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英国公:太子爷大概长了八百多个心眼子!(1 / 1)请叫我小九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2章 英国公:太子爷大概长了八百多个心眼子!

不过说实话,就连英国公自己也没料到朝廷改革商税的力度会如此之大。

货物税加上营业税,居然高达十税四!

虽然大多数商人并不会同时从事贩卖货物和开店这两种生意,也不用同时交货物税和营业税。

但他们这些勋贵会啊!

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他们这群勋贵早就有了自己的一整套生意链。

比如他英国公,就在南方拥有十几万亩的上好水田,可以自己雇人种粮。

从种地、运送、再到售卖,他家基本上都是自己搞定。

可也是因为这样,他也要交两种商税,也就是货物税和营业税,综合算下来,税率高达十税四!

他目前的处境与在场的勋贵们相差无几,以前卖一石粮食能赚一两五钱,现在最多一两,其中五钱银子差不多都用来交税了。

这种事情搁谁心里能乐意?

毕竟大明的勋贵们已经快两百年没交过税了,也没人敢跟他们收税。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啊!

现在虽然明面上当家的还是崇祯,但只有他以及一部分人知道,这大明真正能当家作主的,其实是那位位于东宫的太子爷。

这位太子爷或许看起来年幼,但浑身上下可是长满了八百个心眼子。

脚底板都有心眼子的那种!

没准今天他们这些老家伙聊的这些话,等会就会被递到东宫。

更何况这位太子爷已经完全掌握了锦衣卫、东厂、西厂、京营、五军都督府、腾骧五卫、一万关宁铁骑、白杆兵。

手里更是有上亿两银子。

碰到这么一个浑身上下长满心眼子、又手握三大情报组织、数十万军队、数亿两白银的太子爷,跟他斗?斗得过吗?

要知道这位太子爷可不是崇祯,而是洪武爷加嘉靖爷的结合体。

想要在他手底下混,那只能顺从他的一切命令。

要是不顺从,那么之前那些勋贵的下场,就是他们的未来.

而且他刚刚得到消息,说是大清早的,大明税务军就在城东的一条街上砍了个抗税、蛊惑百姓的奸商。

这人死了不说,一百六十万石粮食还被全被没收了。

一下子损失了四百八十万两白银!

当然,他们都是大明的勋贵,即便抗税,当街砍头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估计爵位肯定是保不住的。

一点利润和自家世袭罔替的爵位比起来,孰轻孰重?

眼前的众人还在吵闹着,英国公思绪回转,终于伸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这招颇为奏效,众人立刻闭上了嘴,眼巴巴地望着他。

英国公环顾一圈,清了清嗓子,随后说道:

“诸位,你们所说的事本国公都知道了,也理解你们的苦衷。”

“但话说回来,这是陛下亲自下的旨意,咱们身为大明勋贵,岂能违抗陛下的旨意?”

“再者说了,不过是多交点税,又不是没钱赚,无非是少赚一些利润罢了,这点钱你们大伙难道还掏不起?”

“之前几百年的钱都白赚了吗?”

“何况朝廷还给咱们涨了俸禄,所以依本国公看,这税该交就交,别让陛下和太子为难。”

“咱们是大明的勋贵,是与国同休的贵族,要是连咱们都不支持陛下和太子,别人会怎么看咱们?”

众人一听这话,心里不由得都犯起了嘀咕。

话说是这么说没错,但刀子真割到自己身上,才知道有多么疼!

再者说了,涨俸禄这种事情对文官而言是好事,对他们这些勋贵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谁家勋贵靠俸禄过日子啊?

那靠的可都是祖上留下的产业。

以前一年能有两三万两收入,商税改革后,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这口气谁能咽得下?

见众人依旧满脸的不情愿,英国公不由得加重了语气:

“诸位,今儿本国公把话撂这儿,这税不管你们交不交,本国公肯定交!”

“不但交,本国公还坚决支持陛下和太子的每一项国策。”

“你们当中要是有人想搞小动作、动歪心思,本国公劝你们慎重。”

“眼下大明在陛下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绝不容许有人拖后腿。”

“你们当中要是有人真敢这么干,可别怪本国公不讲情面。”

“之前那些被处置的勋贵们,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你们要是非跟他们学,想落个抄家灭族的下场,那就由着你们。”

“到时候等你们死了,本国公一定向陛下求情帮你们收尸,让你们不至于落的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不得不说,英国公这话说的极重。

在场的勋贵们一听这话,个个脸色都变得极为难看了起来。

想想之前被处死的勋贵们,哪一个不是全家遭殃?

几百年的荣华富贵没了不说,连全家的性命都丢了。

更有甚者,九族都被灭了的干干干净净!

虽说如今陛下还是不太待见他们,可他们的爵位、俸禄、产业还在,照样能荣华富贵的过一辈子。

相比之下,这次不就多交点税吗?

跟命和爵位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想通了这点,众人一时间只觉得茅塞顿开。

很快,人群中有人拱手说道:

“英国公说得对,在下这就回去吩咐下人,把税款全缴了。”

紧接着,又有人附和道:

“我也是,马上回去把欠的税款补齐,告辞!”

“我也走了,诸位,先告辞了!”

不一会儿,一大群勋贵相继离去。

看着离去的勋贵们,英国公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还好这群家伙愿意听劝,他们要是不听劝的话,没准就得遭殃了。

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连累他。

只是不知道刚才的事情会不会传到东宫?

不过就算传到东宫应该也没事儿吧?

毕竟自己可是一直再劝那群勋贵交税来着

不得不说,英国公还是很聪明的。

因为就在半个时辰之后,一份关于英国公府的情报就被送到了东宫。

不用怀疑,就是你想的那样!

在英国公府中,也有锦衣卫!

他们有可能是门口的小厮、也有可能是府内的侍卫、更有可能是府上的厨子。

总而言之,只要给足银子、再放点权,锦衣卫总能给朱慈烺带来点意想不到的惊喜。

朱慈烺拿着情报看了看,随后便放下了。

勋贵们会去找英国公,这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就好像一群小混混被人欺负了,去找他们的混混头子做主,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英国公也做得不错,不出意外的话,那群勋贵们接下来也会乖乖交税了。

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对于这群勋贵们,朱慈烺也不好意思再动刀子了!

毕竟之前杀的有点狠

除此之外,今日京城发生的各类事情,也都被锦衣卫送到了朱慈烺这边。

就比如杨记米铺掌柜的抗税、煽动百姓,最终落得个当街被斩的事情。

不过,他并未感到意外。

毕竟总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以性命去试探朝廷的底线,想看看是自己的脑袋硬,还是大明税务军的刀硬。

结果也已经很明显了,还是大明税务军的刀硬!

不管怎么说,这一招杀鸡儆猴还是蛮好用的,最起码接下来没有再出现过这种事情了。

除此之外,杨记米铺囤积的那一百六十万石粮食,也尽数归了朝廷,又够吃好一阵子了。

此外,眼下还有其他事情等着他处理……

朱慈烺一边想着,一边望向跪在他面前的那些大臣们。

只见几位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等诸多官员齐聚于此,足有十几号人,他们个个低垂着头,面色或惶恐不安,或懊悔不迭。

有几人手中还捧着一只匣子,而匣子里装的,赫然便是他们和他们属下的请罪折子。

原来,自今日早上抗税杀人一事传开后,整个官场可谓是人心惶惶。

只因大多数官员家中或多或少都经营着店铺,或是曾拿过好处,协助商人偷税漏税。

如今听闻要大力改革营业税,甚至都当街杀人了。

这些官员生怕自己受到牵连,也知道瞒是瞒不住的,索性就决定坦白交代。

可他们又畏惧担责,不敢独自前来,便赶忙见到了自己的直属上司,想让他们帮忙求求情。

实际上,他们的这些上司也难脱干系,家中或多或少都有生意,即便自身未涉足,亲戚朋友也难免有从商者,仗着官员身份,亲戚朋友的生意常常偷税漏税。

如此一来,涉及的官员越来越多,也就有了眼下这一堆官员请罪的事情。

就在此时,一阵脚步声突然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紧接着,只见身着一身飞鱼服的郑成功匆匆入内,然后靠近朱慈烺低声禀报道:

“太子爷,大致清点完毕了,外面的银子约有六百多万两。”

这些银子,都是随着这些请罪的官员一起来的。

毕竟想要请罪的话,除了上请罪折子,怎么着也该把这些年收的贿赂、还有漏掉的商税吐出来一些吧?

不然空着手来请罪,你确定你不是来搞笑的?

朱慈烺微微点头,示意自己已然知晓,郑成功随即起身退下。

紧接着,朱慈烺目光如炬,缓缓扫过眼前这些朝廷官员,神色平静地开口:

“诸位,本宫并非不通情理之人,想我大明已历经两百余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事情也不能全怪罪于你们。”

“念在你们诚心悔过、且主动上交赃款的份上,此事便就此揭过。”

“至于呈递上来的请罪折子,本宫就不看了,拿回去分发下去,并且告知那些官员,日后切不可再犯此类错误。”

“若再犯,本宫必严惩不贷。”

台下众人听闻,顿时如蒙大赦,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赶忙又跪地叩首谢恩。

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地面上,口中高呼:“老臣谢过太子殿下,殿下圣恩浩荡!”

朱慈烺不愿多说什么,只是轻轻的挥了挥手。

“下去吧!”

随即,诸位大臣如释重负,依次起身退下。

或许在外人看来,朱慈烺此次有些过于宽容,毕竟涉及偷税漏税,理应惩处这些官员和勋贵。

但朱慈烺却不这么想,因为此次牵涉的官员勋贵实在是太多了。

若真要惩处,恐怕诏狱、、厂狱、五城兵马司牢狱、大理寺监狱都难以容纳。

而且在改革税收之前,官员与商人勾结偷税漏税的现象在大明各地都有发生,早已屡见不鲜。

真要对这些人动手的话,整个大明的一半官员都得被牵扯进来。

再者,这次最终的目是为了改革商税,只要商税能顺利推行下去,以前发生的事情朱慈烺都可以不做计较。

毕竟,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他可没有那么大的理想,非要让大明朝的官员人人都像海瑞一样清正廉明。

只要官员们能够认真执行朝廷的命令,不在大是大非上出什么问题,一点小毛病、小过失朱慈烺也是可以原谅的。

毕竟人无完人,他不可能用圣人的标准去衡量这些官员。

打发走前来请罪的文武百官后,朱慈烺揉了揉有些发疼的太阳穴,正琢磨着接下来该干什么的时候,马宝匆匆忙忙入内禀报:

“太子爷,方公公来了,看样子似有急事。”

方公公就是方正化!

朱慈烺听闻,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要知道从山东回来之后,朱慈烺为了防止有官员或者勋贵不满商税改革,狗急跳墙之下要对崇祯下手,所以将保护崇祯的重任交予了方正化。

如今莫非是崇祯那边出了状况?

想到此处,朱慈烺连忙说道:

“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方正化便来到了东宫,然后行礼道:

“奴婢参见太子爷。”

朱慈烺示意他起身,随后问道:

“父皇那边可是有事?”

方正化略显尴尬地点点头:

“太子爷所料不差,皇爷那边确实有事儿,只是奴婢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这是什么回答?

朱慈烺有些无语,随即追问道:

“不要拐弯抹角,如实说来。”

方正化赶忙答道:

“今日上午,皇爷突然派人传唤奴婢,称要去御马监骑马射箭。”

“奴婢不敢擅自做主,便想着先来请示太子殿下,结果皇爷当时动了怒,还说不过是骑马射箭,又不是要出皇宫,怎么还要向您请示?”

“还责骂奴婢们实在是没将他这皇帝放在眼里。”

“奴婢无奈,只得先让人带皇爷前往御马监,随后赶来向太子爷禀报此事。”

朱慈烺听到这话,一时间有些无语。

因为他不知道崇祯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骑马射箭?

这跟崇祯有什么联系吗?

好好的在后宫安心休养,看看报纸、品品香茗,闲暇时钻研钻研造人计划岂不更好?

就在这时,朱慈烺像是突然记起什么,看向方正化问道:

“对了,父皇从前可会骑马射箭?”

方正化点头应道:

“皇爷未登基时,弓马颇为娴熟,但登基之后因为国事繁忙,这弓马就落下了,已经十几年没见过皇爷骑马射箭了。”

朱慈烺再次无语,他倒是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以来居然都小看了崇祯。

毕竟谁又能想到,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崇祯居然还会和‘弓马娴熟’这四个字扯上关系?

思索片刻后,他这才开口道:

“罢了,父皇想做何事,随他心意便是,只要不出皇宫即可。”

“另外,你要好生照料,莫让他伤着。”

方正化闻言,松了口气,连忙答应道:

“奴婢遵命,这便回去伺候皇爷。”

朱慈烺点了点头,方正化这才退下。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来到了晚上。

在这期间,朱慈烺依旧不断收到了锦衣卫和大明税务军的密报,说的无非都是关于营业税的事情。

又过了一个时辰,他终于总结出了大明税务军这一日的工作成果。

两千人的大明税务军,分成两百个小队,十人一队,如同细密的梳子,将京城的大街小巷查了个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一天忙碌下来,终于统计出了京城的商户数量。

大大小小的全部加起来,总计竟有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五间。

这其中还不算那些随地摆摊的小商贩们,只算有店铺的。

说实话,这个数字着实让朱慈烺着实吃了一惊。

他原本以为京城有店铺的商户不过七八千之数,未曾料到居然会如此之多。

再看今日收缴的营业税:

现银、银票、铜钱合计约有五百万两,那白的银子简直可谓是堆积如山了!

从白天拉到晚上,这才全部运回了东宫!

实物抵税多达一千三百万两,其中涵盖大米、小麦、布匹、食盐以及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光是大米,就收到了三百多万石,换成银子就是九百多万两!

此外,还有些商户一时资金周转不开,难以凑齐税款,请求宽限一两日。

这部分约有一百万两银子。

如此算来,一日便收缴了将近两千万的营业税!

当然,这属于特殊情况,毕竟此次征收的是商铺内囤积货物的营业税。

不过,按照这个情形算下来,往后光是京城,每月收个五六十万两银子应当并非难事。

毕竟京城人口密集,商业活动频繁,只要有买卖交易,朝廷便有稳定的税收来源。

而这还不算其他地方。

看吧!

大明不是没钱,只是崇祯不知道去哪里搞钱罢了!

只要手里有刀、头脑再灵活一点,哪里都可以搞来钱!

总体而言,朱慈烺对此次成果颇为满意,心中也对大明未来的发展多了几分底气。

次日早晨,已然旷工一日的朱慈烺终于又来上朝了。

毕竟之前前往山东的时候,已然旷工一月,昨天又旷工一天。

这要是再不来上朝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哪怕只是做做样子,走个过场也好。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着王承恩一声洪亮的呼喊,早朝正式开始。

朱慈烺原本并未将此次早朝放在心上,毕竟该安排部署的事务已然都安排下去了,只需按部就班行事即可。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等王承恩刚喊完的时候,户部尚书倪元璐突然走了出来,高声奏道:

“太子殿下,老臣有本启奏。”

朱慈烺微微一愣,心说有没有搞错,这两天不是天天见面吗?怎么这会儿又有事要奏?

虽心中满是疑惑,还他是点了点头。

“呈上来!”

随即,王承恩快步上前,从倪元璐手中接过奏折,然后又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翻开奏折,只是看了几眼,顿时面露无奈之色。

抬头看向倪元璐的眼神也是颇有几分差异。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份奏折所奏之事,居然是关乎商税归属问题。

众所周知,国家税收向来由户部掌管,这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规矩。

可这次却有些不同寻常,因为昨日收缴到的营业税户部连一文钱都没有收到,全部都入了东宫后库。

这就导致户部尚书倪元璐心急如焚。

他本来想着私下向朱慈烺问询详情,又怕自己辩不过这位聪慧过人的太子爷,被轻易搪塞过去。

毕竟此事关乎国家财政根基,绝不容有丝毫含糊,所以他索性直接在朝堂之上将事情挑明。

御台之上,朱慈烺还在翻阅着倪元璐的奏折。

简单来说,这份奏折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朱慈烺将昨日收缴的营业税全部移交户部,日后大明所有商税也都由户部掌管。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放下了手中的奏折,然后瞥了倪元璐一眼,心想这老家伙还真是给自己来了个措手不及。

其实关于税收分配这件事情,他也一直都在犯愁。

因为在他的规划中,日后京营、锦衣卫、腾骧五卫、关宁铁骑、大明税务军等核心军队都是需要用内帑直接供养的!

为的就是确保他们的忠心。

虽然都是拿军饷,但是从户部拿军饷和从皇帝的内帑拿军饷,这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证明你是国家的士兵,拿的是国家的银子!

后者,则证明你是皇帝的亲兵,拿的是皇帝的银子!

这样一来,军权一下子就回归到皇帝手中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