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9章 希望朕能做个仁君,不要杀戮过重(第三更)(1 / 1)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9章 希望朕能做个仁君,不要杀戮过重第三更

两仪殿外,华盖高耸。

倾盆大雨被全部挡在面前。

李承乾平静的朝着太极殿而去。

长孙无忌跟在身侧。

到了这个时候,长孙无忌依旧在不停的低声念着“太宗文皇帝”五个字。

李世民的身影,悄然的出现在了长孙无忌的心里。

身后是更多跟在后面的群臣,很多人如同长孙无忌一样,失神落魄的。

“太宗文皇帝”五个字一出,所有人心中,李世民的身影便彻底的立了起来。

无需再议。

不知不觉中,众人已经来到了太极殿外。

李承乾走上金阶,等到群臣都走了上来,他才转身看向群臣道:“诸卿,父皇的庙号和谥号之事,张榜公诸天下。”

“臣等领旨。”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笑笑,然后说道:“此番商议父皇谥号,‘文’字归了父皇,剩下‘孝’和‘仁’字。”

群臣齐齐抬头看向皇帝。

李承乾神色黯淡下来,叹息一声,说道:“子欲养而亲不在,父皇过世,母后更是过世极早,朕虽然有无尽的孝心,但也是无处施展,所以这‘孝’字谥号,大概是落不到朕的身上了。”

“陛下节哀!”长孙无忌拱手,要说些什么。

李承乾淡淡的摆摆手,说道:“朕所求不多,一个‘仁’字,希望朕百年之后,这个‘仁’字能够落在朕的身上,而朕这一朝,能够切实的履行‘仁’政。”

群臣心里不由得一动,‘仁’政,是好事啊!

“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李承乾看向群臣,眼神冷了下来道:“大唐要走向盛世,以仁政治民乃是必然,但治官却未必如此,贪腐,不孝,失仪,无能,懒政,年迈种种诸行,都会被罢官免职,甚至三司议罪。”

群臣惊愕的抬头。

“朕希望朕能够做个仁君,就是不希望遇到此类之事时,杀戮过重。”李承乾一句话说完,直接转身走入了太极殿。

长孙无忌站在一侧,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就在这个时候,张阿难从殿中走出,对着众人轻轻点头,然后说道:“陛下口谕:让他们现在回各部办事去吧,大雨倾盆,真出了事就不好了。至于祭拜之事,遵先帝遗诏,七日内,五品之上官员每日早晚哭拜,七日后,每日晨起,哭拜一次。”

“臣等领命。”群臣齐齐拱手。

等到他们抬头的时候,张阿难已经不见了踪影。

众人忍不住的看向长孙无忌。

皇帝那一句话,已经足够说明他不是个好说话的皇帝。

长孙无忌转身,平静的看向群臣,说道:“陛下说了,大唐要走向盛世,这条路上,谁要是不称职,甚至贪腐犯法,那么都要被从这条路上甩下来。剩下的就是能陪同陛下走上盛世的贤能,所谓亲贤臣远小人,陛下宏图远大,诸卿自勉吧。”

“喏!”群臣齐齐拱手。

长孙无忌率先朝着尚书省而去,他最能听明白李承乾话里的意思。

整肃吏治。

之前让孙伏伽加强御史台,也是为了这个。

只是,长孙无忌心里不由得微微苦笑。

他自己,又能陪皇帝走多远呢。

另外……

长孙无忌的神色严肃起来。

程知节和尉迟敬德怎么突然在先帝的谥号上出声了,太宗也没问题啊!

他们的背后?

难道有人在指使?

谁呢?

……

太极殿中,李承乾神色平静的步入大殿。

皇后,还有吴王,纪王,滕王,江夏王等几十位亲王郡王,王妃,公主驸马以及后宫嫔妃,全部对着李承乾躬身道:“陛下!”

“免礼吧。”李承乾微微颔首,走到了棺椁之前,点燃三支高香,送入香炉中,然后走到一侧跪下,和苏淑面对面。

迎着苏淑关心的目光,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然后拿起一旁的纸钱,放入火盆中点燃。

看着跳跃的火苗,李承乾轻叹一声,然后转身看向左侧。

殿中所有亲王,公主还有其他人,全部都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诸人道:“父皇的事情,已经商议妥当了,父皇的庙号是太宗,谥号曰文,是为太宗文皇帝。”

太宗文皇帝。

听到这五个字,所有人忍不住的轻轻低头。

随着太宗皇帝的身影出现在他们心思,所有人齐齐对着棺椁叩首道:“太宗文皇帝冥寿无疆。”

包括李承乾也是一样。

他终究还是没有改了李世民的谥号。

太宗文皇帝名传千古,经受了数千年历史考验,而越发的在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

他没有必要去改。

因为他是李世民的儿子,他是太宗文皇帝的儿子。

这个谥号一旦为天下所有人认同,在无声无息之间,也在加强稳固他的皇权。

太宗文皇帝这个五个字定下,那么起码,李承乾的长一辈,荆王汉王他们那一辈的人,便在无声中被剥夺了人心。

便是他自己这一辈,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落在他的身上。

而其他人,甚至包括李恪,都会在他的熠熠光辉下,显得黯淡无光。

这就是这个谥号的作用。

另外,他也很喜欢“仁”字这个谥号,他现在留下来了,那么这个谥号,将来就很有可能会落在他的身上。

李承乾知道自己性格不是太好,偶尔说话的时候,更是会显得刻薄。

一旦遇到事情,杀人是绝对少不了的。

他希望自己的心底能够记下这个“仁”字,然后尽可能的少杀些人。

仁啊!……

李承乾起身,看向众人道:“诸位王叔,姑母,还有王弟,皇妹,父皇停灵期间,所有女眷,早出晚归,不必在太极殿久待,至于其他男丁,每日夜间,朕留宿太极东殿,然后王叔留一人,王弟留一人,诸郡王留一人,便足够了。”

“臣等领命。”殿中诸人齐齐躬身。

“今日朕看,荆王叔,吴王,还有江夏郡王,陪朕一起值守太极殿,陪伴父皇吧。”李承乾目光扫过众人。

荆王李元景,是他那一辈中,年纪最长的亲王。

吴王李恪,是他们这辈中,除了李承乾这个皇帝以外,年纪最长的。

江夏郡王李道宗,是诸郡王当中,在朝中官位最高的。

他们今日一起陪同李承乾值守太极殿,便是宗室最强的力量在支持皇帝。

“臣等领命。”众人齐齐叩首。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殿外,说道:“时间不早了,张阿难,传膳吧。”

张阿难拱手道:“喏!”

转过身,张阿难快速的安排去了。

一侧的李恪扫了低下头开始烧纸的李承乾一眼,然后又看向张阿难。

张阿难,内侍监。

先帝身边最得力的人。

掌握着先帝手中最多秘密的人,就这么悄无声息,没有任何隔阂的为李承乾所用了。

李恪低下头,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底闪过一丝失望。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手拉了拉他的袖子。

李恪迅速收敛神色,然后微微侧身,一眼就看到了他自己的弟弟蜀王李愔。

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李愔见到李恪看过来,目光朝着另外一侧的母妃看了过去。

李恪一开始还有些愣神,但很快,他的脸色就彻底的阴沉了下来。

他之前在想着街上和萧后的相遇,是不是被人算计的。

因为进入皇宫之后,不少人看向他的目光都有些异样的警惕。

尤其是长孙无忌。

所以他很怀疑,自己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人给算计了。

但是被谁给算计了,他还看不明白。

他有些怀疑皇帝,但又有些不像。

因为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情,所以他忽略了另外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他的母妃。

……

大雨倾盆落下。

李恪和李愔目送母妃进入后宫,然后两兄弟在朝太极殿走去。

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避开了人。

倾盆大雨,雨雾迷蒙,遮住了视线。

雨雾深处,李愔突然一把抓住李恪的衣领,咬牙切齿的说道:“不管,我不管,母妃一定要跟我们出宫,一定要。”

李恪平静的看着李愔,神色平静的说道:“父皇临终前下旨,让后宫嫔妃出家,但宫中早有惯例,有子嗣的嫔妃随子女出宫,最多不过是在府中,随便找个地方盖座寺庙,让母妃在府中出家便是。”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李愔恨恨的放开李恪,满是痛恨的说道:“以母妃的身份,他们怎么可能会放她自由。”

李愔和李恪的母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

杨广的女儿,前隋的公主。

这种身份,他们怎么可能会放她出宫。

李恪沉默了下来,随即他摇摇头,说道:“此事还得去求陛下,母妃虽然是外祖父的女儿,但是不过是个庶女而已,朝中若是要警惕,应该警惕的,也是杨政道。”

杨政道更准确的讲,是杨妃的侄子,是李恪和李愔的表兄。

更别说,还有萧皇后在。

李愔直直的看着李恪,他说的是这个吗,他说是李恪啊!

你才是最需要被人警惕的那个人!

……

夜色迷蒙,两仪殿中已经点亮了无数的白烛。

李恪看着香炉中的高香快要燃尽,赶紧起身,又点了三支高香,放入香炉之中。

他对着荆王李元景和江夏郡王李道宗点点头,然后转身走向了东偏殿。

东偏殿中,火光明澈。

李承乾坐在短榻之后,认真的处理着每一本奏折。

他是登基已经一年的皇帝,处理政事娴熟。

先帝在临终之前,已经是太上皇,已经没有资格,也的确没有给他安排什么辅政大臣。

当然,嘱咐长孙无忌和唐俭他们全力辅佐李承乾也是有的。

所以,即便是在先帝丧期,李承乾依旧每日需要处理大量的政事。

他不可能时刻都守在先帝灵前。

轻微的脚步声在门口响起,李承乾一抬头,就看到了张阿难领着李恪站在了门口。

“进来吧!”李承乾微微抬头。

李恪这才步入殿中,走到距离李承乾三步的地方。

“噗通”一声,李恪直直的跪了下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