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7.第218章 内战前夜(1 / 1)吃不起肉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8章 内战前夜

“刘侍郎慢走”

入夜。

李乾祐满面堆笑地送别黄门侍郎刘洎,打着哈欠踱步回房。

他要跳船了。

以前他从不站队,更不会掺和什么“四子夺嫡”这类的戏码。

这是他历经多年宦海、吃得五饱六饱而依然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他已经把将来的陛下李明给得罪死了,而他的护身符——李靖老哥——又快要过期下线了。

要是再抱着过去的教条不放,那他就屎到淋头了。

所以,一听说晋王李治殿下正在广罗人才,他毫不犹豫地就靠了过去。

虽然一个小娃娃领着一群心术不正的大臣,很难与监国殿下正面抗衡。

但是对李乾祐来说,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世家大族其实对‘那位’殿下不满已久,奈何他近来有陛下撑腰,嚣张跋扈,众人不得不暂时忍耐。

“若天下有变,民心向背还未必可知。”

李乾祐心里盘算着,自然而然地将普通百姓排除出“民心”的范围。

就在他刚刚宽衣上床时,家仆忽然来报:

“明府……有,有客人来……”

“谁?这时间谁会上门?”李乾祐语气已有不悦。

家仆支支吾吾:

“是……是……”

“是我。”

一位红袍官员,带着几个衙役不请自来。

李乾祐借着灯光,眯着眼睛辨认许久:

“刑部尚书,刘德全……”

他压下火气,讨好地笑着:

“刘尚书,有什么事这么着急,这个时候来找卑职……”

刘德全闷声道:“急事,你跟我过来一趟。”

“没问题,等卑职穿好衣……哎哎哎!”

李乾祐还想穿上官袍,被两个衙役拖下了床。

“监国殿下命令得急,没时间拖延。”

就这么把衣衫不整的长安令给拖过了整个院子,扔上了刑部的囚车。

沿途的家仆好奇地张望着,想笑又不敢笑,一个个装作没看见,一脸难绷的表情。

“哎你们……算了。”

李乾祐在仆人面前被当众现了这么一眼,脸都丢光了。

但他心里有再多不忿,也只能凭着多年养气的功夫,硬是忍了下来。

小不忍则乱大谋,现在陛下和李靖老哥都还在,料那小殿下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

到了刑部。

无事发生。

几个人把衣衫不整的李乾祐在审讯室一丢,就自顾自忙去了。

现在已接近深秋,半夜还是很冷的。

县令大人快冻出鼻涕泡儿的时候,一个主簿姗姗来迟。

“李明府,下官问您一个问题。”

这一晚上的折腾,连李乾祐这样很有城府的也等得很不耐烦了,没好气地问:

“什么问题?”

主簿问:

“近来京城不少员外、富商被粟特人诈骗,明府可知此事?”

“不知道。”李乾祐很熟练地祭出三字真言。

主簿没有多言,简单地将李乾祐所说记了下来,便将手里的笔录递给了他:

“如果没有异议,请明府签字确认。”

作为几次被请去喝茶的老江湖,李乾祐对这套流程很熟悉了。

眯着眼睛看了一遍,确定主簿没有多记什么奇怪的内容,很爽快地就签字了。

而这道流程走完,刑部也没有为难他。

“麻烦明府了,请。”

主簿向李乾祐示意出口的方位。

显然没有送李明府回去的意思。

李乾祐嘴角一抽:

“那……至少能派人去我府里,通知下人来接我么?”

主簿已经走了,没人搭理他。

李乾祐深吸一口气。

好好好,这么玩我是吧!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次日夜晚。

“阿嚏!”

被昨夜刑部的骚操作折腾,李乾祐被折腾得感了冒,一天谢客,早早上了床准备休息。

然后,刑部的人又来了。

“李明府。”刘德全又是一拱手。

李乾祐眼皮一跳,虚弱地说:

“能不能……”

“可以可以。”刘德全这次很慷慨。

“这次可以等您穿好衣衫。”

这不还是让我今晚去衙门报到吗……李乾祐多少已经猜出来,这是监国殿下在变着法折腾自己。

熊孩子就是熊孩子,这无能狂怒的样子,也是够熊的……他无声地嘀咕着,跟着刘尚书去了刑部衙门。

和昨天一样,今天又把他晾了老半天,等天快亮的时候,才有主簿姗姗来迟。

“关于近期的粟特人诈骗案,有人来向李明府您报案,可有此事?”主簿简单地问。

李乾祐已经被关得意识模糊了,想都没想就点头:

“是有这事。”

干脆利落地签字,走人。

…………

第三天。

当刘德全尚书来到李乾祐府上时,老李已经穿好衣服等着了。

“又来?每天问无聊的问题,有意思么?”

连续三天没睡好觉,李乾祐已经被磨得没耐心了。

即使对官阶比自己高的刑部尚书,态度也不太美丽了。

刘德全连连答应:

“今晚是最后一次,过了今晚,绝不再劳烦李明府。”

拉到了地方,这次倒没有晾着李乾祐让他久等。

有人已经在门口候着他了。

是一个猥琐的少年,也就十来岁,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他。

“李明府……嘿嘿,终于让我等到你了。”少年弓着背,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既天真无邪、又猥琐至极的别扭气息。

“你是谁?”

李乾祐嫌弃地皱皱眉头。

从这少年身上,他嗅出了庶民的穷酸气息。

“他叫来俊臣。”刘德全对来总显然非常忌惮,简单地介绍道:

“他是来审问你的。”

李乾祐立时就不乐意了:

“下官犯了什么罪,要来审问下官?”

刘德全掏出两页问询笔录:

“这上面的字,可都是明府亲手所写?”

李乾祐点点头:

“是的。”

刘德全指着问询笔录角落里的两条声明:

“‘如不属实,我愿承担相应法律后果’——这句话,想必李明府在签字时,也已经熟读于胸了吧?”

李乾祐眉头一皱。

当时他疲惫至极,根本没有仔细看。

不过笔录确实是他自己签的,抵赖不得。

“刘尚书想说什么?”他感到情况有点不对劲。

刘德全露出微笑:

“李明府,前一天你称对粟特人诈骗案不知情,昨天又称受害人明明白白向你报了案。

“前后证词不一致,你肯定没有老实交代。对不老实交代的后果,你也很清楚,所以刑部正式发函,请你协助调查。”

李乾佑脸部肌肉抽搐。

被套路了。

抓一个五品及以上官员,需要门下省和御史台会签。

但是“协助调查”就不用。

“希望诸位不要知法犯法,最多关押下官六个时辰。”

老油条李乾佑对相关法条已经烂熟于心了:

“并且不能对我用刑。”

“没问题,没问题。”来俊臣道:

“只要身上看不出伤痕,就是没有用刑。”

李乾佑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

“李明府。”

刘德全拍拍他的肩膀,像是在看一个死人:

“保重。”

“什么?”

李乾佑愣了愣。

刘尚书已经带着手下离开了,只留下两个狱卒。

狭小的房间里,只剩下李乾佑和那个叫来俊臣的庶民少年。

李明府根本没有正眼看对方,心里颇为轻松地盘算着。

协助查案,最多关他半天。

只要这半天他别嘴瓢乱说话,就算监国大人也奈何他不得。

“李爽李乾佑,你认得我吗?”

来俊臣温和地问他。

李乾佑压根不搭理他。

什么样的人物,也配和他搭腔?

“你也是贵人多忘事,我替你回想回想。”

来俊臣嘴角勾出夸张的弧度,将房门缓缓关上。

是夜,刑部衙门传出阵阵凄厉的哀嚎声。

…………

“李乾佑都招了?”

次日,李明将来俊臣直接召进了宫。“是的,他交代了不少有趣的信息。比如卫国公李靖,其实一直和萧铣势力维持着不清不楚的关系,等等。”

来俊臣挺着背脊说道。

“李卫公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想必父皇也心里清楚,不需要他卖兄求荣。”

李明挥挥手,好奇地看着把背挺得笔直的来俊臣。

不知为什么,李明总觉得,在审问了心心念念的长安令后,这家伙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

“你最好真的审出了什么。”李明叹了口气,拍拍桌上的一堆弹劾。

“你把李乾佑人都整疯了,偏偏皇帝在临行前,还特意交待过不能动他。

“现在好了,一堆大臣以此为由,弹劾我违抗君命了。”

若是往常,来俊臣肯定油滑地嗯嗯啊啊一番,把锅推出去。

但今天,他却出奇地老实。

“殿下大可以把我斩了,多少可以堵住那些官大人的嘴。”

李明眉头一挑:

“这不像你啊,你今天怎么回事?”

怎么霍霍完李乾佑以后,这厮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他曾经有件疑案解决不了,把我抓过去顶罪,受尽酷刑。”来俊臣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把话题掰了回来:

“那起诈骗案,确系他所为,其他粟特人只是听他调遣的白手套。”

基本和李孝恭六姨娘安氏所交待的相一致。

“骗到的钱,也是在他命令下运往幽云一带吗?”李明问。

来俊臣摇摇头:

“他不知道。”

言下之意就是,李乾佑背后还有人。

这倒一点也不出乎意料。

“他背后是谁?他提到了‘齐王’或‘李祐’吗?”

李明单刀直入。

如果,如果在背后操纵李乾佑的主使,又双叒叕借着“齐王李祐”这双白手套的话……

那问题就非常,非常大了。

来俊臣摇头道:

“没有。”

呼……李明无声地松了口气。

“李乾佑说,给他出主意、让他这么干的人,

“是魏王李泰。”

…………

来俊臣走了。

李明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色铁青。

真相大白,事情大条。

已知,李泰已经在九成宫事件中,试图暗杀皇帝和太子。

现在,李泰再次出手。

多半也是剑指那两人。

将铜铁运往草原、提高薛延陀的披甲率、短时间内提高其战斗力,确实能给唐军造成一定的麻烦。

但是,若要就此就能借薛延陀的刀,杀掉李世民和李承乾,那属实是想多了。

以李泰在九成宫事件中所展现的狡猾,他一定给皇帝老爹准备了一套连招。

“岑文本……”

李明突然想起了这个李泰的爪牙。

岑文本赴往大鲜卑山,接触室韦部落,名义上是为大唐搬救兵。

万一,这个室韦部落帮的不是大唐。

而是李泰和薛延陀呢?

万一除了室韦以外,还有其他势力会在关键时刻,背刺唐军呢?

到那个时候,皇帝还能稳如泰山吗?

“可是现在不比过去,就算李泰真的杀了皇帝和太子,皇位也轮不到他啊……

“我才是下一届话事人,他难道还替我铺路上位不成?”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李明思索着李泰可能对付自己的策略。

这并没有让他太多时间。

“军队……”

这个一直横亘在内心深处的不安,立刻被无限放大。

根据狄仁杰的情报,李泰一直在联络其余七个在外的藩王。

这八个王爷,都或多或少有一点名义上的军权,或是十六卫的大将军,或是都督府都督。

比如李泰,理论上还掌握着首都的一半治安力量——左武候卫。

当皇帝还在世的时候,这种所谓“军权”屁用没有,军人不会听他们的。

可是,一旦皇帝有事……

这虚职,不就成实职了么!

那七个有军权的王爷,如果在李泰的撺掇下,进攻长安……

好家伙,八王之乱是吧!

真是见鬼了。

以前以为那几个庶出的哥哥不过是臭鱼烂虾,无足轻重。

没想到,却成了决定老李家家庭帝位的关键先生!

“冷冷冷静,先呼叫我的航母舰队在哪里……”

在辽东,离长安有足足三千里。

刚开始监国时,李明就想把赤巾军调过来进京勤王,以便自己能睡得更安稳些。

然而李世民还在世,这番高度疑似谋权篡位的操作,未免太行为艺术,被所有人给拦住了。

以免让李世民陛下在漠南前线睡不安稳。

然而现在,再调兵恐怕已经晚了!

李二陛下一旦遭遇不测,李泰立即就能获得军队指挥权,从洛阳进攻。

赤巾军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控制下的其他军队,有一战之力吗?”

李明数着自己的力量。

当李世民陛下出事以后,比如被俘、失联,或者……崩殂。

理论上,李明作为监国的权力的无限的。

他有权号令天下诸折冲府立刻动员,进京清君侧字面意义。

然而如前所述,实际上,由于李二陛下这次北伐抽空了关中精锐,导致京畿及以北地区空虚,折冲府成了空壳,根本没有几个兵。

而更南方的折冲府,则遇到和辽东兵一样的尴尬境地——来不及进京。

所以,若要抵挡八王的军队,李明就必须动用京城里现成的军队。

皇宫的“看门将军”左右监门卫,以及宫里的戍卫禁军,是随时听他调遣的。

至于京城的左右武侯卫,就未必了。

这两支部队的名义大将军,分别是李泰和李治。

一旦皇帝出事,他们的立场是不能指望的。

别说替监国殿下抵挡反贼,他们自己不把李明小老弟绑了送给李泰老哥,就算他们忠君爱国了。

而最关键的玄武门左右屯卫,只能说,态度比左右武侯卫更微妙。

在意识到京城空虚后,李明就有意识地增加屯卫的封赏,有事没事就去玄武门收买人心。

加上李明在民间的超高人望。

屯卫的中下层还是很支持他的。

然而,屯卫的真正领袖,李君羡,却一直没有明确表态……

“王太监。”

李明召唤道。

一位宦官连忙上前:“殿下?”

“请屯卫大将军李君羡进宫一叙。”

“是。”

宦官一路向玄武门小跑。

过了许久,他一个人回来了。

“李将军人呢?”李明面色有些不善了。

“那个……”王太监吞吞吐吐:

“李将军说,他一个看门之将,只听令于陛下,不……不宜与诸位皇子殿下走得太近……”

呵,和我装清高?前几天欣然接受某位晋王殿下的宴会邀请,怎么不知道避嫌了?

李明在李君羡身边安插了探子,所以对对方的行踪是有一定的了解了。

这样一来,李君羡的实际立场也探明白了。

“啧,麻烦了……”李明咂咂嘴。

情况比他之前预想的更严峻。

一旦李世民遭遇不测,以李泰为首的八王获得军权。

他在长安就会迅速陷入以少打多的境地!

在屯卫可能叛变的情况下,甚至连宫里都是不安全的!

这就是李泰的完整阴谋,环环相扣!

这招更恶心的点在于,即使李明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甚至也不能针对性地做出战略部署。

因为李世民还没出事,他还没有权限指挥各地的军队。

大家都处于暂停状态,这场内战游戏还没有开始!

“怎么办?去辽东?就这么拱手把长安让了,把国家的烂摊子就这么摊着?”

李明思索片刻,毫不犹豫地起身。

“殿下回后宫?”王宦官殷勤地招呼了上来。

李明简短一句:

“叫上禁军,去立政殿。”

腾腾杀气,让王宦官霎时面色苍白。

终于,顽劣的殿下在勤政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要露出极端本性了吗……

他不敢怠慢,立刻去召集禁军。

李明没有多说一个字,信步离开两仪殿,心中已经做好了相应的规划。

第一步,先控制李治!

因为小手手不老实的,不仅仅有李泰。

还有李治。

和李泰类似,李治手里也掌握着京城的另一半治安力量——也就是右武侯卫,而且他也在勾连宗族。

根据狄仁杰的犬父狄知逊的情报。

李明的那位话不多的腹黑哥哥,一直和李渊老爷子留下的十几个皇叔搞串联。

那些皇叔,也是有兵权的!

不知道李治是和李泰两人联手造反,还是单纯在模仿李泰的动作,为自己增加军事上的筹码。

管他意图是什么,李明都必须把他控制起来。

“踏马的,早知道一开始就把这俩反贼突突了……”

李明有些懊悔。

一开始,他还想和三嫡子井水不犯河水,给李世民老爹演一出“兄友弟恭”的童话剧。

以免落下“手足相残”的口实,惹毛了李世民,从而毁了自己的前途。

而现在,李明只想去踏马的。

和这些嫡子,根本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

对待他们必须极端,斩草除根。

当大家都说你极端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