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昨夜星辰昨夜风,玉楼西畔桂堂东。”
江湖上风云将起,好在今宵月色尚算宁静,出了红袖街,便是城中关帝庙,左边写着忠,右面刻了义,前后两条小街环绕。
庙后称为彩凤巷,庙前却是逢龙街。
弯月斜挂,时辰稍晚,后巷中行人逐渐稀少,不时可见喝得酩酊大醉的江湖人士路过,那些晚关张的食摊酒肆,便是为他们而设的。
张玉从彩凤巷西头走来,找个茶水摊坐下,要了一壶茶。
并非什么名贵茶叶,连客栈常用的高末也比不了,就是自家种的山茶树,摘得嫩叶,铁锅炒制,不知是火候过了,还是火候不足的缘故,喝起来有些苦涩,只是细品也别有滋味。
“客官,要不把灯笼挂上吧?”
老嬷嬷穿着身蓝布衣裳,遍布补丁,明显短半截,露出枯瘦手腕,生意不是很好,每日早出晚归,只能赚份口粮钱,她站在摊位前,有些过意不去地问年轻男子。
张玉转头看去,轻笑道:“多谢,但是不必点灯了,这样坐着就挺好。”
老嬷嬷暗自松了口气:“客人满意就好。”
茶水摊没有挂灯笼,而是借着临近几家的光。
左近有两棵桂树,山风徐来,枝叶摇晃,光影婆娑。
这时,一青衣少女从彩凤巷东边过来,发髻间别了支朱雀玉钗,目光流连,街上人来人往,每张脸却各有不同,有不开眼的醉汉,见姑娘容貌出众,看似柔弱,便欲上前调戏,却被一剑鞘抽翻在地,半晌也爬不起身。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关帝庙周遭,是衡山城最繁华的地段,吸引她来此的,便是这条小巷的名称。
青衣少女站在街上,双眸流转,右边是关帝庙的红色院墙,左边有些摊贩,再往前面,便是红袖街,那里有座名传天下的群玉楼。
华山派规矩森严,那夜她听闻群玉院的热闹,却终究不敢悖逆门规父命,进出青楼勾栏,知道张鲤鱼与东方姑娘的故事,已经是第二日了。
当时在福州府酒寮,两人近在咫尺,也似乎被什么分开了。
相隔江湖,偶尔听见几声讯息,都令人无比心惊。
她几乎可以看见,那尾鲤鱼在血雨腥风中,如何逆流争潮,步步带血,挥舞刀剑兵戈,伴随恩怨与杀戮,不得不承认,那样的生活,却是少女心中排斥的。
出身江湖名门,父亲是正道大侠,她向往的江湖,还是彬彬有礼、坐而论道、点到为止、邪不胜正那一套。
岳灵珊望向那两株桂树,枝叶在风中摇曳,明明离得很尽,却怎么也触碰不到对方,树下两三家食摊,卖些茶水面食,零星食客的身影掩映在桂树影子里。
“他已经离开衡山城了吗?”
换成往常,或许她会有兴致驻足品尝,只是今夜却兴致寥寥,待到明日刘师叔金盆洗手之后,自己也该返回关中了,下一次出来行走江湖,便不知是什么时候。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青衣少女轻轻摇头,转身离开,折返回客栈方向,才走出七步,忽然停住了,只觉有道目光注视着自己,几息之后,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就这么走了?岳女侠。”
岳灵珊缓缓转身,见玄袍男子站在一盏灯笼下,昏黄色灯光在眼眉间流转,脸上带着淡淡笑意。
就如平阳城流金河的石桥前,他递过一个木盒,说是三尸脑神丹的解药。
亦如华州文渊书店内,卖走最后那两本红叶先生的小说时,他们在窗前翻书,不时抬头望向对方……
两人相视一笑,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倒是故人相逢的释然。
张玉缓步走来,看向少女发间那支朱雀玉钗,笑道:“江湖相逢,朋友见面,怎么也该坐下喝几杯吧?”
茶水摊前,桂树下。
老嬷嬷握着手里那枚银角子,心中欣喜,连忙又点起一盏灯笼,桌前瞬间明亮起来,照亮了两人面庞,她有些惊讶,男子俊美,女子清丽,宛如一对天作之合的璧人。
岳灵珊轻笑道:“朋友相见,不应该喝酒吗?”
张玉放下铁壶,将瓷杯递过去:“酒比茶浓,茶比酒长,得分时候,今夜我不能醉。”
岳灵珊问道:“哦,那你和东方姑娘在一起时,喝的是茶,还是酒?”
张玉轻笑一声,没有说话。岳灵珊解释道:“你别误会,我只是好奇。”
张玉道:“我知道的。”
“听说那些朝廷鹰犬在追杀你们?还有事吗?”
“东方…姑娘已经离开了,锦衣卫的主要目标是她,也撤走了。”
岳灵珊目光落在桌面上,轻声道:“锦衣卫啊,看来市井间传闻是真的。”
“什么传闻?”
“你没听说吗?传闻那位东方姑娘,颜月色,宛如神仙,有倾国倾城之貌,一颦一笑,魅惑众生,连皇帝听说了,都派锦衣卫来,要请她回宫。”
岳灵珊好奇道:“你见过她的,传闻是真的吗?”
张玉摇头道:“传闻当然不能当真。至于皇宫,我猜她想去时,自然会去的,倒不需要皇帝来请。别说东方姑娘了,你怎么样?”
“没怎么样!娘把玉女十九剑传给我,现在除了大师兄、二师兄,就属我的武功最高,上次宗门比武,连三师兄都不是我对手。”
岳灵珊神情显露出几分骄傲,她原本资质上佳,这几年来,专心练武,大有进步,去福州府前,内功已经提升至气海境,还初步掌握了玉女剑法,在江湖上算得上最出色的那拨年轻人。
张玉笑道:“真厉害!岳女侠不愧是有‘银炉’丹田的武道根基。”
岳灵珊轻哼道:“你在取笑我?”
“岂敢。”
“你当年骗了我!”
“我骗你什么了?”
岳灵珊笃定道:“你肯定不止是银炉丹田吧!”
张玉笑道:“你怎么猜出的?”
岳灵珊没好气道:“我又不傻,你武功进步神速,如今远胜于我,只怕连大师兄也不是对手,只能是金池,甚至是紫府,对不对。”
当年与她初见,张玉还存着防备之心,如今却是不必遮掩了。
他点头道:“金池。”
岳灵珊看向玄袍男子,心中还是觉得遗憾,如此惊艳的武道天赋,本应在正道上干一番大事业,却因为没有名师接纳,阴差阳错地投入魔教。
时过境迁,有些事情已经注定。
当年张玉没跟她回华山,现在也不可能离开日月神教,走在不同的两条道上,以后会怎样,谁也不知道,至少此刻,两人还可以坐下来,在街边喝一杯茶。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岳灵珊端起瓷杯,浅品了半口,微苦,但苦后回甘。
…………
关帝庙前,逢龙街还算热闹,两旁还有许多卖香烛、纸钱的货郎,经过门口时,香火气息迎面扑来,两人停住脚步,朝里面望去。
门楹上的对联,“日月高悬丹凤眼,江山长秀卧蚕眉。”
赤面长须,绿冠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高立神坛之中,凤眼微合,似乎不忍见世间疾苦、生离死别。
“爷爷,我们去庙里拜拜吧?”
“好啊,求关帝圣君保佑我孙女,没灾没病、无忧无虑、平平安安地长大。”
“那我求关帝爷爷,保佑爷爷,长命百岁,永远陪着我……”
“哈哈哈,爷爷会永远陪着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