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8章 打蛇打七寸(1 / 1)不知未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8章 打蛇打七寸

延庆州,重山镇中路大军的营帐中。

杨承业正在跟麾下的将领商量着接下来的战略布局。

他们暂时已经完成了四面围攻京都的布局,但是大梁军却依然守在京都,没有丝毫出击的打算。

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计划。

按照他们的计划,他们是想引蛇出洞。

四面围攻就代表着兵力分散,让大梁军拥有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机会。

杨承业不想去进攻城高池深的京都,他想将大梁军引出京都,可是大梁军根本没有离开京都的打算,这让他苦心布置战局给落空了。

“各位,你们有什么想法?”

杨承业看向帐内众人。

此时帐内有牛庄和杨明武两位老将,还有杨勤虎、梁修、宋杰、陆妙恒等一众年轻将领。

洛飞羽统帅东路大军,杨勤腾负责统帅西路大军,他们都不在这里。

牛庄看着地图琢磨起来。

此时他们距离京都已经不远了,只有五百多里,若是大梁军还不出击的话,他们就只能主动前往京都,进行攻城战了。

“侯爷,现在该心急的不是我们,而是大梁军,我们有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撑,可大梁军就就不行了,虽然他们现在占据了京都,但京都城内的粮草本来就不多!他们根本耗不起。”

杨承业微微颔首,现在他们最不怕的就是打消耗战,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有利。

他们有储备了一年的粮草,还有海外神木岛的援助,就算是这场战争打一年,他们都消耗的起。

大梁就不同了,虽然大梁如今占据了数省之地,但是陇原三省的民生还没有恢复过来,根本无法为大梁提供太多的粮草,山河省和巴蜀就更不用说了,这两省不让大梁给他们给粮食就不错了。

“我们可以先拖一段时间,拖到他们的粮草紧张,拖到他们不得不出城迎战!”牛庄觉得这是当前最稳妥的办法。

杨承业觉得这样太被动了,可是他一时半会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攻城?

现在他面对的不是大荣朝堂,而是大梁军。

大梁军能轻易的拿下京都,那是因为京都城内军心涣散,再加上王鹤临阵倒戈。

可如果他们攻城的话,面对的却是刚刚打了一场胜仗的大梁军,士气正盛的大梁军。

因此,他一直不愿意去攻城。

就在杨承业犹豫要不要再拖一段时间的时候,营帐外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拜见老侯爷!”

营帐外负责值守的亲随拜道。

老侯爷!

杨承业一愣,随即大喜。

我的好爷爷终于愿意露面了!

也不等他起身出营,营帐的门帘已经被掀开,杨正山、安雨行、周天赐和梁胜泽依次走了进来。

“拜见老侯爷!”

帐内众将齐声拜道。

“孙儿拜见祖父!”杨承业也起身拜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面色平静的说道:“免礼吧!”

说着他也不客气,抬头看了看挂在屏风上的地图。

众人直起身后,他这才说道:“你们打算拖着?”

牛庄回道:“老侯爷,不是拖着,而是想先让大梁那边消耗一下粮草,降一降他们的士气!”

杨正山摇摇头,随即走上上位,毫不客气的将自己的大孙子赶了下去。

此时重山镇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没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智将。

牛庄也好,杨明武也罢,都算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但是他们都不是擅长谋略的将领。

杨承业沉稳且聪慧,但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从未指挥过一场像样的战争。

他们或许有大局观,能对战局分析的头头是道,但在决策上有些畏首畏尾,缺乏真正的统帅大军的能力。

还缺少一种果断,或许是安稳日子过久了,也或许是他们太久没有经过战争了,心中多了一份优柔寡断。

只想着稳妥行事,小心无大错,却让他们忘记了‘兵者诡道也’战略思想。

其实杨承业应该把林展带来的,不应该将林展留在后方负责后勤。

林展才是杨正山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

不过现在说这些没有什么意义,杨正山就是觉得杨承业太过沉稳了,这才不出面帮孙儿指挥一下。

“传令!”

他没有解释,直接下令道。

“喏!”众人也没有任何异议,直接应声等待着命令。

“命周兰立即率领北原镇南下,尽快扫平陇原内所有敌军!”

“命杨勤腾率领西路军入陇南,直击汉中府!”

“命余通海率领北海水师南下汝南府,防备陈恒昌北上!”

不再京都进行攻城战是对的,但是跟没有必要跟大梁玩什么消耗。

既然大梁喜欢在京都,那就让他们留在京都,咱们去抄大量的老巢汉中府。

大梁的根基可不是京都,而是陇南。

一旦失去陇南,那大梁又将变成一群没有根据地的流寇。“打蛇打七寸,大梁的要害在哪里?不是京都,也不是山河省内的三十万大梁军,而是陇南,是汉中府!”

“不要盯着京都打,要盯着汉中府打!”

“传令,命洛飞羽立即率领东路军前来汇合,然后中路军立即南下攻打保定府!”

“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堵住大梁军返回汉中府的退路,到时候我们占据保定府城,由他们来攻城!”

“当然,为了防备大梁军不按计划行事,传令命蓟州加强防备,调动平远各地卫所军前往蓟州!”

杨正山一边下令,一边解释道。

众人越听,眼眸越亮,看着杨正山的神色越发的明亮。

其实杨正山的计划也不是没有缺陷,第一,陇南和汉中府不是那么容易打的,只凭杨勤腾麾下的一万五千将士不一定能打下汉中府,不过这不要紧,只要杨勤腾能做出声势,大梁那边就不敢赌,必然会想办法回军支援。

第二,如果大梁军也反其道行之,不管汉中府,转而跑去辽东,辽东那边应该也很难抵挡大梁的三十万大军。

杨正山也有考虑过这个可能,如果大梁军真敢如此,那他就可以率领中路大军和东路大军追击过去。

估计大梁军只是抵达蓟州,他们就能追上。

而蓟州不但有高城,还有河道可守。

或许蓟州无法挡住三十万大梁军的进攻,但是拖上半月二十天应该不难。

到时候大梁军的处境会更难。

第三个缺点就是江南的陈恒昌,如果陈恒昌趁机北上,余通海那边的压力就会很大。

杨正山也考虑到这一点了,大不了就是让余通海放弃汝南府,让陈恒昌北上就是了。

等收拾完大梁,正好可以转过头去收拾陈恒昌。

如此布局,风险有很多,但重山镇这边也有很大的容错率。

甚至重山镇可以放弃京都和山河,退回蓟州,然后趁机拿下陇原三省。

简单来说,这一战杨正山的目标不是京都和山河省,而是陇原三省。

一旦重山镇占据了陇原三省,那辽东、辽西、陇原三省就能连成一片,接着再拿下陇北镇和肃州镇,再加上蜀州,那杨家就相当于占据了大荣的半壁江山。

至于山河省和京都,实在不行就丢给大梁和陈恒昌,让他们两方争去。

对于杨正山的命令,重山镇这边自然没有不遵守的情况。

随着一个个命令传达出去,杨家的各方大军立即行动起来。

周兰率领三万北原军立即南下,攻占陇原省南部地区。

杨勤腾率领一万五千援兵营一边策应周兰的北原军,一边朝着陇南进兵。

余通海率领一万五千北海水师的战兵放弃津海卫,朝着汝南进发。

而洛飞羽率领的东路军与中路军汇合之后,立即南下保定府。

保定府在大梁军的粮道上,大梁在府城内布置了八千将士守城,但是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重山镇大军,保定府城内的守军只守三天就告破了。

重山镇这边的一系列军事调动,把京都内的大梁军给整懵了。

他们一开始想要走出京都阻击重山镇,可是后来他们发现重山镇形成了四路大军围攻之势,他们又想着守着京都以逸待劳,据城而守。

所以他们就在京都等着重山大军打上门来,结果没想到重山大军居然连连调动,原本四面围攻的局势变得莫名其妙起来。

别说天武皇帝了,就算是张栾也有些摸不着头脑,看不清重山镇大军想要做什么。

直到重山镇抵达了保定府,张栾才弄清楚杨正山的想法。

辉煌的太极殿内,气氛显得格外的沉重。

天武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沉凝的看着麾下的一众文臣武将。

“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诸位可有什么章程?”

一众文臣武将皱眉沉思,一时间都拿不定主意。

“张前辈!”天武皇帝只能将目光投向张栾。

张栾出列说道:“陛下,为今之计,我们只能放弃京都,退回汉中府!”

“什么!”天武皇帝再也沉不住气了,嗖的一下站了起来。

其他人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张栾说的没错,有人觉得张栾这是在胡说八道。

他们可是好不容易打下京都,这一战他们耗费了大量的钱粮,牺牲了数万将士,如今却要让他们放弃京都,他们如何能舍得?

张栾深吸一口气,问道:“陛下,京都重要还是汉中府重要?”

天武皇帝脸色一变再变,“难道我们就不能两个都要?”

“不能,一旦我们两个都要,那最终两个可能都保不住!而且我们肯定会先失去汉中府,不只是汉中府,陇原三省都将失去!”

此时张栾看的很透彻,他看透了杨正山的计划,只是已经晚了。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是死守京都,放弃汉中府,第二则是挥师返回,现在保定府与重山军大战一场,如果胜了,那就能回去守住汉中府,如果败了,那一切都将变成虚妄。

天武皇帝皱眉沉思了一阵,才缓缓开口道:“回汉中府!”

他没有其他的选择,或许从战略上来说他有很多选择,但是别忘了他还有妻儿,他的妻儿都在汉中府。

就这样,大梁军撤出了京都,不过在撤离京都的时候,他们将整个京都城搜刮了一阵。

京都,这座曾经是大荣最繁荣的城池如今却成了灾难最多的城池。

先是诸多权贵官宦逃离,后又被大梁军破城,现在又遭到了大梁军的搜刮。

好在大梁军只是搜刮财物,并没有在京都城内大开杀戒。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