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很好。”
李牧不由得给对方竖起大拇指。
种田、攀科技的玩家的积极性就是高,他们不像做枯燥的游戏任务,倒像是在高自由度的环境下,主动创造出新的世界。
如果说战斗玩家是他的剑,那么种田玩家就是他的犁。
战斗种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他时常给内政生产的玩家们举办“限时活动”,好把奖励分发给他们。要想马儿跑,总得给马儿吃饱。
给人画饼最后还赖账的脏事,李牧是干不出来的。
对这群“秩序”与“混沌”并存的沙雕多释放一些善意,总有一天他们会反馈令人意想不到的正向回报。
这不,又有成功的项目等着他去验收。
既然是非战斗的户外运动,自然少不了他的小跟班,杨文盼。
这小妮子如今十四,经过大半年的调养,身子骨总算有了少女的青春韵味,出落得水灵可人,蓄养多时的头发也能扎成双平髻,平添一份少女的俏皮可爱。
她眨巴眨眼一双大眼,墨黑的眼瞳恍若镶嵌闪闪发亮的黑曜石。
听到李牧唤她一齐出门,她连忙抄起一个包袱抗在后背,像是跟随少爷搬家的小丫鬟。
少女很喜欢跟着“李先生”东奔西跑,那样她能见识很多过去不曾见过的东西。
在数十名玩家护卫的簇拥下,李牧二人快步前行。她就像一条小尾巴,紧紧跟在李牧右手边。
不过她身材娇小还不到一米六,双腿总是赶不上壮汉李牧的步子,以至于后者要时不时放慢脚步等她追上来。
抬头环顾四周的风景,文盼惊叹原先的杨家村到如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由破落乡村变成一座热闹繁荣的小镇。
她就像每日三点一线的打工仔,没有余裕欣赏沿街的风景,明明走过路过数百次的地点,却像是第一次见到那般惊叹。
今日她总算有闲心观察沿途的风景。
水泥铺设的宽阔主干道横贯小镇,行人与马车分置左右行驶,身穿自制服装的“快班”吹响口哨维持街面秩序。
硬质道路积着早晨下过的雨水,雨水混杂灰尘流入路旁的排水渠。
沿街的百姓瞧见李牧都会投来诚挚的问候,有人叫他李先生,有敬他是游击将军,还有人继续称呼他为李老爷。李先生也会一一挥手致意。
小镇头顶时常漂浮一个球形风筝,李先生说这是观测气球,能居高看见方圆数十里的位置。
文盼起初觉得很惊叹,人居然能坐着风筝飞天,但想到李先生每天都在召唤“薯兵”,她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他们一行人跨过寨门走出小镇核心区,墙外民房店铺相对杂乱一些,好在道路依旧宽敞干净,也没有过去牛骡鸡鸭的粪便臭味。
只是总会看见飞檐走壁的“薯兵”。
他们要么爬墙,爬屋顶,要么坐在瞭望塔危险的尖顶端着二胡或琵琶高声歌唱。
就在这时,来往的路人响起一阵惊呼,“快看快看!”
文盼与李牧一行停下来循声看去,只见一只棕色“大鸟”在空中翱翔。
文盼恍惚以为自己眼睛出了毛病,她揉揉双眼定睛一看,那所谓的大鸟并非鸟,而是一个木质“大风筝”下面挂个男人。
那风筝的形制颇为古怪,像是一只翅膀僵硬绷直的大雁。
一众路人与店铺的食客纷纷拍手称奇,都说李游击麾下人才济济,尤其是名为义士的猛男,每天都能给百姓带来不同的新奇戏码,简直比看戏台班子杂耍还过瘾。
“那定是李老爷义士的新样!”
“凡人竟如鸟一般展翅高飞!”
“数月前是飞天大球,今天是飞天大雁?我下过广州,见过西夷红番,都没有这里的稀奇多,几日所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一众食客纷纷拍案叫奇,对人能飞天的奇景感到莫大的震撼与猎奇满足。
“市井皆传李老爷会法术,我猜这就是李老爷传给麾下义士的一二道术,能使人腾云驾雾。”
“人家兴许就是天上的仙人,下凡来除魔卫道,惩奸除恶的——他座下的亲传弟子也能算作半仙了吧?”
文盼心说自己被李先生授业多日,还是使不出半点仙术,哪里算是半仙,只是个能吃的小丫鬟罢了。
李牧也假装在一家店铺购买小吃,实则聆听诸位百姓对“新技术”的看法。
忽然,众人议论纷纷的奇怪大鸟在空中撕裂解体,木屑与碎片旋转飞舞缓缓下落,而那名倒霉男人以极其狼狈的姿势重重摔在林子里……“看来半仙的法术也不行啊。”
“仙人术法也有三六九等,这个半仙兴许、兴许是道行尚浅,学艺不精,没学到人家李老爷的秘术,一时疏忽犯下大错。
要是李老不会道法,那你怎么解释那工坊里自行运转的喷气大作坊?我家亲戚去工坊采购货物,亲眼所见这般奇物,难不成是无中生有?”那食客自顾强辩道。
“看吧,说不出话了吧。”食客自以为说的同伴哑口无言,洋洋得意的继续说——
“依我看,纵使李老爷和义士都只是肉体凡胎,那也学到了秘术。他们该是拜了名为‘水火天尊’的得道高人。
李老爷拜师过程历经坎坷,受尽九九八十一难才算感动高人,得天尊传授独门仙法‘真气东力’,所以那些工厂才能无力自动。”
“诶,我怎么听说李老爷拜师学艺的洞府名叫‘柯穴’,习的是‘微乌竹意’,这飞天大球,三昧真火的宝瓶,犀利的大炮,驱动工坊做工的‘水火之力’亦是此门绝学之一。”又一个食客围拢上来。
文盼听闻此言微微一愣,心说这‘柯学’是不是李先生传授自己的“科学”?
她扭头瞥了一眼也在偷听对话的李牧,暗叹李先生对自己真好,这种秘术也愿意传授给自己。
都怪自己天资愚笨,学了这么久还是使不出法术。
“应当是了,听说李老爷的弟子们还说飞天大球不算什么,以后要做能载百人飞天的‘大鱼’,从天上开炮杀鞑子。”
“啊?天上也能杀敌?”
新奇的作战途径超出食客们的想象,许多人甚至连水战、海战都没见过,更别提天上来敌。
“前些日子李老爷带兵南下剿贼,便用过天降爆雷一招——义士坐着飞天大球来到贼寇大营,几个爆雷炸得贼寇哭爹喊娘,听说贼寇副头目当场就被炸死了。”
“嗯,我怎么听说乞活军也有这飞天大球,难道会法术的不是李老爷,而是乞活军的高人?”
“放屁!是那乞活贼偷学李老爷秘术!”
“说起来,我也听我家在做矿工的子侄说——李老爷以后要用铁做更多的驰道。”
“拿铁做驰道?一斤铁也要三四分银,把白银子拿来买铁铺地上,也太靡费了吧?”
“听说以后要做一些‘水火之力’大车去跑铁驰道,半个时辰能拉人走五十里。”
“半个时辰五十里?”
食客们目瞪口呆,都觉得这是在吹牛,饶是听说过“真气动力”驱动的工坊,也觉得半时辰跑五十里太过骇人。
更多食客见都没见过“神奇工坊”的,只觉得这是《华夏时报连载的奇幻志怪小说。
若是“水火大车”一天走六时辰,便是六百里,都能赶上六百加急了。
可是六百里加急传递的是紧急军情,而这水火大车可是驮人啊……
新奇的话题一下子打开食客们的话匣子,众人议论纷纷,将自己对诸多新奇秘术的看法说出。
在附近聆听一阵的李牧只觉得滑稽搞笑,没想到大众百姓心里的“新技术”是这般形象。
李牧领着跟班继续前行,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百姓还真是“可爱”。
城外关厢的尽头有一条特殊的道路——
两条钢棍嵌入水泥地面,两匹驮马拖拉的双层木质包厢车映入眼帘。
文盼还是第一次走出小镇,跨过关厢数百步,瞧见这般的道路与马车。
一位身穿制服的猛男站在车头,他左臂肘关节以下没了,取而代之是简陋的轻型义肢。
眼见李牧到来,他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军礼,“参见游击将军!”随后对众人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李牧向众人介绍这位前线负伤的战兵,玩家护卫们不由得对断肢的猛士肃然起敬。
文盼目送着李先生踩踏阶梯进入马车,自己也有样学样小心翼翼地钻进去,好像是第一次坐地铁不知道如何操作,先看一眼前人的动作再模仿。
车内包厢制作的颇为精巧,双层结构的布置足够容纳三十余人。李牧领着文盼踏上车顶,玩家们则鱼贯而入抢占车头位置。
他们表面上替李牧二人抵挡前方的寒风,实则是占据有利位置观赏沿途的风景。
“喝!”
马夫轻甩马鞭,车前的马儿踏动马蹄慢跑起来。车轮沿着内嵌轨道迅速前行,一路上都颇为平稳。
随着马儿逐渐提速,有轨马车的速度早已超过行人小跑。
几名坐在前排的玩家张开大嘴迎入寒风,像是几个大傻子一边狂吃空气,一边发出没有感情的啊啊啊声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