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启奏陛下,臣弹劾太子……第二更
两仪殿中,朝中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全部持笏躬身。
内侍省典仪高呼的声音从东厢房门口传来:“陛下驾到!”
李世民一身黑底金丝衮龙袍,头戴黑色翼善冠,平静的走入殿中。
他的身后跟着李承乾。
只有李承乾,没有李泰,也没有李治。
这种局面已经好几次了,群臣也已经习惯。
皇帝在御榻之上坐下,李承乾站在丹陛三阶之上,然后躬身垂首。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群臣齐齐持笏躬身,参见皇帝。
“众卿平身吧。”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不是很在意的抬手。
“多谢陛下!”
……
皇帝坐在御榻上,目光扫过神色平静的李承乾,然后看向群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终究缺了魏征。
李世民轻轻抬手,内侍省典仪立刻上前道:“有本启禀,无本退朝。”
“启奏陛下!”长孙无忌率先走了出来,举着一本奏章拱手道:“陛下,科举之事,吏部已经已经准备妥当,诸考题列册,请陛下于列挑选。”
科举初试,为吏部试。
诸考题由吏部所出,吏部将考题统一写入一本奏本当中,最后由皇帝挑选那一题作为科考的用题。
奏本当中的科考题目,林林种种有数百道之多。
皇帝当然不可能一道道的看完。
实际上吏部也是将其中的一些题目整合,成为一份份考卷。
一共十二份考卷,皇帝在科考的前一日送到考场便是。
而在那日,诸考官已经封闭在了考场之中。
除此之外,皇帝还会在科考当日出一道策论,当日送入考场。
那道策略才是科考真正的核心所在。
“朕知道了。”李世民摆摆手,张阿难立刻走下,取过奏本,然后放在了皇帝的桌案之上。
长孙无忌退回到班列当中。
“陛下,臣有奏。”大理寺卿孙伏伽站了出来,拱手道:“启奏陛下,大理寺察查光州刺史齐虞谋逆案,数日之前,大理寺少卿胡演抵达光州,赫然发现齐虞已经畏罪自尽,其留有遗言,诸罪责,都由其一人承担。”
说着,孙伏伽将手里的奏本递给从上面走下来的张阿难。
李承乾站在一侧,平静的看着奏本被送到了皇帝手里。
这个消息并不意外,实际上,这个消息在初十之前,就已经送到了长安。
只不过那是千牛卫和百骑司的渠道。
今日这本奏本,便是朝廷的正式公文。
光州刺史齐虞畏罪自尽。
甚至于在百骑司抵达光州之前,齐虞便已经畏罪自尽了。
也就是说,有人在百骑司抵达光州之前,就给齐虞去了消息。
至于这个人究竟是谁,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但问题必然是出在长安。
齐虞一死,这件案子不管再怎么查,最后都只会终结在义丰齐氏的身上,而不会继续追查下去。
齐知玄在千牛卫,不管怎样严刑拷打他都不开口,结局已经注定了。
李承乾目光轻轻的上挑。
皇帝已经接过了奏本,这件事,他又会怎么处理呢?
……
李世民神色平静的读完了一整本奏章,然后平静的开口道:“传旨,光州刺史齐虞,以谋大逆论罪,其子,其父,其兄弟,其祖孙,兄之子,祖之子之孙,年十六以上男丁皆斩,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及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
父子,兄弟,祖孙,兄弟的儿子,兄弟的孙子,三族秦论之内,皆斩。
没有绞,没有流放三千里。
十六岁以上,皆斩。
“喏!”大理寺卿孙伏伽拱手领命。
贞观律从轻,但武德律从严。
贞观之初用定便是武德律。
皇帝面色淡漠的看向群臣,没有人有异议。
如果魏征在的时候,或许还会出来争上一争,但现在,没有。
“还有。”皇帝继续抬头,说道:“其妻父兄子孙,母父兄子孙,女婿父兄子孙,儿媳父兄子孙,尽皆免官,三代以内不许授官,不可科考。”
“陛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此罚过重,臣请慎重。”
三代以内不许授官,不可科考,那么就等于其二十年之内,相关人家都不会有仕途之人出现。
甚至于将来更多的子孙科考,吏部在审核资历的时候,也会因为审核到这一段,而不会给予他们任何科考资格。
这就意味着,齐虞的三代之内的所有直系男丁,都要被斩,任何和他三代以来联姻的家族,三代以内,都会沉沦。
延续之下,五代之内,都难以振作。
整个家族都会被彻底毁掉,甚至湮灭。看似轻描淡写,但实际上凶狠无比。
李世民平静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你怎么说?”
李承乾拱手站出,说道:“父皇,确实重了一些,儿臣请问是否可以举告,允其妻,其母,女婿和儿媳一族,举告是否有人和齐虞共同谋逆,若举告有实,则免其一族之罪。”
皇帝恍然的点点头,说道:“太子所言有理,便如此吧。”
“多谢父皇。”李承乾面色平静的躬身,然后走回到自己的位置。
偶尔抬头之间,能够看到他的眼神冰冷。
和皇帝一样的冰冷。
柴令武以为令齐虞自杀,就能阻断他们继续查下去的路,做梦。
齐虞死了,他的父兄三代以内的亲族,还有三代以内联姻的家族,总有人知道什么的。
杀鸡儆猴,皇帝就是在杀鸡儆猴,李承乾也是一样。
父子两个同时感受到了有人对皇权严重的挑衅。
若是日后谋逆之罪,都以自杀了事,那么日后谋逆之人将会更多,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极深的警告,事情才能杜绝以后。
“好了!”李世民抬头,说道:“继续言事吧!”
“喏!”
……
刑部尚书刘德威站在殿中,神色认真的对着皇帝拱手道:“启奏陛下,如今刑部和大理寺狱中有流放之囚二百三十四人,刑部拟定二月初启程前往高昌,请陛下示下。”
李世民点点头,轻叹一声,说道:“百姓疾苦,刘卿,择其轻罪者四十九人,降一等处置,所有缺额,从死囚之中择选,其人免死罪,以流放西域处置。”
“喏!”刘德威轻轻的松了口气,然后拱手道:“陛下仁德!”
整个大殿之中,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拱手道:“陛下仁德!”
按说,这种流放地罪人启程的事情,用不着对皇帝说,但这基本是皇帝施展恩德的一次机会。
而在今日,自从皇帝半个时辰前对齐家的重罚之后,有些心惊胆战的群臣,终于稍微松了口气。
柴令武更是如此,今日的谋划他可是等了好几天,若是王黯因为刚才的事情被吓着了,不敢弹劾,那么再等下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柴令武目光轻轻的瞥了身后一眼,已经五十岁的监察御史王黯。
似乎察觉到柴令武的目光,王黯面色一紧,随即,想了想,在刘德威退回班列的一瞬间,王黯站了出来。
一步站出,王黯神色已经肃然了起来:“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讲!”李世民平静的笑笑,仿佛之前那个冷酷的诛杀别人三族的人不是他。
在王黯的眼中,更是已经忘了那一段,眼前这位,还是那个胸怀广阔,开怀纳谏的皇帝。
王黯松了口气,然后认真拱手道:“启奏陛下,臣要弹劾大理寺狱丞徐恩,大理寺正戴至德,太子家令李安俨,三人私自窃调死囚,以供妖人在城外培植邪法所用,其狡诈凶戾,冷血残忍,世所罕见,请陛下察查。”
王黯说到最后,越发的义正词严,怒眉瞠目。
皇帝身体微微前倾,殿中群臣满脸茫然。
什么东西,太子家令李安俨,大理寺正戴至德,大理寺狱丞徐恩,从大理寺窃调死囚,在城外培植邪法,这是什么事?
虽然王黯说的每句话,他们都能听得懂,但全部都连起来,却感觉仿佛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事情。
李世民抬头,看了神色依旧平静的李承乾,然后看向群臣之中,直接说道:“戴卿,李卿,你们说说吧,可有此事?”
戴至德已经忍不住的站了出来,无比愤恨的看了王黯一眼,然后看向皇帝道:“启奏陛下,此是胡言,大理寺如今共有死囚七十一人,如今皆在大理寺狱中,何来窃调之事,至于说什么城外培植邪法,臣更是不知。”
“孙卿!”皇帝看向孙伏伽,问道:“大理寺是你管的,现在你去大理寺狱,清点死囚人数,核对身份。”
“喏!”孙伏伽认真的拱手,然后转身离开,只是他的目光落在王黯的身上时,却感到一阵阵的荒唐。
他是大理寺卿,如果大理寺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而他不知道,他这个大理寺卿,几乎是已经失职到了该死的地步。
“李卿。”李世民看向了李安俨。
李安俨认真拱手,说道:“启奏陛下,东宫的确在宫外有座庄园,不过是借来让孙真人暂居,同时可以让真人研究接骨之法,为太子治病所用……”
殿中群臣不由得轻轻哗然。
现在王黯说的是什么,他就都懂了。
他是在说,太子让戴至德从大理寺调取死囚,然后又送到城外的庄园,让真人孙思邈利用这些死囚来研究接骨之法。
“……至于说,御史所说死囚之事,臣委实不知,真人的确是用人在研究,但不过是漠北一战当中断腿的士卒来研究,而真人业已经帮助十几名军中断腿的士卒治疗好了伤腿,臣实在不知道所谓大理寺的死囚是什么回事?”
李安俨躬身,说道:“庄园就在长安城西三里渭水之畔,臣请陛下派人查察。”
李世民扫了李承乾一眼,李承乾依旧安静。
“右金吾卫将军丘行恭。”皇帝转头看向另外一侧的武将之中。
丘行恭拱手站出:“臣在。”
“派人去查。”稍微停顿,皇帝说道:“若是孙真人在帮军中士卒医治,不要惊扰。”
“喏!”丘行恭立刻抱拳,然后快速的转身离开。
李世民这才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此事你是如何说法?”
一时间,殿中群臣,全部都看向了李承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