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长兴出版社
这次休大礼拜,周浩然没回家。
因为他有任务在身。
要去外滩那边的红楼茶馆。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
总感觉神神秘秘的。
似乎是一个传承上百年的行当,却在新时代下唱响了挽歌。
这次过去,要一探究竟!
这次熟悉路了,周浩然就能进一步的感受外滩这边的环境了。
到处都在大基建。
报纸上也说了,海港这边的政策,是百万人的大拆迁,几乎要把居住在外滩这边的人都迁走!
从地理位置也可以看出来。
就比如红楼茶馆所在地。
这是浦江饭店靠北。
地处江边。
可以眺望江景,地理位置比陆家嘴还好!
未来,这里盖起了一幢幢豪华公寓。
随便一套豪宅大平层,售价都要过亿。
这哪是普通人呆的地方?
普通人,那些小门小户、小商小贩,要全部搬走。
张爷爷此前也透露过。
红楼茶馆也要搬。
甚至这家经营惨淡的茶馆今后还能不能存在,都是个未知数。
周浩然第二次踏进这家茶馆。
发现生意还是惨淡。
一个人都没有。
只有上次那个活泼的小姑娘伸出头,“呀”的一声,兴奋的冲楼上喊:“爷爷,周先生来了!”
然后,小姑娘就蹦蹦跳跳的跑过来,扬起精致的脸蛋,眉开眼笑的说:“周先生,你快上楼吧。客人都来一个多小时了,正和我爷爷说话呢。”
周浩然问:“是什么客人?”
“啊?”
小姑娘就皱成了一张苦瓜脸。
周浩然赶快改口,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
“魏嘉晴。”
小姑娘搞怪似的挤了挤眼睛。
“嗯?”
周浩然微微一怔。
上次过来,那位老者已经说了,他叫刘正月,姓刘。
可这个小姑娘姓魏。
这不是亲爷孙啊?
周浩然跟着小姑娘上楼。
远远见到了刘正月老爷子,在靠着墙边的那张茶桌旁起身,拱手施礼。旁边,又站起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性,看见了周浩然,却神色错愕。
周浩然笑着拱手,“老爷子身体还好?”
“托你的福!”刘正月笑了笑,指了下身边的那位男性,“这就是今天的客户,长兴出版社的老板,李长兴。”
周浩然感觉有些不伦不类,不知道是该握手还是该拱手,只能静观其变,先看对方的态度,笑着说:“原来是李老板,幸会。”
“你是……”李长兴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是周先生?”
周浩然笑笑,“我是周浩然。”
李长兴看向了旁边的刘正月,眼底流露着不信任的态度,“老爷子,主事的是这位?”
刘正月淡然道:“正是!”
李长兴担心的说:“这位周先生,未免太年轻了。”
“嗯?”
刘正月眼睛眯起,释放出了一种鹰隼般冷厉的眼神。
吓的李长兴后退了两步,脸色发白。
周浩然也心头震动。
这个刘老爷子,看样子六七十岁的年纪……从年纪上来看,他也是民国时代过来的人。只那一个眼神,足以证明他也是在黄浦滩上混过的人。
刘正月冷冷的道:“先生,就是先生!”李长兴快急哭了,“老爷子,我这事很棘手啊,还是请魏先生吧!要是不能尽快解决,我这一家老小连活都活不下去了!”
“那就去死。”
刘正月一挥手,言辞残酷。
“没有没有,我不是这意思……”李长兴神色大变,赶忙放低姿态,朝着周浩然深深的九十度作揖,“见过周先生。”
周浩然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简单回应,“李老板太客气了。”
李长兴连连道:“多谢周先生,多谢周先生海涵。”
周浩然笑笑,“我本来就年轻,李老板没说错。”
刘老爷子见他没生气,才发出邀请,“那咱们坐下聊?”
“坐下聊!”周浩然从善如流,发现李长兴局促不安,也就热情相待,“李老板,一起聊聊呗……说实话,我现在是一头雾水,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呢。”
李长兴看了一眼老爷子。
见他没反对,才拉了把椅子,在下手的位置坐下,主动去斟茶。
周浩然微笑不语。
他发现张爷爷让自己来干的这个活,好像还挺有体面的!
这个李长兴,怎么说也是个出版社的老板呢!
几十万总该有吧?
那姿态真是要多低有多低。
刘正月老爷子似乎真看不上这个李长兴,神色冷淡,“给周先生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李长兴刚要喝口茶,听到这话,茶杯没到嘴边呢,就又放下了,苦涩的说:“周先生,你一定要救救我!”
周浩然微笑,“李老板,可以慢慢讲,是你的生意遇到困难了吗?”
“嗯!太难了!”李长兴长长的一叹,“六十年前,我的祖父就在海港开了一家出版社,印刷过鲁迅、胡适、老舍的作品,也印刷过一些国外作家的翻译作品。”
周浩然点了点头,“后来家道中落了。”
李长兴叹气道:“十几年前,政策开放了,又允许个人做生意了。祖父的意思,就是想重开出版社。可一直没什么好机会,一直到祖父离世,出版社都没能建起来,这算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周浩然感同身受,“可惜了,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肩头就是一座山。”
这话一出,李长兴的眼泪差点下来,“这是祖父这辈子最大的愿望!”
周浩然安慰,“尽力就好。”
李长兴道:“到了92年,全国兴起了下海创业的浪潮,我就停薪留职,决定完成祖父临终前的遗愿!”
周浩然道:“所以你创办了长兴出版社。”
“对,把家里亲戚都借了一遍,凑了几万块钱。”李长兴说起这件事,就很惆怅,“一开始的时候,做的很好。规模越来越大,厂房也在不断的扩建。”
周浩然一听就明白了,“发展太快,资金流断了?”
李长兴见他慧目如炬,心中生出了几分希望,“的确是资金流断了,却不是因为发展太快,是因为有书商压着货款迟迟不给。”
周浩然一语中的的问:“是先出后结的模式?”
李长兴没想到周先生的水平这么高,心中的希望大增,激动的说:“周先生,你总结的太好了,就是你说的这样,先出后结。”
周浩然对此可太熟悉了,“出版社这边的压力,是来自工人的工资?”
“对。”
“有没有银行?”
“也有。”
李长兴苦涩的一笑。
周浩然觉得这都很正常,问道:“贷款多少?”
李长兴道:“120万。”
周浩然微微皱眉,“不少啊!”
李长兴欲哭无泪的说:“我太贪心了,接了一笔大订单。本以为能从此把出版社做成规模,却没想到要被这笔大订单给压死了。”
“嗯,我知道了。”
周浩然不慌不忙,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李长兴又急又慌,眼睛里流露着无尽的希望,欠身渴求着问:“周先生,还有救吗?如果您能救我,我愿意把佣金提到两倍……不,三倍!”
“佣金?”
周浩然还不清楚他要帮的这个忙是什么性质。
没想到还有佣金。
刘正月老爷子在旁,笑着补充,“行规是一成的佣金,老传统了。”
“一成”是过去的说法。
用现在的中介概念来说,就是10%的佣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