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6章(1 / 1)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式退休后, 叶守信难受了好长时间。

他七八岁开始放牛种地,十几岁进城当长工,后来又学了手艺到工厂工作, 忙忙碌碌一辈子。冷不丁让他在家享清福,他那心里就跟红糖拌辣椒似的, 不是滋味。

除了在家做做饭, 跟老伙计们吹吹牛, 他就没啥正经事了。

其他退休工人与他的情况差不多。

像他们这样的高级工, 其实都不乐意退休,大家身体状况还行, 虽然人人身上都带点职业病, 但是远不到回家当老太爷的地步。

单位也知道这些技术工人是宝贝, 可是还是让大家退了。

为啥呢?

因为他们不退, 年轻人就进不了厂呀!

656厂上万职工,有大把的厂子弟等着进厂接班呢。

给年轻人腾地方, 那就退吧!

是以, 听说市里要招聘技术顾问, 这十几个老工人都激动了。

年龄最大的康师傅问:“对技术顾问的年龄有没有要求啊?”

他都七十多了, 怕人家不要他这把年纪的。

老陈师傅说:“对年龄没啥要求, 但是对退休年限有要求, 必须是1973年以后退休的。”

之所以没有年龄限制, 是因为无法限制。

头几年, 有人说退休是半截子革命,所以好多到了年纪的工人一直无法退休, 就那么在岗位上坚守着。

直到前年中央下了文件,同意恢复子女接班政策,这才让一大批年龄到站的老工人正式退了休。

但大家的退休年龄参差不齐, 有的能相差近十岁呢!

康师傅说:“这个条件挺合理,要是已经退休十年八年的,手上功夫早就荒废了,那还咋当顾问?”

“你们去不去报名啊?”

“去啊,为啥不去?”十多个老工人一起吆喝。

他们都是656厂的七级和八级工。

有叶守信这样的电焊工,也有车工、钳工,全是恢复接班政策后,同一批退休的老工人。

“人家给粮票肉票,还给一张电视机票,那还犹豫啥呀!”

高级工的工资高,大家都有存款,但电视机票实在是紧俏,一般人根本弄不到。

大家往叶守信的方向瞅瞅。

就说老叶吧,闺女在曙光厂当过主任,现在还当了局长,他想要一张电视机票还得自己四处打听呢。

原本有人想请老叶的闺女帮帮忙,结果一瞧他那费劲巴拉的样子,又纷纷打消了念头。

与其求人,还不如自己凭本事赚一张电视机票!

一群老伙计说干就干,回家拿上证明材料,又去656厂开了介绍信,当天就到区革委报名了。

工业组特意安排了一个小干事,接待这群老同志。

小干事嘎嘣脆地跟大家解释:“只要是七级和八级工,别管是什么工种,都可以报名。但是报名以后,同志们得去市立医院进行体检……”

“哎呀,我们身体好得很,不用体检。”

小干事呵呵,好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倒。

“大家常年参加劳动,锻炼身体,那身体素质肯定都杠杠的。但是,这是上面领导的要求,没有体检报告的话,区里拿不到电视机票和粮票肉票。”

领导特意叮嘱了,必须有体检报告。

这群老师傅都是60岁以上的,而且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有些人的身体条件恐怕不理想。

他们将人家请来当顾问,万一在工作的时候出了意外,到时候算谁的?

小干事接着为大家解释:“体检合格以后,市里会将师傅们安排去各大工厂进行指导,任期暂定为一年,一年内为工厂培养出至少2名高级工,3名中级工。”

老师傅们认真听着他的讲解,倒也没人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

把初级工培养成高级工千难万难。

可是把六级工培养成七级工,那就简单多了。

六级工在技术上已经没啥大问题了,缺的就是一点绝活和点拨。

老师傅们相互交流了一下,感觉这个任期一年还可以。

先干一年,要是不乐意干了,一年以后就回家歇着,也没啥太大束缚。

反正给人家培养出2名高级工,3名中级工就算有个交代了。

大家依次报了名,又搭伴去医院参加体检。

老叶的身体素质还不错,除了腰椎颈椎不好,没啥大毛病。

将体检报告交回区里,不到一礼拜,他便接到了通知——

叶守信同志被聘为市轻工业局的技术顾问了,下周一去滨江自行车总厂报到,对自行车厂的焊工进行技术指导。

叶守信一手拿着聘书,另一手拿着电视机票,尾巴快要翘到天上去了!

“看吧,这就是本事!我有这一手绝活,一辈子都饿不着!才退休一年多,又被组织喊回去当顾问了!唉,劳碌命呀!但人家拿着粮票、肉票、电视机票,求着我去,我能咋办?”

四哥接过聘书仔细看了一遍,揶揄道:“爸,这上面盖的是市轻工业局的公章,别是来芽给你走后门了吧?”

“你懂个屁!”叶守信抢回自己的聘书,“我们去了十四个人,有十人体检合格了,十个人全拿到了聘书。区里的同志说,工厂急需技术指导,凡是退休高级工,只要身体没问题,都可以去工厂当顾问!”

老太太不懂啥顾不顾问的,听说儿子又能上班了,直点头说:“这样好,在咱村里,像你这个年纪的男人还是壮劳力呢,你看谁待在家里不干活了?”

叶守信被金甜甜同志耳提面命了一番,拿着聘书就去自行车总厂报到了。

等他在新环境里安顿下来,拿到了每月6块钱的通勤和10块钱的伙食补助,又挑出三个技术水平还可以的六级工,感觉有望完成培养任务,这才敢动那张电视机票,去百货商店购买电视机。

吴玉琢拥有丰富的看电视经验,被她姥爷喊上一起去了商店。

同行的还有麦多和起球。

“你们好好挑一挑啊!这玩意不便宜,咱得挑一台最好的回去!”

起球抻着脖子往柜台里张望,“爷,电视机都是同一个牌子同一个型号的,有啥可挑的?”

“那也得挑!”叶守信心疼地攥着一大把大团结,“一台电视机四百多块呢,别买了残次品回去!”

他让售货员开了票,交了430块钱,让三个孩子对着电视机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还插上电源试看了一会儿,惹得排队的人连声抱怨。

吴玉琢对后面几个顾客说:“大家别急呀,电视机容易出故障,要是回家才发现问题,那多麻烦啊!尽量都在商店试好,不差这几分钟的时间。”

她这番话说得在理,排在她后面的女同志说:“那一会儿我也得插电试试。”

祖孙四人买了电视机,喜气洋洋地搬回军工大院。

电视机甫一在楼里露面,便立即引起了轰动。

“老叶主任,你家买电视机了呀!从哪弄来的票?”

“呵呵呵,我去自行车厂当技术顾问,市里给的奖励。”

“哎呀,技术大拿就是不一样!”

一群人奉承着红光满面的老叶,一起挤进了叶家看热闹。

……

叶满枝和吴峥嵘提着西瓜回娘家时,家里已经挤得无处落脚了。

连门口都围着好几个孩子。

落地摇头扇在屋里呼呼地吹着,金甜甜同志的眼神和耳朵都不好,被安排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正指挥着常月娥和沈亮妹为邻居们倒水喝。

屋里的笑闹声不断,一直等到六点半,电视节目正式播出,大家才终于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屏息盯着荧光屏上的黑白画面。

吴峥嵘将西瓜交给丈母娘,便拉着叶来芽先离开了。

走出楼栋口,还能听到楼上电视机的声音。

叶满枝往楼上瞥了一眼,“哎呀”一声说:“把有言落下了!”

“她都那么大了,一会儿让她自己回家。”

“要不咱看会儿电视再回去吧?”叶满枝其实也是喜欢看电视的。

“那么小的屏幕,那么多的人,有什么可看的?”吴峥嵘拉上她就走,“电影院有四部新电影上映,今天正好有时间去看看。”

电影院常年播放“老三战”和革命样板戏,他俩已经好几年没进过电影院了。

今年终于又有为工农兵献礼的国产故事片上映,夫妻俩早就说过找时间去看看。

今天没有跟屁虫吴玉琢跟着,时机正合适。

好几年没进过电影院,叶满枝心里还挺期待的,两人相携来到最近的电影院,买了两张《艳阳天的票。

吴峥嵘按照以前的观影习惯,给她买了瓶橘子汽水,买了一小包瓜子,瞧见有卖爆米花的,又带了一茶缸爆米花。

叶满枝眼里带着笑,小声调侃:“吴所太阔气啦,麦多要是有你一半的大方,也不至于追人家姑娘大半年都追不上。”

吴峥嵘心安理得接受了媳妇的夸奖,一本正经道:“现成的成功经验摆在面前,让麦多跟他小姑父多学学。”

“哈哈哈,”叶满枝拉着他进放映厅,“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

电影院上映了好几部故事片,让夫妻俩甩开闺女,接连看了好几天电影。

叶满枝心情好,在单位也格外好说话。

她提出了“大战一百天”的口号以后,各位局长都分到了跟班任务。

作为局长,她主动接了两个未完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一个是滨江酵母厂的柠檬酸项目,另一个是滨江缝纫机厂的“工业缝纫机生产线”。

两个项目她兼顾不过来,于是就将柠檬酸交给了陈特冶。

陈特冶头大地说:“这不是给副局长的任务吗?我只是个科长,应该轮不到我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