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6章 齐王阴蓄死士,意图夺嫡(第二更)(1 / 1)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6章 齐王阴蓄死士,意图夺嫡第二更

两仪殿中,李承乾认真的拱手道:“儿臣参见父皇。”

“嗯!”皇帝平静的点点头,稍微摆手。

李承乾再度躬身,然后走到了丹陛下的矮几后,跽坐下来。

大殿两侧,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坐在左侧,高士廉和杨师道坐在右侧,褚遂良在侧后记录。

……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手里翻出一本奏本,然后递给张阿难,同时看向群臣道:“这是齐王长史刚刚送到长安的奏本,诸卿都看一看吧。”

张阿难走下丹陛,然后第一个将奏本递给李承乾。

李承乾一愣,双手接过,然后快速看了一眼。

瞬间,他的瞳孔就彻底放大。

抬起头,李承乾依旧有些难以置信的将奏本还给张阿难,张阿难又递给长孙无忌。

但是这个时候,李承乾的神色已经全部落入到众人的眼中。

然而当他们自己看到奏本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震惊。

“齐王长史权万纪,密奏齐王招募死士,并以游猎训练,太子,此事你怎么看?”李世民猛然转头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顿时回神,拱手道:“父皇,此事没无太多证据,不过是权万纪的一人之言,儿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调查。”

死士,光是死士两个字,便足够让齐王罢官圈禁了。

“朕没有问你调查之事,朕问你,此事你信吗?”李世民直直的盯着李承乾。

李承乾神色认真下来,斟酌着说道:“父皇,齐王自任齐州都督以来,所行诸事,虽然多有荒唐,但却并未过线,便是去年一年,理政荒唐,父皇和儿臣也都予以斥责,令其改正,但也仅仅是令其改正啊!”

不过是斥责,不过是罚俸一个月。

朝中并没有对他怎样,何至于招募死士的地步。

“你继续。”皇帝身体微微后仰,目光看向大殿之中悬吊下来的金龙。

“喏!”李承乾拱手,说道:“贞观十四年,父皇以齐王长史薛大鼎对其管教无方,而将其免职,调吴王长史权万纪任齐王长史,便是因为权长史为人正直,能够规劝,贞观十五年,齐王行事虽然依旧荒唐,但说实话,斥责令其改过便可。”

正月大朝,李承乾和李世民都已经斥责过李佑。

“正月到如今,齐王回到封地,不过一个半月,但却突然和齐王长史矛盾激化,儿臣以为,这其中必然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有什么人暗中挑唆。”稍微停顿,李承乾认真的拱手道:“所以儿臣以为,还是应该派人到齐州详细察查,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你不信齐王招募了死士?”皇帝平静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拱手,说道:“儿臣虽然和齐王常年未见,但是齐王幼时在宫中,还是谦逊有礼的,只不过是去了地方,缺了约束,这才变得肆意起来,儿臣看权长史禀奏,说是有奸邪之人挑唆,儿臣想知道,这奸邪之人究竟是谁?”

“所以,你是相信齐王招募了死士?”李世民始终都盯着死士两个字。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父皇,儿臣相信,齐王一定是招募了一些人,但未必一定就是死士,或许是交友,或许是护卫,但儿臣坚持认为,齐王本质不坏,权长史虽然上奏,但是这其中的很多东西都模糊,说的很不清楚。”

齐王或许有问题,但权万纪也不一定就是好人。

“陛下,查查吧。”长孙无忌开口,接住了李承乾的话。

房玄龄,高士廉和杨师道三人没有开口。

李承乾有句话暗中隐晦的点了出来。

权万纪曾经是吴王长史,现在他调任齐王长史,这里面是不是有问题。

长孙无忌对此是最警惕的。

就如同魏征最警惕的是李元吉的王妃杨氏一样,长孙无忌最警惕的是杨广的女儿杨妃。

也就是李恪的母亲。

权万纪曾经是李恪的长史,如今虽然成了李佑的长史,但直接举报李佑暗藏死士,这里面或许李佑有错,但是权万纪就真的一点错也没有吗?

李世民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又看向长孙无忌,说道:“那就查查吧,大理寺少卿胡演如今正在光州,顺带去一趟齐州,看看是什么情况。”

“喏!”长孙无忌,还有李承乾等人,齐齐躬身。

……

承天门下,李承乾刚刚朝东宫走去,身后长孙无忌的声音响起:“承乾。”

李承乾神色一愣,随即转身,看向走来的长孙无忌,率先拱手道:“舅舅!”

“一起走走!”长孙无忌微微抬手,看向东宫方向。

“是!”李承乾跟着朝东宫而去,四周的护卫稍微散开。

长孙无忌脚步稍微,然后转头看向李承乾,面色凝重的问道:“太子真的觉得齐王没有阴蓄死士?”

李承乾微微笑笑,说道:“舅舅,其实说实话,外甥怀疑齐王甚至都不知道死士是什么?”

“嗯?”长孙无忌的脚步彻底的停了下来,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停步,说道:“舅舅,齐王性子疏懒,为人荒唐,但若是说他有什么不轨的心思,外甥是绝对不信的……即是如此,那么就不存在什么招揽死士的说法,而且他才多大,总共也没有接触过多少人,到哪里去接触死士,所以这必然是有些介绍给他的,谁呢,齐州长史阴弘智,齐王的亲舅舅,阴德妃的亲弟弟。”

齐王任齐州都督,齐州刺史,权万纪任齐王长史,阴弘智任齐州长史,两人一内一外辅佐李佑。

“阴弘智。”长孙无忌有些恍然的点点头。

李佑希望游猎,阴弘智便介绍一些人给李佑,这些人到了李佑身边,那么自然会压缩权万纪这个齐王长史的空间。

剩下的就是权力斗争了。

长孙无忌突然间放松了下来,要知道,阴蓄死士的下一步,就是起兵谋反。

齐王阴蓄死士,以齐州都督府之重,都督齐、青、莱、密等五州诸军事,那么他下一步会不会在齐州谋反。这才是最关键的。

说齐王谋反,长孙无忌都不信,更别说是皇帝了。

……

两仪殿中,皇帝坐在御榻上,看着回来的长孙无忌,问道:“太子如何说?”

“太子只是今年给齐王去过一封信,令他好好的进行今年齐州春种之事,并无他事。”长孙无忌认真拱手,然后说道:“另外,太子觉得,齐王不过是行事荒唐而已,谋反这算事情,齐王他不敢的,但是日后要加强管教。”

李世民松了口气,然后点点头,说道:“太子认为如此,你认为如此,朕也认为如此,但是权万纪却上奏齐王招募死士,并以游猎训练,你觉得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太子说,齐王身边的人,很可能是阴弘智调过去的,所以可能涉及到了齐王府内部的权力之争。”长孙无忌起身,说道:“臣也以为如此,不过臣觉得可能还不止如此,但更多的,臣一时间也想不通。”

“是齐州。”李世民低头,轻叹一声,说道:“他们争的是齐州,齐王无力治理,自然人人相争,无忌,要注意啊!”

“喏!”长孙无忌认真拱手。

李世民抬头,看向殿外的天空,轻声说道:“等吧,且看一切结果如何。”

“是!”

……

崇教殿中,李承乾将之前在两仪殿的事情,全部一五一十的说给了李安俨。

“殿下,这是为何?”李安俨有些不解的看着李承乾,问道:“殿下为何要帮齐王说话,万一齐王真的有事?”

李承乾微微摆手,笑着说道:“齐王能有什么事情,他在宫里还有齐妃在,齐妃可是德妃,枕头风稍微吹一吹就没事了。”

李安俨一顿,随即点头道:“殿下所言有理。”

皇帝有四妃:韦贵妃,杨淑妃,阴德妃,燕贤妃。

“齐王不仅母亲是德妃,他的岳父是御史大夫韦挺,韦挺还是韦贵妃的亲堂叔,他能出什么事情。”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他在齐州,最多是玩心重一些,不可能有什么阴谋之心的。”

李佑在前世,就是在明年三月起兵谋反,最后牵连到了李承乾。

然而对这件事情仔细研究过的李承乾,却发现里面的问题很大。

李佑说是起兵谋反,召集麾下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成军,但实际上,这些人在朝廷大军没有抵达齐州之前,就已经不听李佑的号令了,甚至于到最后,李佑自己都是被自己麾下参军抓获。

可见这起兵的仓促。

不过是临时的一场乱局罢了。

到最后,这场谋反,皇帝也不过是处死了四十多人而已,其他人全部概不追究。

但问题是,李佑谋反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被逼的。

谁呢,权万纪。

如果仅仅是到此为止,那么李承乾或许会怀疑这是权万纪和阴弘智在争夺齐州的权力,但是这事莫名其妙就牵扯到了他,将他的事情直接扯了开来,所以,这件事情的背后,必定还有人。

李泰,柴令武,房玄龄,或者是其他人。

李承乾心中轻轻摇头,要查清楚这里面的东西,他缺乏的太多了。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微微的眯起了眼睛。

这件事情,他不好查,但是皇帝好查。

别看皇帝今日只是派了大理寺少卿胡演,但是他相信,百骑司的人,肯定早已经疯狂的赶去了齐州。

因为皇帝也想知道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

所以这些事情就让皇帝去查吧,看看究竟能牵连到了谁?

……

魏王府,李泰站在水湖之畔,看向走来的苏勖,柴令武,蒋亚卿,谢偃等人,手里的秘本无声的收回来袖子里。

“殿下!”苏勖,柴令武,蒋亚卿,谢偃等人来到了李泰身上,然后齐齐拱手。

“免礼。”李泰微微摆手,问道:“何事?”

“启禀殿下,宫中刚刚传来消息,齐王长史权万纪,弹劾齐王阴蓄死士,游猎训练。”苏勖面色凝重的拱手。

李泰面色平静的点头,问道:“姑丈,你觉得齐王是在做什么?”

“准备夺嫡。”苏勖面色凝重的拱手,说道:“如今殿下势弱,齐王意图参与夺嫡,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取代殿下,虽然说可行不高,但也难免他下手。”

李泰神色依旧平静,问道:“听说当年齐州长史阴弘智也是秦王府旧人,姑丈怎么看他?”

苏勖诧异的看了李泰一眼,拱手道:“阴家虽然在大唐建国之时螳臂挡车,但多年过去,阴弘智早已经效力陛下,这些年,他从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出任齐州长史便是明证……如今齐王虽是齐州都督,但齐州诸事,却是握在他的手中的。”

李泰满意的笑笑,然后转身看向柴令武,说道:“表兄,权万纪原本是吴王的长史,你去打听打听,是不是吴王有心介入齐州,若有此事,恐怕父皇那里就有意思了。”

“喏!”柴令武神色顿时肃穆了起来。

李佑算什么,李佑就算是有争取储君之心,但也要越过李泰,李恪,再是李承乾,而且李佑向来不被皇帝所喜,虽然他和京兆韦氏有所关联,但京兆韦氏却并不支持他夺嫡,所以李佑不管做什么,也不过是镜中水中月罢了。

但若是李恪将手插进齐州,一切可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不仅李恪的母亲是杨广的女儿,就连李恪的妻子,也是出身弘农杨氏嫡系。

如今在朝堂上,可还有一个弘农杨氏的中书令。

李恪才是李泰最大的威胁。

李治,还小。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