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吴国文人
陆正见张勃几人都有些兴致缺缺,便道:“文会还未开始,诸君就如此,可不太好,岂能未战忧败而泄了气势?”
张勃闻言道:“陆兄此言甚是,不过这种事情,很难不让人忧虑……吴国素来与我们安国不和,今晚的文斗,我们是不能输的!”
陆正微笑道:“谁又能一直赢呢,胜败乃兵家常事,输赢不重要,今晚的文会,能让我们有收获,才是重要的。”
张勃无奈笑道:“陆兄豁达,我却是做不到的。家中长辈戍边,曾与吴国一战,我要是输给吴人,实在丢不起那个人。”
张勃顿了顿,看向陆正,“陆兄今晚,真的一种比试也不参与?”
“应该不会……”陆正笑了笑,又道,“不过大家把这次文会比试看得这么重,若是真到了那种地步,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什么办法?”张勃顿时好奇道。
陆正笑眯眯低声道:“把桌子掀了不就行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
李昭反应很快,兴冲冲道:“陆兄之言,就像上次在明月楼那样?不过这桌子可不好掀啊!”
其他人这会儿才会意过来,合着是这么个意思。
张勃不禁为难道:“这次文会,可是会来不少人,陆兄说的……想要文会办不下去,恐怕不太现实。”
“无妨,到时候我会出手!”
陆正淡然一笑,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虽然不知道陆正想要做什么,但这番话,倒是让张勃几人吃了一颗定心丸,莫名觉得安心。
时间缓缓过去,不少学子皆是拿着请帖登上楼船。
一时间,气氛逐渐热闹起来。
这些学子之间大多数都是相识,纷纷见礼打着招呼。
陆正几人也不好再坐着,皆是站在窗边,看着来往的学子。
时不时有人前来问候一番,相互寒暄。
还有人得知陆正来此,专门过来打一个照面,好不热情客气。
这个时代的人重礼,甚至达到繁文缛节的地步。
陆正要和这些人交流,也只能融入其中,一一微笑应对。
远处的两艘楼船缓缓向着这边驶来。
一艘是丰城县主的楼船,一艘则是吴国客商的大船。
吴国的大船贴近一艘文会楼船,就有人搭上跳板,有莺莺燕燕走出。
其中几位女子装扮精致,五官娇艳动人,身姿婀娜,让人眼前一亮。
李昭眨眼道:“这就是吴国来的魁,倒是有几分姿色……”
旁边的一位学子道:“听说那几个魁善琴棋书画,还有人擅作诗词,今晚还要与我们一道比试。”
“几个吴国魁,就想将我们比下去,简直目中无人!”有人愤愤道。
李昭手拿纸扇摇了摇,朗声道:“许是他们吴国男人沉寂于温柔乡,找不到有本事的,比女人还不如,只能派女人过来了!”
一些学子听闻此言,不禁拍手嬉笑叫好。
国与国之间的纷争,素来如此,即便是在言语上,也不能输了气势。
“谁说我吴国无好男儿?”
一道男子的声音从吴国楼船中传了出来。
待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一个身材修长、模样英俊的年轻男子飘然走了出来。
男子看向一众人,恭敬有礼道:“在下杨恒,听闻贵国长川县有办七夕文会,偶然经过此地,特来见识一番……非是我吴国无好男儿,只是他们不知晓此地文会罢了。”
有人道:“听闻阁下是天地秀才?”
杨恒微笑点头道:“杨某不才,三年前得入天地秀才之境,而今文气七尺有余……”
说罢,杨恒一挥袖,一身文气散溢出来,气达七尺,且带有一抹浅青之色。
见此,不少人皆是露出惊讶之色。
张勃脸色有些凝重,七尺泛青文气,这样的文气,比他的文气更盛一筹,对方是真有才学之辈。
当然,文会比试可不是以文气长短而论。
毕竟每个学子擅长的不同,有的学子文气短,但或许文章写得好,有的学子文气长,或许是精于书画。
若是仅以文气而论,那还需要开办什么文会。
这一次七夕文会,比试以作诗词为主,然后是书画乐数次之。
其实儒家一道,圣贤经典最为重要,诗词都算是小道。
不过七夕文会,只是文人雅会,供学子们交流的集会,没有办得过于正式。
让大家坐而论道,写什么文章策论,弄得跟考试一般,属实没有那个必要。
李昭小声嘀咕道:“有点扎手啊,此人定然有备而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勃正色道,“我们这么多学子,难不成还比不过他们几个人?”张勃不禁看向不远处的楼船,那是丰城县主所在的楼船。
不过楼船隔着一段距离就停了下来,似乎没有靠近的打算。
就在这时,有几辆车马从江边大道驶来。
马车停稳,有几个上了些年纪的人下车,慢悠悠上了楼船。
张勃道:“是县令,还有书院的先生。”
县令几人来到船上,众人皆是行礼问候。
县令点头微笑,来到船边,看向不远处的楼船,恭敬道:“县主驾临,我等有失远迎……”
县令之前就得知丰城县主到来,想要去拜访,却是没能登上船。
虽然之前就有传闻丰城县主到来的事情,但见县令如此姿态,众人这才完全相信。
楼船之上,一个侍女露面,开口道:“县主游览洪江,得知今日此地有七夕文会,暂做停留。县令且主持文会,若有表现优异的学子,县主自然有赏赐!”
“好,好……”
县令连忙应声,然后带着几位先生上楼,主持七夕文会。
李昭压低声音道:“还以为能见一见这位县主,居然连面都不露。”
张勃微笑道:“丰城县主,地位尊贵,岂是寻常人能见到的,你若是今晚文会表现优异,或可得见一面。”
“嘿,你又在埋汰我!”李昭笑呵呵道,“我哪有那样的本事,只能看在座的诸君了。”
李昭看向陆正,小声道:“真有县主啊,你要是想掀桌子,可得悠着点,不然惹恼了这样的大人物,不好办!”
陆正淡定道:“我心里有数,今日学子众多,或许也用不上我的法子。”
甲板上,杨恒看向丰城县主的楼船,目光闪烁。
他早前就携礼去拜访这位县主,结果人没登上船,连厚礼也没有送出去。
县令坐在三楼上,朝着旁边的人吩咐道:“人也差不多到齐了,可以开始了。”
七夕文会,不是一开始就会比试。
大家聚于此,在于过节,节日的气氛得先搞起来。
县令一番吩咐,楼船上的那些侍女仆从来来往往,为众人端上一些佳肴美酒。
甲板上搭建的舞台,有乐师弹琴,舞者伴舞,曲声悠扬营造着氛围。
一时间,楼船之上逐渐热闹起来。
至于歌姬,不在节目内容之中。
毕竟之前陆正拿出来的那首《泊秦淮杀伤力太大,县令之前就再三叮嘱过,七夕文会不允许有歌姬出现。
时值傍晚,夜幕还未降临。
江岸边,已经是灯火通明,路边摊位依旧在,来往的百姓也比之前更多,都是出来逛七夕灯会的,同样热闹得很。
城内城外,到处还有官差巡逻,维护着秩序,免得哪里出现什么乱子。
陆正吃着糕点,看着这一副难得的热闹场面,心情很是不错。
船上,学子们逐渐放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在那里讨论事情。
还有人跑来给陆正几人敬酒,很是客气。
不过在陆正的坚持下,众人都没有喝酒,而是以茶代酒,与之相敬。
毕竟今晚的文会不比往常,要是喝得醉醺醺的,等下出了什么丑,那就不好了。
虽然大家是有修为的学子,酒量不差,但能不喝还是尽量不喝。
李昭本是爱酒之人,都忍了下来,不想拖累大家。
过了片刻,吴国来的几位魁也再次出面,为众人展示才艺。
乐曲幽幽婉转,舞姬姿态娇娆动人,别有他国风情,让人不禁侧目,博人眼球。
即便陆正不常接触这些,但前后对比之下,就发现两国的乐曲和舞蹈大有不同。
“靡靡之音……”陆正低声道。
旁边的张勃闻言,不禁一笑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来江南吴国,确实不如我们安国,他们那里的人精于享乐,舞曲多是这般样子,有点上不了台面。”
李昭摇头晃脑道:“据说那边有的男人,比女子都还娇柔,你敢信?”
楼上,县令坐得位置正好离陆正几人比较近,很清晰地听到这番话,不禁眉头微微一皱。
他转头低声道:“让那些吴国女子下去吧!莫要坏了我安国男儿的心性,且让下面的人准备准备,举办文会比试吧!”
县令身边的一人连忙低声应诺,然后匆匆走了下去。
县令缓缓抚须,朝着旁边的书院先生低声道:“你说这些吴人,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参加我们举办的文会,所图何事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