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无忌,朕是不是错了第三更
“一起走走吧。”长孙无忌看向前方的宫道,和李承乾肩并肩,然后缓步而行。
马周跟在侧后,他双手朝着后面摆摆。
一众东宫群臣的脚步立刻慢了下来,
无形之中,长孙无忌和李承乾,与东宫群臣之间的距离被拉了开来。
“唉!”长孙无忌轻叹一声,然后看向李承乾,问道:“承乾,今日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外甥没有什么看法,一切都很好。”李承乾的目光扫向前方。
前方走过来的几名录事立刻快速的走到了道旁,然后束手躬身。
李承乾这才开口道:“父皇身体康健,外甥,青雀,还有稚奴,以及几位皇妹,还有她们的驸马,都在平安顺遂,母后在天之灵若是看到,那么必然会感到安慰……如此,外甥做的这些事,也就足够了。”
今日是文德皇后的生辰,是李承乾的母后,也是长孙无忌妹妹的生辰。
长孙无忌轻叹一声,说道:“太子能这么想,足见成熟……不过对于魏王今日进献《括地志,太子就不觉得被抢了风头吗?”
“哪里有什么抢风头一说。”李承乾笑了起来,摆摆手,说道:“《括地志是父皇下令,姑丈主持,最后编修出来的一本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典籍。
今日青雀将他进献上来,恐怕也是父皇乐见的,外甥自然也是乐见。”
长孙无忌眉头不由得一挑,然后轻轻点头。
是的,真正想要借着今日这个机会,向天下人展示自己文成武德的人,不是李泰,是皇帝。
且不说《括地志能够招揽而来的人才,光是其中关于吐谷浑,高句丽等方面的图录和氏族记载,便足够为皇帝东征高句丽,带来足够的胜算。
所以,今日之事,谁如果出手弄什么幺蛾子,真正得罪的不是别人,而是皇帝。
“太子大度,但其实,魏王若是换个时间进献《括地志,其实也是一样的,毕竟他在洛阳龙门,还有两座佛龛今年揭幕。”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今日,他多少有些做的不妥。”
今日是文德皇后的生辰之日,李泰在今日进献《括地志,多少有些利用这一天的意思。
这本来应该是长孙无忌安静的纪念妹妹的日子,但却被李泰全部都给打乱了。
李承乾淡淡的点头,说道:“舅舅说的是怎么回事,其实不只舅舅这么想,东宫也有臣子这么想。
有人曾经建议外甥,等到朝廷将来发邸报昭告天下的时候,想办法将姑丈,还有其他魏王府群臣的名讳隐掉,只留下青雀的名讳……”
长孙无忌的脚步一顿,然后惊讶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淡淡的摇头道:“但是外甥明白,这种事情其实没有必要做。
青雀终究是外甥的亲弟弟,他能够做的好些,外甥,还有父皇,都是乐意看到的。”
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微微颔首。
如果按照李承乾那种做法,只留下李泰的名字,而将魏王府其他朝臣的名字隐去,那么天下文人很快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括地志虽然是挂的李泰的名头,但实际上,真正在主持这一切的人是苏勖,还有其他的魏王府诸臣。
李泰除了名头,其他的作用并不大。
不要看起来李泰文名很盛,但实际上,李泰在文坛的真正的声望并不高。
无非就是看在他是皇子的份上,能够拉来皇帝的资助,抛开这些,李泰在经史子集上的认知甚至比不过一名普通的大儒。
李承乾的这一手,如果李泰一开始发现不了其中的猫腻,广泛的传扬开来,那么立刻就会被天下文人认为李泰是在贪天之功为已有,他们会恨死李泰的。
这样一来,李泰编修《括地志不仅不会带来什么声望,反而会将自己的一切全部都毁掉。
太子的这一手,真的很狠。
当然是太子,这种想法根本就不是什么东宫臣子提出来的,而是李承乾自己想出来的。
但是他没做。
“所以,外甥否了东宫诸臣的种种建言,今日是母后的生辰,母后也希望看到外甥和青雀兄弟友爱相处。”李承乾停下脚步,看向长孙无忌,认真的说道:“外甥也希望和青雀兄弟友悌,安稳而处。”
“难为太子了。”长孙无忌感慨的点点头。
面对李泰的挑衅,李承乾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他为了皇后,为了皇帝,直接忍了下来。
然而相比李承乾,李泰就差的太远了。
长孙无忌的心中,李泰的名字彻底的暗淡了下去。
……
是夜,皇帝下旨。
调魏王司马苏勖,为国子司业。
调谏议大夫刘孝孙,为魏王司马。
调国子司业薛元敬,任吏部侍郎。
……
三月十六日,承恩殿。
卯时正,天色昏暗。
李承乾躺在床榻上,苏淑躺在他的怀里。
今日是李承乾断腿重接之日,所以,两个人都很早就醒了过来,再也睡不着了。
“前年的时候,吏部侍郎杨纂被调任地方任职,所以吏部就有一个侍郎的位置空了出来。”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若是《括地志在去年就完成的话,说不定姑丈去年就会被任命为吏部侍郎。”
李承乾看着头顶的黑暗,神色冷肃起来。
杨纂空出来的吏部侍郎,上一世就是给了苏勖。
李泰的优势从而极大的增强,之后便真正的威胁到李承乾的位置。
但可惜,这一世,在李承乾的种种算计之下,不仅《括地志被延后了好几个月才完成,就连苏勖也和李泰离心离德。
苏勖的女儿更是要嫁入东宫。
李泰最有力的一只翅膀,被李承乾狠狠的扯了下来。如今,国子司业薛元敬任了吏部侍郎,而苏勖被调任国子司业,可惜了。
“谏议大夫刘孝孙,虽然之前是御史中丞,但其实并不重要,他重要的,是和姑丈一样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李承乾轻轻冷笑,道:“然而刘孝孙和姑丈不同,他为人正直严苛,见不得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今他做了魏王司马,青雀就有的好看了。”
于志宁也是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性格严苛,好于劝谏。
前世的李承乾在种种打击之下,根本听不见谏言,而他私底下做的那些事情,是于志宁最看不得的,所以双方关系越处越差。
后来李承乾谋反,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是如今,和于志宁性格相似,甚至还要比于志宁还要更加严苛,做了好几年御史中丞的刘孝孙入了魏王府,李泰有的好看了。
李泰做的那些事情,刘孝孙绝对看不过去。
李承乾可以肯定,将来两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差,甚至于将来……
砰!
李承乾有些忍不住的轻轻笑笑。
他很期待李泰会走上他上一世的老路。
……
苏淑静静的躺在李承乾的怀里,听着他的每一句话,听着他的心跳,心神莫名的安静了下来。
“如今,因为青雀的原因,姑丈被调任国子司业,如此一来,他和青雀的关系就被彻底的切断了,旖娘也可以顺利的嫁入东宫,如今我们剩下的,就是孤的腿了。”李承乾的神色冷肃起来。
他的腿一日不好,不仅他的心里将会始终有一根刺,皇帝的心里始终会有一根刺以外,房玄龄的心里也会始终都有一根刺。
只要他的腿好了,他心里的刺会消化,皇帝心里的刺会消失,而房玄龄心里的刺也有磨平的机会。
东宫,还有朝中百官的心,也会更加的认可。
“其他人还真的以为,孤会对青雀做些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孤现在最重要的,是治疗腿伤,一旦孤的腿伤好了,孤就能恢复真正的太子。”李承乾忍不住的咬牙起来。
如今的他虽然是太子,但地位始终摇摇欲坠。
只要他做错了一件事情,皇帝立刻就会生起用其他人代替他的想法。
一旦他的腿好了,那么就等于他的身上再没有任何破绽。
便是皇帝想要废他,只要他不造反,皇帝就永远找不到理由。
“殿下。”苏淑抬头,有些担忧的看着李承乾,问道:“殿下,这一次会成功吗?”
“应该是没有问题。”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苏淑,说道:“真正的危险在于孤疗伤之后的恢复期,孙真人说过,孤的腿这一次治疗,到完全康复,期间不能受到任何伤害,所以,孤康复期间,爱妃,東宮一定要看顾好,不要要任何外人进来。”
“妾身明白,妾身不会让任何来东宫的,阿母也不行。”苏淑用力的点头。
“这样便好。”李承乾轻轻的搂住苏淑的肩膀,神色逐渐的平静下来。
……
“陛下有令,陛下东巡期间,殿下居武德殿监国。”张阿难站在崇教门下,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让老奴带了御辇来,现在就请殿下去武德殿,孙真人已经在武德殿了。”
李承乾,还有马周,张玄素等人顿时就明白了,皇帝一样担心出问题,所以他根本不敢将李承乾治疗的事情放在东宫。
上一次就出了错,这一次要吸取教训。
李承乾微微转身,看向张玄素说道:“张公,日后东宫的事情,张公负责整理大要和监督,具体细节方面的事情,交给马卿去处理。”
“喏!”张玄素认真拱手,郑重点头。
李承乾转身对着张阿难点点头,然后坐上了御辇。
御辇被抬起,然后朝着通训门的方向而入,最后过恭礼门,昭德殿,武德门,直入武德殿。
李承乾没有看到皇帝的身影,只有孙思邈,还有十几名宫中内外的太医和御医。
还有李秦。
看到李秦,李承乾松了口气,有他和孙思邈在,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会出任何的差错。
李承乾当着所有太医和御医的面前,将身上的外衣,还有藤甲脱了下来,最后平静的躺在了床榻上。
白色的床榻,还有明亮的光线,让他莫名的有些安心。
“这是贫道整理出来的麻沸散,老道用了三倍的药量,殿下喝了吧。”孙思邈平静的看着李承乾。
“真人,孤要是醒不过来,记得放血和挤压心脏。”李承乾看着孙思邈点头,然后才将一碗麻沸散全部都喝了下去。
渐渐的,他整个人睡了过去,呼吸变得极为的缓慢,最后眼前一片的漆黑。
然而即便是如此,他依旧紧紧的攥着拳头。
……
孙思邈走到了门外,皇帝和长孙无忌正站在外面。
其实他们很早就来了,只是没有见李承乾。
“真人,成功的把握有多大?”李世民忍不住有些担忧的问道。
“很大。”孙思邈感慨的抬头,说道:“老道在城外庄园,最熟练的,便是用肠线来缝合皮肉,所以,将太子的腿骨再度打断,将里面的碎骨取出来,然后再度缝合就好。”
“仅此而已吗?”李世民轻轻的松了口气。
“看情况。”孙思邈回头,看向李世民说道:“肠线缝合之法,来自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肠吻合术,老臣和太子讨论,太子说,既然皮肉能够缝合,他们骨头是不是也能缝合,所以,若真的到了不得已的地步,太子说,请老道一定要用骨缝合法,那样就要在骨头上钻洞了……”
李世民的脸颊微微抽搐。
孙思邈回过头,看向李世民,拱手道:“陛下,时间差不多了,老道要开始了。”
“辛苦真人了。”李世民微微躬身,孙思邈点头,然后转身回了武德殿内,顺带关闭了房门。
“骨头缝合?”李世民轻叹一声,看向长孙无忌,有些后悔的说道:“无忌,朕是不是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