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章 都是好消息 (求首订!)(1 / 1)黑胖的老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8章 都是好消息 求首订!

既然进了宫,肯定要去马秀英那里一趟,顺便再去和李贞说说话。

好在他现在成亲了,进宫、出宫都方便。

回到了家里的马寻立刻叫来工匠,“弓制的怎么样了?”

工匠老赵就回答说道,“国舅爷,其他的都好说,只是这弓我等从未造过,还得琢磨一下。”

一般的弓都是弓体用牛角、木材和牛筋等材料制成,弓臂内为竹制或木制弓胎,这些其实都不难,也不会太贵。

很多的材料现在也都是现成的,无非就是马寻要造的弓特殊点,所以这些工匠心里没底。

大规模的列装等更没必要担心,在历史上清弓的造价也不贵,各地的弓造价不同。在直隶需要白银一两五钱,到了一些地方就是一两、或者九钱五。

马寻拿过粗制的弓臂,长度差不多一米五了。这样的长度和现在的一些弓相比,大了不止一圈。

“弓梢还是要再加长一点。”马寻仔细看了看,提出自己的意见,“还有弓垫,也别忘了。用不着考虑精美、华贵,这是普通军士所用。”

听到马寻这么说,老赵等工匠稍微松了口气,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要为一些贵人制作弓箭等,要求格外的高、精美也是必然的条件。

如果只是考虑普通制式武器,那就不算太难了,他们都是以此为生,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马寻忽然想起来了,说道,“箭也要加长一些,箭杆得更粗,箭头也多想一些样。”

旁边的何大立刻说道,“国舅爷,军中有多种箭簇。”

这么说来就更加不需要马寻多操心什么了,有些东西是现成的,稍微改进一下就行了。

想要将清弓造出来,也不是单纯的加长弓梢、加长弓臂就行了。

何大就提出自己的意见,“国舅爷,俺倒是觉得弓梢长了些,要是稍微短点能省不少力气。”

马寻立刻认真起来,弓有些时候就是统称。即使是清弓,那也有不同的种类。

练习力气的力弓,最省力的猎弓,以及用于战争的战弓。

老赵也说道,“如果真的想要将箭射出去,弓臂还得削一点,太粗壮了也不好?”

马寻自然会认真听取专业的制弓师的意见,也会考虑何大这样军中的使用者的建议。

何大忽然问道,“国舅爷,这么长的弓,得多高的人才能拉的开?”

老赵就抢先说道,“我倒是觉得这么一来,拉开弓不难,就是如何将箭射出去难说了。”

传统的清弓拉力在六十磅到两百磅,一般经过训练的弓箭手都可以拉的开。遇到了大力士等等,用加强的就行。

马寻就笑着接过弓,微微侧身、撅臀,比划出拉弓的姿势,“这不就是拉开了吗?也不会碰着地,箭就射出去了。”

何大都愣住了,国舅爷射箭的姿势就难看了。这么一张大弓、长工,用起来肯定不方便。

看到何大等人震惊的表情,马寻也就笑了笑,早就在预料之中了。

虽说帅是一辈子的事情,可是在战场上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活下去、杀敌,帅不帅根本不用在意。

仔细的说完自己的一些构想、要求,马寻就回到了书房,制弓的事情他不用时刻跟进。

回到书房的马寻看了看书,慢慢的心也就安稳下来了。

傍晚时分,刘姝宁走进书房,“夫君,父亲让你如果能避开早朝,就尽可能的避开。”

别看刘伯温当着马寻的面说可以放心了,可是私下里还是在担心自己的这个女婿被人坑了。

这也很好理解,哪怕马寻非常的稳重、谨慎,也不能不担心啊。他被接到京城满打满算才一年,大半年还是出征在外,能有什么官场争斗的经验呢?

有国舅的身份,无非就是可以避免被皇帝、皇后重罚。可是如果他稀里糊涂的卷入一些政斗之争,大概率是被人当枪使。

马寻不无得意的对刘姝宁说道,“丈人有心了,不过我别的不敢说,保命、开溜的本事可不小。”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姝宁也安心不少,“如今朝中颇为诡异,夫君还是小心一点的比较好。”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自从李善长告老之后,文官集团内部的竞争就陡然激烈起来了,各个利益集团都想要成为新一任的中书省话事人。

再多想一点,李善长这个能力出色、威望极高的丞相告老,说不定就是陛下的心思,这是陛下担心李相长期把持朝政、尾大不掉。

而李善长告老,那也是马寻‘诊’出来的,他在这件事情上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如今的局面下,不少人都小心翼翼的,即使是李善长这样的老江湖都在谨慎的走好每一步。

马寻的工作非常简单,只是再次上朝,继续奏请皇帝请封诸王。大朝仪奏请一次被皇帝当朝否了,那就再奏,这一次皇帝的态度软化了。

那还有一次,这也是‘三请三让’,大家也都知道皇帝接下来必然会将一众皇子封为亲王了。

“梢头要不然开个弦槽。”马寻下朝后再次回府,继续盯着弓的制造,“我还是觉得弓臂得考虑加强,我要射的是重箭。”

长弓梢必然会加大弓臂的负担,可是这也加强了杠杆作用,这就适合射重箭了。

何大就在旁边出谋划策说道,“国舅爷,要不然先用弦好了。”

弓弦不一定都是用牛筋,弦、丝弦也都是常见的弓弦材料。

马寻一想有道理,立刻说道,“先试几张弓出来,用不着最好的材料。一定要测好拉力、准心,要测好稳定性。”

老赵等人赶紧记下,虽然国舅爷设计的弓古里古怪的,不过大家也都摸到了头绪。

说到底就是这张弓看似特别,不过本质上和其他的弓没有太大的区别,制造难度并不大。

就在马寻还在造弓的时候,一个太监开开心心的跑来了,“国舅爷,大喜!”

马寻愣了一下,“什么大喜?”

小太监立刻说道,“徐大将军在沈儿峪大败王保保,生擒其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等,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逃至和林。”

不要说马寻了,何大等人都振奋起来,这么说来西北已经安定了。

小太监继续说道,“大将军生擒元廷官员一千八百余人,俘获士卒八万余人!”

这确实是大喜,现在北边的威胁几乎是彻底解除了。当王保保被赶出宁夏之后,元廷想要和明朝对峙,就彻底的失去了主动权。

马寻带着刘姝宁立刻入宫,这么大的喜事肯定要去称贺,这是社稷大事。

满朝文武都在为徐达的大胜而欢喜,很快又一个大喜传来。

元顺帝在正月的时候就病重了,然后太子监国。在四月底元顺帝驾崩,元惠帝就即位。

李文忠派人探知此情,率军昼夜兼程奇袭应昌,元惠帝仓惶逃跑,但是他的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被俘。

都以为当年打的张士诚抱头鼠窜是李文忠的军事高峰了,结果他这一次更狠,几乎将元廷的宗室一锅端!

北方几乎无忧了,元惠帝从北平逃到开平再逃到应昌,现在的元朝可以称得上是北元、故元、残元了。

常遇春也带来了好消息,在河北云州的火儿忽答全军覆灭,蒙古人想要南下成为彻底的奢望。

三路大军几乎是同一时间大胜,这看似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强势,也在情理之中。

“这么一来北边没什么可担忧的了,怪不得先前就让李善长告老。”马寻仔细在琢磨着,“现在就是开始抓权的时候了,外患几乎没有了。”

辽东的纳哈出、四川的明升、云贵的元梁王和段氏等,这些势力虽然依然存在,但是对大明不会是真正的威胁。

接下来才是内政的时刻,是皇帝要开始集权的时刻了。

这也意味着很多的文官开始争权夺利、武将的嚣张跋扈,都要冒出来了。

没了外患,很多人自然就要自然的将主要矛盾点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了。

看着马寻和刘姝宁携手而来,朱元璋打趣说道,“小弟,你那破弓没了用处。保儿差点连元帝都给擒了,鞑子已经不成气候了!”

马寻不乐意的说道,“怎么没有用处?元鞑子还没灭,元帝没有被擒、王保保还在和林,朝廷肯定会继续用兵。”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这个王保保倒是能逃,和元帝一个样!”

元惠帝和王保保确实是逃跑的高手,好几次都是带着几个人、数十个人就溜掉了,泥鳅都比他们好抓!

李贞也笑着说道,“那小弟就早些添几个子嗣,到时候领着保儿去抓元帝。”

“姐夫,是保儿领着我吧?”马寻就笑着说道,“保儿可是我大明的冠军侯、骠骑将军,等我的弓造好了,让他带着我去打仗!”

院子里的人也都笑了起来,三路大军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朝廷再无外患。李文忠又表现的如此出色,一大家子人当然无比开心和骄傲了!

马寻也丝毫不担心他的弓没有用武之地,造出来之后肯定可以派上用场。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