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魏王已经无法回头了第二更
“好了,不说这些了。”李承乾转身,看向房玄龄和李靖,说道:“事情二位爱卿都听说了吧?”
“是!”房玄龄目光抬头,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敢问殿下,圣旨何在?”
李承乾侧身,看向一侧的于志宁。
于志宁立刻从袖子里面抽出圣旨,然后拱手递给房玄龄。
房玄龄接过圣旨,然后当着李承乾的面打了开来,然后仔细阅读。
参知政事,临机决断。
房玄龄看着这八个字长松了一口气,抬起头将圣旨还给于志宁,同时看向褚遂良问道:“圣旨是上官仪书写的,褚公当时在场?”
“是!”褚遂良拱手,然后低头,闭口不言。
众人微微一愣,但随即就明白过来。
褚遂良如今虽然是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但皇帝起居注依旧是他在写。
也就是说,这封圣旨的事情,在皇帝起居注,还有内宫密档当中都能够找到记录和副本。
也就是说,褚遂良可以认证这封圣旨是真的。
在国史当中,也能够找到记录。
当然,因为国史涉及机密,所以涉及到起居住和国史的事情,褚遂良是不会轻易开口的。
房玄龄留守长安,协助太子处理国事,同时,他本人监修国史,所以褚遂良能够对他提,但仅一个字。
房玄龄点点头,然后对着于志宁拱手道:“见过于相。”
“不敢!”于志宁赶紧拱手还礼,道:“见过房相。”
房玄龄承认于志宁的相位,于志宁心中莫名的松了口气。
房玄龄转身看向李承乾,认真拱手道:“敢问殿下,现在情况如何了?”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从刚才通化门的监门卫士卒来看,张亮和侯君集手下的三千士卒已经进城了,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去和张亮、侯君集汇合去了,对了,还有青雀。”
房玄龄沉默了下来,他低头深吸一口气,问道:“殿下,这一次的谋逆,究竟是谁在主导?”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他才缓缓的开口道:“一开始应该是青雀,他找到了张亮和侯君集的弱点,然后勾连了这两个人,说实话,孤也很难相信,青雀竟然有说服张亮和侯君集反对父皇的能力。”
“殿下,很多事情,便是臣都一无所知,魏王是如何知晓的?”房玄龄紧跟着又问了一句。
李承乾略微迟疑,最后他谨慎的说道:“昨夜的时候,本王才知道,在青雀的背后还有一股力量,给他提供消息,调派人手,最后进行谋划,但具体是谁,孤也不知道,这事需要问青雀。”
“是谁,是谁在昨夜告诉殿下这些的?”房玄龄的问题直指核心。
“是魏王司马柴令武!”李承乾迟疑之后,还是直接告诉了房玄龄,说道:“孤在打开父皇留下的密旨之后,将右屯卫将军柴哲威调了回来,然后让他去说服柴令武,他们现在应该都在青雀的身边。”
房玄龄愣了,谁?
柴令武,柴哲威。
这两兄弟?
房玄龄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李承乾,随即叹息道:“殿下选择的时机真的是绝妙。”
今日李泰要谋反,昨晚李承乾让柴哲威去联系柴令武,而且还成了。
“左金吾卫将军郑仁泰,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左右金吾卫各三千骑兵,右骁卫五千骑兵,分别在长安万年县,以及朱雀大街藏守到位,率军侯战。”
李承乾看向身后,说道:“禁卫有三千骑兵已经做好的准备,只要他们冲击朱雀门,禁军就会出击。”
禁军士卒轻易不会离开皇宫,但如果有人攻击皇宫,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泰谋反准备了三千多人,而李承乾却早已经准备了一万四千人在等着他。
而且在李泰的身边,还有李承乾的卧底。
李泰这要是能赢了,那才是见了鬼。
李承乾抬头看向一直沉默站在那里的李靖,说道:“卫国公,你和武阳县公商量一下,看看还有哪方面需要弥补,需要调整,陈国公领兵,孤心底总有些不安。”
李承乾虽然准备了足够的人手,但他们对面,是大唐仅有的两三个统帅之一的侯君集。
即便是以一万四千人对三千人,李承乾还是觉得有些不安。
更甚至于,他还将卫尉寺中储存的新式弩弓调出五千给了李大亮。
即便已经是天罗地网了,但李承乾还是担心会有意外。
“喏!”李靖拱手,然后和李大亮商议去了。
“他们肯定要来假传圣旨。”李承乾看向房玄龄,说道:“若是能将侯君集或者张亮,骗一个进宫,然后拿下,之后四面围堵,逼迫他们投降,不动刀兵,彻底平静的解决这一切,是孤设想当中最好的计划。”
房玄龄这下子彻底的刷新了对李承乾的认知。
他原本以为李承乾是要趁着这个机会杀了李泰,没想到,他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法。
一旦有成,那么朝野内外对他的态度都会改观。“殿下若是想要如此的话,恐怕还不够。”房玄龄摇头,说道:“既然已经动手,那么他们便已经没有了回头路,他们不会轻易放弃的。”
“所以,才有了柴令武和柴哲威拿下青雀的设计。”李承乾看向远处的火光,轻声说道:“孤希望侯知仪也能幡然悔悟,至于张亮,那是个胆小鬼……”
“等等,殿下刚才说谁?”房玄龄忍不住的上前一步。
“侯知仪。”李承乾神色平静,道:“孤上一次见他的时候说了,若是他的父亲犯了不可饶恕之罪,他若能幡然悔悟,果断出手,孤会保证,他和他的兄弟都不会受到株连。”
房玄龄惊骇的看着李承乾,缓缓点头:“殿下算无遗策!”
“其实孤最想的,还是青雀。”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青雀若是此时能够收手,孤会当做一切都没有发生的。”
“魏王没有可能回头了!”
……
魏王府门前,骑马跟在侯君集身侧的侯知仪,看着源源不断从魏王府出来的上千士卒,脸色是难以置信的惊骇。
无数士卒手持火把,从魏王府不停的涌出。
李泰在无数士卒的簇拥下,从王府中走了出来。
他的身后跟着脸色茫然的柴令武,还有神色平静的杜楚客,以及几名从来没有现身过的黑甲护卫。
侯君集和张亮翻身下来,走到李泰身前,认真拱手道:“见过魏王殿下。”
李泰一身黑衣金甲,神色淡漠的点头道:“陈国公,圣旨到了吗?”
“已经到了。”侯君集拱手,然后侧身看向身后。
一名青衣内侍快步向前,手里捧着圣旨来到了李泰身前,然后躬身道:“殿下,臣内侍省典功胡寅,奉陛下之令,回京传旨,圣旨在此,请殿下前往宫中宣读。”
“好!”李泰微微点头,侧身道:“长史!”
杜楚客立刻从一旁牵过一匹战马,李泰翻身上马,然后看向侯君集和张亮,平静的说道:“陈国公,勋国公,你们随本王前往宫中宣旨。”
“喏!”侯君集和张亮立刻拱手。
李泰微微催马,柴令武,杜楚客等人紧跟在后,李泰和张亮同时带着各自的部下,一左一右的护卫在李泰的两侧,近四千人平静的朝着朱雀门而去。
前行之中,众皆肃然。
不时的有金吾卫巡街而来,但很快就在侯君集的喝令下归入队列当中。
看到这一幕的柴令武顿时就明白,这些金吾卫,其实就是侯君集的人。
他忍不住有些脸色难看的低头。
他实在没有想到,李泰竟然将杜楚客从相州调了回来。
而且杜楚客回长安,还悄悄将五百名相州府兵分批送回了长安,而且就藏在魏王府中。
可是柴令武身为魏王司马,对此竟然一无所知。
想到这里,柴令武就忍不住的咬紧了牙关,他是魏王司马,自认为对魏王府的一切了如指掌,没想到……
不过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杜楚客是之前的魏王长史,他对魏王府的了解自然要强过柴令武。
话虽然是这样,但柴令武就是心头不满。
如今魏王府的人马,一批是柴令武没有进入魏王府之前,李泰就已经培养起来的。
如今虽然也听柴令武的命令,但更多的,还是听李泰的命令。
柴令武手上的,更多的是这两年,从洛阳和其他地方招募的人手,不过一两百人而已。
而且还有那些黑衣甲士。
柴令武以前虽然也感受到了这些人的存在,但真正见他们还是第一次。
这些人又是从哪里来的。
思索之前,一行近四千人,已经来到了皇宫附近。
看着远处的朱雀门,李泰猛然间举起手,整支队伍顿时停了下来。
李泰转身看向侯君集,微微点头。
侯君集立刻拱手,朝着侧畔一挥手。
下一刻,内侍省典功胡寅,还有面色难看的左监门卫郎将贾平,各带着十几人,跟着侯君集和他手下数十护卫的身后,一起朝朱雀门而去。
李泰神色严肃的看着一切,身后刀槊林立,弓弩挂腰,战马轻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