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3章 二府人事,晋盐济楚(1 / 1)周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3章 二府人事,晋盐济楚

张虞从长安至安邑,不单单是他一人前往,而是连同带着雍州牧府的官吏一同前往安邑。

而到了安邑之后,张虞先着手改组了霸府职能,有意将车骑将军与雍州牧两府的人事统一。

为何要将二府人事统一,则是因二府产生法理不同,所带来的权利范围不同。

州牧、郡府因治理地方之故,天然拥有开府征辟幕僚之权,故州府幕僚以治理本地区事务为先。而除州、郡之外,朝廷中唯三公、大将军四人具有开府之权。然东汉朝廷为了限制三公的权利,将事务移到尚书台。

随着三公开府权利的减弱,渐渐成为大族子弟入仕的渠道之一,如王允被征召为并州别驾后,因名声显赫之故,三公并举征召,成为司徒府的幕僚。而后王允因政绩出众,从司徒府幕僚迁为侍御史。

三公幕僚地位比州、郡府吏员身份更高,在出仕途径上,不亚于举孝廉出身的大族士人。

而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则是准许车骑将军如三公开府,所征辟的幕僚待遇与三公幕僚相同。如邓骘便是以车骑将军之职而仪同三司。

故以上而观之,雍州牧府,因张虞出任雍州牧之故,负责雍州地区的治理;车骑将军府,具有中央属性,略高于雍州牧府,然因州牧独立性强,车骑府幕僚无权干涉雍州治理,最多具有指导的权利。

历史中,刘备控制益、荆二州时,为了便于协调二州管理,将左将军府置于益州牧、荆州牧之上,由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而非让诸葛亮出任单一府内官职。

张虞今将出征幽州时,自然不可能让二府独立,而是通过人事任命,机构改组,将二府职能打通。

如钟繇则是被拜为军师中郎将,署车骑将军府事,督理并、雍二州,及调度两河赋税。

杜畿以河东太守之职,兼领车骑府长史,为钟繇督理二州二河副手。

杨俊出任车骑府主簿,考课治下官吏政绩。

吕范出任车骑府司马,为张虞军事上的副手。

郭图为车骑府军师参军,负责参议将军府军事,督理军务。

贾诩、董昭、荀攸分别以侍中或郡守之职,兼领车骑府参军。三人中唯董昭实领官职,治理京兆尹。

张辽以荡寇将军之职,兼领车骑府都护。

庾嶷以司金校尉之职,兼领车骑府盐铁功曹,负责雍、并二州的盐铁官营。

除以上属吏外,张虞还委任崔琰、申屠备、李牷、令狐邵等车骑府从吏。

为了尊崇车骑府,以抑州牧府职权,张虞征辟少量关中士人出任州府属吏,如扶风苏则、冯翊吉茂、北地傅干、张奂之子张猛、河东张时、扶风耿纪等十余名关中名士。

而雍州府属吏职责,为张虞监督关中三辅郡县,以及向下颁布政令。张虞在安邑时,他们向张虞汇报。若张虞出征幽州,则受治中张时管理,钟繇、杜畿的工作指导。

经张虞的一系列人事调整,终于将并、雍二州之权归统于车骑将军府,并搭建起五大部门的组织架构。杜畿为长史,负责将军府政务;吕范为司马,负责将军府军事;郭图为军师参军,负责将军府的军务;杨俊为主簿,考课州府官吏政绩;庾嶷为盐铁功曹,负责治下盐铁官营。

而五大部门之上,便是钟繇署车骑府事,在张虞出征时,负责代理张虞工作;张虞在任时,辅佐张虞治理军政。

忙完人事调整,时间已到了十一月,天已飘起了雪,安邑内外被白雪所覆盖

窗台外,雪纷飞而落。屋内,火盆所燃烧出的暖气,驱散了屋内的冷气。

“君侯留高平、凤翔、西安三军于关中,并有关中三辅郡兵补用,足以让张将军都护关西军事!”钟繇问道:“然不知君侯欲调集哪几部兵马远征幽州?”

张虞坐于主榻上,说道:“我欲出两万兵马,即除护国军外,抽调云中、河中二军。留咸阳、西河、河阳三军坐镇并州,防备袁绍出兵。”

张辽以车骑将军都护属官,都督张济、程普、满宠三将,坐镇于关中,兵马约一万五千人。而张虞率徐晃、郦嵩二将出征,留郝昭、张杨、什翼三将分别守晋阳、河内、河东三地。

经关中一波扩军,张虞麾下已有九军之众,多达五万战兵。放眼天下诸侯,兵马能超张虞者,除了袁绍、袁术外,已是无人可以与张虞相比。而二袁兵马虽众,但质量上怕会不如张虞。

毕竟张虞兵入关中,虽说收编了大量兵马,但那些降卒却是身经百战的边军或禁军,在质量上比内郡兵马强多了。

“君侯留兵于并州,不知是否依照旧策,继续劫掠羌胡?”钟繇问道。“可!”

张虞沉吟片刻,笑道:“之前由云中军前往征讨,此番便由郝昭率西河军入掠羌胡!”

之前张虞想一次性解决羌胡,但因形势变化之故,张虞放弃了大军征讨羌胡的计划,采取疲敌之策,不断派兵入掠羌胡。而今兵马扩张太快,战斗力与组织度存疑,不如利用羌胡充当磨刀石,让各部兵马轮番劫掠羌胡。

羌胡遇见张虞算是倒霉,黄土高原被朝廷舍弃,故不管张虞怎么劫掠,羌胡只能自认倒霉。且张虞兵马出入黄土高原,几乎无人阻挡。而羌胡反过来劫掠并州,因西面有黄河与吕梁山为阻挡,羌胡受挫于山、水防线,仅会空耗兵马性命。

“对了!”

张虞想起什么事,看向庾嶷问道:“今河东盐池如何?”

庾嶷当即回答:“禀君侯,得杜河东相助,今已将盐池官营。因入冬不便晒盐,故欲让河东盐池产盐,需至明岁开春之后。”

“可有验算能产盐多少,一岁能收多少钱财?”张虞问道。

庾嶷已有准备,估算说道:“河东一岁能产盐四十六万石,盐价以每石九百钱计算,终岁能得四亿一千四百余万钱,除去购入成本,至少能得三亿之众,非太原、雁门二地小盐池所能比!”

张虞啧啧了下,他之前在雁门,运营参合盐池时,一年下来能盈利几十万便不得了。彼时河东盐池对于他而言,属于日夜所思之物,今河东盐池终归他所有。而今他有河东盐池为利,无疑有更稳定的经济来源养兵。

张虞看向钟繇,笑道:“元常,比赋税而言,盐利如何?”

钟繇捋须而笑,说道:“今岁赋税得粮六十余万石及麻、绢、绵等数万匹。明岁加统关中所出赋税,河东盐利约能占明年岁收之近半。君侯征讨幽州之后,回师修养一年,将能耀武于河北,与袁绍决分胜负。”

张虞感慨说道:“孤终知元常劝我迁治安邑之本意!”

河东郡户籍虽多,但因经历了白波军之乱,人口减少不少。然河东之根本不在户籍上,而是在河东盐池上。正是因河东有盐池之利,历代以关中、雒阳为核心的政权,无不是将河东纳入司隶直辖。

钟繇劝张虞迁府治于安邑无疑是点睛之笔,不仅让张虞更好治理并州与关中,而且还帮张虞控制了治下最关键的税源。

庾嶷沉吟片刻,说道:“君侯,明岁欲得盐利三亿多钱,仅凭并州、关中、京畿百姓购买尚有不足,还需与荆州通商,将盐售卖于荆楚。”

“荆州不产盐?”张虞疑惑问道。

“荆楚不产盐!”

见张虞不了解情况,庾嶷说道:“天下能产盐之地少,西北凉州产池盐,西南益州产井盐,缘海诸州产海盐。凉州、益州自产自销,缘海诸州多是供给本州及临近内郡。”

“而荆楚无盐,故自先秦以来,多由扬、蜀、河东三地之盐供给。如云台之将贾复为南阳郡县吏时,便受命前往河东购盐,路遇贼寇劫掠,独自运盐而归!”

荆楚境内河流虽多,但在农业时代不产盐。春秋时楚国向西扩张,很大一部分原因,贪图巴蜀的井盐。之后巴蜀被秦所有,楚国便向东扩张,吞并江东,得到海盐的生产地。

清朝时期,统治者利用两湖不产盐的特点,施行淮盐济楚之策,向两湖地区征收高额盐税。太平天国时期,淮盐难以济楚,于是便有川盐济楚,曾国藩从中征收大量盐税,才能编练出新军,并击败太平军。

今东汉时期,井盐、淮盐尚未迎来产量大爆发,荆北如南阳地区之盐,需要河东所供。

张虞思虑片刻,说道:“今袁术虽据豫、荆,但食盐恐多依仗于益、扬。今孤与袁术互盟,可去信一封,行晋盐济楚之策,以求双方互利。”

说着,张虞便看向钟繇,说道:“我去信之后,劳元常遣人与袁术交涉。如有利可图,袁术岂会不答应?”

“遵命!”

考虑到钱包渐鼓,张虞笑道:“昔统并州时,州府无钱,拮据不已。今州府渐丰,不宜苛刻。故元常看能否筹备些物品,于新春赏赐资历深厚之兵吏。”

“君侯仁义!”钟繇称赞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