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2章 我们是寨子的明星(二合一大章)(1 / 1)余沉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2章 我们是寨子的明星二合一大章

饶是尚有战意的旗丁拥挤人群冲杀出来,也会被一排排弩箭鸟铳射死在地。

那些将死未死的旗丁高举染血的拳头,临死前都在低吼自己没有给皇帝陛下丢脸。

眼见勇敢者战死,剩下的都是垂头丧气、舍弃刀盾的“败犬”,图尔格也不由得绝望地闭上眼睛,染血的钢刀从掌心滑落。

一万五千战辅兵对战七千强弱分明的背嵬军。

是他图尔格输了。

他与剩下的数千战辅兵都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就像那些汉民奴隶落到他们手里一样。

背嵬军的“缩圈”杀戮停止,一千明军小心翼翼走出队列,用拳头和麻绳“招呼”这支丧失战意的部队。

停止杀戮并不意味着饶八旗兵的命,只是在行刑前再给他们一点“拳脚大餐”当作断头饭,甚至有些俘虏被直接失手打死。

图尔格被一名背嵬军悍卒用绳索套住脖颈,对方也不管他情不情愿,犹如拖拽不愿回家的家犬一般拖行数百步。

随后他被双手反绑,跪在原本安置奴隶的空地。

背嵬军分散各处维持“前奴隶”的秩序,被打垮身心的数千旗丁包衣老老实实跪着。

图尔格由于是辽阳守将,身居高位,所以被单独拎出来摆在刑场的最前方,甚至由阿济格“王爷”亲自看管他。

他扭头看向战场,敌我混杂的尸体倒满一地,躺满尸体的干草地像是被火焰焚烧过,覆盖一层深色的阴影。

这时,图尔格忽然看见树林里走出数百名武装人员。

那些人与背嵬军一见面就有说有笑,随口感慨地上的尸体,天上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都太过真实了。

真实?

会痒会痛会死的凡间,不是真实的是什么?

图尔格发现这些“新来者”的武器装备相当简陋,酷似先前诱敌深入的“辅兵”,就连这副天真无邪的气质也像是初来乍到一般。

背嵬军竟然在树林里还埋伏了数百,从头到尾都没参战的伏兵,直到战斗结束、战场都快打扫完才唤他们出来?

图尔格无奈地笑了,真是猜不透背嵬军啊。

重获自由的“前奴隶”渐渐围拢过来,手里拿捏着简陋的兵器。

有人目光呆滞,心中的情绪还来不及表达出来,有人兴奋尖叫,捡起地上的碎石泥巴抛向八旗俘虏。

有人看到杀亲仇人即将遭报应,不停喊叫某位旗丁、包衣的名字,大声怒斥你也有今天,然后便是一阵凄厉而尖锐的哭嚎尖啸声。

其他奴隶则是闻风赶去血腥的战场,犹如专吃腐食的肉食性动物,趴在尸体上扒掉死者的武器装备,银两粮袋,甚至连衣服和鞋子也不放过,将尸体“吃得”干干净净,只留下光秃秃的赤身裸体。

接着挖掘一个个大坑,将清兵尸体填入其中。

“去把索伦部的旗丁挑出来!”

背嵬军的命令下达,阿济格赶忙掠过一个个旗丁包衣。

浑身受缚的清兵神色各异,有的人吓得瘫软在地然后被明军强硬扶起,有的人拼命弯腰求饶,用满蒙语乞求王爷给他算成索伦部,有人紧闭双眼不发一言,好似认命一般。

有人对着阿济格投去鄙夷、憎恶的眼神,嘴里咒骂声不断,还有人回过神来,不甘就此死去,拼命扭动身躯企图挣扎逃脱……

足足三百索伦兵丁被挑选出来斩断金钱鼠尾,以后编入“索伦营”为背嵬军作战。

大量缴获兵备的“前奴隶”抵达背嵬军身边,光是图尔格亲眼所见的就有上万。

这还没算辽阳周边屯堡、庄园驻留的奴隶。

即便胆敢冒险反抗的奴隶不算多,也能给背嵬军带来大量人力。

不管这些反清的汉民能不能打,遇到大清主力是不是落荒而逃,起码从人数上看非常唬人。

况且此战死去的八旗战辅兵甚多,光是掉落的皮甲、链甲、布面甲合计起来近万领,足够背嵬军武装一支万人部队。

背嵬军又将再次壮大。

图尔格心想,这就像滚雪球,一颗雪山滚落的碎石裹挟雪,越滚越大……

下午的阳光愈发淡薄,但迎着阳光还是显得格外刺眼。

跪在地上的图尔格环顾四周,看到背嵬军陆续押送双手反绑的旗丁赶来空地,其中有不少军校、统领他认识的军官。

看来是背嵬军缴获战马从四周抓来的溃逃败卒。

自知死期将近,图尔格反而释然许多。

人生过往的回忆如同走马灯一般在眼前闪过,从他跟随黄台吉征战开始,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从牛录章京晋升为固山额真,到如今镇守辽阳……

他觉得自己竭尽全力了。

或许过段时间,皇帝陛下就能率领主力北返,但那时的背嵬军已然依靠解救奴隶滚成一支庞然大物,所有包衣奴隶的人心都会浮动。

皇帝陛下想打败背嵬军,重整辽东人心也得费一番功夫。

一旦背嵬军裹挟大量武装“奴隶”,卡住海州与辽泽之间的道路,辽西北顷刻间就会被南朝收复。

届时南朝见大清势颓,必定集结重兵围攻辽东!

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背嵬军北上辽河平原既是一笔险棋,又是一招打断大清国运的神之一手。

趁着皇帝陛下南征而绕路杀入辽中平原……抛撒宣传纸动摇辽东人心……乘坐船只在辽中机动,大量杀伤清兵的有生力量……辽阳之战用友军性命作饵诱敌入彀……

图尔格感慨背嵬军主帅真是“神人”。每一步都恰好跪在大清脖颈上,压得大清喘不过气。

难道是阿济格王爷看透大清气数已尽,所以才选择死心塌地效忠南朝么?

图尔格看向监视自己的王爷,两人对视一眼。

阿济格没有说话,只看到大量行刑人被替换成“前奴隶”。

数千把刀剑高举起来悬在俘虏的脑侧,有些俘虏已经哭晕过去,还是几拳头打醒。

“现在我背嵬军把报仇的机会留给你们,高举你们手中的武器,由你们自己选择留不留眼前俘虏的性命!”

“兄弟们,杀不杀!”

“杀!”章献忠』叫喊起来。

“杀!”何鲁司』也举起腰刀指天。

“杀!”林迪抡起一把砍刀。

“杀!”阿济格也举起一把染血的钢刀悬在图尔格后颈上空。

更多准备行刑的玩家与汉民举起了手中的武器。

他们高亢的喊叫声此起彼伏,激荡的场面感染了周围的汉民。

麻木呆滞的汉民恍若高温熔化的坚冰,零星数人跟着举起手臂一同挥舞,渐渐有更多辽民振臂高呼,他们整齐的呐喊声逐渐汇聚成流。

“杀!杀!杀!”空地上喊杀震天,万余人的吼声震耳欲聋。

“准备行刑!”

军团指挥官说罢,唢呐与战鼓的响起,顿时引起数千俘虏痛苦哀嚎,由百姓与玩家组成的行刑队各就各位。

行刑者举起锋利的腰刀高悬在空,图尔格已经做好死亡觉悟,抬起头看向一旁的王爷,“王爷后悔吗?”

后悔?

阿济格或许有过后悔。

后悔没有劝说陛下御驾亲征直扑辽南,消灭所有背嵬军的有生力量,只派出两三万兵丁撞死在复州城下。

背嵬军是死而复生的“阴兵”,但只要杀死“妖道”,或是摧毁召唤阴兵的法器,就能彻底消灭这股亡灵。

只可惜,大反派不会一开局就杀死在小村庄修炼的主角,没人会直接杀死一个姓李的驿卒,或者杀死一位姓朱的和尚。

也没人能预料到未来的路怎么走。

如果王莽没有篡位,如果曹操还政汉室,如果诸葛丞相再造大汉,如果高欢打破玉璧,如果大明没有发生土木堡之变,如果大明萨尔浒之战打赢了……可是一切都没有如果。

事实就是背嵬军这伙阴兵犹如黑色洪流席卷而来,纵使陛下绕路返回辽中平原,也挡不住这滚滚洪流推来的滔天大势。

阴兵将裹挟着所有人向前冲锋,任何人没法再停下来。

“杀!”

一声令下,所有行刑队挥下手中的刀剑。数千俘虏的脑袋咕噜咕噜地滚落在地。

近千包衣则被留下性命。

这些包衣平日里做事还算有点底线,平日里积攒的“善缘”促使行刑者在此刻刀下留人。

刚刚补充五百新玩家、一万武装汉民的背嵬军,立即挟大胜之威直扑辽阳。

残存的辽阳守军在大胜之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城头守卒不出三回合就被打败。

自从努尔哈赤入主辽东,便尽数驱赶辽民出城耕种,一般城池是不允许汉民居住的。

城内的活人不是旗丁就是地位更高的包衣,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宰了或许有冤枉的,但间隔杀人必有漏网之鱼。

预料中的巷战并未发生——

图尔格兵败的消息早通过败逃的包衣传达回来,连辽阳的主力都打不过背嵬军,他们这些残兵败卒如何抵挡?

于是大量旗丁包衣携带财产逃往沈阳,只可惜他们舍不得一车车的钱粮物资,拖延了自己的脚步。

背嵬军骑着缴获的战马骡子赶到的时候,正好堵截从城北逃离的鞑子队伍。

城外十余里的官道上充斥着八旗的尸体。有被刀枪戳死的,有被利器划破胸腹的,被铳矢打死的。

背嵬军只费一日时间就肃清辽阳内部的残存势力,城内男女老少皆被斩杀,诸多盆罐木箱几乎被玩家砸碎、打烂。

他们从熊岳驿大战的尸山血海冲出来,一路上拿下盖州,海州,乃至诸多屯堡、墩台。

如果俯瞰视角下的辽中平原是一片冰海,那背嵬军就是一艘艘坚挺的破冰船闯出一条道路。

他们已经不记得亲手斩杀的鞑子有多少,几座卫城周边堆积的首级犹如一座座小山。

留守后方的玩家则在一座座城池接应北上的辽南官军,他们也会顺手将鞑子首级搬运过来,待双方合并一处就能攻打沈阳重镇。

随后背嵬军坐镇辽阳,按照五十到一百玩家提领一二千汉民的编制,散出去十余支混搭部队夺取周边屯堡、墩台,杀死八旗人口,抽杀包衣奴才,解放更多汉民奴隶。

他们将夺取堡垒的武库与钱粮,把这些饱受奴役的汉民重新武装起来。

与此同时,携带战旗的背嵬军又双叒叕迎来五百玩家,除去后方留守的兄弟,前线作战的战斗组已达八千人。

背嵬军升起令汉民们惊诧的观测气球,监视数十里外东路官道的敌人踪迹——

一旦黄台吉率领主力抵达辽中平原,观测气球能第一时间报告消息。

……

被迫绕行远路的黄台吉仍在赶回辽中平原的路上。

他在萧家关被耽误数日,一千背嵬军用命换掉他三千大清勇士。

外藩蒙古的贝勒怨言丛生,就连朝鲜人也屡屡逃亡。原先浩浩荡荡的十三万大军眼下只剩八万余兵马。

刚刚抵达镇江堡,黄台吉便收到朝鲜的消息——

或许是逃亡的朝鲜兵丁带回去大清皇帝兵败的消息,朝鲜人也渐渐抖擞起来,声称近日收成不佳,难以为皇帝大军提供粮草。

这正给黄台吉出兵教训朝鲜的口实。

朝鲜王毕竟是在他面前三拜九叩的臣属,哪有君主下令,臣属不尊的。

他派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统领剩下的外藩蒙古士卒,讨伐不臣的朝鲜。

表面上是给外藩蒙古抢劫消怨的机会,实则是防止他们进入辽中平原,就撒丫子跑回草原,甚至带崩蒙古八旗的心态。

大清的元气不能再分散了。

大清的核心力量拢共就满蒙汉旗兵,蒙古汉军也是靠着满洲丁口压制着,才能维持如今的大清局面。

满洲八旗的丁口本就不多,还经历几场损失惨重的败仗,即便算上留守辽东的满洲兵估计也跌破六万五千,眼看就要压不住蒙汉旁系。

一旦大清皇帝兵败绕路的屈辱消息传回辽东,并且亲眼看见数万垂头丧气的八旗兵,大清上上下下所有臣民都会震动,他就是想积攒撤去草原的人力、物资也恐怕不能如愿。

由此,黄台吉打破萧家关那天起,便派出一百骑术老手,一人五马,一路上尽可能星夜兼程赶去沈阳报信——

不说皇帝兵败绕路,只说清兵驱逐南朝兵马、收复辽南之地。

可惜明军善于舟船,吃了败仗也能迅速退回安全岛屿。

黄台吉本想好好安顿辽南诸城,奈何朝鲜国内不稳,他急需调兵前去稳定局势,以免藩属朝鲜变成敌人。

短期内他难以迅速返回辽东平原,只能让辽东各地守军安稳坚守。

而背嵬军一战不成,很可能故技重施——顺着河流深入辽东腹地。

他任命退休赋闲的代善总领全局,不可轻易浪战,务必坚守待援。

他料想背嵬军就算真有一两万兵马,在熊岳驿、萧家关阵亡数千,最多还剩一万兵马,凭借沈阳、辽阳、海州诸城的守军,应该能进一步消磨背嵬军的有生力量。

待他返回辽中平原,还有与之决战的余裕。

只要消灭掉背嵬军,这辽东就还是大清的辽东。

……

然而收到消息的代善只叹皇帝的传令晚了几天,海州,辽阳等等卫城屯堡的守军皆因主动出击遭遇惨败。

辽阳及其周边的败卒陆续逃回,辽阳城此时怕是已经落入敌手。

诸多负面消息犹如雪般传入沈阳——

满蒙汉旗丁损失严重,各堡、庄园的奴隶接连暴动,就连一些忠诚的包衣也自发剪断鼠尾辫,加入背嵬军的伐清大军。

按照陛下预估的万余背嵬军已然膨胀成数万,而陛下的大军仍远在朝鲜,还不知道何时返回。

在主力大军返回之前,他所能依靠只有全城的旗丁。

他下令沈阳内外所有十二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满蒙汉旗丁全部自备武装、粮食进驻沈阳城,城内妇孺也得参与后勤。

如此“杀鸡取卵”的做法也才勉强凑出两万五千旗丁。

诸多包衣叛敌的消息,导致代善根本不敢信任汉人,只是优中选优挑了一万五千相对忠诚的包衣加入武装。

全城战斗人员集结四万战辅兵,然而人多了耗粮也多。

代善按照一个月存粮的额度向四周的屯堡、庄园摊派,就算抢走奴隶过冬的口粮也要筹措!

眼下已经不是担心奴隶愤怒的问题,而是大清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沈阳聚集着各路八旗贵族、将官的家眷,同时也是大清行政官吏的核心首脑。

一旦沈阳陷落,家眷、官吏尽丧敌手,不仅对清兵士气是重大打击,还会让大清的行政能力倒退回部落状态。

代善不可能一言不发地舍弃沈阳,撤去抚顺以东的老家。

毕竟只有沈阳这般大城才能容纳这些达官贵人,有舒适的设施与房屋过冬。

谁也不知道背嵬军裹挟着“奴隶”杀到哪里——他接连派出辽阳侦察的探马几乎无人返回,仅有一些识途的战马跑回。

万一他下令全员撤回老家,却在半路上遭遇敌兵,那就失去了守城的优势。

而皇帝陛下再三嘱咐莫要出城浪战,海州辽阳兵败也是这般教训。

不过代善不用纠结守城,还是回老家的问题了。

因为背嵬军集结的数万战辅兵已经跨过浑河,朝着沈阳城扑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