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救灾回京(1 / 1)端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虞澜意拿着工具又帮忙救了几个人出来,京兆府尹这边见了他要留他吃晌午饭,这饭都是大锅饭,虞澜意摆手,“我先回去了。”

他回家吃好吃的。

小平安玩了一会儿肚子也饿了,跟着虞澜意一块回家。

家里就剩他们两个人,四菜一汤正好够吃。小平安很喜欢吃饭,他让侍从给他夹菜,然后自己就把脸埋进碗里。吃完后跟他一样有习惯了,要喝一碗汤才圆满。

郑山辞不在,小平安从椅子上跳下来,把碗捧到虞澜意面前,“阿爹,我要喝汤。”

这回厨房做的虫草花乌鸡汤。

虞澜意给小平安舀了小半碗,还给他舀了小块小块的鸡肉,没骨头的那种,可以混着汤一并喝下去。

京城来来往往的商人很多,户部每年都会囤积粮食跟药材,现在还能供应整个京城,况且这里的商户在天子脚下是不敢乱来的。经过地龙翻身后,京城的物价上涨了但还在控制的范围内。再者,像是他们这样有庄子的人家,吃食一般都由庄子供给,这般也不用受到集市物价的影响。

小平安捧着碗把汤喝完了,他自己跑出去逛园子。

小孩子吃的饭少,今天虞澜意耗费不少力气,胃口变得大起来,拢共吃了三碗饭。

虞澜意喝了一碗汤就叫侍从把饭菜撤下去。

“府邸还有一些练家子,府邸如今也没甚事,让他们去帮着朝廷救人吧。”

侍从应了一声去传达虞澜意的意思。

这厢虞澜意还开了粥铺,若是以前他决计不会设粥铺甚的,他是富贵窝里出来的人,以前也不会这般关注甚么灾的,只当自己真真切切经历过才有了行动。

万般的人都有难处,他能帮一些就帮一些,大不了少吃些鸭子,少买些衣裳。

他如今倒是喜欢吃郑山辞做的炸鸡起来,改日等他回来,定要让他做几回给他尝尝。

皇城里王凤君也做了表率,把自己穿旧的衣物跟不要的物件捐出去,这样上行下效,官眷们也要跟着凤君捐些物件出去。

魏夫郎实在,把自己的旧衣还有孙儿的衣物捐了,余下的就是衣柜跟箱子这物。他们作为官眷衣裳多,许多衣裳只穿过几回,过时了便没穿了,正好捐了去还博得一个好名声。

虞澜意的衣裳有些也不得穿了。大多是他出嫁前的衣裳,如今他在内室里试一试,只觉得颜色太艳了,这款式也过时了。

腰肢还是没变,身形跟以前都是一样的。

虞澜意哎一声,“这些衣裳就捐了吧,我穿着也不大合适了。”

金云瞧见虞澜意放在床上的衣裳,笑着说道,“少爷这几身红色的衣袍衬少爷的肤色,这袍子大人还未见过,何不留着穿着大人看看。”

虞澜意眉眼一动,郑山辞确实没瞧他穿过这几身衣裳,他们还未成亲时,郑山辞还未瞧过他几眼,真真是他没这个福分多瞧瞧还未出嫁的美人。

“好吧,这几身就留着。”

余下的金云拣起来放进包袱里,屋子里还有旧书桌跟椅子。小平安大了一些有些玩具已经失了宠爱,这些玩具一并捐出去。

官眷们有的人卯足劲的捐东西,想凭此在王凤君面前得脸,王凤君确实夸了人,这让官眷们又捐了不少东西。

又给百姓们做了一回好事。

这灾后重建的事交给工部来做,梅尚书并户部的官员来算要给工部的银子,这厢拢共就要拨出去一百万两银子,这还是刚开始的,若是没修好,还要继续拨款。

修民居还算好,修宫殿才是费银两,还有荆州跟颍州两个州府要拨银子。

荆州跟颍州是要免赋税的,今早在金銮殿上魏大人提了话头,武明帝接了过来就免去了荆州跟颍州两年的税,他们所在的豫州也是要免了税,这样下去往后两年就短了三个州府的税了。

这户部的日子是越发不好过了,当值的官员恨不得一两银子当二两来使。

这就只能再精准的计算,把银两算好了。这找人去赈灾也要找合适的人去,免得这银子一层一层的剥下去,到了百姓手里就没甚钱了。

这样还好,武明帝派去赈灾的人性子直,清廉的,还未曾贪污银两。

京城的事还是有条有理的,郑山辞这边在颍州睡了一晚,就让衙役去买些纸钱跟香烛。

“多买一些,另跟我说说颍州哪座佛寺最有名气,让百姓信服?”郑山辞穿上靴子,衙役在他跟前听令。

“我们这的西香寺最得香客的喜欢,百姓们都晓得的,每年的庙会都有许多人要去。”衙役老实回郑山辞的话。

郑山辞让衙役去办事,他吃了早食,瞧见工房的人速度还是快,听了他的话已经把水泥用了起来,他随行的还有两个工部的小官,由着他们带头,还能就地取材多做一些水泥。

郑山辞拿了那本死亡的册子带着人去西香寺。

颍州出了大灾还未缓和过来,这寺庙又塌了几间屋子,目下这寺庙冷冷清清的。有一个小沙弥拿着扫帚在扫树下的落叶,扫帚在地上轻轻的扫着跟石头摩擦,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郑山辞走进西香寺。

今日郑山辞未穿官袍,小沙弥只看见他身后跟着衙役,停了扫地,问郑山辞来做甚。

“我是来找主持办一桩事。”

小沙弥见郑山辞气度不凡,这跟在他身后的人又散发着凛然的气势,这公子说话倒是温温润润的。

他带郑山辞去找主持。

了空主持见了郑山辞说一句阿弥陀佛,问他缘故。

郑山辞只把自己想为颍州的百姓做一场大的法事,让他们心中宽慰。

“大人心善,这事我们佛寺接下来了。”了空主持说道。

郑山辞让旺福把银两奉上,“大师不要推辞,这行走世间都要用银子,光是修缮佛寺就要用上不少银两,这法事是我来找大师做的,大师切不可便宜了我。”

了空主持叹了一声,“大人生了一颗玲珑心。”

郑山辞把事情交代清楚后,这便下山去。

颍州的商铺已是开了几家,郑山辞采用的办法还是以工代赈,让百姓们自己去修房屋,有了水泥这般工房的人做事更加得心应手。做活的人可以吃上两菜一汤,没做活的人只是薄粥可以吃。对小孩跟老人不做束缚。

让妇人跟哥儿都可去洗衣做饭,召集颍州的商户跟乡绅聘灾民们去做事,这样也能消化一些人。

“这处州府里需要做饭的婆子跟媳妇的,也可让他们去做。还有另置一纺织坊,叫妇人跟哥儿去做事,如今男子就是把房屋修好才是正事。”

颍州太守点头,让自己的副手去置一纺织坊。像是他们穿在身上的官靴跟官帽的,每年都有磨损,有了纺织坊倒也轻便,余下在民间接点活还能赚点钱。

颍州太守一拍脑袋,怎地他之前没想起这茬来,如今得了郑山辞的点拨,才觉这事的好处。

灾民们吃得好一些,做活有力气。商户们得了府城的告示,为了给太守面子,给朝廷跟太守卖一个好,便在灾区里聘了几个人回家里做活,这签的年限一般是五年,等这五年安生日子过了,以后这府城就恢复过来了,还怕找不到事做。

“让大户们再捐一些不要的旧物过来,这事还要太守夫人出面为好。”郑山辞给颍州太守支招。

“这、郑大人这事夫人能偷偷透露是您的意思么?”颍州太守以后还要在这地界做事,不敢同这府城的大户有龌龊,这样就胆小怕事起来。

“就说是我的意思又如何。你胆子忒小,这事怕不好我回京之后还不知道会说甚话,我这嘴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太守不说话了,知道自己这性子讨了郑山辞的嫌。他心中懊悔,心想要把这事办得漂亮一些,不能得罪钦差。更何况这人还是户部侍郎,轻易开罪不得。这朝中的六部中最得罪不得的就是吏部跟户部。这两个部门天底下的官员都要打交道。

太守夫人应承了相公的话,把这事倒是做得漂亮,让颍州太守松了一口气。

“多亏夫人帮我,不然我还不知该如何向郑大人交代。”

太守夫人拿着茶喝了一口,“夫妻一体,相公说这话就见外了。再者我觉郑大人说的话也有道理,相公是此间的太守,哪怕是这些大户也该依附着我们,我们平日里给他们几分薄面就是了,这遇见大事,相公还要立起来才是。士农工商,这些人该知点分寸。”

太守闻言神色若有所思,“夫人说得是。”

太守夫人费了口舌,见相公把这话听进去了,她这心里就舒坦多了。只要人听得进去话,这就不算坏。

过了几日,西香寺的小沙弥传信来说事情已经准备妥当了,问郑山辞何时来。

“明日我带百姓们上山,有劳了。”

小沙弥吃了一盏茶离开府邸去回话。

郑山辞出门去灾区,这厢百姓们虽说还是没什么精神,但府衙的人让他们做什么他们还是跟着做。这几日就修了三间水泥房出来,等灾后把房屋修好,又免去了赋税这日子就会慢慢的好过。

一小孩拿了一块糖在吃,郑山辞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

晌午吃饭时,郑山辞就把事情给百姓们说了,“明日我请西香寺给在这次地龙翻身中死去的百姓做一场法事,那里有香烛跟白花,明日不干活,你们若是有心就送他们一场。”

有人张了张口却没说出什么话。

翌日,天色蒙蒙着在下雨,郑山辞直想说倒霉。旺福给他撑着伞出门,郑山辞还想着法事的事,这般下了雨点子要不要延迟一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