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魏征,只剩下一年寿命第一更
卧室之内,火炉温热。
魏征躺在床榻上,抬手微微示意,魏叔玉立刻拱手,然后小心的退了出去。
李承乾坐在一旁的火炉前,煮着热茶。
他的目光扫了十八岁的魏叔玉一眼,心中闪过一丝可怜。
魏叔玉在前一世魏征临终之前,被皇帝赐婚新城公主,但在魏征病逝没多久,就被皇帝取消了婚事。
新城公主是李承乾的亲妹妹,在城阳和晋阳之下,她被取消了和魏叔玉的婚事之后,后来嫁给了长孙诠,但婚后十年,长孙诠就因为牵连长孙无忌被流放,之后又改嫁给了韦正矩,四年病逝。
魏叔玉虽然比新城公主年纪大上不少,但为人敦厚,品行忠正,又没有长孙家的事情。
如果不是牵连到了李承乾,倒真的是新城公主最佳的夫君之选。
看着魏叔玉出去,李承乾目光重新放在了茶汤之上,魏征,魏征,从现在到前世他病逝,只剩下一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眼下他的这场病,便已经是重疾的前兆……
“听闻殿下给陛下上了一封封禅嵩山的奏本?”魏征幽幽的一句话,李承乾猛然抬头。
“父皇,派人征求魏相意见了?”李承乾略微思索,立刻就明白了这里面的事情。
大唐如今只有一千五百万人口,还要算上内迁的突厥部落,都远远比不上前隋的将近六千万人口。
皇帝的确文治武功惊人,但这基本盘的事情,是谁都没有办法改变的。
一想到自己将来很可能无法封禅,即便他父皇这种千古一帝,恐怕也难以承受。
所以,他才会去寻求长孙无忌,魏征,还有房玄龄等人的意见。
……
“若是人口不足,殿下将来登基之后,真的不会去封禅泰山吗?”魏征有些好奇的问道。
“封禅,徒耗虚名罢了。”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封禅虽然能凝聚人心,但自大之下,也容易败坏人心,甚至一个不小心,一次封禅的费,恐怕三年都恢复不过来。”
李承乾不希望在天下没有准备充足之前就封禅泰山,人口是一个硬指标。
杨坚当年差点封禅泰山的时候,天下有将近六千万人口,大唐如今立国二十多年,人口还没有杨坚那时的六分之一,越是想到这一点,李承乾就越觉得这个时候封禅不是什么好主意。
怕是他的父皇,越是想这一点,心中就越不甘,但却又无可奈何。
之前的几次封禅,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停止,现在想起来,这些事情未尝不是一种警告。
后来李治封禅泰山,但最后却让武曌篡位,自己的儿孙死了一大堆不说,就连自己的兄弟,叔父,整个李唐宗室,都被杀的元气大伤。
再后来李隆基封禅,又迎来了一个安史之乱。
仔细数数,李承乾都不觉得封禅是什么好事。
……
李承乾语气坚定的神态,让魏征感到十分诧异。
封禅泰山这种事情,太子竟然不感兴趣。
“有那个财力,孤宁愿给长安百姓免赋三年。”李承乾轻轻冷哼一声。
魏征没有接这个茬,转口说道:“殿下觉得,问题还是人口不足,可这件事,从大唐开国起,就是一个难题,减免赋税和劳役,降低婚育年龄,甚至直接赐予粮食,多种手段之下,人口增长依旧缓慢,便是陛下都没有更好的办法。”
“实际上,魏相,从孤来看,这还是因为百姓负担太重。”李承乾抬起头,看向窗外的天空,感慨道:“父皇虽曰天可汗,大唐将士也打遍八荒四野从无敌手,但连年累战,百姓虽然能够支撑,但其实每年所剩极少,朝廷临时减免,也不过一二年而已……没钱,如何敢轻易抚养幼儿?”
人口的问题很好解决,天下每户人家多生五六个子女便是了。
一千万人口,瞬间就能变成三千万人口。
但是,得能养得起。
不是你减免一两年的赋税和徭役,赐予一斛谷物就能够解决得到的。
百姓养育儿女,得长久的有钱。
有的亏,吃过一次,就长教训了。
以李承乾的目光来看,大唐的问题,表面上是人口问题,但根本上却是经济问题。
大唐多年对外战争,但除了一条丝绸之路,真正增益天下的事情很少。……
“那么依殿下之见,应该怎样做?”魏征略微沉吟,然后认真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眉头一挑,没想到这种事情魏征会来问自己,稍微沉吟,他开口道:“首先是司农寺,司农寺卿赵元楷,虽然多在地方任职,但说实话,他在司农一道上的认知还不如孤,更别说引领天下农事。”
“殿下对司农事了解很深吗?”魏征诧异的看着李承乾。
“一般。”李承乾直接摇头,说道:“孤不过是在编修《考工志的同时,看过《齐民要术而已,孤敢保证,赵司农于此道,还没有孤认知深刻。”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魏征平静的念出几句《齐民要术当中的要点,他对此也不是一无所知的。
李承乾诧异的看了魏征一眼,然后说道:“改良农具,改革耕作制度,兴修水利灌溉,访问有经验的老农,收集民间天时变化,总结经验,观察实践,总结改良耕作、育苗、育种、嫁接、饲养等诸方的方法、技术、经验和规律,司农寺如今做了哪样?”
魏征愣住了,他所知的《齐民要术,实际上也就只有总纲的几句话,对于更深处的内容,他所知也是不多。
“殿下聪慧,老臣服气。”魏征难得的笑着点头,然后又说道:“殿下还有什么其他法门吗?”
“然后便是商道,大唐虽然打下了高昌,灭了吐谷浑,还有东*突厥,但缺乏很深入的耕耘,最直接的,就是吐谷浑,吐谷浑在昆仑山脚下,有大量的盐铁玉石,甚至可能还有铜,但是大唐却对其近乎无视,这是孤怎么都没有能够想到的。”
“吐谷浑地广人稀,天气恶劣,想要找到这些东西,极为的艰难,而且每年吐谷浑进贡颇多。”魏征忍不住的摇摇头。
“别人送的再多,能有自己抢的多吗?”李承乾淡淡的看了魏征一眼。
魏征一时语塞。
“其三,便是医道之事,妇女生产,总少不了医道相助,可是大唐如今的医道……”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说完,门外,一个声音已经打断了他。
“大唐的医道的确不佳,让殿下失望了。”孙思邈亲自背着药箱,从外面走入,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不知道殿下可有什么指点的地方?”
“见过真人。”李承乾赶紧拱手,说道:“孤哪里敢在真人面前班门弄斧。”
“殿下是太子,太子必有真知灼见。”孙思邈放下药箱,然后才看向李承乾道:“老夫行医百年,依旧多感不足,还请殿下指点迷津。”
“小子哪里敢。”李承乾满脸苦笑。
“殿下有什么话就直说吧。”魏征看了一眼有些阴阳怪气的孙思邈,然后才看向李承乾道:“殿下近年来颇多关心百姓之事,臣等有什么忽略也难免。”
“那孤就妄言几句。”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然后说道:“天下妇女,养育儿女是一回事,但生产是另外一回事,孤那日无意间看了户部的文档,这才发现,天下妇女产子,竟然有一半难产,成功得过者不过一半,有的甚至是一尸两命……天下医家,就没有在这件事上好好的想过吗?”
孙思邈站在那里愣住了。
魏征诧异的看着李承乾,说道:“殿下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言。”
“孤能有什么想法,孤不过是个外行人胡言几句而已。”李承乾对着孙思邈认真拱手,说道:“真人,孤知道男女授受不亲,故而天下医者在此事上用力极少,故而才有如此局面……”
“医家还说,医者父母心,父母如此,何谈其他,是我们的过。”孙思邈叹息一声,走到了魏征的床榻之侧,然后按住了他的脉门,开始帮他诊脉。
“所以孤的意思是说,是否可以培养一批女医出来,或者说,授予那些地方稳婆有些医道知识,鼓励他们将生产时的一些经验,方法整理成册,然后传遍天下,如此,哪怕每年多活三五万婴儿,对大唐而言,都是天大的好事。”李承乾说着,沉沉拱手。
孙思邈的动作微微一停,目光诧异的看了魏征一眼,随即他目光抬起,看向帷帐之后,点头道:“若是陛下那里支持,老夫愿意一试。”
“多谢真人,此事孤回去就写奏本。”李承乾认真的点头。
“嗯!”孙思邈点点头,然后闭上眼睛,开始专心为魏征诊脉。
李承乾也闭上了嘴,不再说话。
魏征的寿命只剩下一年时间,如果孙思邈能够调理妥当,那么对于李承乾是最有益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今日亲自来这里的原因。
……
片刻之后,孙思邈面色凝重的摇摇头,说道:“疾病在肝肾之间,火齐汤药可以延缓,但也仅仅是延缓……”
李承乾站在一侧,猛然打了个寒颤。
“老夫年已六十有二,有什么病也正常。”魏征摆摆手,然后说道:“只要能够再多活三五年,看看太子成……咳咳……咳咳咳咳!”
话到了最后,魏征突然止不住的咳嗽了起来。
李承乾赶紧上前,将魏征扶起,然后稍微用力的拍了拍他的后背,魏征的咳嗽这才舒缓了下来。
然而咳嗽刚停,魏征的脸色却已经白的可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