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章 公主宅(1 / 1)木子蓝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 公主宅

一大早,

李逸便在看房。

牙人先带他去了东城平康坊,李逸决心在长安买宅子,手里头有很多现钱,又恰好长安房价很低,正是抄底的好时候。

李逸还特地带上了姬氏和王大郎一起来看房,姬氏名门千金,王大郎捉钱令史,都比他有经验。

“在平康坊买宅绝不会错,这里可是长安最热闹之地了,地势高敞,景色也好。”

长安城很大,但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当年隋朝营建大兴城的时候,六条东西向的黄土梁高地并没铲平,而是按卦辞六爻布局,组成一个乾卦,

以阳爻为九,从初九到九五、上九。

最北面龙首原,初九,潜龙勿用,做了御苑。

九二,见龙在田,皇宫就建在此。九三,君子乾乾,此地建为皇城,京城百司衙门都在此地。

九五,飞龙在天,位置尊崇,非一般人能用,所以就建成了大兴善寺和玄都观。

“咱平康坊啊,就是在这九四高地之上,而且是九四高地最好的一坊,

九四,或跃在渊,特别吉利。

所以自前朝修建大兴城开始,这平康坊就是许多王公贵族豪宅云集。”

整个长安城,地势是东南高而西北低,据说西北几坊,有几年还曾因暴雨而造成内涝,那几坊的百姓在家就能看海。

平康坊地势高,南临东市,北挨皇城宫城,

妥妥的居高临下的上城,相当于香港太平山了。

由北门进坊,

“北门东边便是有名的东回三曲了,教坊妓家,风流之地。”穿着窄袖的牙人嘴皮子很利,“而北门之西,可大有来头,乃北周之太傅、隋之太师申国公李穆旧宅,

当年他可是四朝元老,拥有丹书铁券,可免死一百一十次。”

李逸以为自己听错了,听说过恕一死恕二死的,还能恕一百一十次死?

倒是姬氏在他旁边轻声道:“宇文泰曾赐铁券李穆,可免十死,后来李穆又拥立杨坚,成为大隋开国第一功臣,赐李穆铁券,纵有百死,亦不推问。”

这么算来,两张铁券,确实加起来免死一百一十次,于将军也说了嘛,一发导弹拦截率百分之七十,那三发就能提升到百分之二百一。

李穆当年可是拥有赞拜不名、无反不死的特权,他家子弟做官者一百多人,连尚在襁褓中的孩子都封官仪同,五品以下的都还没算。

“平康坊西北一隅,以前都是李穆宅。”牙人道。

那可是占据了整个坊四分之一地啊,平康坊占地近千唐亩,李穆的宅院占地二百多亩。

这可是在九四高地,在长安城,在最繁华的地带,寸土寸金之地,他家宅子二百多亩。

李逸问姬氏李穆家族现在情况,结果姬氏告诉他,李穆家族被杨广几乎灭门了,隋末曾有童谣李氏应为天子,当时人都认为这个李氏指的就是李穆家族。

李穆有十子,长子李惊先李穆而死,所以便由李惊之子李筠以嫡长孙身份继承李穆的爵位。李筠为人吝啬,其叔父李浑对他十分不满,便唆使他的另一个侄儿李善衡暗中杀掉李筠。

李浑请大舅子宇文述帮自己争夺继承权,还承诺事成后每年把封地收入一半给大舅哥。

可如愿以偿后,却只给了宇文述两年承诺的好处就不肯给了。

宇文述因此记恨上这妹夫,

后来杨玄感叛乱,许多贵族世家子弟都附从,宇文述趁机以那句李氏应为天子构陷李浑,杨广让他审理,宇文述搞了个特大冤案,直接把整个李穆家族都给灭了。

连李穆弟弟李贤李远这两支,也给灭了许多。

李穆二百亩大宅,事后也被宇文述弄到了手。

“前些日子皇帝下诏,赠李敏观国公,赠李金才申国公。”

这个李金才就是李浑了,李逸莫名的理解李渊为啥要追赠这二人官爵,

李氏将兴,天祚有应,

李渊表面是给二人申冤平反,实则是要把李氏当应天子这句谶语揽到自己头上,

正所谓受命君临,志存刷荡,申冤旌善,无忘寤寐,顺便再往表弟杨广的尸骨上吐几口口水。

李逸不关心李浑李敏这堂兄弟俩死后平反的事,他关心的是这二百亩的大宅子现在属于谁。

“原被宇文述所得,宇文化及弑君后,被陛下没官,现在空置着,可能以后会赐予某个宰相、皇子、公主吧。”牙人道。

其实宇文化及要是不弑君谋反,李渊不会没收这宅的,宇文述是李渊的姨夫,取的独孤信之女,跟杨坚、李昺是连襟。

李渊跟杨广、宇文化及都是姨表兄弟。

不造反,西归长安肯定也仍不失公侯之位,但他弑君叛乱,李渊就不得不没收他宅子了。

李逸要看的宅子在坊内东南,

临着东南小十字街,临街还有一堵乌头墙,夯筑的土墙仅半人多高,这堵墙挺有讲究的,是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修的,

五品以上官可在宅院外再修一座乌头门,门两侧修乌头墙。

“这个宅子,以前也是李穆家族的,是李穆一个孙子宅院,占地虽仅八亩,但营建的十分雅致,”

乌头门还在,但李穆家族的荣光已不在,

穿过大门,一个横行的前院,有廊屋有树木,过中门入内院,这个院子就更大,四面一圈廊屋,中间有一座堂舍。

“东边还有个跨院,和这差不多布局,西边跨院则是园。”

八亩地,其实很大了,一个小足球场了。

中院就是主院,东跨院有马厩、仓房、书房、客房等,可招待客人,还有家里的私塾也在这边。西跨院,就纯是园,假山荷塘还有樱桃海棠石榴等许多草果树。

李逸一眼就喜欢上这处房子了。

此时八月,小院桂飘香,

比起他乡下的两院子,这处宅院真的很奢华和雅致,

“李待诏你有五品男爵在身,这处宅子以前主人也是男爵,所以营建的规格都是你能使用的,堂舍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三间两架,作乌头大门。

也无重拱藻井、轴心舍,买下来无须半点改动,直接就能入住,省心省事。”

“你看这整个宅院其实维护的非常好,草树木也都没有一处枯萎的。”

李逸很心动,“你不是说这宅原是李穆一个孙子的,这些年谁在维护?”

“实不相瞒,这宅子以前确实是李穆孙子的,后来李穆子孙内讧家败,这宅院也落到宇文述之手,成了他次子宇文士及的一处别院,故一直都有门子园丁等在照料,直到不久前被没官,”

李逸问姬氏,“你觉得这宅子如何?”

“会不会有些大,估计不便宜。”姬氏道。

李逸左瞧右看,两进两跨,仅是内院庭中的堂舍,五间七架,正面六根柱子,前后七根檩梁,五个房间就有二百多平。

“这宅子作价几何?”

牙人一听这话,立马兴奋了几分,“李待诏,这宅子房龄也才十来年,且在几年前才全面翻新过,

这又是在平康坊中,仅是地价,现在都值七万一亩,这八亩地就要五十多万钱,而这修的这么多院房、园,也都是宇文二郎耗费无数钱帛的,你应当也知道,宇文二郎当年是大业天子嫡长女的驸马,这宅院当年也是将作大监亲自设计的。”

“你说直接说价吧。”李逸不喜欢绕来绕去,

他带着穿过来的那套房子,当年他从看房到付订金都只用了半个小时。

男人嘛,就不能犹犹豫犹豫,得果决。

“李待诏真是痛快人,连地带房,还有这些家具、树木、草、奇石,全都算上,一百二十万钱。”

这个价格,李逸倒没太惊讶。

孙伏伽大宁坊那宅院,二十亩地,师兄说市价二百万左右。

位置、装修、房龄等都差不多,那么这个八亩的宅子市价当也在百万钱左右。

要不是因战乱等原故,其实在开皇、大业初,这样的位置这样的宅院,怎么不得翻个几翻?

姬氏扯了扯他衣服,李逸转头,她微微摇头。

姬氏对牙人道:“天下未安,最不值钱的就是不能吃不能喝也带不走的房子,田地还能种麦种豆,房子只是不能动的死物,

平康坊的地也没你说的那么值钱,七万一亩,那是十几年前天下清平之时,现在减半都未必值,

自隋乱以来,长安多少坊空着?”

姬氏一番话让牙人脸上笑容渐渐凝固,本以为这位李待诏很痛快,这单生意能顺利完成,到时可以轻松赚一笔牙钱。

“这位娘子,这可是平康坊啊,又不是城南,这里南边挨着东市,离皇城宫城也近,寸土寸金啊。”

“真要寸土寸金,早就卖掉了,还会等到现在。”姬氏不为所动,“我家阿郎觉得这地段还行,可对房屋、家具、园等不甚满意,回头还得重新改建装修,地价算三十万,这地上的房屋树木等也算这个数,总共六十万钱。”

牙人叫苦连天,直说不可能。

“这价,你就是去西城礼泉坊、怀远坊也买不到这么大,这么好的宅子啊。一百二十万,你直接拦腰斩,没有小娘子你这样讨价还价的。”

一直没开口的王大郎这时也终于说话了,“各退一步,加五万钱,”

牙人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我师兄在御史台任治书侍御史,陛下刚赏赐他大宁坊一座二十亩宅,装修布置不比这差也才值二百万,他原先住在西城,三亩宅出手才十万钱。”李逸笑呵呵道。

牙人无奈,“一百万,不能再少了。”

王大郎这个时候发挥他捉钱令史的本事,跟牙人侃侃而谈,最终他成功的把价格砍到了八十万钱。

“若是能够现在落契交易,就按这价,不过得要轻货金银,”

“这个没问题,现在就可以去立契交易。”

牙人装作很无奈勉强的样子,“需要借贷香积钱么,我跟长安大兴善寺等几大寺掌管香积钱的典座都熟,可以马上安排。”

这是牙人们的另一个赚钱的路子,不仅是中介买卖房子,还可以撮合借贷,从中也能赚一笔。

“大兴善寺的香积钱利息多少?”

“半年期,月生福报四分,一年期,月生福报五分,两年期,月生福报六分,最多三年期,月生福报七分。大兴善寺的香积钱,比朝廷公廨钱要低很多,三年最多也才七分,而朝廷公廨钱直接是月利八分。”牙人道。

王大郎专门搞这个的,哪不知道寺庙的香积厨钱的猫腻,“公廨钱顶多倍利,你们这三年的可是借一千,到时要还三千五百二,利息两倍多。而且,有些寺庙香积钱,甚至还回利为本,说是四分,实际更高。”

回利为本,就是复利了,这可是朝廷明令禁止的。

李逸摇头,直呼这些放贷的真是惹不起,

“我用绢支付,现在的绢价还是折价三百六十钱一匹吧?”

牙人听说李逸不需借贷,大为失望,又少赚一笔。

“今年绢价一直是这个。”

“那就是2222匹多点,我付你2223,”

牙商提醒还有牙钱,“按行矩,成三破二,买方付百之三,卖方付百之二。”

这个牙商魏六郎是个官牙,朝廷规定,田宅交易,须凭牙保,违者准盗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税收流失。

牙人兼有居间、评估、立契确权,以及督办纳税的职能。

“输估不是四个点税吗?”

“田三屋四,另加一个点是牙钱,所以就是成三破二。”

这五个点的牙税钱,又是笔额外开支了,他还得再掏67匹绢。

不过大钱都了,也就不在意这三个点的税,

抄底成功,做个优秀的大唐纳税人也没啥。

这宅子现在属于没收的朝廷官产,因此交割也很简单,到有关衙门登记、立契,然后把屋价绢交了,再把税绢也交了,

签名按手印,

最后李逸得到了一张红契,有了这张盖官印的地契,他就正式成了那座平康坊宅院的主人。

“恭喜李待诏兰阶添喜、莺迁吐吉,燕贺德邻,室接青云!”牙人跟办事吏员都向李逸道贺。

李逸看着那张红契,心里还挺激动,

咱也是长安城有别墅的人了。

想着他还有不少存款,或许可以抄底再买几套?

“魏六郎啊,我想在西市再买两个二三亩的小宅,你可有合适的房源?”

魏牙子惊住了,这位李待诏深藏不露啊,刚直接一钱不贷掏了八十万买了一座八亩豪宅,这还不够,又要买两个宅院,这当买菜呢。

不过他还是很快回过神来,连忙笑道:“有,有,西城东城都还有很多好房源,现在就带待诏去看,绝对让你满意。”

“那就再去瞧瞧,若有合适的我就再买两套。”

西市二三亩的小宅院,普遍也就十万钱左右一套,不用他存的黄金,手上的绢都还能买上好几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