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二见玄德,表太守
“玄德!”
“君侯!”
得见许久未曾见面的刘备,张虞从榻上起身,上前握住刘备的手臂,笑道:“自雒阳一别,玄德愈发俊朗,今下安好?”
不知张虞热情真假,刘备言举谨慎,笑道:“君侯坐据并州,威震河朔,好生威武,令备自愧不如!”
“坐!”
在招呼刘备之时,张虞顺势关注到刘备身后的两名壮汉,一人髯须过胸,一人皮肤黝黑,体格皆是高大,身形魁梧异常。
“玄德左右?”
见张虞关注到自家兄弟,刘备当即介绍道:“回君侯,二人非备随从,实乃备之手足。髯须长者,为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为备二弟;另一人,则为张飞,字翼德,与备为同郡子弟,为备三弟。”
“拜见君侯!”
“好壮士!”
见到闻名于后世的关、张二人,张虞不禁点头,说道:“能让玄德引为手足,必非凡夫俗子。今落座于席,不必拘礼。”
说着,张虞看向许褚,说道:“仲康端些酒肉上来!”
“诺!”许褚拱手应道。
刘备见许褚腰围宽大,体格魁梧,问道:“君侯帐下猛将众多,不知此猛士姓名?”
“许褚,沛郡谯县人,昔出兵讨黄巾时,征辟为吏。我观其武力出众,性情沉稳,今便拜为校尉!”张虞不以为意,说道。
“君侯不仅善用兵,今更善任人!”刘备捧场道。
张虞坐回榻上,顺势问道:“大将军秉政时,玄德出京募兵,一别多年无音讯,今怎在公孙瓒麾下效力?”
刘备微叹了口气,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备募兵途中破贼,被拜为下密丞。之后曹操起义兵,来书信相招,言同讨国贼董卓,备舍官而投。至酸枣会盟时,诸部每日起宴饮酒,无意出兵讨贼之念。备大失所望,遂……。”
刘备倒不隐瞒,将他离开雒阳之后的历程,一一告诉张虞。
张虞不禁而叹,说道:“天下崩乱,关东兼并郡国,黄巾贼人复起,玄德奔走流离。今至孙奋武帐下任职,能照料乡梓,倒是不错!”
张虞本以为刘备仅在徐州前后颠沛流离,不曾想刘备从雒阳之后便颠沛流离。然观其所为无不是想干番事业,然因各种缘故,一直干不成事业。
刘备拱手说道:“实不相瞒,备今前来拜见君侯,实奉孙奋武之命交好君侯,望君侯能与我幽州携手,共灭袁绍,分山东缘郡之土,辅刘公以济大事,平河北之兵乱。”
公孙瓒作为刘虞属下,其为了能让幽州兵民支持他,其以‘辅佐刘虞,兴平汉室’为口号讨贼,与张虞所为近似。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玄德,我闻孙奋武于幽州所为,与刘公之意多有违背。我今若助孙奋武,当是让刘公与恶虎为伴。况袁绍为讨董元勋,孙奋武若与袁绍征伐,岂不让董卓得意?”
听出张虞无意助公孙瓒之意,刘备微微蹙眉,说道:“君侯莫非欲助袁绍?”
张虞摇了摇头,说道:“我无意助公孙伯珪,亦无意助袁本初,我更无意据冀州城邑。我今之所愿,唯望孙、袁二君息戈,携手共讨董卓。”
“君侯既言讨董,为何不在关东诸雄起兵时,率兵讨董乎?”闷声喝酒的关羽忽然说道。
“大胆!”许褚按剑在手,呵斥道。
“云长!”
刘备瞪了眼莽撞开口的关羽,不满说道:“速向君侯请罪!”
“无事!”
张虞挥了挥手,示意刘备不用芥蒂。
“云长问我为何不讨董?”
张虞笑眯眯问道:“我试问云长,大司马讨董否?益州牧刘焉讨董否?关东诸雄灭董否?”
闻言,关羽顿时语塞,拱手致歉道:“羽出口妄言,望请君侯见谅!”
“不知者不为罪!”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关东诸雄名托讨董,实则多为自己图利。况我自有讨董方略,故无意与袁绍等人联合讨董。”
“哦?”
刘备精神振奋,问道:“敢问君侯讨董,兴平汉室之策?”
张虞笑着摇头,说道:“今时机未至,虞不好向玄德透露机密。待时机成熟,我便与大司马携手讨贼,届时玄德自知尔!”
见张虞无意透露,刘备不好过多询问。为了完成公孙瓒的任务,刘备思虑良久,问道:“不知君侯今下有何打算?”
张虞考虑了下,说道:“不瞒玄德,黑山张燕被朝廷命为常山太守,我已将常山郡交于他。而我无意侵据冀州领土,不日将率部回兵。”
见张虞真无意插手冀州事务,刘备满脑子的疑惑。他不懂张虞为何辛苦出兵冀州,不占据冀州郡县,仅仅迁徙些百姓入并州。毕竟以冀州殷实的户籍来说,占据冀州郡县,岂不比迁徙百姓来得更划算。
莫非如张虞所言,他之所愿真是希望河北太平?
张虞的所谋之事,让刘备有些琢磨不透,同时刘备更看不透张虞为人。在张虞与刘备谈话间,郭图趋步入堂,本欲汇报事项,但看了眼刘备,便又止嘴不语。
张虞神情不变,问道:“玄德为我旧友,不知公则有何要事上报?”
有了张虞的提醒,郭图说道:“回君侯,事关河内郡事!”
“今不知遣何人为先,代君侯探查河内诸县情形?”
张虞手指敲击案几片刻,说道:“让杜伯侯先行前往河内,待我料理完冀州事务,我便率兵前往河内就任。”
“诺!”
堂下的刘备从思绪中回神,定定地看着发号施令的张虞,心中顿时升起一番艳羡。
坐拥并州,转据河内,张虞麾下疆域之大,东西或许已有千里之广。
之前张虞于上党破白波,招揽数十万百姓。而今又入冀州迁徙百姓,不日占据河内,其帐下民众已超百余万之数。
今无意助袁、孙,或许是坐山观虎斗,亦或是真有讨灭国贼之念。
可是张虞若讨董卓成功,以今下之形势,张虞岂不是会成新的‘董卓’?
刘备暗暗叹了口气,相比张虞之强盛,自己颠沛流离,仅在公孙瓒麾下求得安稳,实在令人唏嘘。
张虞用兵强悍,所向披靡。而他除了血勇之气外,仅会些小谋略。遇见黄巾大部,自己守不住高唐。今想要讨贼,更是插不上手,所能依靠无非自家两个弟弟。
此番奉命出使张虞,怕也是要无功而归,受到公孙瓒的苛责。
“玄德!”
待郭图退下后,张虞说道:“我今有意讨贼,然受限人手匮乏。玄德若是有意,虞愿表玄德为颍川太守,屯兵于京畿,以谋贼人。不知君以为何如?”
刘备愣了愣,他本是前来代公孙瓒结交张虞,不料张虞今时反过来表他为颍川太守,心中顿时激动。
然激动之余,刘备很快冷静下来,思考‘屯兵京畿’的利弊问题。
自董卓西迁雒阳上百万百姓后,京畿彻底沦为荒野。百里无鸡鸣,村社无人烟,乃是今下的写照。而他若想招揽百姓,唯有从兖、豫二州得民。
无百姓养军为大问题,且屯兵于京畿便是直面董卓,怕不是容易遭董卓兵马进攻。
此任艰难,以自己麾下数百兵马根本无力出任颍川太守!
刘备沉吟少许,拱手说道:“君侯,备帐下兵马仅数百,暂无力出任颍川太守。且备初投孙奋武,深受其厚待,今难以骤然离舍。”
顿了顿,刘备沉声说道:“待备略有人马,而讨贼时机已至,彼时备必率人马前来相助。”
见刘备无意出任颍川太守,张虞心中微叹了下。他本意是想让刘备充当他的棋子,搅乱下中原局势,可惜刘备不上当。
心虽失望,但张虞神情却是如常,说道:“待出兵讨贼,匡扶社稷时,望玄德莫忘今日之语。”
“必不敢忘!”
刘备正色说道:“彼时当是君侯莫忘备,而非备忘今时之诺言。”
“善!”
张虞点头而笑,说道:“我虽无意插手冀州之事,但如君所言,我与孙奋武同为大司马效力。他往后如若有难,倒是可来并州寻我。”
“我与玄德许久未见,你我今晚畅饮一番!”
“多谢君侯!”
刘备在受到张虞一番热情款待后,便回禀公孙瓒。而公孙瓒得知张虞两不相帮,心中虽有不悦,但见张虞不助袁绍,心由是大安。
袁绍在从荀谌口中得知,公孙瓒派人联络张虞,心由是大惧。再派荀谌连夜联络张虞,传达希望能与张虞交好之意。而张虞同样以无心插手冀州之语,让荀谌回禀袁绍。
得知张虞持中立立场,袁绍心中大为欣喜,便不再提及常山郡之事。
很快,公孙瓒得到幽州兵马相助,并在探明袁绍帐下兵马的现状,遂率兵至广宗扎营,欲击败袁绍,以夺取冀州。
广宗,巨鹿郡所属县城。
袁绍得知公孙瓒率兵进至广宗,顿时大为恼怒,欲出兵与公孙瓒决战。
然意外发生了,盘踞在太行山以南的黑山军,见张燕占据常山郡,公孙瓒虎视眈眈,而袁绍才初下魏郡。于毒、白绕、眭固等贼首心生劫掠之念,率众下山进攻魏、东二郡。
见自己腹背受敌,袁绍大为惊恐,欲将渤海郡割于公孙瓒,以求一时之安稳。
公孙瓒本欲不放过袁绍,然不料青州黄巾从渤海郡入境劫掠,也有截断公孙瓒后路之风险。
于是,公孙瓒见好就收,回兵征讨青州黄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