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1 / 1)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竹筠推荐的人选,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罗厅长问:“叶满枝同志是你的秘书吧?”

“对,”夏竹筠笑道,“我这次也算是举贤不避亲了。小叶是省大工业经济系的高材生, 毕业分配到咱们工业厅的时候,被我点名要去了化轻工业处, 我对她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李副厅长说:“我记得叶满枝这个女同志还不到三十岁, 之前也没在领导岗位上任职过, 这么快就将其提拔到第一食品厂副厂长的位置上, 是不是太草率了?小叶工作表现是不错,但我不建议揠苗助长。”

孙处长不想掺和两位领导的交锋, 但他作为人事处长, 在有关年轻干部的问题上, 还是要解释一二的。

“咱们厅里有九名青年后备干部, 其中包括咱们都知道的,罗厅的秘书蒋峰同志, 也包括叶满枝同志。叶满枝同志曾是滨江市正阳区委育苗储备的青年女干部, ”

尽管人年轻, 但她与同期分配来的大学生不同, 提拔副科已经好几年了。

夏竹筠接着他的话说:“叶满枝同志曾是正阳区某街道的副主任, 大学期间兼任过省大系办机械厂的副厂长, 基层工作经验是很丰富的。第一食品厂刚经历过一场伤痛, 广大职工和家属的情绪需要安抚, 领导班子里也需要一位能尽快上手参与工作的副厂长。要说专业对口,叶满枝比赵桂林更对口, 她在化轻工业处时,一直是分管食品工业的。”

工业厅里的副科级干部一抓一大把,连正科级的都不在少数。

如果只看职级和任职年限的话, 厅里有很多人都能去食品厂当副厂长。

但是,食品厂的副厂长是实职正科,要参与工厂的经营管理。

厅机关里,除了重工业处和化轻工业处设有科室,有几个科长,其他处室的干部都是非实职正科和副科,很多人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

与其他人相比,叶满枝的年龄是她的短板,可丰富的基层经验却是她的优势。

大家沉默寻思她推荐的人选时,夏竹筠将目光投向孙处长。

“我记得第一食品厂的领导班子里似乎是没有女同志的吧?”

“总工程师是女同志。”孙处长说。

夏竹筠点点头,“也就是说,一正四副,五个厂长里并没有女同志。咱们这个会议室里,只有我一位女同志,这番话由我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女同志在工作中有自身优势,情感细腻,亲和力、共情能力都比较强,某些工作由女同志出面,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食品厂女职工的占比不算少,我觉得厅党委可以考虑给第一食品厂的班子里安排一位女干部。”

很多工厂的领导班子几乎全是男同志,尤其是重工单位,女同志大多在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任职。

她春节前去几个基层单位慰问,与厂领导班子合影时,很多时候画面里只有她一个女的。

在个人条件差不多,时机也成熟的时候,她还是希望有更多女同志能走上领导岗位的。

李副厅长放下茶杯,摇头说:“在任用年轻干部这件事上,我觉得还是要谨慎。叶满枝同志是个好苗子,但还欠缺一些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可以在厅机关里再沉淀沉淀,多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加担子。”

夏竹筠不以为然道:“第一食品厂发生火灾那天,叶满枝同志是第一个给我打电话通报情况,也是咱们厅里第一个赶到事发现场的同志。当时第一食品厂的领导都不在现场,叶满枝在处理紧急事件时沉着冷静,及时阻止食品厂职工冲进火场抢险,避免了二次爆炸带来的伤害。她不是食品厂的干部,做出这项决定时,其实承担了巨大风险。”

“这样行事果决,敢于承担责任的干部,别说在青年干部里,就是在老资历的干部中也不常见。要我说,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式肯定要有些不同,孙处长刚才就提到了,蒋峰也是后备干部之一。像蒋峰和叶满枝这样敢于承担责任的青年干部,厅里应该考虑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

蒋峰33岁,已经给罗厅当了五年秘书,正科的任职年限也满了三年。

罗厅近两年内未必有机会调动,如果再让蒋峰给他当两年秘书,从蒋峰的个人发展来看,其实有些耽搁了。

蒋峰只比赵桂林晚一年分配来工业厅,这会儿赵桂林正酝酿着升实职副处呢。

而且厅里要根据国家经委的要求,试办托拉斯企业,这个试点非常关键。

为了能及时了解到试点的真实情况,罗厅必然要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去省制糖工业公司守着。

而有谁能比跟了他五年的蒋峰更值得信任呢?

制糖工业公司是正处级单位,蒋峰不能当总经理,但是当个副经理还是有可能的。

孙处长往自己的笔记本上瞄了一眼,心里暗暗佩服夏竹筠会把握时机。

这次人事调整,他与罗厅交流过很多次,尽管罗厅没明说,但他如果不能及时领会贯彻领导意图,这个人事处长的位置是坐不稳的。

他的笔记本上,确实有蒋峰的名字。

要是叶满枝那样拥有基层经验的女同志不能当食品厂的副厂长,那让蒋峰这种只有机关任职经历的领导秘书,去试点托拉斯企业当副经理,也没什么说服力。

等到会议后半程讨论省制糖工业公司的经理、副经理人选时,蒋峰很可能会坐蜡。

他用余光瞟向罗厅的方向,见他慢悠悠地吹着茶叶,一副智珠在握的淡定模样,只能在心里腹诽在座的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李厅和夏厅的交锋还没见分晓,这会儿又把厅长扯了进来。

他沉默片刻,主动开口说:“咱们厅里一直提倡让青年走革命的路,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对于咱们育苗的后备干部,确实要尝试多种培养方式……”

*

一场会议进行了一下午,叶满枝在秘书室里整理资料时,完全没料到这次的人事调整会与自己有关。

出缺的那几个位置,她早就清楚,任职要求至少是正科级干部。

她这样的副科级小干部,根本就没机会上桌。

而第一食品厂那样的国营工厂,很多时候是论资排辈,从单位内部就地提拔的。

厂党委给厅里提交人选,厅领导觉得没啥问题,大笔一挥签个字就行了。

这种好事咋能轮到她呢?

所以,当她从夏竹筠那里得知,她很可能会去食品厂当副厂长的时候,她人都傻了。

“怎么是这副表情?”夏竹筠笑道,“去食品厂当副厂长是好事啊,你之前不是说过嘛,想去业务部门锻炼锻炼。”

“那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呀!”

叶满枝确实跟领导提过,想去业务部门锻炼。

她整天陪着夏竹筠东跑西颠,两人私下交谈的机会很多。

春节前有一次,从重机厂慰问回来的路上,夏竹筠曾跟她闲聊过,问她对自己的前途有什么规划。

叶满枝其实没啥规划,她向来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她能考上大学,进大衙门工作,还给工业厅的副厅长当了秘书,用叶守信的话说,已经是老叶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能发展成啥样,她自己也没数。

不过,她心里一直惦记着黄大仙给她的提醒,所以当夏竹筠问起时,她就趁机说,以后想去基层锻炼锻炼,做点具体事务。

可是,这个“以后”应该是很以后,最起码要像罗厅的秘书蒋峰那样,在夏竹筠身边当三四年的秘书,积攒足够的经验和人脉以后,再被领导放出去。

上次的谈话距今才几个月啊?

夏厅怎么这么快就要让她下基层啦?

夏竹筠推心置腹道:“你有能力,还敢于担事,既然眼下有机会,那就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去基层好好锻炼锻炼。”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很可能会像蒋峰那样当五六年的秘书。

给领导当秘书,有好处,但也有坏处。

大家都知道秘书是领导的心腹,进步的机会也多。

可是,越是这样,越要注意影响,以防落人口实,没有特别合适的机会的话,领导们一般不会主动推荐自己的秘书。

夏竹筠这次之所以会将叶满枝推出去,一则是因为她本身条件足够优秀,除了年龄,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处理2.27大火的紧急情况时,也表现得可圈可点。

这让她推荐自己的秘书的时候,不至于底气不足。

二则是她想搭上提拔蒋峰的顺风车。同样是青年后备干部,有蒋峰在前面顶着,叶满枝的提拔就没那么突兀了。

对于这个从天而降的大馅饼,叶满枝内心无比激动,有点语无伦次地说:“领导,我还想在您身边多学习几年呢,这,这也太快了……”

“当秘书能学到的东西有限,在具体的工作中学习,才能更快成长。”夏竹筠感叹道,“能当好秘书的人,未必能当好领导,也未必能做好基层工作。我巴不得你们都能在重要岗位上发光发热呢……”

一个好汉三个帮。

当了副厅长以后,对这句话更有切身体会。

她现在需要的不是围在自己身边的应声虫,而是真正能干事、能顶事的人。

赵桂林、吕健、叶满枝,都是她亲手提拔上来的干部,而且有一定的年龄差,属于不同梯队,是她有意培养的班底。

叶满枝连声保证道:“领导,要是能去食品厂工作,我一定好好表现,绝对不给您丢脸!”

她身上贴着夏厅秘书的标签,如果在新单位折戟沉沙了,夏竹筠这个推荐人也会被质疑用人眼光,跟着她一起脸上无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