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安四岁多了,他被送到清远书院里读书,这个书院都是当世的大儒,他们喜欢小孩子,又有朝廷牵头,基本上像是小平安这样小一点的孩子都在清远书院读书。
他们大都是朝中大臣的子女。
小平安放学回来,侍从给他拎着小书箱。他刚开始去上学还哭了几趟,把虞澜意的心都要哭软了,但做孩子哪有不读书的,他还是把儿子送到了书院。
在书院里交了新朋友,他就变得喜欢去书院读书了。
小平安从书院里回来打了一个哈欠,金云给他送了糕点过来。
“公子吃点点心解解乏。”
“金叔叔待我真好。”小平安嘴甜的喊了一声,他拿了糕点吃。他们午膳也有糕点吃,只是书院里的糕点一般都是枣糕,他都已经有些吃腻了。
他一般把枣糕给班上的爱吃糕点的诸葛星吃,他最喜欢吃糕点了。
小平安抓了几个糕点就跑去找爹跟阿爹。
他跑到园子里,瞧见爹在教阿爹下棋。他凑过去,“爹,你也教教我,我们班上有一个将军的儿子,他可会下棋了。”
虞澜意:“你还小,以后再学这些也不迟。”
小平安坐在一旁,“我都四岁啦,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郑山辞笑了笑,拉着他过来,“那我给你跟你阿爹都说说,能记住多少就是你的本事了。”
小平安精神抖擞,“爹,你先等我一下。”
小平安去拿了纸跟毛笔过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郑山辞:“……”
这话是他说的,小平安听见后就记住了。
他会的字还不多,听不懂的他写不出来,他可以先画出来。等郑山辞把象棋中的棋子讲解完毕后,虞澜意没怎么记住,他把儿子记的东西拿过来了。
他看见儿子画了一个棋盘,在将军的位置上写了一个温字。
“这是什么意思?”
小平安得意的叉腰,“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孩叫温朗,他爹是将军,我就把他写上去了,这样我就知道这个位置的人是将军。”
虞澜意这样一想觉得还挺有道理的。
这个小本子是郑山辞送给小平安四岁的生辰礼物,这本小本子可以让他写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也能记录自己的生活。郑山辞跟虞澜意不会去翻阅他的本子。
虞澜意看了一页就把本子还给小平安。
虽说他有些好奇小平安的本子里写了什么,但他会尊重小平安。如果在他小时候的时候,他也不希望长辈们来翻看他的小本子。
郑山辞还说了,如果本子写完了就可以再找郑山辞要一本本子,这样小平安就喜欢拿着小本子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下来。他起初没有学会写字认字,他就试着在本子上画出来,这般也很有意思。
他从四岁到现在已经记了两个本子了,现在这是第三个本子。
小平安珍惜的拿着自己的本子到屋子里,把床底下的小箱子打开,把自己的本子放进去。
晚上用膳时,虞澜意给小平安讲了郑山辞升官的事,小平安把自己的汤碗拿起来,“我敬爹。”
郑山辞哭笑不得。
他只好用勺子给自己舀了玉米排骨汤,跟小平安碰了碰,“谢谢平安。”
小平安嘿嘿笑了笑,他自己会夹菜了,他喜欢吃的菜都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根本就不费劲。
虞澜意吃了一块排骨,“这排骨一咬上去,骨头就落下来了。”
他吃得很满足。玉米灌满了汤汁,软软糯糯的。
余下的辣萝卜干,这是郑夫郎自己做出来了,拢共做了四个坛子,家里放了两坛,给郑山辞他们递了两坛。
虞澜意倒是很喜欢吃这样的萝卜干。
还有腌制的咸菜跟香肠,腊肉这些。
郑夫郎跟林哥儿都会做这些,做的时候都会给他们多做一份。那咸菜做酸菜鱼真的很好吃。
一家子用了晚膳,小平安带着侍从向郑山辞说,“爹,我想去找多多哥哥玩。”
“去吧,别玩太晚回来。”
小平安欢呼一声跑了。
他不仅要跟多多哥哥一起玩,还要拉着多多哥哥跟他新认识的朋友一起玩。晚上他们打算拿着零花钱去买糖葫芦,魏云说了他请客,小孩子们纷纷说他大方。
魏云是魏首辅的嫡长孙,他的零花钱老多了。
小平安拉了郑同初出来,郑同初比他大,如今已经比小平安高了一个头。跟小平安玩到一起的都是男孩子。
温朗拿着糖葫芦吃,看见小平安大喊一声,“还不搞快点,拖拖拉拉的像个啥。”
小平安拉着郑同初跑过来,小平安给众人介绍了自己的哥哥。
魏云礼貌的喊道,“哥哥,我叫魏云,我爷爷是魏首辅,我父亲是同州太守。我请你吃糖葫芦。”
魏云让侍从买了一串糖葫芦塞给郑同初。
温朗也礼貌的喊了一声哥哥。
崔修竹年纪小一点才三岁半多,他奶声奶气的喊了一声哥哥。
他是吕锦跟崔子期的儿子,儿子在家里太无聊了,以前还有小朋友来喊他一起玩,现今他们年纪大了一点就去书院里上学了。吕锦见儿子每天下午眼巴巴的看着小朋友们从书院里放学回来,他不忍心让儿子没有玩伴,跟崔子期说了就让他跟着他们一块上学去。
班上的人待他好,因为他是最小的一个弟弟,长得也很可爱,跟个糯米团子一样。
郑同初在这里就收获了一圈的弟弟。
魏云请了糖葫芦,温朗就请了胡辣汤。
小平安带他们去郑家食肆吃烤肠,“我跟哥哥请的。”
小平安说了这句话,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他私下拉了老板说,“把这账记在我阿爹名下。”
他爹基本上不记账,他阿爹最喜欢记账,他的账挂在虞澜意的名下,这样显得没那么明显,他太聪明了。
老板:“……”
小孩子们都吃了一根烤肠。
虞澜意这些年沉迷于置办商铺,现今他手里拢共有十几个商铺,手里的钱也多起来。但他还是给账房塞了一部分的钱,余下的租金就作为他个人的私房钱。
郑山辞有香水厂在,每年都有不少的钱。再加上最近厂里接了安装玻璃窗的活。起先是小平安带着小朋友来家里玩,结果他们看见小平安的窗户是玻璃做的,这些孩子回到家里就吵着也要玻璃窗。
这般郑山辞只好让玻璃坊做一些玻璃窗,这传下去,许多人家都想安装玻璃,郑山辞又大大赚了一笔。
雷尚书的年纪上去了,而且户部在他接手后,国库富裕,武明帝把他提到内阁去了。梅侍郎成了梅尚书。
武明帝看了吏部选上来的几个担任户部侍郎的人,他摇摇头,“这几个人有的就是想捞油水,还有的太古板了,这当户部侍郎还要灵活一些才好。”
武明帝让冯德把几个牌子撤下去。他想了想说,“朕记得郑山辞在太常寺做少卿?”
冯德应了一声,“当初郑大人从青州赈灾回来陛下就给他升官去做了太常寺少卿兼任少詹事。”
“跟他一起的进士都升官了,他本身教导皇子也有功劳,之前也是做户部郎中的,现在做户部郎中是得心应手的事。”
武明帝正要让冯德拟旨。
地面突然摇晃起来,武明帝看见自己的御桌剧烈的摇动起来。
冯德大喊一声,“陛下,是地龙翻身。”
冯德也顾不上其他,立马说道,“请陛下先到空旷的地方去。”
大殿外就是空旷的地方,房屋一直在震动,皇宫里的建筑算是坚固的如今还没出现坍塌,但武明帝能看见屋檐上的瓦片在抖动,唰唰的落下灰,这震动的浮动很大,宫人跟太监都是跑了出来。
魏首辅他们独自在办公,觉察到地龙翻身也是跑了出来。
郑山辞在太常寺批改文书,他感觉到自己的桌子在摇晃,他的目光落在了桌子上的茶杯上,瞧见茶水在晃动,他立马跑了出去。
“地龙翻身了!”有小吏大声喊道。
郑山辞等人都跑出了太常寺,太常寺的空地面积不大,只有出了门才有行道,他们就在行道上待着。
齐寺卿也跑了出来,他瞧见屋顶的瓦片往下掉,心里一阵发寒,“大燕这些年顺风顺水的,怎么偏偏惹了地龙。”
他的脸上发白,这就是不祥之兆。一般都是上天警示君王的手段。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这样一般发生什么地龙,洪水,干旱的都是上天的警示。
郑山辞直想,这不会处在一个地震带上吧。皇宫里的建筑好,郑山辞看着这晃动的房子,眼皮跳了跳。皇宫的房子好,但民间就不会住这么好的房子了。
还有家里的虞澜意,在书院里的小平安,郑父跟郑夫郎他们,这般都在京城,这可千万要躲过去。
王凤君跟两个皇子都没事,武明帝松了一口气。
钦天监来了,他先是拜见武明帝,恭敬说道,“陛下,这处地龙的核心应当不是京城,京城只是被波及到了。真正的地龙翻身在豫州。”
豫州又被称为中州,还有中原的别称,武明帝听了这话一点也不觉安慰,这跟在他家门口有什么区别。
“陛下,御膳房坍塌了,所幸没有砸死人。”冯德传话过来。
大臣们还是机灵看见地面在震动,他们不管不顾就跑了,没一个人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武明帝倒是有几分欣慰。
武明帝正要说人没事就好,他的盘龙殿在他的面前坍塌了。砰的一声,把所有人都吓住了,一座宫殿轰然倒塌,掀起烟雾一样的灰尘,灰尘散去后,徒留一地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