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归德军事会议
三人从屋内走出。
赵方远在院中苦等多时,见王奉走出,立马跟在其身后。
李宗仁有些好奇:“这位是?”
王奉笑了笑:“我部总参谋长,赵方远。”
李宗仁恍然大悟。
看着赵方远年轻模样,估摸着和王奉差不多年龄。
好啊,年轻点好。
目前中国就需要像这样的年轻将领,身体好,有朝气,又敢拼敢杀。
外面已经备好了车,在屋内已经聊了很多,就没有必要继续在车上谈论战局了,三人分别乘坐三辆汽车。
一齐向会议地点驶去。
王奉坐在车内,打量着两侧街道。
距离会议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街道上巡逻的士兵也逐渐多起来,细看之下,好像还有不少便衣特务。
行驶的汽车数量也大幅增加,王奉心中估计这次与会人员不少。
但也感觉到了一丝枯燥。
人越多的会议,越能说明其没什么价值,大概率是会而不议。
大费周章的把各路军官召集过来,就为了象征性的鼓舞士气,审不审韩复榘还是另说.
未免也太扯了些。
车队很快抵达了会议地点。
交枪处排成了长队,王奉这辈子也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师级以上军官。
看向胸前的标签,不少都是师长领着一个参谋长,军长领着一堆参谋官,还有一些机要文员等等。
看这架势,恨不得倾巢而出了。
也能理解,毕竟委员长冒着风险,亲自飞抵前线召开军事会议,这要是再不来,岂不是不给面子。
王奉等人下车,与会军官皆为一战区,五战区之军官,见到李宗仁后,纷纷驻足敬礼。
“长官好!”
“长官好!”
张自忠此前镇守平津,算是一战区的军官,参军资历也比较老,队伍中很多军官都与其相熟。
“荩忱别来无恙啊!”
“.”
倒是王奉,因为在正式军服外穿了一件毛领子大衣,看不到胸前的标签,只能看到领章上的两颗将星,又因为是从二战区转调过来,众军官一时间摸不清他的身份。
见他跟在李宗仁的身后,只当是长官部的参谋。
“荩忱,跟在李长官身后那人是谁啊?中央新派下来的参谋官?”
队列中,庞炳勋问向张自忠。
二人同出西北军,算是老相识了。
张自忠摇摇头:“不是,华北战斗群的王奉!”
庞炳勋瞪大了眼睛:“就是那个活捉国崎登的王奉?这么年轻真够低调的,从来没抛头露面过,听说几个月前还是团长.”
“唉这人就不能不服老啊”
张自忠点点头。
队伍中,各军官的间隙很小,虽然庞炳勋的声音很轻,但还是被众人听到了。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注视到王奉身上。
尤其是一些少壮派军官,三十到四十岁的军官,眼神中除了惊讶之外,还带着一丝崇敬和羡慕。
沙场之上,谁不渴望建功立业?
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师以上军官,都或多或少经历过战争,有胜有败,取得的战功虽然不是特别亮眼,但也说得过去。
想要晋升,就卡在资历上了。
现在突然有了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直接无视资历,坐到了军官的位置上,岂能不叫人羡慕。
但羡慕也没办法,人家背后是有战绩撑着的。
不说别的,屡战屡胜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但少壮派之所以被称作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卡在特殊阶段,有骨子干劲。
当初常凯申给王奉嘉奖时,估计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战功只能占80,其余的20,是为了鼓舞人心。
李宗仁回过头:“跟我来,健生要见见你。”
王奉皱眉。
健生
白崇禧?
前世通读战史时,他就觉得麻烦,生于晚清的近代人都取表字,在记人名时一个两个还好,数量一旦到达两位数,就有些记不清,
这一世王奉出生时,大清朝已经亡了,为了顺应所谓的潮流,即便祖上是官家,仍未取表字。
王奉和赵方远跟在李宗仁身后,直接插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一旁的师长,师参谋见了一句话不说,默默让开位置。
“李长官,枪号.”
“请您记好,会议结束后按号领枪。”
“下一位!”
轮到了王奉。
“长官,请上交随身武器。”
王奉摸了摸口袋,他随身就携带了一把勃朗宁m1910手枪,随行的安全由警卫负责,真要是连警卫都处理不了,就凭借一个人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又不是燕双鹰
“长官,您的枪号是.”
麻利的交完枪后,王奉快走几步,李宗仁还特意在原地等了他一会儿。
会议室门外。
王奉遇上了料想之外的人物。——正是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
“德公,此番会议意图为何啊?”韩复榘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早在接到会议通知时,他便疑虑丛生,曾派专人赶往徐州长官部请示,是否需要本人与会。
得到李宗仁的亲自肯定后,才动身出发。
临了马上要进会议室,心中又感觉到了异常。
李宗仁官场老油条了,面不改色,只是露出一抹微笑:“津浦大战在即,此番委座前来不为别事,专程鼓舞前线众将士之军心。”
王奉在身后听着二人对话,心里暗自思忖。
都说人越老越精,李宗仁这话说的确实没毛病,常凯申此次召开归德会议,主要就是为了鼓舞军心。
但不是用演讲,或者是赏赐,而是要用你韩复榘的项上人头来祭旗,震慑众军。
谁再敢出工不出力,就是这个下场!
得到李宗仁的再三保证后,韩复榘放下戒心:“好委座亲临前线鼓舞军心如此甚好。”
进入会议室后,李宗仁径直走到最前面。
“健生,好久不见!”
白崇禧闻声转过头,脸上欣喜:“德公!”
二人在广西合作十余年,生死与共,留下了‘李白实乃一人’的佳话。
老友重逢,一番寒暄后,白崇禧留意到了身后之人:“这位是?”
李宗仁转身介绍道:“王奉!”
白崇禧:“原来如此,第五战区有如此猛将,看来津浦之战无忧矣!”
王奉忙不迭道:“过奖过奖,在下实不敢当!”
这些老牌军阀的心机一个比一个深厚,夸起人来绝对不含糊,但要是真让他们做些什么,未必能见到真章。
会议马上开始,王奉在卫兵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在会场的中间部分。
李宗仁,程潜,白崇禧这些战区司令,重要军官位列前排,军长,军参谋等官员在中间。
最后面则是师级军官。
华北战斗群的级别难以定量,但考虑到王奉在外如日中天的威名,便将其安排在了中间。
随着时间的逐渐逼近,各路师、军长皆已落座。
众军官该寒暄的也都寒暄完了,会场内逐渐安静下来。
王奉好奇的打量着四周,这还是他第一次离众多历史名人如此之近。
忽然,门外传来一道喊声。
“委员长到!”
在座军官立马起身,齐齐高声道:“委座好!”
常凯申从门外缓步走向最前方的演讲台,在这期间所有军官皆站立在原地,用目光注视着他。
王奉探出头,揉揉眼睛想要看的清楚些。
这段时间以来,常凯申的电报接受了不少,还是头一次看到本尊。
亲眼看到的感觉,是不管浏览过多少老照片,看过多少部特型演员表演的影片,都无法比拟的了得。
常凯申走到台前,开口便是奉化口音:“诸位,坐下吧!”
直到此时,一众军官才齐齐坐下。
常凯申环视下方,清了清嗓子:“诸位,自从抗战以来,党国已于日军进行了多次会战,先不论结果如何,很少有临阵脱逃,一枪不发者。”
“这点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我曾说过,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但是如此之下,军队中也难有人起了异心。”
“韩复榘,请你总结一下近日以来的山东抗战。”
常凯申冷着脸,目光勾勾的盯着下方。
韩复榘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但不到最后一刻,他还不能和常凯申翻脸,只能站起身赔笑道:“我山东抗战”
正想要发言之际,发现嘴边没有什么可说的。
“哼!”常凯申冷笑一声:“你在前线一败再败,为何一枪不发就将黄河天险拱手让与日寇?”
韩复榘脸色一青,开口狡辩道:“丢失山东,确实是我的责任,那南京陷落,又该是谁的责任!”
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哗然,下方众军官皆瞪大了眼睛。
就连王奉也暗自吃惊。
当着一众军官的面,韩复榘说出这种话,真是嫌命长了.
常凯申只觉得心头一阵翻涌,顿时火冒三丈,操持着奉化口音:“今天说的是山东,不是南京!”
“我在问你,山东丢失应当如何负责!”
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见局势不妙,立马出来调和:“先坐下再说!”
“委座之意,并非是你想的这般。”
常凯申深吸一口气,原本他就对韩复榘起了杀心,此刻恨不得掏出手枪,当场将其枪毙。
韩复榘让他在一,五战区众军官面前出了丑,奉化口音也逐渐变得严厉起来。
“好了!”
“我今天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先不要说这些了!”
“眼下日军正准备沿津浦线南下,彻底打通华中与华北之间的联系,威胁到武汉,乃至重庆等地。”
“关于徐州的重要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