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4.第409章 ,景皇帝整顿军功贵族,挑起南北大战(1 / 1)不行摆大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启成为皇帝后,除了一开始的兴奋,后来便感受到了如山厚重的压力。

文皇帝刘恒将经济发展得前所未有的繁荣,创立了察举制,还发展了整个天下,忠诚于皇帝的官僚体系。

如此能力,经天纬地,堪称为文。

刘启深知自己最多像父皇一样厉行节俭,保持汉朝的四十税一政策。

但这样,不过是一个守成之君,根本评不上一个上好的称号。

这可不是刘启想要的。

恰逢这时候,内阁户部尚书范思哲上书请辞,告老还乡。

北方没有文皇帝压制的世家门阀,也开始蠢蠢欲动,大量士卒趁着汉朝皇位交接时期,汇聚在一起。

根据驻守封地的军功贵族汇报,齐国经历过多次削弱,虽说没办法恢复到提兵百万,不过用兵三十万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刘启看到这些奏章,不仅没有危机,恐慌感,反而哈哈大笑。

“哈哈哈……朕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全都换了,全部都换了。”

第一代军民贵族如今已经是六七十岁高龄,占据朝堂官位,却又做不成任何大事。

这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吗?

我等汉朝皇帝,都在皇帝有能力执掌政权之后,游历民间,观察民间疾苦。

你们军功贵族凭什么不遵守,这优良传统美德?

难不成你们觉得你们的功绩,比高皇帝,文皇帝还要伟大不成!

刘启执政的第一道旨意迅速颁发。

“高皇帝三十五岁提马定天下,五十岁使文皇帝继位,文皇帝五十岁也重走高皇帝之路。”

“深入民间,查看疾苦,肃清不法贪官污吏。”

“可朕听闻没有一名功臣自告奋勇请缨,不说整理民间朝堂施政之法,连回封地为国驻守边疆,防备大敌都寥寥无几。”

“朕很是担忧!难道功臣们因为荣华富贵,忘记了汉朝一切都来自于百姓吗,难道诸位大臣贪恋权位到了这个地步吗?”

刘启先是将高皇帝,文皇帝搬了出来,明嘲暗讽还在朝中的第一代军功贵族。

这可把当初跟随高皇帝打天下的功臣,气的够戗!

先不说他们可是与国同休的功臣,再则他们也算是皇帝的老师啊。

新任皇帝刻薄寡恩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垂垂老矣的唐王吕胖子,更是气得浑身颤抖,大病一场。

高皇帝把兄弟都气病了,一时间群臣激愤,几乎都要指责刘启当什么皇帝。

高坐在皇宫中的刘启不慌不忙,下一封召令堵住了所有军功贵族的嘴巴。

“唐王乃是尊敬的长者,今日不理解朕的召令,卧病在床,不过朕是不会改变任何召令,只能加封唐王食邑三万户以做补偿!”

召令话语很短,但是信息量很大,所有人都沉默了起来。

新任皇帝实在不能忍受这群功臣倚老卖老,准备将这群人通通罢官,或者赶回封地里去。

但是刘启并不是脑残,特意加封了没有子嗣的唐王,食邑三万户。

军功贵族封地都在北齐,随意增加食邑,几乎是从世家门阀虎口夺食。

除了激发矛盾,别无他法。

而军功贵族想要彻彻底底拿到新增加的食邑,只能捏着鼻子,跟随刘启,覆灭北齐。

张府,张良抚摸着胡须白发,眼神黯淡起来。

“大汉经历了高皇帝,文皇帝两位王道帝王,终于要迎来第一位霸道帝王了吗?”

接受范思哲成为户部尚书的张不疑,目光露出疑惑,有些不理解王道和霸道的区别。

张良看着自己的这位长子,有些无奈叹息一声。

“简单来说,王道是让臣子心甘情愿去做事,而霸道则是拿着鞭子,逼迫臣子去做事。”

“两者其实并没有什么多少高低之分,只可惜在霸道的帝王面前,臣子得要做好随时成为棋子的准备。”

张良看着自己快要四十岁的长子,有些恨铁不成钢。

军功贵族要是再堕落下去,恐怕再也无法把持汉朝官位了。汉朝务实的风气,从高皇帝就开始烙印,能者居之。

张不疑一头水雾,搞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又开始不满意了。

不过还是按照父亲的嘱咐,将国库数十亿的银粮汇报给刘启,暗中给刘启加油打气。

经历高皇帝,桑文皇后,文皇帝五十年的积累。

汉朝有的是钱,有的是粮食。

刘启看到张不疑这么识趣,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加封张府食邑一千户。

当然这些后来增加的食邑,还是得要拿下北齐,才能被军功贵族彻底掌握在手中。

但这也不妨碍军功贵族要是热情高涨,尤其是第二代,第三代军功贵族。

这些人继承着祖先爵位,面临着每十年无功,就要剥削食邑百户的巨大压力。

他们无比希望开启战争,继承祖先的荣光,绝对不能成为一个空头王侯。

汉朝的战争机器终于运转起来,刘启直接将边郡二十万大军,交给韩信之子,赵王韩城统筹。

配备着上千火炮,十多万火铳,各种工程器械不计其数。

刘启对左右侍卫,得意开口。

“这场战争,朕都不知道该怎么输,一群拿着铁器的原始人,怎么和我大汉争锋?”

事情如同朝堂诸公所料想的一样。

汉朝二十万边军势如破竹,攻占将北齐南陵郡,琅琊郡,整个北齐岌岌可危,只剩下三郡可以把守。

正当刘启将抱病在家的第一代军功贵族,聚集在一起,得意洋洋炫耀时。

千里加急的情报,在各大驿站不停换马下,传递到了刘启手中。

刘启呆若木鸡,拿着情报的手掌,都有些颤抖。

“赵王韩城败了?损伤三万大军,各类火器辎重直接丢给了北齐门阀。”

韩信,萧何,张良对视一眼,默契喝酒,没有多少言语。

这一场失败,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如今大汉边军并没有名将统帅,尤其是各种火器的补充下。

从刘启到下面汉军士卒,都是相当骄纵异常,恨不得三个月灭亡北齐。

让齐国的世家门阀看看,汉国之所以成为汉朝主导王国,到底是凭借什么!

只可惜刘启忽视了一点。

自从高皇帝变法,将三大坊技术普及之后,灭庆动用过火器威力。

齐国也不是傻子,千方百计之后,同样研制出了火器。

一开始将南陵郡,琅琊郡丢给汉军,不过是以敌示弱,将老弱病残的佃户丢到战场中。

趁着汉军急行军,大军通信不畅,再加上不太通晓齐国地形。

先锋部队三万人,直接在门阀精心培养的火炮兵,万炮齐发下,直接没了。

刘启满脸涨红,气得胸膛起伏,不过很快平复起自己心情,语气沉重。

“大军兵败,这是朕的过错!三万士卒的死亡,都是朕太过于小看北齐门阀。”

“朕本应该去死,不过大汉还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只能割发谢罪。”

“阵亡将士的家属,朝堂一律颁发三倍赔偿,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可以前往皇室的庄园里。”

“负责打理皇室庄园的洪竹总管,会处理一切。”

诸位大臣目光露出一丝惊异,不管他们对刘启再怎么有颇词。

可刘启毫无疑问,就是天生帝王的一块料子,勇于承担责任,也能处理失败后的关系。

刘启将这些安排说完后,目光望着了这群老臣。

“这件事朕有责任,但是你们这些公卿大臣有没有责任?失职,通通通都是失职!”(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