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0章 绝不据冀州寸土!(1 / 1)周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 绝不据冀州寸土!

七月,高邑。

“君侯,范于赵国奔走月余,招揽赵地百姓六千多户,今已交由徐司马率众护卫。”吕范可惜说道:“若能有更多时间,或能聚拢更多赵国百姓。”

张虞神情喜悦,勉励说道:“子衡多有辛劳。徐陵守邯郸不降,赵国地小民寡,今迁民六千余户足矣。若在赵国纠缠太久,倒是得不偿失啊!”

之前所言在黄巾之乱前,赵国所辖有五县,户籍三万余众,口有二十几万。若深究赵国五县详细人口,其数目肯定多于在册户籍,要不然吕范做不到仅忙活月余时间,便迁走六千多户百姓。

继续深挖赵国四县人口,各种手段都用上,凑满八千户,乃至万户不成问题。然其中所消耗的时间,怕不是会更多。

为了能用最少的时间,迁走最多的百姓,没必要在地少民寡的赵国费太多时间,不如派兵马入巨鹿,趁袁、孙二人争夺巨鹿时,将临近常山郡的巨鹿百姓迁走。

今张虞除了留许褚所部千人在身侧外,让四将各领一校兵马,以两校负责一县的模式迁民。

张辽都督徐晃、令狐邵二将,迁下曲阳县;满宠、郝昭二人迁杨氏县,并招揽临近的瘿陶县人口。

“君侯,另有一事禀报。”

吕范继续说道:“赵国多有豪强、大族以坞相抗,不愿随我军迁徙。然范却临行有言,日后冀州若是大乱,可北投常山,从井陉入太原。”

“甚好!”

张虞闻言愈发欣喜,说道:“豪强、大族不愿舍家业入晋,然待冀州战火四起,豪强、大族难免忧惧。子枫临行一语,不知能为并州带来多少百姓。”

天下乱世,而并州安稳。若想得到更多人口,光靠张虞迁徙肯定是不够,他必须塑造并州是避难之地的形象,吸引河北、中原的百姓前来投靠。

念及于此,张虞惋惜道:“自郭有道病逝之后,我并州再无名士。若郭有道在世,我以名师崇之,当能招揽天下士民以奔三晋。”

郭有道,即太原介休人郭泰,其字林宗,列位于‘八顾’之中。王允、王宏便是与郭泰交好,张虞麾下庾嶷的父亲庾乘受到过郭泰的提拔。

郭泰为何被称为有道,实因受太常赵典所推为‘有道’。而‘有道’是为察举制度中的特举科目,终东汉一朝被推举为有道之人少之又少。故士人便以‘有道’称呼郭泰,以推崇其超高的品德与才能。

闻言,吕范似乎想起什么,说道:“君侯,范都督兵马入赵国时,曾听闻乡人言,旧尚书卢植隐居于幽州上谷郡。君侯若欲推崇名士人,以招揽河北士民,何不如遣人迎卢公于晋阳。”

“卢公竟隐居于上谷?”

张虞拍腿而笑,说道:“卢公官位虽说不高,但却为海内大儒。今若迎之,则河北士林皆望卢公。”

东汉末年能称得上大儒的人不多,仅有董卓麾下的蔡邕,避难于北海的郑玄,以及在张邈麾下的边让。而卢植虽不如郑玄通晓古今经学,也不及蔡邕长于文学。但卢植性情刚直,尤受士人称赞。

“快!”

张虞握住吕范的手,说道:“子衡,你速携重礼,驱车前往上谷,为我迎卢公于晋阳,请他为我教化并州士民。”

“来人,速知会钟繇,让他于汾水东岸修建学乡,专候卢公居住。”

“诺!”

侍从快步退下,而吕范却迟疑了下,说道:“卢公隐居上谷,若不愿迁居晋阳怎办?”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可向卢公言,我与王司徒有同讨董卓之念,今请他至晋阳!”

吕范神情了然,说道:“范必不负君侯期望!”

“劳子衡为我奔波!”张虞说道。

迎大儒于州郡的作用隐晦,短期内看不出功效,明面上还要厚待,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活。

但大儒作为吉祥物,有一点可以肯定,或多或少能为张虞吸引人才,还能为张虞抬高名望。而今并州现状,除了缺人,便就是缺人。

曹操入兖州时,初为军阀的他,因不忍边让的讥讽,遂愤杀大儒边让。而曹操虽发泄了心中羞辱之恨,却也变相逼反了张邈与陈宫。

及曹操拥立天子于许昌之后,经历兖州之变的曹操在政治上成熟了许多。如孔融入朝之后,虽经常诽谤他,但曹操为了大业,硬生生隐忍十年。直到曹操兵败赤壁之后,为了扫清篡位前的障碍,才杀了孔融。

而张虞不可能犯曹操之失,公孙瓒视若无睹的卢植,他今非迎至晋阳不可,以来拔高他的形象。

刚送走吕范后,郭图前来禀报。

“君侯,荀谌奉袁绍之命,今前来拜见!”

“请!”

张虞调整了精神面貌,再去见熟人。自入冀州以来,他可是三天两头见人,实在是心累不已。

很快,荀谌在侍从的指引下,趋步前来拜见张虞。张虞笑容相迎,说道:“袁车骑受任冀州牧,虞尚未遣人恭贺。而荀君便前来拜会,不知所谓何事?”

荀谌作揖行礼,说道:“昔袁车骑与君侯盟约,言君侯出兵击冀州,待冀州被袁君所取,则授君与河内郡。今冀州已下,袁车骑不敢忘旧时诺言,欲授河内郡于君。”

“哦?”

张虞饶有兴趣,说道:“我闻王匡尚屯兵于朝歌,不知车骑欲如何将河内郡于我。莫非让我与王匡打上一仗,若我胜则我取河内,我若兵败则河北仍归王匡?”

“非也!”

荀谌神情不变,说道:“我主已让王匡前往泰山郡募兵,今河内暂无人督管,君侯可率兵入河内。至于王匡官职,我主另有表奏。”

王匡部曲在讨董之役中被打得精光,在董卓西走入长安后,袁绍为了给张虞腾地,干脆让王匡回泰山郡募兵。今河内无大军督管,张虞率兵入主,便能生米煮成熟饭,代替王匡成为新的河内郡守。

张虞笑眯眯,说道:“多谢君前来相告,我今便派人前往接管河内。”

“那常山郡呢?”

见张虞不谈常山郡,荀谌赶忙说道:“君侯今已迁走数万河北百姓,不知何时将常山郡交于我主。”

张虞摆了摆手,说道:“大司马表平难中郎将张燕为常山太守,今常山郡我已交于张燕,袁君可向他索要!”

“什么?”

见张虞出尔反尔,荀谌脑门嗡嗡,说道:“张燕为黑山贼寇,今怎能将常山交于张燕?”

张虞反问道:“天下之州郡皆为汉土,朝廷委张燕为常山太守,我怎能不与?”

“况先帝早已册封张燕为平难中郎将,督理黑山民事,如州郡之事。”

张燕的洗白之路从汉灵帝时期便开始,其被汉灵帝授予领河北诸山谷事。每年向朝廷派计吏,提供微薄的赋税,以及户籍名册,为此朝廷给予张燕表奏孝廉的权利。

荀谌当下欲哭无泪,张虞将常山郡问题推于张燕,明摆着就是不想如之前约定那般,将常山郡交于袁绍。

为了能要回常山郡,荀谌垂死挣扎,说道:“君侯,我主不违誓言,将河内郡予君,今君侯怎能违约?若让河内士人得知,岂不有损君侯声望!”

张虞故作沉吟,说道:“我无意毁约,仅是朝廷所任命,以及张燕为大司马所表之故,虞不敢不从。为全盟约,我愿将赵国四县交与袁车骑。”

说着,张虞沉声说道:“荀君可回禀袁车骑,我张虞此番绝不侵占冀州一城。若袁车骑欲取常山郡,可向张燕讨要。”

荀谌脸色难看,张虞这番话没有任何毛病。张虞将常山郡交于张燕,并将赵国四县给袁绍,他今下真就没占领任何河北城池。

且当初双方约定时,仅约明待袁绍下冀州,张虞交还冀州郡县,而袁绍以河内郡为酬,而如今张虞确实也做到这一点。

张虞虽说没有违背约定,但明眼人都知道张虞是在忽悠他们!

在张虞、荀谌二人谈话间,侍从轻声入内,凑到张虞身侧禀告。

“君侯,公孙瓒遣刘备为使,今在外头等候。”

张虞瞧了眼荀谌,故意问道:“刘备为大司马使者,还是公孙瓒使者?”

“为公孙瓒使者!”

侍从说道:“且来使刘备自称与君侯有旧,今在外头等候。”

见公孙瓒亦派使者前来,荀谌当即冷静下来。眼下最大的敌人,不是张虞,而是屯兵于安平郡的公孙瓒。

若他此番强求常山,与张虞撕破脸,岂不是将张虞推向公孙瓒!

张虞似乎有意为难荀谌,问道:“我今当见刘备乎?”

荀谌长吐了浊气,拱手说道:“见刘备为君侯私事,然谌以为公孙瓒勇而寡智,贪得无厌。而观我主不改盟约,将河内郡让于君侯。”

说着,荀谌得体说道:“今常山郡既被张燕所取,那便请君侯交割赵四县,以便谌回禀袁车骑。”

见荀谌不卑不亢,张虞暗自点头,颇是欣赏荀谌。

“公则,与友若交割赵四县。”张虞吩咐道。

“诺!”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