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朕不会让太子插手户部的第二更
孙思邈在桌案前写着药方,同时说道:“先用生脉饮服一年,早晚各一副,每日都服,一年下来,老夫再来诊断,看情况而定。”
“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其他倒是好说,但这人参常年服用,便是王侯世家都用不了,更别说是老夫这寒酸之家了。”魏征说着,目光轻轻的飘向了站在一侧的李承乾。
李承乾立刻拱手说道:“魏相有疾,东宫,不,还有父皇那里,有多少人参,就全给魏相送过来。
另外,营州,幽州都督府,也让他们搜寻人参送到长安来,别说是一年,就是十年百年,孤也给魏相都送过来。”
“天下的人参或许有那么多,但想要都找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孙思邈写好了药方。
李承乾看了一眼,面色顿时凝重起来。
孙思邈给魏征开的方子,不仅极重,甚至每日都需要取用,这几乎就是直接在说是用药延命。
怪不得说天下的人参都未必足够。
这个时候,魏征已经接过了药方,看了一眼,他顿时就彻底的明白了过来。
“真人是说,这样的药,要连续服用一年?”魏征的声音有些生涩起来。
“是的,一年。”孙思邈很用力的点头。
魏征的脸色顿时苍白的可怕。
“未必一定要用人参。”李承乾突然一句话,孙思邈和魏征都下意识的看了过来。
李承乾赶紧开口,说道:“辽东之所以人参偏多,便是因为东北苦寒,人口不多,山野之间开采甚少,所以药草能够长存,但此类之地并非只有辽东,吐谷浑,党项,吐蕃,昆仑山中,此种之地都有不少,或许可以直接派人,或许可以令其进贡,都能有此类药草收获。”
“是的。”孙思邈顿时恍然,说道:“老夫怎么忘了,吐谷浑如今已经是大唐属国,吐蕃也与大唐婚姻,党项更是已经是大唐州郡,如此,如果可行的话,这用的汤药时间,或许可以延缓至两年。”
“另外,山上有山参,海中有海参,或许可以从东南,南海之外的海域当中寻得。”稍微停顿,李承乾认真的说道:“扬州大都督府,广州交州都督府,都是可以派人直接入海寻找的。
孤可以亲自上书父皇,让父皇下旨为魏相寻找,若是不出意外,三五年,乃至十余年的人参都可以寻到,魏相安心养病便是。”
“那就多谢太子了。”魏征笑着对李承乾点头。
“那好,孤也就不打扰魏相养病了,现在孤就回宫,向父皇禀奏魏相病情和用药之事。”李承乾已经有些站不住,赶紧拱手告辞。
这种事情,越早准备,魏征就越能够多活几年。
“如此就麻烦殿下了。”魏征抬头,看向门外:“大郎,送太子。”
很快,魏叔玉出现在了门外。
“魏相,承乾告辞。”李承乾拱手,然后又对着孙思邈行了一礼之后,然后快速的转身离开。
等到李承乾离开之后,孙思邈才叹声说道:“这一次病后,太子真的成熟了不少。”
魏征没有多说什么,抬头看向孙思邈问道:“真人,魏某这身子,能够支撑多久?”
孙思邈深吸一口气,说道:“若是能够按太子所说而行,那么起码能够支撑到三年。”
加上吐谷浑,吐蕃,党项,东海,南海,还有辽东的人参,起码能够支撑到三年时间。
有些药,用的越往后,成效越低。
“当然,这些都是老朽的猜测,吐谷浑的药草,老夫曾经用过,但是吐蕃和党项的,却是见的不多,另外还有海里的……说不定能够多支撑个三四年也说不定。”孙思邈的言辞越说越宽泛。
魏征笑笑,点头道:“不管怎样,都要麻烦真人在长安多待几年了。”
孙思邈眉头微微一挑,随即说道:“治病救人,无妨,老夫先去看看煎药之事。”
“真人请。”魏征微微点头。
等到孙思邈彻底消失在视线当中,魏征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帷帐之后走了出来。
魏征躺在床榻上,嘴角不屑的抿了抿。
“朕实在没有想到,魏卿的病究竟是如此之重。”李世民面色凝重的从帷帐后走出,然后在床榻之侧坐下。
魏征稍微抬头,说道:“咳咳……陛下,老臣年迈,俗语常言,人生七十古来稀,老臣已经六十有二了,不过七十也是正常的。”
“是朕的错。”李世民微微摇头,说道:“是朕这些年太过任性胡闹,这才累的魏卿肝气纷乱,以致重病。”
孙思邈的药方就放在一侧,魏征是肝肾出了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
肝通气,皇帝不由得将这些年自己做的荒唐事,和气的魏征生病联系了起来。
魏征笑笑,说道:“若是陛下能够顺理阴阳,妥处朝事,老臣也就不用操心了……说起来,老臣原本最担心的,是太子之事,不过这一年,太子真的是理政妥当,而且处理朝事的方向也越发的让人放心。”
太子如果多操心军中之事,勾连军中大将,那么哪个皇帝都放心不下来。
但太子若是操心邦交,操心百姓田间地头的事情,那么皇帝就能够彻底的放心了。
“人参的事情,就按照太子所说的去办,朕派人到辽东,到吐谷浑,到党项,还有东海南海去挖,一定能够人参全部挖出来。”皇帝认真用力的点头,但是却偏偏不接魏征的话。
“医药之事由太子操心就好了,陛下不必太过担心,反而是太子说的,司农寺,还有开发吐谷浑,安西和东部突厥之事,臣觉得要用心。”魏征微微摇头,但还是将话题扯了回来。
李世民的呼吸重了起来,最后,他叹息一声,说道:“司农寺,朕可以明年交给太子去处理,但是其他诸事,多少涉及到了户部……户部,天下之重,朕不可能让太子轻易插手的。”“陛下太敏感了。”魏征长长的慨叹一声,说道:“太子想的是百姓能够多有些财富,然后好生养子女,人户多了,封禅泰山才有底气。”
“太子说了,人口不到六千万,他不会封禅泰山的。”
“便是封禅嵩山,也是需要底气……咳咳……”魏征忍不住的咳嗽了两声,李世民赶紧过来帮他顺顺气。
魏征这才接着说道:“陛下可以一步步的来,让太子管上三年的司农寺,司农之事,三年能出结果都是勉强,更别说太子腿脚不便,三年都未必能成,五年或许可能,户部的事情,吐谷浑的开发,安西和东部突厥……好吧,陛下若是觉得近的话,可以让太子遥管辽东或者高句丽,再有五到十年,之后,陛下便可以让太子管户部,且仅有户部,如何?”
“五年,五年,再五年,就是十五年。”李世民目光落下,看向魏征,说道:“朕还是那句话,司农寺,朕可以先交给他去管,然后是辽东,最后是西吐谷浑,户部的事情,朕要再考虑。”
“陛下,太子做太子,已经十五年了,再来十五年,他就快四十了。”魏征轻轻摇头,说道:“老臣如今命不久矣,有些话,老臣就大胆的说一说,陛下总是需要一步步的给太子实权,让他多忙碌一些,只要他不碰军中,诸事就都可以。”
李世民沉默了下来。
六部之中,吏部最大,之后是户部和兵部。
在李世民这种皇帝的眼里,兵部还要在户部之上。
但户部关乎天下度支,就这么让太子插手,李世民心中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让他忙一些可以,或许刑部和工部,朕可以交给他去处理,但户部,先慢慢来,看看情况再说。”皇帝终于还是咬牙不松口。
“好吧,此事也是老臣自己瞎想,太子或许没有这种想法,尤其是眼下,他的腿脚不便,听说太子还颇喜爱安康郡主,进退之道,臣觉得倒是比任何人都要……”魏征的话还没有说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便已经在房门外响起。
魏征下意识的抬头,皇帝已经无声的退入了帷帐之后。
崔氏从门外走了进来,看了魏征一眼,说道:“太子已经离开了。”
“嗯!”魏征轻轻的点头,然后忍不住的咳嗽了一声。
崔氏坐在床榻边上,目光担忧的说道:“你的病怎样了?”
“孙真人说了,起码还能活个七八年。”魏征很坦然的笑了起来。
“是嘛,你别骗我。”崔氏伸手按了按被角,然后说道:“不过不管怎么样,朝中的事情,你该彻底放下来了,找个时间和陛下谈谈致仕的事情吧,大郎到现在还没有成婚……另外,还有二娘,太子妃今日又说起之前的事情了。”
“之前的事情,纳二娘为太子良悌的事情?”魏征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说道:“太子不是已经纳了郑氏女为太子良悌了吗?”
“谁知道呢?”崔氏摇摇头,说道:“不过若是我来猜测,太子纳太子良悌,需要陛下点头,上一次陛下之所以能点头,是因为太子妃有了身孕,若是这一次,太子良悌也有了身孕……陛下不是就得同意了吗?”
魏征愣住了,随即他回过神来,摇摇头,说道:“太子是储君,为夫是宰相,储君和宰相家中如何能够联姻?”
“所以让你赶紧致仕。”崔氏白了魏征一眼,说道:“你一个致仕的有病老头,谁还管你宰相不宰相。”
魏征顿时无语了起来,随后他说道:“大娘已经嫁给了韩王,我们家已经足够了。”
“话是没错,但大郎的性子沉闷,学识虽然不错,但也没有多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未来前途也还难说,另外还有二郎,三郎和四郎,他们还年幼,若是大郎顶不起来……”
“你说哪里去了,这不还有我吗?”魏征忍不住的打断了崔氏,然后说道:“好了,孙真人还在膳房,你去看一看。”
“嗯!”崔氏点点头,然后深深的看了魏征一眼,然后才起身起来。
……
“她在担心你。”李世民从帷帐之后走了出来,神色复杂的看向魏征说道:“孙神医一开始说的,一年之内每日服药……”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显了,魏征也就一年左右的命,崔氏明显听到了什么。
“太子说了,可以从吐谷浑和大海里取药的。”魏征笑的很坦然。
皇帝摇摇头,说道:“说起来,朕倒是有个好儿媳。”
“是的。”魏征赞叹的点头,说道:“太子妃大气,端庄,果敢,在诸王妃之中属最难得。”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叔玉,朕指个婚,看看那家公主家的女儿差不多的年龄,至于二娘,便嫁入东宫做个良悌吧,叔玉性子沉稳,将来做太子的帮手正好。”
“陛下,臣不……”魏征刚要反对,李世民直接摆手,说道:“太子待你很好,你好好的教导他。”
说完,皇帝直接朝着门外走去,不愿再听魏征多说。
躺在床榻上,魏征不由得叹息一声。
随即他轻轻苦笑,皇帝啊,永远是蛮横的把握着最高的权利。
一点也不愿意放开。
太子,司农寺也好。
至于其他的,就等太子的腿伤完全好了再说。
魏征平静的躺在床上,呼吸平稳的睡了过去。
睡的很安静,只是偶尔脸上带出一丝痛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