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太子妃,颇有皇后之像第三更
夜色之下,李承乾喝的有些晕晕乎乎的,被步辇抬回了东宫。
进入承恩殿,李承乾刚刚坐下,就感觉一张湿巾放在脸上,他整个人终于有些清醒了过来。
耳边苏淑似乎在说了什么,李承乾似乎听到了郑仁泰的名字,他有些回神。
火烛之下,神色明艳的苏淑近在眼前,李承乾下意识的问道:“爱妃刚才说什么?”
“妾身刚才已经上奏父皇,请父皇准许东宫纳左卫中郎将、宿松县公郑仁泰三女为太子嫔。”苏淑一句话说完,李承乾忍不住的眨了眨眼,瞬间他就彻底清醒了过来:“谁,左卫中郎将郑仁泰之女……不对,不是说好太子良悌的吗?”
“机会难得。”苏淑眼中闪过一丝文静的笑意,然后说道:“此事宿松县公夫人已经应允。”
“不对,宿松县公夫人应允没用啊,此事得宿松县公自己同意啊!”李承乾微微摇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近在眼前的苏淑说道:“关键是即便是此事宿松县公自己同意了,父皇那里也不可能同意的,他是左卫中郎将。”
南衙十六卫,虽然在名义上平等,但是千牛卫中郎将和金吾卫中郎将要高出其他各卫一筹。
因为千牛卫和金吾卫,要么跟在皇帝身边,要么就是值守长安,这是其他各卫不能比的优势。
诸家子弟出仕,能以千牛卫备身出仕是最好的途径之一,稍差一些的,走金吾卫。
至于其他的十六卫,左卫和右卫,多是关中良家子弟,向来又以战力强悍著称。
即便混入突厥骑兵的左右骁卫,常年在边地的左右领军卫,也比不过左右卫。
因为左右卫最受皇帝信任,大唐最好的刀槊箭甲,向来优先提供给左右卫。
数十万大军作战,左右卫向来是中军主力。
郑仁泰这样的左卫中郎将,他的女儿怎么可能嫁入东宫为太子嫔。
太子嫔,太子侧妃。
如果是太子良悌倒还好些,但如果是太子嫔,就等于左卫中郎将郑仁泰和东宫深深的绑定在了一起,皇帝不会允许的。
“其一,宿松县公已经同意,此事由宿松县公夫人做主,淑妃为媒。”苏淑看着李承乾,按着有些不敢相信的李承乾的手腕,接着说道:“其二,奏本妾身已经让人送到了洛阳,夫君,若是父皇不应允,那么就说明,他还是有废太子之心。”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皱着眉头说道:“你的意思是说,父皇为了彰显他没有废太子之心,反而会同意这桩婚事?”
“嗯!”苏淑很肯定的点头,说道:“再说,此事是妾身上奏的,父皇总得给妾身几分颜面吧。”
李承乾看着苏淑,突然有些心疼的笑笑,伸手苏淑搂进怀里,低声说道:“话虽然是这么说不错,到时候父皇只需要将其他人家的女儿赐入东宫,便算是给了你这个颜面。”
苏淑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不对,你不会是专门选的郑仁泰的女儿吧。”李承乾猛然看向苏淑,这件事情,他们从年初就开始说过了,原本只是找个能对东宫有助力的人家,选个太子孺人罢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成了太子良悌,现在又成了太子嫔。
苏淑趴在李承乾的胸口,没有说话。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你是真敢想,也是真舍得。”
“妾身不过是为了殿下和三个孩子罢了。”苏淑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已经明显隆起的小腹。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片刻之后,他神色郑重的说道:“此事若是想成,光是现在还不够,父皇不会那么轻易让东宫和军中武将联系在一起的,若是还想要做点事情。”
“什么事情?”苏淑猛然抬头。
“去找魏相吧。”李承乾目光微微抬起,望向殿外的黑暗,轻声说道:“明日爱妃去一趟郑国公府,见一见郑国公夫人,顺带见一见郑国公的小女儿。”
“小女儿?”苏淑诧异的抬头,说道:“今日没见啊!”
“当然没见。”李承乾摇摇头,说道:“郑国公的大女儿嫁给了韩王叔,小女儿无论如何都是不会和宗室联姻的,但不妨我们去让别人这么想……记住,什么都不要去做,见一面就好。”
“是!”
……
洛阳,紫微宫。
乾阳殿中,李世民站在丹陛左侧,看着挂在墙上的高句丽地图,但他的神思却根本不在这里。
“陛下,臣以为不可,郑仁泰乃是左卫中郎将,掌管左卫数千大军,如何能和东宫联姻。”房玄龄跽坐在长孙无忌的身后,对于长安送来的,东宫请纳郑氏女为太子良悌事表示反对。
“左卫中郎将罢了,大不了调任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都是可以之事。”长孙无忌看向皇帝,认真说道:“陛下,此事终究是太子妃所提,若是否决,那么恐怕会令人心动荡啊!”
李世民目光凝重起来,他之所以如此犹豫,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是太子妃所奏。
若是太子或者东宫其他臣子所奏,李世民直接就否了,但是太子妃,又有不同。
那毕竟是他李世民已经生了两个孙子,并且即将要生第三个孙子的太子妃。
若是太子妃安静不动,那么什么事也没有,但太子妃一旦动起来,就是在说她这个做儿媳妇的,对皇帝去年的事情表示不满。
如果是李承乾表示不满,李世民立刻就是一巴掌扇过去,但是苏淑表示不满,那么朝野都会认为是皇帝错了。
皇帝逼的东宫太子妃都不得不出来自保。
不得不说,这件事情,是李世民之前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陛下,便是郑仁泰调离了左卫,但是他在左卫多年的人脉还在,总不能将这些人全部都调离左卫吧。”房玄龄已经表示不赞同,有句话他没有说出来,当年玄武门,皇帝凭借八百人就能够翻天覆地,太子有了左卫相助,未尝不可以。
“那就是将这些人全部调离左卫,有什么不可以的。”长孙无忌直接反驳了一句。
房玄龄顿时无语,他不明白,长孙无忌为什么在这件事上这么支持太子。
“好了。”皇帝终于开口,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同时微微躬身。
李世民看向高士廉,问道:“舅舅,你觉得如何?”
高士廉看了房玄龄一眼,然后看向李世民说道:“太子妃主动为宗室开枝散叶,这让老臣忍不住的想起了当年,皇后为陛下广纳天下贤女为妃之事,何其相似啊!”房玄龄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高士廉将太子妃和皇后联系在一起,这让房玄龄如何辩驳。
而且这番话也是相当有道理的。
“是啊,家有贤妻其家不败。”皇帝终于点头,说道:“太子妃贤惠,又能约束太子,将来未尝不能约束天下女子,她难得开口,朕又如何能不答应。”
“陛下!”房玄龄下意识的想要阻止。
李世民轻轻抬手,张阿难从一侧走了出来,然后将一本奏章送到了房玄龄身前。
房玄龄愣了愣,但还是打开了奏本。
然而看了第一眼,房玄龄的脸色已经难看了起来:“陛下。”
“己酉,有星孛于太微,”皇帝轻叹一声,说道:“这本奏本是前天送上来的,新任太史令薛颐上言‘未可东封’,也就是说,封禅泰山不可。”
“陛下!”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全部匍匐下去,只有褚遂良还在安静的记着。
“天象有变,加上泽州瘟疫,若是这个时候,朕否了太子妃的奏请,那么天下人恐怕都要将一切都怪罪于太子身上。”皇帝一句话,群臣的骤然色变。
尤其是房玄龄,脸色更是白的可怕。
皇帝这几年虽然明里暗里流露过废太子的意思,但是他绝对没有想过现在就废太子。
而且自从去年开始,太子改变很多,很多针对东宫的手段都被强力的反击了回去,甚至于魏王府如今损失惨重。
现在这个时候,一下子弄出了要废太子的架势,皇帝反而不会这么做。
甚至在这个时候,任何说这种话,挑拨皇帝和太子关系的人,皇帝都会郑重的认真审视。
“好了,便如此吧,许太子纳郑氏女为太子良悌,太子嫔的名分不能随便给了。”皇帝最后还是留了一手,房玄龄不由得松了口气。
“另外。”皇帝继续开口,说道:“升左卫中郎将郑仁泰为左金吾卫将军,便如此吧。”
“喏!”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相互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露出一丝放松之色。
从左卫中郎将到左金吾卫将军,表面上升职了,但实际上不仅是将郑仁泰弄到了眼皮子底下,更是直接将他架空了。
太子良悌的父亲,做些表面之事可以,但插手左金吾卫的内部细节,就难了。
……
“陛下。”长孙无忌随着众人一起离开,然后又悄然返回了乾阳殿。
“你自己看吧。”皇帝将一份密奏递给了长孙无忌,无奈的叹息一声。
长孙无忌打开一看,眉头瞬间不由得一挑。
太子妃访魏相宅,见郑国公夫人及其次女。
“太子妃这是非要给太子纳一个太子嫔不可吗?”长孙无忌神色有些不善。
“呵呵呵!”李世民摆摆手,笑着说道:“如此便如此吧,舅舅有句话说的不错,太子妃主动为太子开枝散叶,朕总不能阻拦吧,而且朕看,太子妃多有些像观音婢。”
“陛下!”长孙无忌神色缓和了起来。
“朕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太子妃能够约束太子,但是你知道的,无忌,女子温柔如水,尤其是她还有三个孩子的时候,就越发的不会让她的夫君乱来,但是,如果真的逼的太紧,反而会做过了。”皇帝不由得轻叹一声。
“但是陛下从年初就已经放松了对太子的控制啊。”长孙无忌皱了皱眉头。
“太子妃也是在年初开始给承乾纳妃的。”皇帝抬起头,看向殿外,轻声说道:“有太子妃约束,不管现在将来,承乾做事都会多三思几分,而且太子妃颇有皇后之姿,相比于阎婉……”说到这里,皇帝忍不住的摇摇头。
阎婉嫁给李泰快十年了,但只有一个儿子,而且还不许李泰纳妾,这……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相比李承乾,李泰差的越来越多了。
……
黑暗之中,李承乾平静的坐着。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李安俨快步而入,将一份奏本放在李承乾面前,欣喜拱手说道:“恭喜殿下,和宿松县公府的婚事,陛下允了。”
“嗯!”李承乾打开看了一眼,随后对着李安俨笑着点点头,然后微微摆手。
李安俨虽然不解,但还是拱手退了出去。
黑暗再度笼罩了李承乾,他的手猛然抬起,然后狠狠的砸在桌案上。
“砰”的一声,李承乾脸上满是兴奋。
左金吾卫将军,架空,李承乾完全不在意。
因为他知道,一旦高句丽开战,皇帝绝对不会放郑仁泰留在长安,
郑仁泰跟着皇帝一起杀入高句丽是必然。
而郑仁泰,就是在这一场战争中大放异彩的。
三箭定天山,虽然说的是后来的薛仁贵,但是那个时候的大军主帅,就是郑仁泰。
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
还有左金吾卫将军苏定方。
这一次,苏淑真的是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