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看来你的头,没有我的刀硬!
然而,沉浸在幻想中的杨老三全然没有察觉到,此刻李三阳等人看向他的眼神已然变得不一样了起来。
那眼神,仿若在看一个死人一般。
要知道这支收税队伍刚刚组建完毕的时候,便接到了来自东宫的明确指令:
收取商税之时,需先好言劝导商人主动缴税。
若劝导无果,再采取强硬举措。
倘若有人胆敢抵抗,意图偷税漏税,那么就直接扣押其一半货物,当作税收与罚款。
而最为严重的情形是,商人耍赖拒不交税,甚至恶意抹黑朝廷、阻碍税收改革,处理办法便是最为简单直接的!
那就是:
杀!
杀完之后,还要将其所有的货物全部没收,以儆效尤!
而在李三阳眼中,眼前这局面,显然就是最后一种情况。
他清楚的记得李若琏传达的最后那句话:
看看是那些抗税之人的脑袋硬,还是大明税务军手里的刀硬!
说来也巧,这家店铺还是他们今日巡查的头一家,没成想就遇上了这样的事情。
不过,倒也正好借此杀鸡儆猴,好让那些试图想要偷税漏税的商人们看看他们大明税务军的权力和本事。
只是这“鸡”不能随意宰杀,毕竟此刻围观看热闹的百姓越来越多,若不将事情说清楚就贸然动手,他们自身也会惹来诸多麻烦。
想到此处,李三阳微微侧身,突然瞥见门外摆放的那些大米中,似乎掺杂着一些色泽异样的米粒。
他迈着沉稳且极具压迫感的步伐走上前去,每一步落下,都好似重锤敲击地面,让周围围观的百姓下意识地倒退一步。
没办法,周围的老百姓虽然气愤,但到底还是不敢阻拦锦衣卫。
毕竟锦衣卫可是凶名在外。
李三阳不管周围的老百姓怎么想,他只是伸手抓起一把米,修长且骨节分明的手指在米中轻轻拨弄。
手中的米粒在阳光下闪烁着不同的光泽,有黯淡无光的,有微微泛黄的。
甚至,还有一些霉变腐烂的
李三阳的眉头微微皱起,形成一道浅浅的沟壑,随后向身旁两名锦衣卫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将这堆大米搬到外面的大街上。
这两名锦衣卫得令,动作利落干脆,迅速抬起米袋,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
见有人抬着东西出来,围观的百姓下意识地往后又退了一步,却并未散开,依旧目不转睛地瞧着。
人群中又是议论纷纷。
“这锦衣卫要干啥啊?怎么还真就开始搬大米了?”
有人小声抱怨道。
声音压得极低,还不时地左顾右盼,似乎生怕招惹上什么麻烦。
还有人接话道:
“谁知道呢,这年头发生什么事儿都不稀奇,保不齐这些人真是来抢粮食的!”
“锦衣卫抢粮食?也不怕给朝廷丢脸啊!”
“嗨!这群人哪还要脸啊?”
听着周围人群的小声讨论和谩骂,李三阳也不气恼。
只见他依旧神色淡然的带着人走出店铺,又命人从屋内拎出两个箩筐,放置在一旁。
那箩筐是用粗竹编制而成,边缘还带着些毛刺。
周围的百姓看到这一幕满脸疑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头接耳,完全不知道李三阳这是要干什么。
抢粮食就抢粮食,怎么还搬出两个箩筐来了?
杨老三更是一头雾水,眼睛瞪得溜圆。
李三阳也不解释,径直指挥手下将刚搬出来的大米一股脑儿倒进箩筐里。
刹那间,白的大米犹如雪一般滚落,填满了两个箩筐。
有一些米粒还顺着缝隙滚落下来,在地上蹦跳了几下。
周围的百姓见状,顿时睁大眼睛,满眼都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这些当官的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在大街上倒大米呢?”
“看不懂啊,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我也不知道啊,难不成是故意显摆咱们买不着大米,气咱们呢?”
“这帮狗腿子,真该千刀万剐!”
“嘘,小点声,这可是锦衣卫。”
正当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吐槽时,有人突然高声喊道:
“等等,你们瞧瞧这大米的颜色,好像不太对劲啊!”
说话的这人声音无比清脆响亮,瞬间打破了嘈杂的议论声。
众人听到这话,纷纷定睛细看。
一看之下,瞬间便瞪大了眼睛,只见那白的大米中,居然掺杂着不少色泽怪异的米粒。
有个胆子大些的人往前迈了一步。
只见此人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看起来颇有几分胆色。
他伸手抓了一把米,凑近一瞧,不禁惊叫道:
“怎么回事,这里头怎么还有好多发霉的米呢!”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瞪得极大,脸上满是震惊与愤怒。
与此同时,之前的大米已经被彻底倒进了两个箩筐之中,这么一铺开,大米的成色便一目了然。
这其中不光有白米,还有颜色异样的陈米以及明显发霉的米粒。
杨老三见状,心中“咯噔”一下,瞬间就慌了神,脸色也变得惨白。
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如同断了线的珠子,双腿更是发软,差点站立不稳。
他刚想有所动作,偷偷地往后挪几步,却被李三阳鹰隼般的目光狠狠瞪了一眼,又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缩了回去。
与此同时,周围的人群彻底炸开了锅。
“这是什么情况?这大米怎么还掺假呢?”
一个妇女抱着孩子,气得直跺脚。
“就是,瞧瞧,还有发霉的,这家店铺也太黑心了,这年头粮食如此金贵,他竟敢干这种缺德事!”
一个老妇人忍不住破口大骂。
“呸,奸商!我刚才还替他说话呢,真是瞎了眼!”
一个瘦子摇头晃脑,满脸鄙夷。
“该死的!我就说之前在他家买的大米怎么味道不对,原来这一直都在掺假啊!”
眼瞅着百姓们的矛头纷纷指向自己,杨老三顿感无地自容。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三阳终于有所行动了,他先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接着指向身后的杨家米铺高声说道:
“诸位父老乡亲,在下乃是朝廷新任命的大明税务军百户,专管收取商税一事。”
“方才这一幕,大伙想必都瞧得真切吧?在此,我再给大伙解释解释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家杨记米铺,表面上仓库里仅有三千石粮食,可实际上,他们在京城各处暗中囤积了整整一百六十万石粮食。”
“依照朝廷最新的营业税规定,他们需缴纳七十万两银子营业税。”
“我们可都是依照朝廷规矩办事,绝无强取豪夺之意!”
此话一出,周围的百姓惊得目瞪口呆:
什么?一百六十万石?这得是多少粮食啊!
一个小孩扯着大人的衣角,懵懂地问:
“爹,一百六十万石是多少呀?”
大人也一脸惊愕,算了半天也算不明白,只能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不对啊,这家铺子这些天每天都只卖两石粮食,卖完就说没了,要是真有这么多,为何还要限量售卖呢?”
突然就在这时,人群中又有人开口问道。
不等李三阳开口解释,便有人骂道:
“嗨,你傻呀,这奸商肯定是想囤着等涨价呗!”
众人听到这话,瞬间恍然大悟。
可紧接着,却又更加愤怒了起来!
“这奸商也太缺德了,大明如今到处天灾,他们竟还想着发国难财,真该千刀万剐!”
“囤了这么多的粮食,却不肯卖给我们,还要往里面掺假,这家伙真该死!”
“奸商啊!”
一瞬间,众人义愤填膺,纷纷指责起了杨老三。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杨老三再无一丝之前的侥幸,彻底慌了手脚。
下一秒,他赶忙拽住李三阳的胳膊,双手死死地抱住,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哀求道:
“大人啊,小的知错了,您就饶了小的这一回吧!您要的那七十万营业税,给小的些许时间,小的马上想法子,三日之内必定给您答复,行不?”
此刻的杨老三是真的怕了,他心里清楚得很,这些百姓要是被逼急了,冲上来抢了米铺、再杀了他都有可能。
他得先保住自己的小命,再去找幕后老板求情,看看能否凑齐这七十万的营业税。
就算凑不齐,他自己也得赶紧跑路。
反正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京城估计他是待不下去了。
可他哪里知晓,此时在李三阳眼里,那七十万的营业税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他刚才的所作所为,这家米铺的所有粮食都会被没收。
同样的,他的命也会被‘没收’!
所以,听到这话,李三阳只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不好意思,太晚了!”杨老三懵了。
“太晚了?这是什么意思啊?”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听李三阳继续高声喊道:
“诸位!劳烦大伙做个见证,今日这个奸商不止抗税、往粮食里掺假,还蛊惑百姓、诬陷朝廷,阻挠商税改革,此乃罪大恶极!”
“依照朝廷最新规定,犯此等罪行之人,当立斩不赦!”
周围的百姓们一听这话,瞬间安静得鸦雀无声,心中暗自思忖:
这是什么情况?这就要杀人了?
虽说惩治奸商大伙心里乐意,可这也太突然了吧!
杨老三更是瞪大了双眼,一脸的不可置信。
不是
他刚才不是都认错了吗?还打算找老板要钱交税,怎么还要杀他?
就这么点事儿,至于吗?
就在他正惊愕之际,只见李三阳身后两名身着甲胄的士兵突然大步上前,沉重的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这两名士兵直接将他扯到一边,按住他的双臂,将他压的跪在了地上。
紧接着,一名锦衣卫径直上前,“嗖”地抽出绣春刀,刀光在阳光下一闪而过,寒意逼人。
直到这一刻,杨老三的脑子依旧是懵的。
而就在下一秒,伴随着寒光一闪,鲜血飞溅,一颗脑袋就这么咕噜噜的滚到了地上.
随即尸体也无力地倒在了地上,鲜血瞬间染红了掉落在地上的米粒。
直至死去,杨老三都没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因为从被判死刑到人头落地,前后不过短短十秒钟,他根本没有任何反应时间。
看在地上滚落的人头,李三阳心中冷笑:
看来你的头,还是没有我的刀硬!
与此同时,周围的百姓们顿时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满脸惊恐地注视着这一幕。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刚说要杀人,怎么眨眼间就动手了?
就算真的要杀人,那不应该是先把人关起来然后秋后问斩吗?
怎么这说杀就杀了?
面对周围百姓惊恐的神色,李三阳依旧神色淡然,随后缓缓开口道:
“诸位!从今日起,这家店铺按正常价格售卖粮食,大伙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绝不限量!”
“如果再发现粮食掺假、发霉等情况,朝廷一定会为大家做主!”
“还有,京城里目前的粮食储备十分充足,不存在什么粮食短缺的情况,这些都是奸商们散播出来的假消息。”
“为的就是引起你们的恐慌,好让他们能够高价卖粮!”
说完,他扯过旁边一个伙计道:
“听好了,马上把仓库里面的粮食全部搬出来,若是再以次充好或者掺假的话,小心你的狗命不保!”
伙计早已被刚才发生的事情吓得魂飞魄散,被这么一问,才回过神来,随后哆哆嗦嗦地说:
“大大人放心,小人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三阳松开伙计,又招来两名锦衣卫,吩咐道:
“去让五城兵马司过来收尸,再回去告诉李大人,杨记米铺所有粮食全部抄没,让他派人来接管这家米铺。”
大明税务军只管收税和杀人,收尸这事儿,自然是交由五城兵马司处理了。
而且既然罪名已定,这家铺子名下的一百六十万石粮食自然归朝廷所有。
不过朝廷也并非不讲理,朝廷只要粮食,这间铺子仍归幕后老板所有!
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得有胆量前来认领才行!
要是没胆量的话,那这间铺子就只能由朝廷先‘照料’着了。
随后,两名锦衣卫领命而去。
紧接着,李三阳看都不看地上的尸体和周围的百姓一眼,带着人径直走向旁边的一家药铺。
这家药铺的掌柜早在一旁瞧着这边的动静,吓得腿肚子直打转,双腿软得像面条一样,差点站立不稳。
毕竟刚才那一幕实在是太吓人了,活生生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所以,见李三阳他们走进店里,掌柜二话不说,麻溜地打开仓库,准备任由他们检查。
开玩笑,上一个抗税的都人头落地了,货物也被全被抄没,他可不敢作死,所以还是老老实实交税吧!
可李三阳对掌柜的殷勤却是视而不见,甚至连仓库都懒得踏入。
掌柜的见状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显得愈发慌张了起来。
这群人不会也想砍了他吧?
他可没抗税啊!
想到这儿,掌柜的赶忙哆哆嗦嗦地从柜台里捧出账本,递到李三阳面前:
“大人,小的每次进货都记着账呢,您瞅瞅,该缴多少税,小的绝不含糊,绝不偷税漏税!”
李三阳连瞧也没瞧账本一眼,只是向身后的锦衣卫招了招手,锦衣卫立刻递过来一张宣纸。
宣纸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还盖了不少印章。
大概的意思就是这家商铺已经交完营业税了,可以正常售卖货物。
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完税证明了。
李三阳把完税证明递给掌柜的,随后语气温和的宽慰道:
“掌柜的,别担忧,咱们不是不讲理的人,刚才那家掌柜抗税,还试图煽动百姓,咱们这才下了狠手。”
“至于你们这些开药铺的,太子殿下有旨,每逢灾荒之年,药铺、医馆免税,所以这次税就免了。”
“不过,往后进货收货,务必依照朝廷规矩缴税,我们以后可是会来检查的。”
虽然是要收取所有商铺的营业税,但眼下大明正值灾荒,不少大夫都自发的去往城外给灾民看病,还捐献了大量药材。
所以朱慈烺稍微修改了一下营业税的规则,那就是但凡灾荒之年,药铺、医馆一律免税。
药铺掌柜一听这话,又是感激又是惶恐。
感激的是朝廷体恤民情,不枉他之前也捐了一批药材。
惶恐的是怕这件事情有什么变数,万一还有另外一批人再来收税怎么办?自己是交还是不交?
李三阳看出他的心思,再次安慰道:
“掌柜的,放宽心,给你完税证明后,你的店铺就会登记在册,在灾荒结束之前都不会收税。”
“你店里的这些药材也都是免税的,要是有人敢胡乱征税,你尽管来找我们便是!”
随即,药铺掌柜果然看到门外有人似乎正在抄写他家药铺的名字,应该是在登记在册。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要不掌柜哪还有什么疑虑,赶忙又是一阵千恩万谢。
但李三阳只是摆了摆手,随后带着所有人转身离去。
再看杨记米铺那边,即便门口横着一具尸体,却依旧阻挡不了百姓们购买大米。
虽说杀人一事颇为吓人,可被杀的是个粮食掺假、囤货抬价的黑心商人,这种事情似乎就没那么吓人了。
毕竟这种人本来就罪有应得。
而且奸商一死,大米不限量供应,还没有掺假,百姓们得了实惠,自然更不用害怕了。
就这样,早上这第一笔税收,大明税务军就为朝廷收缴了一百六十万石粮食,折合成银子,差不多有四百八十多万两。
与此同时,京城各处都在上演着类似的场景。
因为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商铺足有一万多家,所以朱慈烺派遣了将近两千人的大明税务军。
看起来人手似乎有点不够,但要知道,他们可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收税的。
大部分商人还算明智,都乖乖依照货物成本缴纳税款。
因此除了李三阳这边杀了人之外,其他的队伍那边还算正常。
最多也就是遇到些抗税的,然后罚没一半的货物罢了
不过嘛!
也有那么一群人,虽然表面上表示顺从、愿意乖乖交税,在内心深处,还是抱着别样的想法。
嗯!
这里说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大明的勋贵老爷们。
临近中午之时,英国公府内,人声嘈杂,一大群勋贵聚集在此,吵吵嚷嚷的。
而且英国公这次是躲无可躲了,毕竟谁都知道他近来都在京城,这个时候要是把众人都拒之门外,他这大明第一勋贵的颜面何存?
所以,英国公这次就接见了他们。
这些人中,有人乖乖缴纳了营业税,可心里憋屈,想找英国公问问以后能不能少交或者不交。
还有些人至今尚未交税,而是跟大明税务军打马虎眼,说要一天时间准备银子,让他们明天再来。
大明税务军也没为难他们,只是将情况记录在册,约好明日再来收取。
毕竟太子爷之前交代过,只要在三天之内缴齐营业税都是可以的。
当然,要是三天之内不缴纳的话,那他们就只能来硬的了!
此时此刻,这群勋贵们齐聚英国公府,就是想找英国公商量商量该怎么办。
毕竟之前运货的时候已经交了货物税,怎么这会儿又冒出个营业税?
要是这么一算的话,一批货得交百分之四十的税,这不是在割他们的肉吗?
就拿粮食来说,从南方收购上来,一石粮食大概一两银子,算上运费、人工、货物税,运到京城得一两五钱左右。
本来这一石粮食能卖三两银子,差不多能赚一半的利润。
结果现在朝廷又要收什么营业税,又得再少些利润。
综合算下来,现在一石粮食就只剩一两银子的利润了。
本来是一两五钱的利润,现在成了一两的利润,硬生生少了三分之一的利润,这谁能承受得住啊?
“英国公,您倒是给说说,朝廷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还要收两遍税?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就是,之前交了货物税,怎么又来个营业税,这不是要咱们命吗?”
“咱们这些老勋贵,大多数没啥差事,就靠铺子营生,陛下和太子怎么能这样啊?”
“英国公,您能不能跟陛下求求情,给咱们免税,要不然再这么下去,真没法活了!”
一时间,勋贵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诉苦抱怨,听的站在他们面前的英国公脑袋嗡嗡作响。
此时此刻,英国公真是有点后悔接见他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