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章(1 / 1)蜀江春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一就有二, 知青院的知青一个个安静下来学习。

他们安静了,知青院的事就少了,村长和村支书都松了口气。

虽然平时他们没表现出来, 但是知青院的事一点也不少。

今天不是屋顶漏了,明天就是几个知青吵架。

更可气的是, 这些知青仗着有学问, 还一副瞧不起村民的样子。

不过他们只敢私下这么做,明面上他们不敢对村民有任何的不满。

还因为赵家村的人对他们严防死守,赵家村的年轻姑娘没被他们的表象迷惑,从而嫁给这些知青。

其实原小说里有姑娘嫁的, 后来被抛弃了。

不过赵想的到来, 改变了许多。因为女主的早早离开, 从而让村子里的姑娘看清楚了这些知青的真面目, 于是她们没有被他们迷惑,更不要说嫁给他们了。

倒是有女知青和村子里的男青年谈起了恋爱,两人还去扯了证。

一开始村长怕她骗人,还暗中盯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发现对方是真的喜欢村子里的青年,便没再盯着了。

赵想知道那个和村子里男青年谈恋爱的女知青是谁,也知道她不想回城。

或者说, 她不想回到那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回去后, 她只会被父母随便嫁了,用来给家中兄弟换取彩礼。

留在村子里, 哪怕苦点也比回去后随便被父母嫁了强。

她也在学习,不过她打算考中专, 然后回来教书。

女知青没有瞒着自己对象,而是认真和他商量过后才做了这个决定。并得到了男方家中的支持, 她为了安对象的心,提前和对象把证扯了,也搬进了男主的家中居住。

虽然还没公开,但是村子里的人都清楚,可能高考真的要恢复了。

作为村子指向标的赵想对于村子里的这点猜测没发表任何意见,反正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

村民们也有分寸,只在自己村子里猜测几句,并没有跟外村人说。

所以从现在开始学习的知青也只有赵家村的这些人,外村知青以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溜走,学习也不能落下春耕。大家都是白天干活,晚上回去学习。

赵想在自己学的同时,还要教导赵磊和赵玉,每天忙成了陀螺。

“阿想,要我们帮你教导那两个发小吗?”

在又一次教导赵想后,赵老师主动提出要帮心。

“不,不用的。我可以,老师你们就好好休息吧!你们每天要干的活一点也不轻松,除了我其他人不是你们的责任。”

赵想拒绝了,牛棚里的大家确实没有责任帮助赵磊他们。

而且他也不想让大家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当年村民对他们的伤害一直都在呢!

“那好吧!”

被拒绝后,赵老师他们反而松了口气。

他们想帮赵想的心是真的,可是不想和村子里的人打交道也是真的。

伤害就是伤害,可能在村民那里过去了,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并没有过去。不怨恨,已经是他们心性好了。

张百草离开后,村民就再也没来过牛棚。当然,对牛棚众人的态度还是一样,没有怎么限制他们的活动地盘,走远一点也没事了。

可双方就是不来往,这一点上赵想也不愿意勉强大家。

赵想在师父走后,也经常送吃的喝的过来,并没有因为顾老和张百草的离开就不管他们。

赵想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如果连赵想都变了,他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幸好赵想还是那个他们记忆中的少年,大家都在变化,只有他一直是这样。

春天的河鱼很肥,赵想忍不住去河里抓了一桶回来。

他干活快,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又帮赵爷爷干完,便直接离开了。

回家提了桶,便去河边抓鱼。

一个冬天没有人来抓鱼,鱼的警惕性都下降了。

撒了一点鱼饵在河里,没多久就有鱼过来吃饵。

把爷爷做的小渔网撒进河里,一次就捞了好几条上来,都是比成人巴掌还要大的大鱼。

赵想下网两次,捞了十条就收手回家。

现在的他已经不会再因为鱼腥味而不愿意杀鱼了,家中只有他们祖孙三人,他不做就要爷爷奶奶做。

赵想的想法是他多做一点,爷爷奶奶就少做一点。

大孙子的孝心赵爷爷和赵奶奶很受用,和村人聊天时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你们这一天天的开心啥子哦?”

趁着休息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见二人实在是太过高兴,就有村民问起二老。

“嘿嘿,心情好自然就开心啊!”

赵爷爷抽着烟说着让众人生气的话。

咋的,我们心情没你好,所以就不配开心了是吗?

虽然这么想,但是大家没说出来。

“是不是你家大孙子又做什么了?”

知情的一下子就猜出了赵爷爷想法。

“哎,我大孙子说去河边给我们两个老家伙捞鱼,然后炖汤给我们喝。”

赵爷爷一脸自豪地说道,他家大孙子无所不能。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阿想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

可恶,又来炫孙。

被炫了一脸的村民气坏了,他们也想炫,结果发现本来还算拿得出手的大孙子和赵想比起来,那可是天和地的差别,就不要说出来自取其辱了。

“你家大孙子再好,也不是亲生的。”

赵前坐在边沿,见不得赵爷爷得意。明明是他的亲孙子,结果现在和他没关系了,老头子十分不服气。

“和你有什么关系?亲不亲生的又怎么样?阿想孝顺懂礼,聪明又肯干,以后出息着呢!不像某人,阿想是亲生的,却养得跟非亲生的一样。”

赵爷爷可不怕他,赵前现在也只敢说一些酸言酸语了。

他以为赵爷爷会在乎,结果赵爷爷表现得一点也不在乎。

亲生的又怎样?还不是比不上他们家的阿想。

长相比不过,孝顺比不过,就连干活读书都差一大截。

“还有某人的宝贝大孙子,现在还劳改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回来。”

别以为只有赵前会戳人痛脚,赵爷爷也会啊!

“起码我大孙子没有连累家人。”

因为赵大狗子的行为,赵前的大孙女亲事都降等了。要不是她实在长得好,现在这个都嫁不成呢!

不过人家也说好了,以后不准她随便回娘家,免得被娘家的人带坏了。就算有什么东西送给娘家亲人,也不用她回来,而是请人顺路带回来。

赵家大孙女这算是与娘家分隔开了,婆家也明事理,知道她是个好的,没迁怒到她身上。

换一个婆家就不一定有这么明事理了,赵雪花嫁进去后对丈夫和婆婆的话很听从。本来性子就柔顺的她,在婆家居然过得非常好。

她虽然也是老宅的人,可她性格好,从不挑事,跟公婆妯娌的关系都很不错,如此一来谁能不喜欢呢!

就是赵前他们不太高兴,可是每个月赵雪花都会派人送一些吃的回娘家,他们也不能指责对方不孝顺了。

用赵雪花的婆婆的话说,能用一点吃的把赵前他们安抚住,这些粮食就不算白给。

老宅的人也知道,为了这些吃的,他们也不敢去赵雪花婆家打扰她。

这些事都是村子里的村民摆出来给赵爷爷赵奶奶听,然后他们回来再说给赵想听的。

赵想默默听完,也不发表看法。不管是老赵家还是老宅,他们都和自己没关系,他也不想和他们扯上关系。

“爷爷奶奶,回来吃饭了。”

就在众人继续摆龙门阵的时候,赵想喊老人回家吃饭的声音在山坡上响起来。

“哦,到吃饭的时间了。那我和老婆子就先回去了,你们继续干哈。”

赵爷爷和赵奶奶乐呵呵地离开地里,携手把家回。

留下一群没有喊他们回家吃饭的村民。

“回去吧,该煮饭了。”

干什么干,他们没被气死都不错了。就算离散工还有一会儿,大家也干不下去了。

记分员也没勉强,上午没做完的,下午就会补回来。

村中老人回到家,把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骂了一顿,都是他们没出息,一群人比不过人家赵想一个人。

这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赵老头没了儿子,结果又来一个过继的孙子,比亲孙子还孝顺,搁谁不羡慕啊!

无辜被骂的晚辈,只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头认错。

赵想站在厨房门口,远远看到爷爷奶奶扛着锄头回来,才转回厨房把鱼汤盛起来。

他烧的鱼汤并没有把鱼肉叉烂,后世不缺食物才会这么做,现在是什么年代谁会这么浪费食物啊!

幸好赵想厨艺不错,每条鱼都煎得完完整整,即使是熬好汤最后也是完整的。

牛棚的鱼他早就杀了清洗干净送过去,还把鱼煎好熬在锅里才回来的。

所以这个时候牛棚众人回到牛棚后就有香香的鱼汤喝,配着野菜红苕肚子吃了个溜圆。

“阿想,以后煮饭等我回来再煮,你就别管了,白天干活晚上读书,人都瘦了。”

赵奶奶其实有些心疼大孙子,每天除了下地干活,家里的活也没拉下,还要辛苦读书。要是累坏了,她和老伴肯定会心疼坏的。

这一天天的就没个休息的时候,要是不小心病了,现在已经没有张医生给徒弟治病了。

“奶奶,我可以的。你别担心。”

赵想朝她笑了笑,“放心吧,我有分寸的。我记得师父的话,不会让自己太累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