可!”
公孙瓒环视堂内众人,欲选合适之人出使张虞。然环视许久,竟不知选何人为他出使张虞。
“嗯”
公孙瓒似乎想起什么,看向坐于末尾的刘备,问道:“玄德,我闻你与张虞有旧,不知真假如何?”
见公孙瓒点名自己,刘备起身作答,说道:“禀将军,昔于西园军中,备有幸与张虞结识。虽有数面之缘,一席之畅谈,但称不上与其相熟。”
“有数面之缘便可!”
公孙瓒倒不在乎,笑道:“我与他同为边将,并为刘幽州帐下效力,今当协力互助,劳玄德为我拜会张济安。”
“诺!”刘备怀着复杂心情,作揖应道。
刘备从雒阳任职,再至公孙瓒帐下效力,其中间仕途多有起伏。
汉灵帝驾崩,何进掌握大权,让毌丘毅带人出京募兵,刘备随行之。中途因击贼有功,刘备出任下密县丞。
不久因董卓入京,群雄起兵之故,刘备受曹操相招,舍官而走,率兵讨董。然刘备见刘岱无心讨贼,而曹操又兵败荥阳,便知关东联军讨董无望,遂率兵马离开联军。刘备途中遇见前往平原国上任的陈纪,受陈纪征辟所邀,护送其至平原上任,并被表为高唐县丞,及迁至高唐令。
公孙瓒征讨冀州前夕,青州黄巾兵至平原,敌我兵力差距太大,陈纪弃平原逃往徐州,而刘备所在的高唐县也被黄巾所破。兵败之下,刘备得知公孙瓒南下冀州,遂带残部前往投效。
今张虞作为冀州的第三股力量,之所以能让公孙瓒、袁绍二人派人争先交际。并非张虞魅力大,而是因为张虞在冀州的力量微弱。
依三家分据冀州郡县来看,张虞依靠张燕,才能跋涉太行,占据常山郡,而孙、袁二人在河北早已耕耘多时。
二人如能将对方赶出冀州,剩下一人兼并对方在冀州的领土后,张虞很难与其抗衡。故对二人而言,能拉拢张虞最好,即便拉拢不到张虞,也不能让张虞帮助对方。
在韩馥让位于袁绍之后,之前混乱的冀州竟诡异的陷入一时宁静之中,而今下之宁静无疑是暴风雨前的前夕。
不过对张虞而言,冀州目前的局势暂与他无关,今他首要之事,便是迁民,尽量不插手孙、袁二人争霸冀州的军事行动。
但迁民之事,并非一帆风顺。
黄昏之时,张虞正俯案持笔,处理迁徙百姓之事。
赵云在堂外踌躇许久,遂趋步入堂,向张虞作揖行礼。
“君侯!”
张虞抬头瞧了眼赵云,本想让赵云等等自己。但见赵云神情忐忑,遂放下毛笔,语气舒缓,问道:“子龙有何要事?”
“倒无要事!”
赵云迟疑几许,说道:“仅心中有一疑惑,不知君侯能否为云解惑?”
“且坐!”
张虞挥手让赵云入座,笑道:“有何疑惑,但说无妨!”
将人才收为己用,不代表便能让人才死心塌地为你效力,张虞作为君主多时,岂会不知如此浅显道理,故张虞颇关注初入麾下文武的心理波动。
赵云斟酌言语,问道:“君侯自入河北以来,便派麾下兵吏迁徙河北百姓,不知君侯所为何意?”
张虞脸色不变,说道:“自董卓入京起,中原战事频发。今韩馥让位于袁绍,而公孙瓒屯兵安平。二人皆有心全据冀州,故冀州迟早生变。”
“并州有山河之险,昔因胡人掠边之故,并州诸郡凋敝。故我迁民入晋,当有意庇护河北百姓,并移民充实诸郡,令胡人不敢窥视我汉家疆土。”
赵云沉吟少许,问道:“君侯可是无保全常山之念,故将我常山交于张燕管辖,并迁常山郡外县百姓入晋。”
“非也!”
张虞神情正色,说道:“张君出任太守,由刘幽州保举,并由朝廷委任,非我一人之意。况张君虽为贼人出身,但其却为常山郡人,君岂能有闻乡人掠乡民之事?”
“乡人守乡土,当会有保境安民之念!”
自家老乡都能丧心病狂劫掠,除了刘秀麾下的兵马能干得出来外,一般人都干不太出来。
赵云闻张虞所言,念及张虞以并州人守并州土,并善治并州百姓之所为,让赵云不由认同其言语。
张虞笑容和善,问道:“试问子龙之志?”
赵云愣了半响,遂说道:“天下动荡难安,州郡污吏横行,贼胡兵乱四起。云今下之志,当愿州土安宁,天下肃清,胡人不敢犯境。”
别看赵云生活在冀州,与边疆相隔幽州。然实际上,因乌桓内迁至代郡之故,乌桓时常作恶常山,让常山百姓苦不堪言。
“子龙之志,当是我之所愿。”
张虞撑膝而起,正色说道:“虞出身边塞,胡人侵边,郡县失守,百姓流离。故我所愿,当恢复朔方,退胡人于阴山。及至天下,望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还天下朗朗乾坤!”
“君侯志向远大!”
赵云面露惭愧,说道:“云不识君侯迁民深意,今言语冲突,望君侯恕之!”
张虞轻拍赵云肩膀,说道:我志向虽远,但我一人难行。子龙为常山少有之俊杰,望能辅我,共襄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