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
这个词对宋明稚来说,实在是陌生。
在慕厌舟提起它之前,宋明稚甚至没有什么“家人”的概念。
他的脚步一顿,下意识重复了一遍:“一家人……”
慕厌舟随着宋明稚一道停下了脚步,他不再压低声音,而是光明正大地对宋明稚道:“自拜堂成亲那日起,我们便是一家人。”
两人这番对话实在是没有多少营养。
听到这里,跟在背后的太监和宫女,都不由默默地在心底里,感叹了一声“幼稚”。
齐王殿下却像是对此毫无感知一般。
他抬起手在宋明稚的眼前晃了两下,郑重其事道:“我明白了……”
宋明稚总算被他晃回了神来,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将乱七八糟的念头,全部甩到了脑后,转而疑惑道:“殿下明白什么了?”
慕厌舟轻叹一口气,朝着宋明稚道:“阿稚是不是还在介意拜堂一事?”
拜堂……
殿下这是何意?
宋明稚略有一些疑惑地眨了眨眼睛。
“都怪我,”慕厌舟略有些懊恼道,“大婚当日,我门的确有来得及拜堂,不过往后我们还可以找个日子重新补上,只要阿稚想……”
宋明稚:“!!!”
自己不过跑了个神,齐王殿下怎么又说到了拜堂一事?
这都是哪儿和哪啊。
慕厌舟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够周围的宫女太监们听到,担心他再说下去,两人真的要重新拜一次堂,宋明稚立刻摇头,假装不好意思地说:“殿下,回家再说吧。”
慕厌舟的唇角随着“回家”二字轻轻扬了起来。
他心情颇为愉悦道:“好吧。”
慕厌舟终于放过宋明稚一马,重新牵起对方的手,向着凤安宫外而去。
跟在二人背后的太监与宫女对视了一眼。
他们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脸上却写满了……哪里是王妃介意!明明是齐王殿下自己后悔,他因为装病而没能和王妃拜堂,这才在找机会,想要重新来一次吧!
夏风拂过湖畔垂柳,也不知道从何,处带来了一阵淡淡的花香。宋明稚刚才放下心来,下一息,便听到慕厌舟压低了声音,再一次用只有他们二人能够听到的声音,在自己的耳边轻声说:“方才拜堂的那一番话,是认真的,阿稚不要误会。”
说完,不给宋明稚深思的时间,便轻轻地捏了捏对方的手,将带向了停在宫道旁的马车。
如今,天下人都知道自己与齐王恩爱非常,二人已经没必要再为此做戏拜堂。想到这里,宋明稚忍不住抬眸,偷瞄了对方了一眼……齐王殿下为什么要这么说?
慕厌舟的话像一粒小小的石子,砸在了宋明稚心中原本平静的湖泊中。
涟漪一点点扩散开来,宋明稚的心中忽然莫名其妙地闪出了两个字来:喜欢。
“……!”
宋明稚被这个念头吓了一跳。
他立刻低下了头去,可视线却又落在了二人交握的手上。
宋明稚明明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动作。
可是此时,他的心跳,竟然因为这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牵手,而乱了半拍。
这一年的夏季,终于在宋明稚和慕厌舟回到崇京后结束了。
次日清晨,一场秋雨洗净了积攒了数月的燥热,一时间竟有些刺骨。虽说京城没有什么田地,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也不像京畿附近众人一般,对这场天灾有清晰感知,但是他们不可能不对这几个月以来过分燥热的天气,没有一点感觉。
清晨这一场雨,非但没有将百姓们困在屋院内,反倒让他们走出家门,在外感受起了这难得的凉爽。
齐王府侧门外。
宋明稚撑着一把纸伞,缓步走进了府内。
……他回到崇京城后,暂作休整,便去了南市,同醉影楼里面的众人,打探了老板珈洛最近这段时间的消息。按照醉影楼之中舞姬的说法,珈洛不久前刚刚托商旅向京城中送来一封书信,说自己已经找到了蛊母下落,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赶回崇京城中。
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慕厌舟体内的蛊毒,这个秋季便能解开。
只不过……宋明稚并没有因此而放下心来。按照周太医的说法,蛊虫解开以后,慕厌舟仍需要大量时间恢复调养,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侍从朝宋明稚行礼,将他迎进了府院:“参见王妃——”
等他进来之后便欲关门。
然而,还没等侍从动作,宋明稚忽然开口道:“等等。”
侍从愣了一下,停下了动作:“是,王妃。”
宋明稚跨过门槛后,并不急着进府,而是转身,朝着崇京城的长街上看去——齐王府外的长街上,只有零星几个行人打着伞在远处走动,一切都几个月前那般安宁。
回忆起自己去南市这一路上看到的景象,宋明稚终于默默地长舒了一口气。
还好……
自己与殿下提前行动,将流民一事捅了出去。
当今世上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他与“勤政爱民”这四个字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却没有人比他,更加在意自己的江山坐得究竟稳不稳当。皇帝知晓旱灾与流民一事后,立刻便派人采取了行动,而严元博一党也不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耍花样,自然没有像历史上那般在这件事上谋私利。
崇京城内的流民,早已经被集中安置了起来。
而不是在街头巷尾徘徊、乞讨。
想必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够随这一场秋雨,而回到故地。
宋明稚不由握紧了手中的纸伞。
眼前这一条安宁的街巷,于无声之中告诉他:这一世,天下并没有大乱,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走向了另外一条宋明稚陌生,且安宁的大路。
宋明稚手指的骨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起了白。
他终于转回身,朝着守在门前的侍从道:“好了,关门吧。”
“遵命,王妃!”侍从立刻领命,缓缓合上了宋明稚眼前朱红色的府门。
宋明稚虽然一贯不喜欢有人在自己身边伺候,并没有太过排斥远霞县的生活。但是,相比起那座小小的别苑,还是宽敞的齐王府更舒服、自由一些。打听完珈洛的动向回府之后,宋明稚原本打算好好休息一番。但他刚走到徽鸣堂外,便听见远处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响。
就在他离开王府的时候,听说慕厌舟受伤的纨绔,也第一时间赶了过来探病。
此时正聚集在徽鸣堂内,同慕厌舟说着近日朝堂内的大事——如今的慕厌舟,已经不同于往昔,他不再像从前一样关注京城里哪家酒楼好吃,纨绔们只好投他与王妃所好,硬生生地讲起了正事。
宋明稚还没走近,就听到有人高声道:“你们别说,杜山晖杜大人可真是厉害啊!听我爹说,他去了远霞县之后,花了一两天时间,就将粮仓的事情查了个七七八八。说是有,呃……”
说话的纨绔停顿片刻,终于想起了那个词:“哦,对!说是粮仓‘概量不公’!”
原本打算绕过徽鸣堂,回酌花院的宋明稚停下了脚步。
紧接着,又听到一名纨绔困惑道:“概量不公?这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说,京畿那些州县的地方官,在粮食入库的时候,于计算上动了些手脚,或者是伪造出入库的记录……导致实际入库的粮食数量少于记录的数量,从而中饱私囊了呗!*”
听到这里,好奇此事动向的宋明稚终于转身,朝着徽鸣堂内走了过去。
秋雨越下越大,黄豆般的雨点砸在树叶之上,将它们打得“噼啪”作响,一时间竟然遮住了门口的铃铛声。等到宋明稚走进徽鸣堂后,守在这里的元九,方才注意到他:“参见王妃!”
闻声,正厅里的纨绔也赶忙停下,朝着他行起了礼。
不等宋明稚说“免礼”。
徽鸣堂内便传来一声:“阿稚来了?”
慕厌舟的语气,是掩盖不住的惊喜。
宋明稚将伞交到元九手中,缓步走进了西侧的隔间:“对,殿下。”
徽鸣堂西侧两间,是慕厌舟日常居住、睡觉的地方。此时他正在养病,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在正厅会客,而是斜倚在床榻上,以一扇屏风,与正厅里的那几名纨绔相隔开。
慕厌舟放下手中的书,邀宋明稚坐在了自己的身边:“来,阿稚。”
按理来说,两人已经同榻而眠了一段时间,单纯并肩坐在一张榻上,并不算什么大事,宋明稚对此应该适应良好才对。可是今日,因为慕厌舟之前的那一番话……宋明稚看着眼前这张床榻,心中却生出了几分不自然来。
慕厌舟疑惑道:“阿稚?”
宋明稚立刻移开了视线。
他努力从容走到了榻前,还没有坐稳,便被慕厌舟半拥进了怀中。
宋明稚“……!”
屏风外的纨绔隐约透过光,看到了慕厌舟的动作……有前几次惊艳的他们,终于学会了“谨言慎行”,当即装作没有看到一般,继续起了方才的话题:
“哦,还有密信!”
“殿下上回冒险从火场中救出来的那东西,是当地官员私联京官的密信!如今,圣上正派人彻查其事,啧啧……京城说不定就要变天了。”
宋明稚刚坐稳便听到了他们这番话。
他强行将注意力从背后齐王的身上,移到了屏风那边……相比起能力,皇帝更在意忠心。如今,皇帝已经不再像之前一样那么信任严元博,而朝堂中与严元博不属一派的杜山晖,正在负责赈灾一事。若皇帝想在第一时间查清此事,那么他很大可能,会将这件事交到齐王殿下与禁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