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0章 大胆供粮,迁民回晋(1 / 1)周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0章 大胆供粮,迁民回晋

六月,朝廷以粮草匮乏为由,令朱儁就食于弘农;并让孔融至冯翊,劝王宏出粮以贡朝廷。

而为了让王宏出粮,刘协下诏追谥王允为‘文正’,称为王文侯。

文者,经邦定誉曰文,坚强不暴曰文。故‘文’是为文臣谥号之极。今朝廷追谥文正与王允,明显是在拉拢王氏。

当孔融持封赏诏书至冯翊时,王宏不仅出城迎接,更是违背禁酒令,请孔融至府中大宴,邀郡内名士出席。

宴上,孔融大肆称赞王氏父子的忠君爱国,并代表天子拉拢冯翊名士,故意忽视张虞的存在。

众宾愉悦后,各自散去,孔融拉着王宏攀谈交情,直至深夜才休息。

次日,王宏请孔融谈事,幕僚亲信列席而坐。

孔融捋须感慨,说道:“昔我与子师共事于豫州,子师上忠汉室,下勤民政,为一代之贤臣。董卓入京,我外任北海,偏居海滨,路远而难除贼。而子师忍辱负重,委身于贼,历尽艰辛,终诛董氏,是为汉之肱骨。”

说着,孔融看向王宏,说道:“文侯为君弟,是为王氏之荣。融西行时,天子多有挂念王氏,让我向君问好!”

王宏笑道:“多谢陛下挂念,仅是宏身负封君之责,难以东行谒雒,劳君代我向陛下表谢。”

“嗯!”

孔融顺势将话题切换到粮草上,问道:“今京畿遭旱,蝗灾席卷,不知关中何如?”

王宏沉吟少许,说道:“关中虽遭旱、蝗二灾,但因郑、白二渠疏通,关中三辅粮价尚能控。且太原有汾、晋二水流经,今岁秋粮可收。”

并州能成为乱世中的太平地不是没有道理,除了能避战乱外,太原周围山丘环绕,可阻蝗虫侵境。且因郡内河流纵横,遇见旱情时,尚有河水灌溉,加之所种的麦、粟、豆等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大,故减产不多。

闻言,孔融叹息说道:“君有所不知,去岁招揽流民,今岁本欲恢复生产,然遭旱、蝗二灾,京畿粮价飙涨。天子诸卿节衣缩食,特遣我至冯翊求粮,看王君能否供粮于雒阳!”

关中最关键的郑、白二河渠,不在京兆尹辖区内,而是在冯翊的辖区内,故对朝廷而言,冯翊如能向雒阳供粮,则能缓解京畿地区的粮荒问题!

王宏面容迟疑,不敢直接答应孔融。

见王宏不语,孔融追问道:“不知王君能供多少粮于朝廷?”

王宏犹豫说道:“并、雍二州缺粮,车骑府下令禁止向外输粮,我今欲向朝廷供粮,需问车骑府意见!”

孔融大笑几声,说道:“王君为张虞尊长,岂有尊长问小辈之见?况张虞今之所以能为车骑将军,并有今日之盛,皆赖君与子师兄尔!”

“今君莫非欲让陛下忍饥挨饿不成?”

“不敢!”

王宏虽支持张虞的事业,但不代表他能无视汉室,故他在张虞集团中属于偏汉一派。尤其是朝廷刚刚追封王允,这让他对汉室多有感激。

见王宏有所犹豫,孔融说道:“张虞远征幽州,今君若遣人询问,恐出粮时京畿已是人相食尔!”

在孔融的劝说下,王宏决意供粮。

如孔融所说,无他王氏扶持,张虞岂能快速崛起。况王宏自认为他的地位与众人不同,他可不仅是张虞手下官吏,而是张虞的岳父,张虞手下无不敬重他的身份。

自己不仅将女儿嫁于他,子弟皆在张虞麾下任职,自家王氏与张虞共为一体。今他供粮于朝廷,张虞也无法多说什么。况在他眼里,张虞若知道朝廷度日艰难,必然也会答应。

“朝廷既然缺粮,宏岂敢视若无睹!”王宏正色说道:“文举稍候几日,宏遣郡吏筹集粮草。”

孔融大喜过望,握着王宏的手,说道:“仅凭冯翊之粮恐不足以供给朝廷,不妨让君子同拨河内粮草于京畿。”

见孔融要求愈发过分,功曹徐英起身提醒,说道:“府君为冯翊之主,尚能调冯翊之粮。而河内非府君所能管辖,故今插手河内事务恐怕不妥。且冯翊毗邻安邑,不如先问钟军师之意。”

孔融笑了笑,激将道:“王君下属子婿,需听其政令,故不如先问车骑府之意!”

王宏心中顿恼,说道:“我与我儿通信,与钟繇何关?况车骑为我子婿,我所下之令,他岂敢违背?”王宏不单是张虞的岳父,更是张虞、郦嵩、孙资出仕前的老师,故他常自矜身份,羞于听命于钟繇,更不愿与孙资、董昭等晚辈为并列。今在孔融的刺激下,王宏为了面子,将他内心想法隐晦吐露出来。

徐英深知自己劝不动王宏,唯有默默退下,打算独自向车骑府上报。毕竟他虽为王宏的属吏,却也是受到张虞接见的官吏,为了他自身的前途,将王宏所为上报车骑府有利而无害。

且不说王宏在孔融的请求下,决意绕过车骑府,将冯翊之粮供给于朝廷。而今远在幽州的张虞尚不知关中所发生之事,而是料理河北之事。

易水北岸,张虞军营寨。

帐内,郭图上报军情,说道:“君侯,麴义率兵距易京三十里扎营。想必袁绍见君侯有灭公孙之势,特遣麴义出兵为援!”

“怕是不仅于此!”

荀攸指着并州舆图,说道:“袁绍遣麴义北上,说明其已向我军用武。如我所料,袁绍除遣麴义外,或向上党出兵,或兵取河内。”

“既然如此,我军恐需撤军回援!”赵咨说道。

“燕南百姓迁徙如何?”张虞问道。

“祖伟已迁百姓数万口,从涿郡蒲阴陉至代朔!”郭图说道:“途中上千里,由涿郡太守温恕出粮供给!”

祖伟为了能迁百姓,先是忽悠百姓修缮河渠,再派人宣讲形势,引起百姓恐慌,之后派兵入乡野迁徙。如遇见心怀故土者,他直接让人强迁。

张虞则是默认祖伟的操作,祖伟仅了半月便将易水北岸百姓几乎都迁走,之后选择最短的道路,即从涿郡的蒲阴陉至燕北。

而涿郡太守为温恕,其为太原祁县温氏子弟,乃温劭族叔。自汉灵帝时期,他便在幽州任职,先在刘虞麾下被提拔为涿郡太守,而公孙瓒上任之后,温恕识趣倒向公孙瓒。

公孙瓒在兵败张虞之后,温恕则是倒向张虞。今见张虞迁燕南百姓,他便主动在途中提供帮助,并且向张虞大军提供军需粮草。

“善!”

张虞斟酌少许,说道:“既已迁徙百姓,麴义又率兵来援,不宜与公孙久持。今可于三日后撤军,从涿郡归代朔,之后南归太原。”

原历史中,麴义为公孙瓒之死敌,二人互相攻伐。而今却因张虞之故,二者联合用兵,这倒是有趣!

顿了顿,张虞吩咐道:“令郦嵩今先从蒲阴陉至太原,南下驰援上党,观望晋东南形势。”

“遵命!”

太行八陉中,唯蒲阴的道路最为错综复杂,不仅与飞狐陉同用北路至代朔,甚至还能向西南至太原郡。如今撤军南归的话,张虞让郦嵩先行回上党,以防止袁绍用兵上党或河内。

其实张虞并不担心并州形势,他在早些日子前便已安排郝昭守上党,张杨屯河内。

郝昭不用多说,光看历史上的表现,便知他守壶关绰绰有余,让袁绍打上几个月估计都破不了壶关城。

张杨的话,虽说河内无险可守,但张杨在河内已是扎根多时,今尚有朝廷的朝歌郡作为缓冲,守上一两月没什么大问题。故让郦嵩先行回援,更多是防止河内出问题。

“敢问君侯,图已探得不少幽州贤士,今不知如何接见?”郭图说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涿郡温恕为并州乡人,我今从涿郡撤军,自要途经涿县拜访温恕。故可召幽州贤士至涿县,容我一一接见。”

向一州宣誓主权的方法莫过于征辟地方人才,刘和虽为幽州牧,但他更多依靠幽州大族治下,如鲜于辅、田畴、齐周等,今能自保疆域已是不易。故幽州子弟若想有富贵,投靠刘和及鲜于辅、齐周等幽州长吏帐下仅能得小贵。

而张虞情况不同,他坐拥并、雍二州,半控幽州诸郡,乃争霸天下强有力的诸侯之一,故如能受他征辟,甚至被张虞欣赏,其前途则将不可限量。

郭图说道:“仆今派人邀诸士至涿县,以待君侯征辟召见!”

“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