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窝阔台死后,皇后乃马真氏临朝称制,废了皇太孙,改由长子贵由继位。”
“等到贵由再死,才是蒙哥夺取了蒙古汗位,按照原本的发展,这个蒙哥十几年后会在襄阳城下死于杨过之手。”
此时蒙古朝廷因为皇后乃马真氏摄政,原本的各方势力正在重新洗牌,后来建立元朝的忽必烈尚未掌握实权。
因着此节,蒙古大军南下的脚步暂时放缓。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南宋江湖中的高手先后潜入中原地带,对各地掌权者或是权贵人物进行了数次袭击。
蒙古一方的高手纷纷赶来,但收获甚少,由此牵连着普通汉人百姓的境遇更为雪上加霜。
赵志敬在这一路上,明中暗中的杀了不少人,也救了不少人,却也只是蒙古治下中原地带的冰山一角。
这客栈中往来的旅人不少,赵志敬带着关蛮儿挑个角落位置,听到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消息。
其中就有关于大批蒙古高手赶赴中原各地,如果抓不到那胆大包天的南宋刺客,就要集结南下,去南宋江湖进行报复的只言片语。
低声说话的汉子看看附近,关蛮儿虽然高大,但一看就知道还是个孩子,赵志敬又没带着兵刃,不像是江湖中人。
“少林寺封山已久,如今为了延续传承,终于又稍稍开放山门,这次得到消息,从各地赶来想要拜在少林寺门下的人可是不少。”
“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一批又一批的蒙古高手来抓刺客,少林寺又是武学圣地,自然要去嵩山上看个究竟。”
那汉子同桌上的伙伴喝了口酒,继续说道:“所以反正是要开山门,还不如趁机招些人手。”
说是封山,其实是不参与江湖中的纷争,而非完全不与江湖中的各门各派往来。
赵志敬对少林寺封山一事很是清楚,知道一切的起因还要追溯到数十年前,照比第一次华山论剑更为久远。
说起那引发少林寺巨变的火工头陀,原本只是寺中香积厨负责烧火的普通杂役。
因为掌管香积厨的僧人脾气暴躁,时常对他拳脚相向,甚至打得他接连吐血,所以火工头陀积怨之下,便开始暗中偷学武功。
不得不说,这火工头陀也是个倔脾气的,一忍就是整整二十年,直到自认武功胜过少林寺所有高手,方才展开报复。
正是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那年中秋,少林寺照例举行一年一度的达摩堂大比,火工头陀在全寺僧众面前,大骂达摩堂首座苦智禅师狗屁不通。
达摩堂弟子自是不能容忍他如此大逆不道的作为,纷纷上前与他动手,结果九大弟子都被打成重伤。
苦智禅师见他所用武功全是少林寺本门的功夫,便将其中原委问清,随后亲自下场与他较量。
两人苦斗五百多个回合,苦智禅师本可取胜,但不忍心伤了火工头陀的性命,原本正要罢手。
结果火工头陀会错了意,以为苦智禅师停手罢斗的一招是要取自己性命,再加上他生性阴鸷,所以猛施杀手,将苦智禅师也打成重伤。
当晚苦智禅师重伤不治,原本趁乱逃走的火工头陀又偷偷潜回寺中,将掌管香积厨和往日里与他有仇的几名僧人全部打死。
因为这件事,少林寺中高辈的僧侣大起争执,未能及时出手救下苦智禅师的罗汉堂首座苦慧禅师,一怒之下远走西域,才有了后来的西域少林一脉。
达摩堂首座与罗汉堂首座一死一走,寺中僧人更是离心离德,让原本在江湖中是泰山北斗的少林寺衰落了数十年,不得不闭寺休养生息。所以直到第二次华山论剑,都未有少林寺的高手参与。
而在这段时间里,江湖中自然是风云变幻,全真教因为天下第一的王重阳,迅速崛起成为玄门正宗,更有了天下第一大教的名望。
“看来明日上山时,还要留意蒙古那边的高手。”
赵志敬带着关蛮儿用完了饭,消息也听得差不多,便未继续在大堂停留,直接回去房间休息。
第二天还没等天色见亮,赵志敬就早早的离开了客栈,往嵩山少林寺赶去。
少林寺所在的少室山,乃是嵩山西峰,又因为坐落于一片茂密的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赵志敬师徒来到少室山后,便逐渐放缓了上山的速度,以免被守山弟子误会是要来闹事。
此时已经是十月下旬,山路上未及清扫的落叶金黄一片,树上的红叶又正是绚烂,秋风起时,更添一份奇特景致。
一路来到山门处,负责守山的弟子看有客人,便主动迎了上来。
“施主请留步,此处乃是少林寺山门,施主若是想游览少室山景致,还请另寻道路。”
赵志敬知道此时少林寺的方丈是天鸣禅师,但按照辈分来说,自己直接求见天鸣禅师实在有些失礼。
便将拜帖拿出道:“贫道全真教玉阳真人门下赵志敬,此次上山,想要拜访贵寺无色禅师。”
这无色禅师原本是绿林中的好汉,投入少林寺门下后仍不改豪迈豁达的性子,而且推算下来,与赵志敬辈分相当,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那守山弟子见赵志敬亮出全真教的名号,全真七子在江湖中又是大名鼎鼎,再者无色师叔确实交友广阔,当即不敢怠慢,接了拜帖就要回去禀报。
结果刚走出不到十步,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匆匆忙忙又赶回来问道:“道长可是华山玉女峰的赵仙师?”
赵志敬却是未想到自己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少林寺,“不敢,贫道正是来自华山玉女峰。”
守山弟子再次确认了赵志敬的身份,赶忙跑回寺中报信,赵志敬便在山门处耐心等候,看看四周的风景。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一个高大僧人随着那名守山弟子一起迎了下来。
“贫僧无色,见过赵道长!”
无色禅师四十上下的年纪,方口阔鼻,言谈举止间豪气十足,若不是一颗光头和身上的僧袍,俨然就是江湖中的豪客。
赵志敬还礼道:“久闻无色大师高名,只是缘悭一面,贫道这才冒昧来访,还请大师见谅。”
无色和尚爽朗一笑,摆手道:“贫僧那点名声不值一提,久仰赵道长大名才是真的。”
“道长既然远道而来,还请随贫僧到寺中一叙。”
感谢楚歌凄雪、qidian大聪明、ryouk86三位大佬的月票!
感谢东方苍穹、暖玉、飞一舞影、一叶行粥、玥玥溪、书友448ea、玩游戏很菜、离了阴阳道不全、书友55848、剑圣刀霸、钱钱钱命相连、恩江河的金鲤鱼、翔寰、楚歌凄雪、茶理各位大佬的推荐票!
非常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