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钦差送走了,县衙的人都各自回去了。江主簿回到县衙唉声叹气,见这个架势,郑大人三年任期一满就要被调走了,往后朝廷会派个什么人来当县令,总还未知的。
以后的上官也不知道是不是郑大人这样好相处又有能力的,江主簿心中惆怅。
郑山辞回到县衙就把这件事放下了,马上要过年了,他先把户房呈上来的账本看了。今年的收账跟去年比起来差别太大了,下半年县衙的银钱都是在往外流,有上半年的银钱撑着,账本还是不怎么难看。
这下半年县衙上下都辛苦了,郑山辞还是会在年假前给他们发赏银。祝新春嘉平,长乐未央。
新奉县的城门开了,百姓们可以进城买年货,卖东西的跟买东西的都高兴起来。街上恢复了昔日的繁荣,他们度过这次天灾,没有忍受饥饿跟疾病的痛苦,现在天下安乐,笑容重新出现在他们脸上。
“这个白菜能不能便宜一点,你看就只剩下最后几颗了,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妇人在集市上熟练的砍价。
“糖葫芦,好吃的糖葫芦!”
“走路没长眼睛啊,撞到我了。”有年轻公子不小心被人撞了。
“羊杂汤,热腾腾的羊杂汤。”
郑山辞下值后听见吆喝声没忍住诱惑,坐在小摊上叫了一碗羊杂汤。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好了,郑山辞看见碗里的香菜跟香葱,一股香气扑面迎来。他拿着筷子把香菜跟香葱摁下来,搅了搅。羊杂汤的气息鲜香诱人,郑山辞喝了一口汤,很快就把羊杂汤吃完了。
小摊的老板很忙,郑山辞把铜钱放在桌子上说了一声就走了。
老板还记得郑大人来喝羊杂汤了,本不想要他的钱,结果他一转身已经看不见郑大人了。
郑山辞快步回家,澜意没在屋子里,屋子里没人就没生炭盆,邓雪忙不迭吩咐人去端炭盆放在屋子里。
“你们少爷去哪儿了?”
邓雪回道,“少爷跟郑少爷一起去出门逛了,现今还没有回来。已经出去有半个时辰了。”
郑山辞让邓雪先下去,才半个时辰,估计还没逛够。郑山辞自己平日逛街,对了,他根本就不逛,只是个拎东西的。
他拿一本书看,另一边的虞澜意怀里揣着银票,他几乎把新奉县整个店铺都扫荡了一遍。金云带了府邸的几个人手上拿着东西快要拿不下了。
郑清音这次头一次见二嫂买这么多东西。
“这些都是买给父亲跟阿爹还有大哥,亲戚们的。到时候要是真从新奉县离开,该是说走就走根本来不及买东西,我先买起来备着。”虞澜意嘴上这般说的。他跑得最勤的还是衣铺。
“哎,给他们带的东西也是新奉县……”虞澜意说着看见一件深灰色的披风,他的语气一顿,整个神经都在跳动,它们在说这就该是他的。
虞澜意如愿披上新披风。
“我有了,郑山辞也要有。”
他又拿下一件披风,老板像是送财神爷一样送走了虞澜意。
他本还想逛,结果天上在飘雪了,只好打道回府。
郑清音都松了一口气。
虞澜意出去逛街,给郑山成和林哥儿,还有多多也买了东西,让侍从送过去。他回到屋子里,看见郑山辞捏着毛笔在写什么,面容沉静,抬头看了他一眼,“你回来了。”
“回来了,你在写什么?”虞澜意把披风挂在衣架上,凑过来鬼鬼祟祟的看。
“我在写奏折。”
虞澜意装模作样的移开眼神,“奏折啊,怎地不去书房写,要是让我看见了多不好。”
他这样说着还是用余光在瞅。
郑山辞笑道,“这写的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你要是无事,就帮我研墨。”
虞澜意把袖子挽了挽,帮郑山辞研墨,他一边研墨,一边对着梳妆台照自己的样子。冬天天气干燥,要多涂些珍珠粉。新奉县的粉没有京城的好,虽说价格也便宜,但还是不习惯。他去年从京城带来的珍珠粉要用完了。
郑山辞把奏折写好了。他任期要满了,这封奏折是写给朝廷,推荐丁宣做县令,其余还有些一些在这次瘟疫表现突出的人,郑山辞也写上去了。若是吏部有心的话,该是能明白的。
“澜意,你给家里写信了么?”郑山辞想到什么,突然问道。
“写了,你说钦差大臣是叶云初的时候,你去上值后,我就立马给家里写信,让父亲跟大哥为你争取更好的官职。”总要打打配合。
“谁知道叶云初要说什么,还是让父亲跟大哥使劲。”虞澜意可不傻。
郑山辞想了想,“你说得也对,我想把这封奏折交给岳父,让他去帮我呈给吏部。”
“小事,这是他应该做的。”虞澜意大大方方的说,立马叫金云过来,把这封奏折送到驿站去。
郑山辞:“……”
虞澜意把新买的披风披在郑山辞身上,“很合适。”
郑山辞写完奏折,这才注意到屋子里多了两个大箱子,应该是虞澜意今天逛街的战利品。
“我没买多少,大部分都是给京城里的亲朋好友带的东西。”虞澜意踢踢踏踏把两个箱子一脚踹进床底下。
郑山辞听见箱子撞到墙上发出牙酸的声音。
他没问了。
晚上他们吃完饭,郑清音去逗小侄子去了。郑山辞跟虞澜意一并出门去夜市。
虞澜意的手不敢拿出来,他怕冷,依偎在郑山辞身边。
或许是因为天气太冷了,晚上出来的人不是很多,虞澜意还照常去买了小吃。现在跟之前来夜市的心情又不一样了。这是在新奉县的第三年了,他们要过第三个年了。
郑山辞看着百姓们买了小吃,逛小摊跟着身旁的人说笑,他有些出神。
“郑山辞,你发什么呆?”虞澜意伸出手在郑山辞面前晃了晃。
这次可能真的要走了。
郑山辞回过神来,笑了笑,“没什么。”
新年一到,郑山辞给县衙的人发了二两的赏银,让他们好好回家过年。
“多谢郑大人!”衙役跟文吏们都有些惊讶,今年县衙花了很多钱,没想到郑大人还是给他们发了二两银子让他们回家过年。
郑山辞说完就离开了。
底下的衙役跟文吏热烈的讨论起来,江主簿拿着二两银子叹气。
丁宣拍了拍江主簿的肩膀,“过年了,江大人怎么还不高兴?”
江主簿:“这年一过,再过段日子郑大人的任期就满了。”
丁宣笑道:“原来是为了这事。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跟人之间只能陪一段路。再说郑大人这次可能是高升,你不为他感到高兴么。郑大人是顶好的一个上官,等以后的上官来了,江大人我们俩还要相依为命。”说着丁宣也感伤起来。
他刚来新奉县去糕点铺子躲雨,没想到就跟郑大人碰上了,这还是托了虞少爷的福。郑大人太好了,还让他去他们家暂住了一晚,待他宽厚,他有什么不懂的事,郑大人也不会生气,只会教他。他在来新奉县的路上还是忐忑的,毕竟人生地不熟的,孤苦无依的来到这里。在县衙里,郑大人也会带着他,教他。根本就没有被上官穿过小鞋,也没有不被重视。
他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了。
江主簿:“话是这么说,但……罢了。”
江主簿回到家里,心想今年还是要去给郑大人拜年,还是拿媳妇家的土特产。
……
郑山辞回到家里,家里热火朝天的,虞澜意看见郑山辞回来了,就拉着他的手去厨房。郑山辞看见虞澜意脸上还有面粉,手上也是面粉,把郑山辞的手上也沾染上了面粉。
他官袍都还没来得及换下就被拖到厨房去了。
“大嫂要做饺子,我在擀面,你去烧柴。”虞澜意用手肘怼了怼郑山辞,把他怼到烧柴的地方。
郑山辞老老实实坐在小板凳上给灶膛加柴,让火烧得更旺。
林哥儿啊了一声,“澜意,你说你要去找人帮忙加柴,你就把山辞拉过来了。”
虞澜意的手劲大擀面擀得很好,他伸出手把额前的一根头发挽在耳后,得意的笑,“我刚出去正好就碰到郑山辞,就把他抓来了。”
他当然知道郑山辞什么时辰回家,他就是故意把郑山辞抓过来的。
“官袍还没换下,你让他先换了衣裳。”
“没事的,大嫂。”
林哥儿也是调侃小两口,他把肉酱这些都调好了,郑清音拿着三个小凳子过来,虞澜意擀面,林哥儿跟郑清音包饺子。
他们蒸蒸饺。
虞澜意在厨房里,感觉自己很热,脱了一件衣裳,继续擀面。郑山辞起身给虞澜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让我来吧。”
“这费劲。”虞澜意翘了翘嘴,是嘲笑的意思,“你一个书生有多少力气。”
而且他是热得冒汗,不是使劲使得冒汗。郑山辞竟然质疑他的力气。
郑山辞从虞澜意手里把擀棒拿了过来,他说,“这需要技巧,力气有就好。”
他擀面擀得挺好的,厚薄都适合,速度还快。虞澜意见郑山辞抢了他的活,他去给灶膛里加柴,然后去找了帕子,郑山辞额头有汗水时他就给他擦。
“郑山辞,你刚才那话是不是在说我笨?”过了半晌,虞澜意瞪着郑山辞质问他。
“我没有!”郑山辞冤枉。
“没有就好,我一点都不笨,可聪明了。”虞澜意把擦了汗的帕子换了一张。
等把饺子包好了,郑山辞才去屋子里换了常服。
饺子让他们吃了一顿,郑山辞喜欢这个料汁,吃起来很香。虞澜意吃了三笼饺子,光是料汁就吃了四碟。除了饺子外,还炖了鸽子汤,非常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