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9章 夜袭与攻城(1 / 1)不知未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9章 夜袭与攻城

六月十六,三十万大梁军浩浩荡荡的来到保定府城外。

大军连营三十里,肃杀之气冲霄而起。

保定府城也算是一个大城,但肯定不如京都城,甚至与京都城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保定府城,城高四丈,四面有六座城门,但并没有瓮城、箭塔等守城建筑,更没有那么多的座弩。

由于重山镇大军占领保定府城的时间太短,所以城内的守城物资也不充裕。

因此,重山镇虽是据城而守,但他们占据的城池优势并不是很大。

城墙上,杨正山看着城外连成一片的营寨,脸上露出了一抹冷笑。

“你有什么想法?”杨正山看向身边的杨承业。

杨承业知道杨正山这是在考较自己,于是想了想才说道:“孙儿觉得应该主动出击!”

杨正山哈哈一笑,“没错,打仗最怕的就是打呆仗,摆开阵势,兵对兵,将对将,那便是打呆仗。”

“我们自己不能呆,也不能让敌人呆,我们要动起来,也要让敌人动起来。如此才能找到敌人的破绽,一举击溃敌人!”

“现在我们已经成功让敌人动起来了,他们已经离开了京都,出现在这里,那接下来也该轮到我们主动出击了!”

杨承业双眸闪亮,一脸崇拜的看着杨正山。

别看他如今已有四十多岁,可他对杨正山依然跟从前一样,崇拜且崇敬。

杨正山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传令下去,今夜出城袭营!”

大梁军今日刚刚抵达保定府城外,此时正在安营扎寨,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是不适合袭营的,因为大梁军那边必然会有所防备。

但是杨正山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大梁军的营寨还没有建造完全,更没有布置太多的防御措施,比如壕沟、寨墙,陷阱等等。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加快速的冲入敌军营帐中。

“派谁去袭营?”杨承业问道。

杨正山看着他,露出一抹怪笑,“全军出击,我们袭营不是为了骚扰,而是为了彻底击溃他们!”

“这,我们只有不到八万将士?”杨承业有些不解。

杨正山笑问道:“哪又如何?”

杨承业先是愣了愣,随即露出笑容,“孙儿明白了!”

是啊,敌众我寡,哪又如何?

重山镇出战何时在意过敌众我寡?

“嗯,你去准备吧!正好让爷爷看看你的指挥能力!”杨正山鼓励的看着杨承业。

大孙子的经验虽然差了些,但是他的能力却是十分优秀的,杨正山还是很看好他的。

其实杨承业最擅长的事情是军政事务的管理,这些年他在重山镇,重山镇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都要经过他的手,而重山镇这些年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是杨承业的功劳。

感受到杨正山的鼓励,杨承业信心百倍的用力点点头,“爷爷放心,孙儿定不会让您失望!”

说罢,杨承业大步流星的走下了城墙,而杨正山则继续望着城外的大梁军营帐。

黑压压的营帐连成片,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不过对杨正山来说,这种压迫感根本不值一提。

杨承业去给各军布置任务了,而杨正山也找上了安雨行他们。

今夜袭营,先天武者也要跟着出动,而且这一战,先天武者才是主角。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大梁军的营地中,天武皇帝众人也在商量着攻城的事宜。

他们考虑的自然是如何尽快攻下保定府城。

与攻打京都不同,攻打京都时,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打造攻城器械,可以不疾不徐的给城内的守军施加压力。

而此时他们要急着返回汉中府,必须要在短时间发起进攻,并且还要尽快战胜城内的重山军。

“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北原军和重山镇的西路军已经打下了四府之地,按照这样的速度,再有半个月,他们就能打到陇南!”

天武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

虽然这次他们出征京都,抽调了大梁的大部分精锐,但是他们也在陇原南部布置了不少兵力。

当初他们就是为了防备周兰率领北原军南下才在陇原布置了数万大军,结果这数万大军在北原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哪怕是据城而守,也无法阻止北原军南下的脚步。

更让天武皇帝感到恼怒的是有不少府县在碰到北原军之后居然直接开城投降了。

正如他们当初他们大梁军势如破竹一般,攻下一座座城池,现在北原军和重山西路军也是势如破竹。

其实这也正常,因为现在守城的那些官员就是当年守城的官员。

同一批官员,自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要怪就只能怪大梁没有足够的可用的官员,只能任用之前投靠的那些官员。

“陛下,臣以为当尽快发起进攻,明日一早就开始攻城!”

天武皇帝麾下第一谋士宋晨星开口说道。

大梁也是有一些贤臣的,如宋晨星和牛肃德,这两人虽然出身卑微,曾经不过是个秀才,可是在他们天武皇帝麾下却展现出不同凡响的能力。

就那宋晨星来说,当年就是他提议让大梁王占据汉中府,也正是因为他的提议,大梁王才获得了喘息和休养生息的机会。

而在他的帮助下,大梁王在汉中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今日的大梁天武皇帝。

因此,天武皇帝最信任的人就是宋晨星,就算是张栾,也要排在宋晨星之后。“宋大人,此事不妥,虽然时间紧迫,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急躁行事,重山军不是朝堂的亲军十六营,而对面的主帅,是杨正山,也不是大荣朝堂上的那些庸碌之辈!”张栾立即开口劝说道。

宋晨星看向张栾,沉声说道:“那又如何?杨正山也好,重山军也罢,难道还要我们畏敌不前吗?”

“张前辈,在下知道你熟悉大荣朝堂的文武重臣,但是这些年我们打败的文臣武将还少吗?打败的精锐还少吗?”

“肃州镇、陇北镇的官兵我们都与之战斗过,他们也不过尔尔。”

“北原镇虽强一些,但兵力不足!”

“还有皇帝亲军和京都禁军,那更是不如我们大梁军!”

“张前辈,不是我等自大,实在是我等没有时间耽误在这里!”

宋晨星的一席话说的张栾都不该怎么反驳,因为宋晨星说的没错,他们大梁军也是身经百战的强军,特别是大梁军中的精锐,那绝对是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百战之兵。

那些老兵经过的战争次数,可能比张栾这个老将都要多。

要知道当年大梁王还是流寇时,他们真的是天天在打仗,不是在战斗,就是在逃跑。

张栾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是他对杨正山始终抱着一种敬畏。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反正他就是对杨正山有些敬畏,也让他对重山镇抱着一丝敬畏。

张栾迟疑了片刻,想了想,只能说道:“老夫觉得还是要谨慎一些比较好!”

宋晨星眉头微皱,他尊重张栾,但是他对张栾的谨慎有些不喜。

不对,准确的说是他对现在的张栾有些不喜。

之前在进攻京都时,他觉得张栾还是很厉害的,将京都内一切都谋算的清清楚楚。

可现在对上重山镇,他就觉得张栾有些谨慎过头了。

其实这并不是张栾的问题,而是宋晨星的问题。

经验主义在作祟。

以前大梁面对的都是什么样的敌人?

地方卫所兵丁,陇北镇和肃州镇的兵匪,士气低迷的禁军,已经不再是精锐的皇帝亲军。

他们连战连捷,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敌,甚至连传言中强大无比的禁军和皇帝亲军都被他们打败了。

现在你跟他们说要谨慎,他们自然就会认为你是过度谨慎。

宋晨星顾忌到张栾的实力和地位没有再多说,只是抬头看向天武皇帝。

天武皇帝想了想,说道:“那就明日开始攻城!”

保定府城的城墙并不是很高,攻城所需的器械不用很多,只要拥有足够的云梯就行了。

至于其他,无非就是多用一些人命去填。

此时他们也顾不上伤亡了,只能尽快攻城。

因此,在天武皇帝的决意下,三十万大军刚刚抵达保定府城,就开始为第二天攻城做起准备来。

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城内的重山军会跑出来袭营,更不会想到杨正山居然直接打算在夜间来一场决战。

别说其他人了,就连张栾都没有想到。

……

今夜的星空格外的明亮,冉冉明月如同琉璃灯般肆意挥洒着清冷的月华,将城内城外映照的格外的明亮。

甚至都不用点燃火把,就能看清周围的光景。

夜过三更时,保定府城的西城门首先打开,两万铁甲轻骑人衔枚马衔环有条不紊的涌出城门,然后分为两支队伍从南北两方绕城而行。

紧接着南城门再次打开,又有两千铁甲重骑和三千铁甲骑兵缓缓的走出城门。

大梁军的营寨主要布置在保定府城的东方和北方,由于他们今日刚刚抵达保定府城,还没有来得及完成围三缺一的布置,而这恰好给了重山军机会。

当然,大梁军还在城池周围撒下了很多斥候,重山军刚刚出城没有多久,就被他们发现了。

随着一声声呜呜的号角声响起,重山军有异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梁军军营中。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东城门和北城门也打开了。

咚咚咚

隆隆的战鼓声骤然在宁静的夜晚炸响,紧随其后的是连成一片的马蹄声。

袭营不代表要偷袭,杨正山也没办法让六万大军悄无声息的靠近敌军大营。

所以这次袭营就是正大光明的发起进攻,当然如果能够让敌方晚点发现也是更好的。

大梁军的营寨距离城池并不远,只有二十多里而已。

但是别忘了大梁军的营寨足足有三十里长。

这么大的营地,这么长的营寨,想要防御的密不透风,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过大梁军的反应还是很快的,在收到重山军有异动的第一时间,营寨中负责守夜的将士就已经加强了防备。

主将大帐中。

天武皇帝急匆匆的披上衣衫从被窝中爬出来。

“报,斥候传信,有敌军出城!”

“报,斥候传信,有大批敌骑正朝我方营寨奔袭而来!”

“报,南方、西方和北方都发现有大批大军靠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