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1 / 1)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对嘴硬的老叶, 叶满枝丝毫不着急。

有常月娥在,老叶坚持不了多久。

果然,只过了两天, 叶守信就提着一饭盒糖醋排骨,找来了轻工业局。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北京啊?我跟你妈提前准备准备。”

叶满枝打开饭盒大吃特吃, 还不忘揶揄亲爹:“你不是不想去嘛, 这么快就改变主意了?”

“呵呵, ”叶守信背着手在办公室里打量, 就是不看亲闺女,“你们两个女同志出门, 我哪能放心?”

再说, 要是让常月娥独自去了北京, 那他后半辈子的耳根子保管清净不了。

隔三岔五就得听她显摆一回。

“大概下个礼拜吧, 我把单位的工作安排一下就尽快出发。”

局里五个局长,三个在外地出差, 叶满枝得等到宋红军出差回来, 才能出发去北京。

叶守信得到准信, 心里有了底, 赶紧回家跟老伴一起准备行李。

而叶满枝权衡再三后, 征求了一下闺女的意见。

“有言, 你们这学期的课程难不难啊?”

孩子上中学以后, 叶满枝就没再辅导过作业, 对闺女的学业还真没怎么关心过。

吴玉琢正在摆弄玩具枪,随口说:“难啊, 所以我每天学习可认真了。”

“哦,那就算了,你好好学习吧。”叶满枝坐在旁边看她组装玩具枪, “我下周要带你姥姥姥爷去一趟北京,本来还想让你陪陪他俩呢。既然功课难,那你就留在学校好好读书吧。”

“……”

吴玉琢在脑子里思索着找补的办法,最终决定凭实力说话,“这个月期中考试,除了语文95,政治97,我其他科目都考了满分。”

“哇,这么厉害啊!”叶满枝捧场地感叹。

闺女这成绩,比她上学那会儿强多了。

放在二十年前,小吴同学就是老师眼中考大学的好苗子。

可惜生不逢时呀!

吴玉琢得意地问:“妈妈,能带我去北京不?”

“当然能啦,”叶满枝一点没有当家长的自觉,公然帮闺女想着逃学对策,“到时候就跟老师说,你是去北京探亲的。”

“……”吴玉琢无语道,“咱家在北京哪有亲可探呀?我爷爷奶奶都在南方呢,我班主任都知道。”

“小姑也是亲戚,就说是去北京看你小姑的!”叶满枝认真出着主意,“跟老师请十天假就差不多了。”

高中没有升学压力,学生们每天只上半天学,都跟散养的似的。

叶满枝觉得学习重要,但也不耽误她带闺女出去看看世界。

吴玉琢笑成一朵太阳花,连连点头。

她小时候去过不少地方,但是自打运动开始以后,她爸爸妈妈就不再带她出门了。

这还是她上学以后,第一次走出滨江呢!

吴玉琢心情飞扬,手下动作也利落,将玩具枪组装好,对准不远处的水盆就扣动了扳机。

铅弹飞出以后,母女俩各干各的,谁也没当回事。

这把玩具枪已经被有言改装七八次了,一直没成功过,叶满枝随手扔个石子都比那子弹的威力大。

她只当那是闺女瞎鼓捣的。

结果留在书房的吴峥嵘感觉外面的动静不对,特意走出来看了一眼。

这一看就发现了被打穿了盆底,正在往地上漏水的洗脸盆。

“吴玉琢!”他喊了闺女的大名,“谁让你在家里开枪的?”

吴玉琢看向皱着眉头的亲爹,又下意识将目光偏向水盆,发现那嘀嗒嘀嗒的细小水柱后,她被吓了一跳,“不会真被我打穿了吧?”

“你自己看!”

吴峥嵘的心情有点微妙。

那把枪是曙光厂生产的模型枪,只是个摆设,吴玉琢鼓捣了半个多月,竟然把装满水的搪瓷盆打穿了!

“你跟我进来,”吴峥嵘扬了扬下巴,补充说,“把你那作案工具也带进来!”

吴玉琢一手抓着玩具枪,一手抓着几颗铅弹,垂着脑袋跟在亲爹身后,进书房挨训了。

叶满枝不太放心,趴在书房门口偷听了一阵。

没听到什么训斥声,这才将注意力放到那个水盆上。

子弹卡在水盆底部,一盆水已经漏掉大半盆了。

她拿了拖布将地面擦干净,又心疼地拿起脸盆瞅了瞅。

这倒霉孩子!

干嘛照着脸盆打呀?

这脸盆是她结婚的时候二姐送的,比有言的年纪还大呢!

叶满枝叹口气,揣上钱去供销社买了新脸盆。

等她回来的时候,吴玉琢已经被同学喊出去玩了,屋里只剩还在打量玩具枪的吴副院长。

“她这把枪没啥问题吧?”叶满枝试探地问,“用不用上交啊?”

“不用。”吴峥嵘将那玩具枪拆开,把改装的部分取走了,然后没头没脑地说,“下个月可能有征兵,真应该把她送去部队。”

“有言年纪不够。”叶满枝不同意,“最起码得让她念完高中再说。”

“咱们这边不是年年都有征兵的,今年不走,明年未必还有机会。那高中念不念,对她来说没什么影响。”

如今没有考大学的机会,吴峥嵘觉得最适合有言的地方就是部队了。

叶满枝坚决反对,“那也不行,年龄是道坎,必须让她念完高中。”

她家有言才16岁,在她心里还是孩子呢。

让这么小的孩子去部队能干啥呀!

吴峥嵘也不舍得让孩子太早离开家,但吴玉琢的好奇心太重,稍有看顾不到就能在大人眼皮子底下闯祸。

打穿洗脸盆已经不是她作的第一个妖了。

叶满枝觉得自家闺女哪哪都好,犹豫片刻问:“你看咱家有言这样的,能不能去什么研究所上班啊?”

“哪个研究所会招一个高中生?1062所负责材料归档的档案员都是大学生。”

吴峥嵘这些年见过不少有天赋的年轻人,时常生出可惜的念头。

如今轮到自家孩子身上,那种遗憾只会更强烈。

叶满枝:“……”

两口子同时沉默下来,再次感叹自家孩子生不逢时。

*

而吴玉琢本人不但没有生不逢时的自觉,还快乐得像只即将出笼的小鸟。

跟班主任请好探亲假以后,就翘首以盼去北京了!

在这个年代,出一趟远门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常月娥和叶守信在家收拾行李的时候,惹得其他人跟着眼热。

尤其是起球,十六七的年纪,正是向往外面世界的时候,听说有言能跟着大人一起去北京,也自告奋勇想跟着去。

还特意往军事学院跑了一趟,向小姑推销自己。

“小姑,你带我一起去呗,我吃得少,干活多,肯定能把我爷奶和有言照顾得妥妥帖帖的,你到时候就专心工作,不用操心他们!”

叶满枝在工作和生活中一贯欣赏主动争取的人。家里人都知道老叶夫妻要去北京了,但是这么多孩子里,只有起球跑来自荐,叶满枝愿意给侄子一次机会。

于是,她颔首说:“那行,就带你一个,你现在也是大小伙子了,到时候提行李的活儿都归你!”

起球激动得一蹦三尺高,恨不得原地做一套广播体操。

“好好好,小姑,你就放心吧,行李全包在我身上!”

然而,他这番话还是说得太早了。

正式出发那天,老叶和常月娥挑挑拣拣准备了四包行李。

起球盯着地上的大包裹,张口结舌道:“爷,你们咋带了这么多东西啊?”

叶守信哼道:“你懂啥!去了北京就得用全国粮票了,咱滨江的地方粮票不好使。当然得把这些天的口粮提前准备好!”

“姥爷,我爸给咱们换全国粮票了,”吴玉琢从自己的兜兜里翻出一卷粮票,“足够咱们五个人的口粮。”

常月娥提起行李说:“穷家富路,在火车上还得吃东西呢,你们这些小孩子不懂。听我的准没错!”

叶满枝这些年没少到处奔波,去哪都是一件行李。

瞅着爹妈准备的四个行李包,她只觉得犯愁。

但这会儿的人都一样,无论去哪里,必须把口粮备得足足的。

“走吧,”她示意侄子将行李提上,“先去火车站。”

四哥五哥帮他们提行李出门,老叶家呼啦啦走出来一大群人。

不等院儿里那些退休的老伙计询问,叶守信就高声跟人家说:“我跟闺女一起去趟北京,本来不想去的,这孩子非要带我们一块儿出门,哈哈哈哈”

得意的笑声能传出二里地。

常月娥和叶满枝:“::::::”

再不控制住,这人就要飘到天上去了。

“叶主任,去了北京能见到主席不?到时候记着拍张相片啊!”有人捧场地说,“回来以后给大家讲讲北京的情况!”

叶守信还没理智全无,矜持道:“主席同志哪是咱说见就能见到的!我们这次主要是去见亲家的!”

这是他们在家想到的说辞,对外统一口径,都这样解释。

毕竟这年月没什么人专门出去旅游,老叶家也不想太扎眼。

但他这番话解释得不清不楚的。

按照老叶家的理解,这次去北京看看叶满枝的小姑子,也算是会亲家。

可是,在老邻居们看来,她家小闺女结婚都十几二十年了,哪还有会亲家的必要啊!

所以,等老叶家一行人离开以后,邻居们凑在一起蛐蛐咕咕。

一致认为,叶守信要去见的亲家,是他小孙子起球的对象。

要不然没必要带那小子一起出门呀!

消息传开,有人见到沈亮妹就羡慕地感叹:“你家二小子真行啊,才十几岁就找了一个北京的对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