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章 李世民:太子登基以后再解决吧(第二更)(1 / 1)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5章 李世民:太子登基以后再解决吧第二更

七月初秋,风吹青草,天地欢腾。

一座刚刚修建起来没有多久的庄园,极快的出现在冲锋而下的禄东赞眼前。

这里,就是大非川。

这座庄园,就是大唐为文成公主出嫁所修建的庄园。

上万名大唐精锐骑兵从东面,东南面,北面,手持长槊锦旗,直接逼迫而来。

槊刃寒光,杀气凛然。

西北面,两万吐谷浑骑兵从稍后的位置同样缓慢逼近,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欢喜的锣鼓声突然响起,顿时打碎了一片的杀气。

禄东赞回头看了一眼后面从山道上冲出,已经沿着山脚下快速排开的两万名吐蕃骑兵,神色不由得轻松下来,然后跟着赞普,带着上百名亲兵,进入了锣鼓喧天红绸满地的庄园之中。

……

禄东赞一脸茫然的跟着松赞从里面走了出来,回到自家大军中,他才忍不住的问道:“赞普,我们今夜就在这里过夜,明日再行大礼?”

松赞笑呵呵的看向禄东赞,说道:“礼节不是你和江夏王商定的吗,就按你们说的来。”

“可是赞普,今夜驻守这里,凶险无数啊,大唐皇帝雄才大略,大唐太子沉稳阴险,谁知道他们今夜会不会突然就杀过来。”禄东赞忍不住的赶紧劝道。

“胡说什么,皇帝何等人杰,我是见过的,断不至于作出此等之事,而且还有公主。”想起刚刚见过的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脸上忍不住的满是笑容。

稍微回神,他摆摆手,看向禄东赞,说道:“今夜便是在这里又如何,大军扎营,四面护卫,若是有所变故,即可将山上的两万骑兵也调动下来。”

“喏!”禄东赞无奈的拱手。

虽然说他总觉得大唐在大非川可以弄出两天的行礼时间有些不对劲,但怎么不对劲他也看不透。

他的确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念头,但这些个念头,很快就被他自己给否认了。

那么大唐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

“呜呜”的声响在整个草原上响起。

三百名浑身重甲的大唐骑兵,笔直的从吐蕃大营中直穿而过,最后直接到达了吐蕃大营后方的山道上停下。

很快,这三百骑兵就在山道两侧持旗排列开来。

没有武器,只有七彩的旗帜。

禄东赞目光仔细的扫过每一个人,心里顿时放心下来,这就是大唐的礼节,而不是什么别有用意的图谋。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每一名士卒,眼神都锐利的可怕,仿佛将吐蕃人营帐之中的所有情形全部都清楚的看在了眼里。

很快,禄东赞就按照大唐要求,从军中挑选出了三百名由各家贵族子弟组成的迎亲团,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进入到了庄园之中。

大唐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

宗正少卿太子右庶子、安平县公李百药。

太常寺卿庾俭,鸿胪寺少卿宇文崇嗣。

安国公,右领军卫大将军执失思力。

兰州刺史杜凤举,兰鄯府折冲都尉席君买。

河源郡王、吐谷浑乌地也拔勤豆可汗慕容诺曷钵,及其妻弘化公主,还有大量的吐谷浑贵族,党项贵族,羊同苏毗,还有不少前来参加的西域各族使者。

所有人亲眼看着吐蕃赞普,带着大量礼品,在大非川草原上迎接了大唐文成公主一行。

两人在草原天地之间,面对大唐皇帝的圣旨,然后朝着长安的方向,同时跪拜叩首。

之后大宴诸使。

中书舍人马周,将所有这一切全部记录在册。

众人侧后,一名西域胡人相貌,但是却穿着褐色的圆领袍,头戴黑色璞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等到回到大帐之后,立刻就将所有一切全部绘画出来。

这个人叫尉迟乙僧。

他画的这幅画叫婚拜图。

这幅图和步辇图一起传扬后世,尤其是当吐蕃反目对大唐用兵之后,更是传扬到了整个西域。

也为吐蕃最后的灭国,定下注脚。

当然,这是之后的事情了,而在眼下,这幅图和兰州长史李德謇所写的密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送到了长安,放在了李承乾的桌案上。

李承乾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就将密奏送到了洛阳。

当然,没有那幅婚拜图。这幅画,他要在阎立本呈送步辇图的同时,呈送上去,如此,才能够抵消李泰的一些心思。

……

洛阳,紫微宫,乾阳殿。

秋色渐深,李世民披着一件黑色披风,坐在乾阳殿的台阶上,从这里,能够看见整个洛阳。

乾阳殿太极有四丈之高,和宫墙齐高。

从紫微宫外流过的洛河水,还有繁华锦盛的洛阳城,全部都清楚的出现在皇帝的眼前。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韦挺,唐俭,刘德威,张亮等人,全部在侧。

李世民将手里的奏本递给长孙无忌,说道:“这是兰州长史李德謇呈送上来的奏本,可以确定,吐蕃人在雪山之下,时间超过一日,便开始出现浑身无力,神色萎靡之象,这一点,在兰州的商旅身上也得到了证实。”

“真是奇怪,为什么这些之前在吐谷浑人的身上没有出现过。”长孙无忌看了一眼手里的奏本,随即将它递给了房玄龄。

皇帝平静的摇摇头,说道:“或许是因为吐谷浑还不够高的缘故吧。”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工部尚书张亮身上,喝问道:“郧国公,若是以你出战,有多大把握利用这一点,击败吐蕃?”

张亮拱手站出,略微思索,说道:“启奏陛下,有两条方略。”

“讲!”

“首先,是在吐蕃人刚刚从雪山冲下之时,趁其立足不稳,直接冲杀一日夜,然后后撤,待到第三日,其大部身体不佳之时,再行冲杀,可以击破。”张亮沉沉拱手。

“不错,兵法老辣。”皇帝点头,继续说道:“其次呢?”

“其次便是雪山应变不及,大军从日月山退到鄯州,然后才从鄯州退到兰州,步步截击,消耗对方,等到对方杀到兰州两日后,全面决战。”稍微停顿,张亮补充道:“这里面需要将鄯州……要么撤走一切,要么烧毁一切,才能达到最大效果。”

“这些需要在吐蕃人突袭极快,兵力又多,鄯州已经挡不住的情况下方可。”长孙无忌赶紧补充了一句。

李世民突然间沉默了下来,目光看向西北方向,轻声说道:“若是如此的话,那么玛积雪山之上,恐怕就不易攀登了。”

李德謇的奏本,最大程度的证明了低原瘴的存在。

低原瘴存在,那么高原瘴也是毋庸置疑。

吐谷浑高原之上,可以作为大唐陷阱吐蕃人的存在,同样的,也可以作为吐蕃人猎杀大唐骑兵队疆场。

在兰州,大唐可以最大程度的杀伤吐蕃人。

同样的,在雪山之上,苦海乌海,甚至于黄河源头的柏海,长江源头的通天河,都是吐蕃人可以最大程度杀伤大唐骑兵的地方。

“陛下可是在想灭亡吐蕃之事。”长孙无忌轻轻的一句话,就说破了李世民心中所想。

群臣不由得微微低头。

他们的这位天可汗,想要征服天下四海的想法从来没有停止过,吐蕃自然也在其中。

“想想罢了。”李世民笑笑,说道:“如今甚至就连吐谷浑朕都没有能彻底纳入大唐,更别说是吐蕃了,这些事情,日后就都交给太子吧。”

“陛下英明。”长孙无忌拱手,笑呵呵的说道:“臣看太子的手段,将来吐纳吐谷浑不难,攻灭吐蕃,说不定也能做到,不过这一切,都仰赖陛下为太子打下的根基。”

“希望如此吧。”李世民看向褚遂良,说道:“褚卿,将这一切全部记录在案,将来一旦和吐蕃有战,尽力利用这一点,击败,甚至灭亡吐蕃。”

“喏!”褚遂良立刻躬身。

皇帝又看向长孙无忌道:“无忌,传旨太子,让他继续盯着公主离开吐谷浑之后的踪迹,还有大唐商旅在吐蕃境内的行迹,朕要最大程度的知晓吐蕃的详情。”

“喏!”长孙无忌肃然拱手。

房玄龄站在一侧,平静的听着。

他清楚的明白,皇帝这是在将太子的精力更多的引导向吐蕃方面。

这样太子就无心在长安培植人手,甚至于更多的东宫的官员都会调往兰州一带。

当然,这样会导致东宫的虚弱。

同样的,这样情况下,皇帝对太子会更加的放心,更加的信赖,废太子的想法在皇帝的心中也会越来越模糊。

“对了陛下,太子来信来询问,高阳公主和城阳公主婚嫁之时,他是否可以从长安前来洛阳贺喜?”长孙无忌拱手询问。

“高阳和城阳出嫁,按道理说,他这个大兄是应该在场的。”李世民说着站了起来,看着面前的洛阳城,轻声叹道:“原本朕是打算在长安给高阳和城阳出嫁,这样长安的所有亲戚,也就都能参与,但如今,泽州的瘟疫虽然已经控制住了,但也还随时有爆发的可能,而且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天下秋收,算了,让长孙祥代替太子来吧,他自己就留在长安照顾太子妃吧。”

“喏!”长孙无忌肃然拱手。

“另外,告诉太子,孙神医秋后会和朕一起返回长安,让他做好准备。”皇帝的眼神凛冽起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