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政治联姻,霸府之治
六月二十七日,长安。
灞桥上,刘协坐御车驾,麾盖华贵,宫人随侍。朝廷诸卿数百人或乘马随行,或驱车而行。而董承、徐晃、刘和三将各领兵马,合有万余人之众,五色旗迎风飘扬,队列绵延十余里。观今声势之浩大,倒有几分汉天子气势。
为示人臣之道,张虞率关中文武至灞桥,拜别将东迁雒阳的刘协与诸卿。
“陛下,得赖张杨、刘备二将多月整修,城郭略有人烟,并重修宫殿。且臣虑河南凋敝,特奉粮十万石与朝廷。另大将军袁术已遣长子袁耀奉为使朝谒,另奉钱粮、绢麻,以供朝廷用度。”张虞说道。
在修缮雒阳城上,几乎是张虞一手操办,让杜畿调河内钱粮,张杨负责督建宫殿。新修缮的宫殿,张杨取名为虞安殿,似乎在告诉即将还驾于雒阳的汉室君臣,莫忘张虞会盟讨贼,迎天子东迁的功劳。
而今刘协因张虞履行诺言,准他与诸卿东迁雒阳,故刘协似乎已忘前几日在朝廷上的不愉悦。
刘协笑容满脸,说道:“卿与大将军有心了,山西羌胡、贼寇则劳卿全权征讨!”
“陛下委以重任,虞当竭力忠心以报之。”张虞说道。
在君臣虚伪语互答时,侍从见时间已至,高声喊道:“吉时已至,起驾!”
“卿止步!”
“陛下慢行!”
张虞携文武作揖拜送,说道。
“啪!”
净鞭三响,武士在前开道,铁骑护送左右,天子车驾徐徐向前。
随着天子车驾的启动,因雒阳凋敝寡有人烟,朝廷公卿不得不将家人暂留于长安。故与家人拜别之后,朝廷公卿的车驾先行出发。
送别的人群中,一名青年壮起胆子,快步来至张虞的跟前。而赵云见有人无故上前,遂大步迎上,抽出长剑,厉声问道:“来者何人?”
在长剑的威胁下,青年停下脚步,赶忙说道:“我与车骑将军有故!”
“君侯!”
赵云回头看了眼张虞。
张虞望着青年略有熟悉的面容,招了招手,迟疑问道:“我可是在雒阳见过你?”
“正是!”
见张虞认出自己,青年急忙说道:“仆生母为程夫人,昔在雒阳时,与君侯有故交!”
“程夫人?”
张虞在脑海里顿时想起旧人,问道:“令堂今下何如?”
“君侯,家母前岁受惊去世,今家中仅剩仆与家妹。”青年人神情伤感,说道:“家母去世前,曾叮嘱仆有朝一日可寻君侯!”
张虞大为感叹,说道:“令堂于我有恩,我今入长安,本欲寻机拜会,不料竟已去世。”
说着,张虞打量眼前的年轻人,大体便知其前来用意,无非是遇见困难,或是说想求份官职。
考虑到程夫人当年相助之恩,张虞沉吟了下,问道:“不知君姓名?今有何才干?”
“仆姓陈,名詹,字公章,随大儒文仪公习《左传,粗识些经学。”陈詹恭敬说道。
“文仪公?”
张虞微微蹙眉,中原有名号的文士太多,他实在不能认全,遂看向郭图。
郭图知之不少,低声说道:“文仪公乃南郡章陵人,其姓谢,名该,研修《左传。今虽三旬有余,但才华出众,随学门徒已有上百人。因战乱之故,滞留于长安。”
“善!”
张虞心中有数,说道:“公章既有才学,过些日不妨前往车骑府,与众士子同考学问。届时我观公章才华,择职授予!”
“多谢君侯!”
陈詹欣喜若狂,感恩戴德道。
见陈詹面黄肌瘦,张虞吩咐道:“迁居长安,恐生活不易,公章稍后可随吏员前去领些钱粮。”“诺!”
因是故人之子,张虞耐着性子与陈詹聊了不少,大体明白了程夫人家族衰弱的过程。
董卓入京之后,类似程夫人这种依靠汉灵帝而富裕的家族成为了董卓爆金币的首先对象,之后程夫人在迁都过程中再次受到凉州兵马的劫掠,家族钱财几乎被搜刮干净。程夫人因此气急患病,没撑多久便去世了。而陈詹不得已之下,想起母亲的临终之语,为了生计特来投奔张虞。
待陈詹感恩戴德退下之后,张虞感慨说道:“昔程夫人因灵帝而贵,今因灵帝亡而败。天下大势剧变,不知多少家族兴衰起伏,实属令人唏嘘。”
程夫人家族的兴衰可以看作汉末动荡的缩影,昔日令人敬畏的权贵伴随东汉衰败而凋零,阶级的禁锢随着动乱而被打开。新王朝与旧王朝的交替,除了秩序的重塑外,还有是亲权贵取代旧权贵。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语背后,何止王谢败亡?怕不是还有大量因东晋而发达的权贵!
张虞若想建立王朝,注定是要扶持一批新贵,新贵的富贵依托于张虞,故他们为了前程,为了回报张虞,必然会为张虞效力,而非已是衰败的东汉王朝。
当然了,旧贵中的衰败家族不能忽视,他们为了恢复家族荣光,很容易会被张虞所用,随之助张虞稳固统治。
从灞桥而回长安城的路上,因张虞几乎为关西之主,故公卿家眷无不避让张虞车驾。
望着沿途的公卿家眷,郭图沉吟少许,说道:“君侯,今虽驱逐李傕,辅天子东迁,但在两京中资历浅薄,恐难得朝堂官吏人心。”
张虞挽着缰绳,斜视郭图,问道:“不知公则所言何意?”
郭图策马凑近,说道:“君侯,今朝廷公卿多为何进主政所拔官吏,且君侯麾下兵吏不乏何进旧部。故以图之见,君侯不如拉拢何氏,以得何进、何苗二人旧吏之心。”
吕范趁机插嘴,说道:“公则所言不假,降卒中校尉伍宕、张璋旧为何进帐下军官。除张、伍二人外,军中另有何进旧部上千人,先后追随董卓、李傕,其中为军吏者不少。”
何进、何苗是汉末政治中绕不过去的两人,尤其是何进,他作为东汉晚期最后一任实际权臣,他提拔了太多名士作为他的幕僚。况因大汉衰败不久,何进帐下的幕僚尚在世上。
“今可有何氏后人?”张虞问道。
郭图说道:“禀君侯,何进旧有一子何咸,但因身体之故,西迁长安时,便病逝于途中,其留有一子名何宴,今由何进子媳尹氏抚养。而尹氏出自河南尹氏,为故太尉尹颂之女,尹氏二世三公,名声高崇。”
顿了顿,郭图补充道:“今何氏衰微,孤儿寡母,无人照料。君侯不如纳尹氏为妾,收何宴为假子,以此得何氏旧人之心。”
曹操在迎奉天子之后,选择纳尹氏为妾,不止是贪图尹氏容貌,其还盯上何进的政治遗产。毕竟如上所言,何进提拔大量人才,在朝廷上多有旧吏,曹操纳了尹氏,并收何宴为子,某种意义上继承了何进的政治遗产。
而今张虞驱逐李傕之后,降卒成分复杂,不仅有董卓旧部,还有旧时的雒阳禁军。而何进在世时,因出手大方,深得军心,仅是在他去世之后,兵马被董卓收编。
如果张虞能纳尹氏,收何宴为子,不单单能继承何氏在政治上的遗产,将还能赢得何进旧部军心。毕竟张虞兵马扩编多出一倍,他先凭借与张济以亲眷相交,让董卓旧部为之臣服。今如还需利用政治联姻,将能让何进旧部为他所用。
思虑间,张虞脑海中忽然浮现已是模糊的尹氏身影,昔尹氏相貌不俗,当时的他可是眼馋。不知数年过去,尹氏相貌、身段如何?希望莫要失去昔日之美艳!
“君侯既有志司隶,何氏旧人不可忽视!”吕范劝道。
张虞虽有所意动,但脸上却是淡然,说道:“尹氏出身名门,为何氏子媳。今纳其为妾,恐尹氏不愿。”
见张虞被说服,郭图说道:“图与敦煌宣度有故,而宣度之妻与尹氏相熟,今可让宣度之妻说尹氏。”
“善!”
张虞策马而行,说道:“此事便交由公则了!”
“诺!”
为了天下,政治联姻不可避免。尤其是关中大姓、陇右诸氏众多,日后政治联姻少不了。
“元常,今到何处?”张虞问道。
“禀君侯,钟君已至河东,不日将至长安!”辛毗迟疑少许,说道:“仅是钟君离开太原,不知何人可替钟君?”
“好!”
张虞略有头疼说道:“关中诸事繁忙,需元常为我分忧。今太原之事暂且交于庾嶷料理,待治所确定,再行商议并州之事。”
“诺!”
关中打下来之后,张虞不可能回到晋阳。且旧时以晋阳为中心,统治并州的体系无法继续使用。毕竟并州诸郡太守几乎是遥领,负责实际政事的人为郡丞。
今确立一套霸府统治体系,为张虞关键之事。而治理体系的设计,则是离不开钟繇的协助。且霸府以何地为治所,同样需要值得商榷。
当然了,提拔关中大族子弟,进一步征辟天下人才,也是张虞同时要完成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