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 学以致用(1 / 1)黑胖的老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本堂的这些大儒、博士等,对马寻还算熟悉,他毕竟是在这里陪太子读书过。

哪怕只是十天半个月的,那也是来过,大本堂的这些人甚至是大明最早接触到马寻的官员。

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自娱自乐的翻看史书,从不与人探讨经义等,这就是大儒们对马寻的一些印象。

至于马寻擅长医术,据说杂学也不错,这也是有所耳闻,只不过提及术数,很多人倒是觉得新鲜。

马寻也是打完了人,除了朱桢和朱守谦泪眼汪汪的,其他人倒是硬挺着。

朱家这些小子性子普遍比较烈、比较犟,有些时候就算是面对朱元璋,他们也都敢梗着脖子硬扛。

什么潭王朱梓、湘王朱柏自焚明志,靖江王朱守谦在被朱元璋责罚后作诗讥讽,这都是常规操作了。

等到马寻处罚结束,朱标笑着开口,“舅舅一向擅长术数,也知大本堂中有擅长术数的博士、侍读,你们就陪着舅舅解解题。”

一个年轻一点的侍读赶紧站出来,“殿下,不知国舅是想解什么样的题?”

“反正不是勾三股四玄五、九宫格这些,真要是鸡兔同笼的话,那更没意思了。”马寻就直接说道,“要是那样的题,我还不如回去睡觉。”

马寻的口气有些大,但是侍读等人也不生气,“国舅说笑了,细心多看些《九章算术》,这些也不难。”

马寻就笑着问道,“那我们就从鸡兔同笼演变一下,从一元变二元、三元如何?2、4之数太简单,我们就定个单数、单双数,或者是以山阴测山高之法?”

这一下就让年轻的侍读有些为难了,鸡兔同笼或者九宫格不难,但是演变一下就有些难度了。

马寻就继续说道,“要不然就从勾股定理做些演变,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这是勾股定理的最基本运用。我们就用于实际,测建筑斜面、楼梯、屋顶或任何倾斜结构的长度,如何?”

这就让一些人流汗了,因为怎么说呢,他们擅长术数,有些时候也融会贯通用于实际,但是马寻说的这些,平时也不需要他们来做。

测算斜面等,那都是工匠的活。

再说了,这和勾股之法有什么关系,怎么就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运用了?

朱标也反应过来了,现在不是要担心自家舅舅术数不够厉害、下不来台了,而是特意找来的几个自称擅长术数的博士、侍读们,他们招架不住。

“舅舅,我以前只听说过勾股,这是怎么解的?”朱标笑着开口问道,“还请舅舅赐教,外甥实在是才疏学浅了。”

马寻拿过毛笔和白纸,画上三角形,“a+b=c,我一般是这么写,这是术数的表达方式之一。太子请看,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

不只是朱标再看,那些侍读、博士也在看,只是看到马寻写的字有些诧异,因为看不懂。

“舅舅,怎么有个小2?”朱樉好好奇问道,“不就是勾三股四玄五吗?怎么还有个二!”

马寻顿时来气,“让你学术数你偷懒,我早说过,我教的字容易计算。”

朱标连忙夸赞说道,“还是外家家学深远,想必舅舅早年云游时也时常自己解题作乐吧?”

“什么云游,就是流浪。”马寻笑了起来,说道,“以后给老二几个也填鸭,有些东西长时间不用可能忘了,但是学会了、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回想起来一些。”

微积分、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就算了,小学和初中的一些知识掌握了就够用了。

马寻就继续说道,“殿下,理由这勾股定理也可以测量建筑的高度。先立旗杆,保证和影子平行,这就可以测量建筑高度。延伸一下,就可以测出山的高度,只不过山的情况复杂,但是找对了法子,这就可以知晓山的高度。”

不要说朱标大感意外,旁边的朱樉等人也显得格外震惊,勾三股四玄五他们多少听过,可是没想到这个法子到了舅舅手里能这么用。

包括一些博士等,他们擅长术数,用以计数、统筹等,可是没想到这位国舅居然可以将这门学问用在很多想都不敢想的地方,这一个勾股之法在国舅手里都给玩出了花。

看到外甥们一副大感吃惊的样子,马寻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扬眉吐气’,或者是为自己正名之类的,他只是在以身作则。

“书上的一些知识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马寻语重心长的告诫说道,“道理书上是有,但是如何将书上的道理运用在日常之中,这些你们要多学。”

朱标赶紧说道,“舅舅教训的是,我等有些时候确实呆板了些。”

马寻连忙开口,“太子言重了,这还是我好为人师,忍不住唠叨。”

朱橚就忽然发问,“舅舅,学了这些术数,真的就能解天下难题吗?”

“那倒不一定,只不过学好了术数,很多事情倒是可以去尝试着解决。”马寻就笑着开口鼓励,“这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做成,得集众人之力。”

怕外甥们多想,马寻就继续说道,“我这些也就是拾人牙慧,若非先贤们总结,也轮不到我在这里说三道四。”

“那也是舅舅才思敏捷,方才能在前人所做的功绩上更进一步。”朱标就笑着开口,“舅舅今日展示的才学,实在是让我等大开眼界。”

大开眼界夸张了点,只不过有些事情确实是没有想到居然还可以用术数去解释,甚至是有些难题居然可以用术数来解决。

马寻就继续说道,“我总是在想,读书到底为何?无非是‘为天地立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是很多时候,以前的道理不适合现在,照搬照抄就不合适了”

朱橚不甘寂寞的说道,“舅舅教训的极是!就像看病开方一样,同样是一种病、用一个方子,得看病人体重、岁数等去改些配药的分量。”

“对,是这个道理。”话说了一半,马寻猛然回过味,“看病,你现在别想着看病。”

这个‘小外甥’好像真的是对当郎中情有独钟,这小小年纪的有事没事就想要研究植物、草药,据说还在看道家的一些典籍等。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朱橚这小子肯定是当不了宰相,但是他现在喜欢研究黄帝内经、深究医家奥旨。

其实很多读书人也是如此,有事没事给自己抓副药,因为书籍上有一些记载。

朱橚顿时有些沮丧,他最想要的是跟着舅舅学医。

反正从去年就有了这想法,大概是因为舅舅救了母后和大哥,也是因为舅舅居然可以将鄂国公从鬼门关拉回来。

而且舅舅创的太极,那也是暗合阴阳致理。舅舅喜欢食膳、食补等,说是营养均衡等,那也都是大道至简啊。

关于马寻的术数水平似乎没必要去考校了,因为好像大本堂的这些人没有能力去考校他。

朱标带着朱橚兴冲冲的来到了柔仪殿,“娘!”

“怎么了?”马秀英笑着问道,“看你这神情,是大本堂的那些人和你舅舅在术数一道上斗了个旗鼓相当?”

朱标连忙说道,“哪能呢!舅舅在术数之道上,那些人加起来未必都比得上。而且舅舅不只是会术数,还能用术数解难题。”

马秀英有些意外,“我知道你亲近你舅舅,也用不着如此帮他吹嘘。术数好,倒是能记账,能帮着分配大军辎重、做好后勤。”

朱标和朱橚兄弟两个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解释着大本堂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而马秀英越听心里就越复杂。

小弟的术数水平之高远超她的想象,也没有想到小弟那么聪颖,居然将术数用在了其他的地方。

只是随即也是惋惜,小弟这么聪明,要是早年好好的教导一番,必然是大儒、朝廷栋梁。

“娘,外公是不是也极其擅长术数?”朱标好奇问道,“我一直觉得舅舅读书读的不深,可是现如今看看并非如此。”

马秀英有些不敢确定,“你外公逃难的时候,我才十二,好多事也记不太清。”

朱标就说道,“先前让人查了舅舅的过往,也只说舅舅孤僻、事事都求中庸和人多半不往来,就连舅舅的医术也没几个人知晓,也不曾听人说他会舞文弄墨。”

“舅舅要是会读书,早就被拉去当兵了。”朱橚忙不迭的说道,“舅舅出家的那个庙里的大和尚不是说过,说舅舅有慧根吗?”

马秀英气的不轻,“你舅舅没出过家,只是混口饭吃,他只是识字读得懂一些佛经罢了。”

朱标忍着不笑,自家舅舅不承认讨过饭,而娘亲是不承认舅舅出过家,这姐弟两个有些时候就是在意这些‘细节’。

朱标随即笑着说道,“今天舅舅说的有些道理我最是佩服,舅舅教导我们学以致用,要将书本上的学识落实到平时处理大小事情。”

随即朱标继续补充,“舅舅一向深谙中庸之道,最是不喜欢花团锦簇的文章。我现在倒是盼着舅舅的学校教出来一批学子,肯定能帮大忙。”

马秀英点头,随即提醒,“你让他盯着点国子学,教书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教出来一些人。国子学的那些人底子好,你随时能用得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