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如果死的是蒙古大军的话,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1 / 1)请叫我小九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6章 如果死的是蒙古大军的话,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另一边,东宫的后库之中,负责管理后库的太监正在和户部完成交接。

也就是把昨天收到的营业税全部移交给户部。

这是今日早朝时便商议好的事情。

不过朱慈烺还是强行扣下了两百万的银子以及三百万石的粮食,其他的东西尽数都运往了户部。

户部的官员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没办法,谁让这位是太子爷呢?

所以只能吃下了这个哑巴亏。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来到了晚上。

东宫之中,三十多位身披甲胄的士兵此刻正跪在朱慈烺面前等候着他的吩咐。

这些人并不单纯都是汉人,其中也有投降过来的女真人和蒙古人。

但他们都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明夜不收!

这些人都是曹变蛟从夜不收中挑选出来的死士,忠诚度绝对拉满!

朱慈烺看着眼前的众人,冷声道:

“你们听着,不管你们以前是汉人、蒙古人、女真人,现在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明军人!”

“本宫现在有一件事情要交给你们去办。”

“办好了,能活着回来的,不论现在是何官职,全部连升三级,赏银一万两,全家接到京城,赐地、赐宅!”

“活不了的,你们的官职照样连升三级,由你们的子孙后代或者家人继承,照样赏银一万两,全家同样接到京城,赐地、赐宅!”

这三十多位夜不收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阵狂喜!

虽然在辽东的边军之中,夜不收的各项待遇几乎都是最高的,甚至连抚恤金也比其他将士要多,但和太子爷承诺的这些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即便知道这次的任务非同一般,但如此重赏,谁又不心动呢?

更何况只要任务成功,就可以把全家接到京城享福,从此彻底摆脱辽东那个苦寒之地。

想到此处,众人赶忙齐声应道:

“太子殿下请说,臣等誓死也要完成任务。”

朱慈烺这才说道:

“本宫要你们隐藏身份,进入建奴修建的义州城内探查情报,并且在大军到来之时,想办法从里面将城门打开。”

“本宫知道这件事情很难,但只要成功了,你们就是大明的功臣。”

众人听到这话,神色皆是一变。

看来太子爷这是要对建奴出手了!

这件事情确实很难,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但这不就是他们这些死士该做的事情吗?

随后,众人纷纷再次回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等即便粉身碎骨,也要完成任务!”

随后,朱慈烺也不废话,又让人直接抬来一个大箱子,箱子里面装着满满的一箱银子。

“这些银子拿去分了,酒肉等会也会送到你们的营地,今晚好好吃喝一顿,明日便出发吧!”

众人见状,瞬间又是喜笑颜开。

要不是顾忌旁边的曹变蛟,他们早就上去分银子了。

但曹变蛟只是一瞪眼,他们瞬间又变的规矩了起来。

“谢太子殿下赏赐!”

再次拜谢之后,众人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而今夜过后,他们就要再次返回辽东战场了。

次日清晨,身为监国太子的朱慈烺因为要睡懒觉所以没有上朝。

但是对此,朝中百官已然见怪不怪,毕竟皇帝与太子这般行事也非一日两日了,他们也只能默默接受。

不过好在有内阁操持大局,朝局倒也安稳有序。

百官们照常议论朝政,没了皇帝和太子在上头镇着,他们商议起朝政来也轻松自在了许多,发表意见时也少了几分顾忌。

不必再像从前那般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错就得罪了皇帝和太子。

然而,在这一片看似平静的氛围中,兵部尚书李邦华却愁容满面,显得格外扎眼。

自昨日听了朱慈烺那番话后,李邦华便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心急如焚,一整晚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思来想去,他最终决定今日早朝定要拼死谏言,无论如何都要阻止朱慈烺这近乎疯狂的计划。

可谁能料到,朱慈烺今日竟然又没有来上朝,这可让李邦华的满心期待落了空,心情瞬间跌入谷底,整个人也变得无精打采,在众人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若不是此刻时机不对,他真想立刻冲去东宫,好好找朱慈烺理论一番。

总之,他心意已决,哪怕拼上这条老命,也绝不能让大明的将士们去白白送死。

旁边的几位大臣瞧着李邦华那一脸憔悴、神情萎靡的模样,又见他沉默不语,便纷纷上前关切询问:

“李大人,您这是怎么了?瞧您这脸色,差得紧啊!”

李邦华尴尬地挤出一丝笑容,敷衍道:

“无妨,无妨,只是近日忙于公务,未曾休息好罢了。”

众人听他这般说,皆纷纷又是一阵感叹:

“大人为国事操劳至此,实在是辛苦了!”

李邦华只是嘴角微微一僵,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并未再多言其他。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朝,李邦华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如离弦之箭一般第一个冲了出去。

那匆忙的身影和急切的步伐,引得百官们纷纷侧目,私下里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这李大人不是都快七十高龄了吗?怎的腿脚还如此麻利?”

“不知道啊!可能有什么急事儿吧?”

李邦华却全然不顾他人的异样眼光和窃窃私语,出了皇宫后便直奔东宫而去。

待他赶到东宫时,朱慈烺却还在睡梦之中。

李邦华强压着心头的焦急,对门口的侍卫说道:

“速去通报一声,就说兵部尚书李邦华求见太子殿下,有要事相商。”

侍卫见是堂堂兵部尚书亲自前来,哪敢有丝毫懈怠,连忙恭敬地将李邦华请至一旁稍作等候,而后急忙跑去通报。

片刻之后,睡得正酣的朱慈烺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只听得马宝在门外高声喊道:

“太子爷,兵部尚书李邦华在外求见,瞧着神色似有十万火急之事,您要不要见见他?”

朱慈烺睡眼惺忪地睁开双眼,神色很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当然明白李邦华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只是没想到他会来得如此之早。

朱慈烺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慵懒地说道:

“本宫知道了,先将李大人请到屋内好生招待着,本宫即刻便来。”

马宝领命而去,朱慈烺这才不情不愿地从床上爬了起来。

这边,郑小妹恰好走进屋内,她一边帮着朱慈烺整理衣冠,一边疑惑地问道:

“这一大早的,李大人匆匆赶来,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朱慈烺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轻声说道:

“并无甚大事,不过是有些事情让他误会了而已,等会儿解释一下就好了。”

说罢,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问道:

“对了,近日琪琪格可好?”

郑小妹一听这话,不禁醋意大发,撇了撇嘴说道:

“太子爷,您还说对人家没意思呢?这大清早的,就惦记上了?”

朱慈烺听着这吃醋的话,宠溺地在郑小妹脸颊上轻轻捏了一把,笑着解释道:

“别乱吃醋,本宫找她确是有要事相商,此事关乎国家安危,不可儿戏。”

郑小妹听闻此言,迅速收起了玩笑的神色,因为她知道朱慈烺不会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最后这才认真地说道:

“琪琪格近些日子倒也安稳,只是偶尔会出门逛逛,并未有其他异常之处。”

朱慈烺微微点头,又接着说道:

“今日中午用膳时,将她一并请来,本宫有话要与她当面说清楚。”

“殿下放心,臣妾知道该怎么办!”

郑小妹应了一声,随后继续为朱慈烺搭理起了衣冠。

待朱慈烺洗漱整理完毕,来到前厅见李邦华时,只见李邦华双眼深陷,面色蜡黄,满脸的疲惫与憔悴,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

朱慈烺不禁面露惊讶之色,脱口而出道:

“李大人,您怎么弄成这般模样了?”

朱慈烺确实是被震惊到了。

李邦华今年虽然都快七十岁了,可一直以来都精神抖擞,看起来也就不到六十岁的样子,可仅仅只是一夜,他就苍老了不少。

李邦华抬头望向朱慈烺,眼中满是决然之色,他也不顾自己这幅身体能否吃得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言辞恳切地说道:

“太子殿下,老臣今日便是拼了这条老命不要,也定要阻止殿下您这荒唐之举。”

“倘若殿下您执意要派第三路兵马绕道蒙古进攻义州,那就请先将老臣这兵部尚书之职罢免了吧!”

“否则,老臣宁死也绝不答应!”

朱慈烺见此情形,心中不免有些愧疚,都怪自己昨日没有将事情说清楚,以致让李邦华如此焦虑难安。

他连忙上前一步,伸手扶起李邦华,安慰道:

“李大人快快请起,此事都怪本宫昨日未曾言明,让你如此劳心费神,实乃本宫之过。”

李邦华却倔强地不肯起身,执意要听朱慈烺一个说法。

“还请太子殿下给个准话,不然臣就不起来!”

朱慈烺无奈,只得继续说道:

“大人放心,本宫自然知晓此计划风险极大,几乎是九死一生。”

“但倘若此番出征的并非大明将士,大人又当如何看待呢?”

李邦华听闻此言,不禁微微一怔,面露疑惑之色。

他完全不明白朱慈烺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慈烺见李邦华一脸茫然,便缓缓说道:

“实不相瞒,本宫打算让蒙古人来执行此次任务。”

李邦华一听这话,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仿佛是在黑暗中徘徊了一夜后,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

刹那间,他心中所有的担忧与顾虑都烟消云散了。他只是担心朱慈烺要用大明将士的性命去做这无用之事,但若是用蒙古人的话,那他就没什么担心的了.

想到这里,李邦华的神色明显缓和了许多,整个人也仿佛一下子精神了起来,那原本紧皱的眉头也顿时舒展开来。

紧接着,不用朱慈烺搀扶,李邦华自己就从地上站起身来,然后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略带埋怨地说道:

“太子殿下,如此重要之事,您为何昨日不与老臣说清楚呢?害得老臣这一整晚都提心吊胆,未曾合眼。”

朱慈烺哈哈一笑,解释道:

“不是不想告诉你,而是昨日本宫也尚未考虑周全,不知道究竟是要全部用蒙古人,还是让大明与蒙古联军出征。”

“没决定的事情,自然不好说予你听!”

“不过如今看来,还是全用蒙古人更为妥当。”

李邦华连忙点头称是,说道:

“殿下所言极是,自陛下册封阿布奈为蒙古大汗以来,蒙古在名义上已然臣服于我大明,如今让他们出兵,也算是尽臣子的本分。”

“再者说,那阿布奈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光复蒙古,此次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时机。”

“毕竟,复国之路哪有不流血牺牲的,想要重振蒙古,他就必须要有和建奴死战的决心。”

话说到此处,李邦华望向朱慈烺的眼神中不禁多了几分钦佩之色。

心中不禁暗自感叹:

太子殿下年纪虽轻,没想到却有着如此深谋远虑,看来自己从前还是小瞧他了。

正在这时,马宝突然禀报道:

“太子爷,早膳已备好。”

朱慈烺转头看向李邦华,微笑着说道:

“李大人,瞧你这模样,想必是还未用过早膳吧?”

李邦华微微点头,苦笑着说道:

“不瞒殿下,老臣之前不知道殿下的计划,心急如焚,哪还有心思吃饭。”

朱慈烺当即热情地拉着李邦华的手臂说道:

“既如此,那大人便与本宫一同用膳吧,就当是本宫给你赔罪了!”

“用完膳,大人也好回家好好歇息一番,莫要太过劳累了。”

李邦华见朱慈烺如此盛情,也不好再推辞,随即两人便准备一起用膳。

这一顿早膳,可谓是丰盛至极。

朱慈烺频频向李邦华劝菜,李邦华也被朱慈烺的热情所感染,心情逐渐放松下来,一顿饭吃得倒也惬意。

用完膳后,李邦华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东宫。

来时的颓废和担忧一扫而空。

送走了李邦华之后,朱慈烺先是去东宫的园转悠了一圈消食,随后这才去处理政务。

往日里内阁处理完奏折之后,都是要交给崇祯过目的,然后再进行批红,而现在,这些奏折基本上都被送到了朱慈烺这里。

不过到他这里基本上也就是走个过场,因为内阁大臣们办事还算得力,效率颇高,所以朱慈烺没费多少工夫便翻看完了,随后全部转回司礼监进行批红。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到了中午。

马宝前来通报:

“太子爷,太子妃请您前去用膳。”

朱慈烺不用想也知道,此刻郑小妹想必已经按照自己的吩咐将琪琪格请来了。

果不其然,当他来到这边时,琪琪格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见他进来,甚至还轻轻哼了一声,接着便自顾自地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神情显得有些淡漠。

朱慈烺也不生气,微微一笑,便坦然自若地坐了下来,而后转头对一旁的郑成功说道:

“大舅哥,也坐下来一起用膳吧。”

郑成功连忙摆手,恭敬地说道:

“太子殿下,臣万万不敢,这于礼不合。”

朱慈烺却不由分说地将他拉到身边坐下,说道:

“大舅哥不必如此拘束,今日不过是一场家宴罢了。”

这“家宴”二字一出口,郑成功的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自思忖:

太子殿下将琪琪格也请来了,还说是家宴,莫不是对这蒙古公主真的有点什么想法?

不过想想也是,要是真没想法,怎么可能让她住在东宫?

然而这会儿郑小妹却满不在乎,只是笑盈盈的看向郑成功道:

“大哥,既然殿下都这么说了,你就不要客气了!”

郑成功点了点头,也就不再客气了。

而琪琪格却并未多想,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喝着茶,眼睛时不时的盯着桌上的饭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琪琪格这才放下手中的碗筷,抬头望向郑小妹问道:

“郑姐姐,不是说今日找我有事相商,不知是何事?”

郑小妹还会说话,朱慈烺却是说道:

“今日并非她找你有事,而是本宫有要事与你商议,这件事情想必你定会感兴趣的。”

琪琪格听到这话,神情不由得好奇了起来。

“什么事?”

朱慈烺也懒得卖关子,直接说道:

“昨日父皇已经决定,近期要对建奴出兵,并且打算派遣一支军队与蒙古联手,从宣府出发,直击建奴的义州。”

“一旦义州被攻破,建奴必定阵脚大乱。”

“届时,再加上大明在前线的兵力部署,定能大破建奴,将建奴重新赶回辽东老家,如此一来,蒙古的故土也有望收复。”

琪琪格一听这话,顿时神色一凛,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激动之色,连忙问道:

“太子殿下所言可是当真?”

看看,这会儿连称呼都变了,要知道正常情况下,琪琪格可不会用这么正式的称呼来称呼朱慈烺。

这足以证明她此刻的激动。

朱慈烺则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上的茶叶,而后悠然自得地喝了一口茶,随后淡定的说道:

“自然是千真万确,这种国家大事,本宫岂会拿来开玩笑?”

琪琪格听闻此言,心中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自蒙古国灭亡之后,她和哥哥以及族人便一直期盼着能有机会光复故土,恢复蒙古往日的荣耀。

结果没想到这一天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她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看向朱慈烺说道:

“那殿下希望我做些什么?”

朱慈烺微微一笑,说道:

“本宫希望你能亲自回一趟蒙古,将这个消息告知你的兄长阿布奈,让他尽可能多地招募蒙古勇士,准备迎接这场大战。”

“待时机成熟,我们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将建奴赶回辽东。”

琪琪格毫不犹豫地答应道:

“既如此,那我即刻便出发。”

说罢,她等当下便转身欲走,显然是一刻也等不及了。

朱慈烺连忙喊道:

“等等,此事虽然紧急,但也不必如此匆忙,况且,本宫还有些话尚未说完。”

琪琪格闻言,只得停下脚步,重新坐了下来,神情颇为着急的问道:

“那你倒是一口气说完啊?”

朱慈烺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缓缓说道:

“你回去之后告诉阿布奈,此次大战乃是我大明与蒙古共同的关键之战,只要此战获胜,他想要的一切都能如愿以偿。”

“所以,此战必须全力以赴,切不可有任何偷奸耍滑之举。”

“若是他敢在这件事上心存侥幸,敷衍了事,那本宫定不会轻饶于他。”

琪琪格一听这话,心中有些不悦,皱着眉头说道:

“殿下这是何意?此次大战关乎蒙古的生死存亡,我兄长岂会不尽心竭力?他定会带领蒙古勇士拼死一战,为蒙古的荣誉而战。”

朱慈烺微微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本宫也相信阿莫奈想要复国的决心。”

说罢,朱慈烺话锋一转,又说道:

“为表我大明的诚意,本宫愿意提供十万两白银、一万石粮草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战争物资。”

“这些物资,待你到达宣府后,可直接从当地调拨。”

琪琪格听闻此言,不禁面露惊讶之色,似乎没有想到朱慈烺出手竟然如此大方。

她哪里知道,朱慈烺这是打算让蒙古人去拖住建奴的一部分兵力,才给的好处。

毕竟既然要让人家卖命,自然得给些好处。

不然要是阿布奈连赏银和粮食都拿不出来,哪有蒙古人肯跟他卖命啊!

紧接着,琪琪格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问道:

“那此次大明打算派遣多少兵力出征?”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

“五万将士。”

他说的确实是实话,此次他确实打算派遣五万大军前往辽东,不过这五万大军并非是与蒙古人一同攻打义州的,而是去支援辽东战场的。

然而,琪琪格却显然误解了他的意思,在她的想象中,这五万人就是要与蒙古铁骑并肩作战,攻打义州的。

因此,当听到这个数字时,琪琪格的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在琪琪格看来,如此众多的兵力,再加上蒙古勇士的勇猛善战,此战必定能够大胜!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