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卫立煌的厚礼
就在王奉纠结之际,通讯兵快步从后方跑来。
“长官,谢参谋!”
“第十四集团军急电!”
谢尔盖皱着眉头接过电报,他不姓谢,但在暂一旅待久了,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这个称呼。
扫视一眼后:“长官,是卫立煌将军的补给。”
“子弹四十万发,手榴弹四万颗还有若干后勤辎重。”
王奉将手中的电报折好,接过下一封电报。
“一万五千套军服?”
看到这,他的眉头逐渐舒展。
原来如此。
看来常凯申已经和卫立煌同好气,极力拉拢自己的部队。
就连改换门庭所需要的军服,都准备的一应俱全。
谢尔盖大概懂了其中的意思:“长官,我军是不是要接受中央政府的改编了?”
作为苏联人,他对中国的军阀政治尚且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只是懵懂的知道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区别。
王奉深思熟虑后,点点头:“没错。”
“晋绥军没什么不好,但中央军对我来说,更加海阔天空嘛!”
“全军快速出发,天黑之前抵达忻口!”
谢尔盖咧嘴一笑,双手交叉于胸前,右手握住左手手腕:“长官英明!”
这套动作是苏联人独特的敬礼方式,源于十月革命,主要用于正式的政治,军事场合,来表达对权威和领袖的崇敬。
但谢尔盖穿着一身晋绥军军服,总给人一种洋不洋,中不中的感觉。
打定主意改换门庭后,部队的行军速度都不由得加快了不少。
下午五时。
暂一旅正式抵达忻口镇周边。
卫立煌亲自率领警卫营,出城五里相迎。
漫天黄沙滚滚,暂一旅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
在一众扛枪行走的步兵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到一员英姿飒爽的将官,胯下骑着一匹高俊白马。
护旗队就在此人身旁,军旗随风摇曳,铮铮作响。
独立第5旅旅长郑延珍眼前一亮。
万军从中骑乘白马,何等的威风。
想必此人定是王奉。
卫立煌也注意到,坐上一旁的吉普车:“迎上去,快!”
暂一旅这边。
王奉眯双手紧紧勒住缰绳,为了修建国防工事,部队把周边能砍的树都砍了,风也忒大了些。
忻口镇又是指挥中枢,大量后勤物资在此堆放。
呼啸的狂风卷起砂石料,吹的人有些睁不开眼睛。
谢尔盖徒步走在一旁,侧眼瞄着马上的王奉。
心里嘀咕着:“被上帝保佑的将领,荣耀属于伟大的长官!”
在行军队伍中如此高调,起初谢尔盖是坚决反对的。
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遇到伏击该怎么办?
但王奉执意如此。
倘如能让一支军队中的士兵,无论是在紧张作战时,抑或是在行军途中,都能抬眼便看到自己的军事长官,那么这绝对是凝聚军心的利器,
甚至王奉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隐藏bu。
只要自己出现在士兵们眼前,那部队的组织度恢复速度就蹭蹭往上涨
不禁让他回想起了,在玩《全面战争系列游戏时的领导力加成。
王奉悠然的骑在马上,意识从三维作战地图中撤出。
俯瞰范围扩大到十公里后,基本上能覆盖整个暂一旅的行军范围。
别说日军步兵了,就算是派飞机过来轰炸,王奉也能及时做出反应。
安全方面根本不必过多费心。
“停!”
王奉挥挥手,部队令行禁止,立刻停下行进脚步。
跳下马,快步走到队伍前方。
一阵引擎的轰鸣声传来,卫立煌走下吉普车,看着面前的年轻面庞,不禁赞赏道:“当真是英年俊朗,虎虎生风啊!”
王奉走上前,敬了个军礼:“卫司令过奖了!”
郑延珍静静地站在在一旁看着两人。
二人叙谈他插不上话。
王奉转过头:“这位是?”
卫立煌介绍道:“独立第5旅旅长,郑延珍,目前在忻口镇驻防,随我一起在前线督战。”
郑延珍脚跟合拢:“长官好!”
王奉恍然大悟。
郑延珍.
他前世有些印象。
此人是一员虎将,作战悍不畏死,本应在争夺金山1300高地时阵亡。
目前来看,独立第5旅尚在忻口镇驻扎并未投入一线战斗。
卫立煌拍拍王奉肩膀:“城外危险,有什么事进城再说!”
他虽然早年参与过军阀斗争,但现在统一战线形成,他一向主张各派系放下偏见,团结一致,之前并未因王奉的晋绥军身份而给他穿小鞋。
反倒是在收到南怀化村,阳明堡机场大捷的战报后,先于南京政府的任命书前,便决定了给暂一旅拨发补给。
只不过是电报发出的时间稍晚了一步。
王奉微微颔首,转过头示意谢尔盖,示意他率领部队在城外驻扎。
随后上了前来接应的吉普车。
卫立煌留意到王奉身后的谢尔盖,顶着一副洋面孔。
心中有些惊讶但并未当做一回事。
洋人虽然在中国军队中少见,但并不是没有。
就连南京政府都在聘请外国教官训练部队,各个地方军阀部队中,也都有洋人的身影。
全面战争以来,也有不少国际友人来华援助,普通士兵觉的罕见,但卫立煌这个级别的军官,对此倒并不见怪。忻口镇
吉普车停在一座宅院前。
在卫兵的接引下,王奉走下吉普车,顺着大门打量着院内环境。
前线战事繁多,机要文员神色匆匆,即便各个部门都在一个大院内,但也依旧来回跑着传递信息。
这种情况下,卫立煌还能抽出时间亲自到城外相迎,已经表现出很大的诚意了。
第十四集团军指挥部内。
参谋官手持托盘,递上来一套军服。
卫立煌笑了笑:“不必拘束,从今往后你我就算是真正的同僚了。”
“这是你的新军服,领章等都放在这里面。”
王奉点点头:“劳烦卫司令费心了。”
前线战况吃紧,想要在短时间内筹措到大批军服实属不易。
分发给王奉的军服依旧是深蓝色,虽然颜色和原晋绥军军服一样,但在版型上做了很大改变。
很标准的民国二十四式军服,采用中山装的设计风格,折领式设计、单排扣子、方形口袋等,整体风格显得中规中矩。
呢绒面料,摸上去的手感很不错。
卫立煌补充道:“暂一旅的军服问题,我已经命令后勤部悉数准备完毕,至于这武器装备.”
一边说着,一边面露难色。
晋绥军和中央军的步兵装备体系天差地别。
双方都使用着各自生产的步枪。
晋绥军为晋造六五式步枪。
中央军则是汉阳造和中正式混着用,还有少量进口的毛瑟九八式步枪。
口径上差了很多。
反攻战刚刚结束,暂一旅打的顺风顺水。
其余部队的进展却并不顺利,屡屡损兵折将,都在喊着要补给。
眼下这个关头,想要给暂一旅万余名将士进行全面换装,难度属实太大。
先前许诺给王奉的四十万发子弹,已经是卫立煌能凑到的所有6.5毫米步枪弹。
换不了装备,就意味着即将组建的华北战斗群,无法纳入中央军的补给体系。
一支军队缺乏稳定的后勤补给,对作战能力的影响何其之大,卫立煌心中自然清楚。
王奉想了想:“好意王某心领了,装备一事,就先不劳卫司令费心了。”
南怀化村是第9旅团的指挥部,战斗结束之后日军堆放于此的后勤辎重,也大都悉数落于暂一旅之手。
数量庞大到远超想象。
光是统计数据这一项工作,就进行了大半天的时间。
若是再加上第十四集团军补充的这四十万发子弹,足以应付短期所需。
至于再往后,王奉现在操心也没用。
目前各个部队看着都挺富裕,不管是南京政府的中央军,亦或是阎老西的晋绥军。
每次拨发补给弹药,动不动就是十万起步。
但好日子过不了多长时间。
凭借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和时有时无的国际援助,很难供应持久战争。
要不了多久,各个派系就开始捉襟见肘,拨发补给时也和挤牙膏似的,每次就给一点点。
维持训练都不够用。
尤其是晋绥军,在丢掉太原兵工厂后,日子过得还不如隔壁八路军。
指望着别人补给,终究不如自产武器来的可靠。
卫立煌讪讪一笑,心中自觉亏欠了王奉:“不过你放心,武器装备到不了,我还给你准备了一份大礼!”
王奉心中微微惊讶。
大礼?
难不成还有比真刀真枪更好的东西?
卫立煌故弄玄虚,看向一旁的参谋官:“去,把郎少华给我叫来!”
片刻后,一名身着白色大褂,身上还沾染着道道血迹的医生跑进来。
“卫司令!”
卫立煌笑着介绍道:“郎少华,上峰给我们第十四集团军新设了一个第二野战医院,这是新任院长。”
“这个第二野战医院,下面总共有医护人员三百多人,担架药品等不计其数。”
“既然武器装备暂时供应不了,这个野战医院就划归到华北战斗群麾下。”
“这是王长官。”
郎少华反应过来:“长官好!”
看着眼前的医生,王奉心中一阵错愕。
一个正规化的野战医院?
这可是一份大礼,某种意义上讲,可比武器装备重要多了。
王奉:“多谢卫司令好意,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俗话说得好,肉都喂到嘴边了,哪有不吃的道理。
医疗药品,在中国可比武器装备还要紧缺。
暂一旅有临时的卫生所,但极度缺少药品,医生的水平也都是二把刀,很多时候都采用土方子治疗伤病。
像这种正规化的野战医院,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卫立煌就是比阎老西和常凯申大方!
战事紧张,卫立煌也不弯弯绕:“新编华北战斗群目前尚无作战任务,先在晋中,太原等地休整,等待后续作战任务。”
现在王奉算是自己人了,卫立煌对其也是掏心掏肺,不可能将其一股脑的扔在战场上不管不顾。
忻口战局尚不明朗。
进入相持阶段后,阎老西又开始闹幺蛾子了。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有想把晋绥军往后调的趋势,让中央军一个人坚守忻口。
这点卫立煌自然是不能愿意,大敌当前还有这些小心思,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目前的抗战局势就是如此,在面临日军血淋淋的刺刀时,还有警惕身旁友军的背刺。
如此之下,如何能驱逐日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