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了手印, 两人留在了医学院,因为手术还需要准备明天才能进行。

“天黑后就不要吃饭喝水了,看着点。”

中年人将二人领到郑三郎被安排的房间交代道。

父子二人忙点头。

中年人转身拿着契书离开, 中途有一学生跑出来。

“张令史,我们只给牛和马治过腿伤,人还是头一回, 能成吗?”

中年人一瞪眼,气势威严道:“有什么不成,不都带你们去义庄了解过尸体构造了吗?区区骨伤还不能治?等麻晕了过去, 就当成尸体一样弄不就成了?”

学生冷汗, “张令史这样不妥吧,那可是活人!”

他口中这位张令史是一位仵作, 经验非常丰富, 也不知上面是怎么想的将他招来医学院将一身知识传授给他们。

他们可没有做仵作的心思, 可上面说得也对, 想要救治人起码得了解人体, 于是这段时间他们都跟着张令史去义庄解剖尸体。

了解人体的内脏分布,甚至还去荒坟拼过尸骨。

当然他们不敢动手, 动手的是这位张令史。

张令史挥手, “多大点事, 对了找那些洋大夫让他们多准备些麻药, 把他们弄进京城, 不是让他们白吃白喝的,多干点事,别总想着传教。”

……

中年人离开,郑老汉转头对小儿子道:“你去问问周边有卖吃食的吗?趁着天没黑让你哥多吃点,中午也没吃多少。”

郑七赢下, 摸摸褡裢却摸了个空。

他攒下的那点钱不知所踪了,也不知何时被人偷了去。

他有些脸红,“爹,我没带钱。”

他不好意思说钱丢了,怕爹跟着着急,回忆了一下,很大可能是挤公共马车的时候被人摸去。

郑老汉一听从绑鞋的绑带里掏出了一串铜钱,不多,二三十文还是有的。

出门钱也不敢带多,本来打算人先送来,要是能治才回家拿钱,结果遇上了好人不要银子。

“老三要是好了,我们得去感谢那位银行的小哥。”郑老汉将一串铜钱都递给了小儿子。

郑七接过后点头,“到时我和爹您一块去。”

留下郑老汉看着郑三郎,郑七一人出了门去找人打听哪里可以买饭。

“买饭?”

路上一位学生道:“附近没有卖饭的食铺,我们都在学院吃,要不你去那里碰碰运去?不过我们食堂只收饭票,或许你可以拿钱跟人换。”

郑七道了谢,找到了食堂询问了一圈才被告知病人和病人家属可以直接花钱打饭。

要了四个白面馍馍和一盘炒白菜,他端着借来的食盘回了病房。

凑合着吃了一顿晚饭,两人就在病房里打地铺。

不过一夜都睡得不怎么安稳,睡着又从梦中被惊醒。

一早林子清就将医学院定制的玻璃器具送过来,什么玻璃针筒,玻璃瓶子等等。

到了医学院刚抱着器具往里走,就听见医学院要给人开刀划开皮肉矫正骨头这种手术。

林子清交完货,完美混入学生中,跟着去了要做手术的地方。

今日天气很好,太阳高照,有微风,偌大的平地上放着一张高床。

林子清过来时还看到旁边站着几个洋人,嘴里嘀咕着听不懂的语言。

对面明显家属模样的人,此时正一脸担忧。

没多久张令史领着一众人过来,听旁边学生的意思这些都是学院里的老师。

有苍白胡须的大夫过来给病人把脉,后面还有蒙古人装扮的大夫捏了捏断掉的腿,然后冲张令史点头。

张令史开始命人驱赶看热闹的人,只留了学院的老师和几名学业出众的学生。

林子清临走前看见洋人掏出一瓶淡黄色液体递给了张令史。

他还在思索那是什么。

然后思绪就被旁边人的话语给引开。

“不知道这场手术能否成功,可惜张令史不允许咱们看,只留了几个得意门生。”

“哼,你们是温补学派弄什么外伤治疗?连治病都小心斟酌,救不了命治不了病跑来瞎凑什么热闹?”

“呸,什么开刀手术会伤人元气,这才是邪魔歪道!”

“呵呵,我们外科手术可是源于三国时华佗,华佗是我们祖师爷!”

林子清听着觉得有趣,早前他就知道医学院这边分了好几派,好像民间的派别之分也进了医学院中,如今又多了个外伤科直接给派系之纷加了一把火。

争吵的根源在于医学院分配给外伤科的资源太多,不仅有大量资金支持,还组合了军中的军医,不过为了战事做准备,他们只能摸着鼻头认了。

这医院能成立不就是打着培养军医的名头吗?

……

这边学生们争论不休,另一边做手术的场地已经准备完毕,光洁的水泥地上已经被喷洒了一层酒精。

几名洋人传教士远远围观着。

大夫们已经换上了白色棉布做的袍子,头发也被包了起来,面上戴了口罩。

主刀的是军中军医,对于外伤经验丰富。

洗了手,用酒精擦拭,张令史用棉帕子沾了洋人给的淡黄色液体,往郑三郎鼻口一盖,人就迷迷瞪瞪昏迷过去。

这水跟已经失传的麻沸散有得一拼,听洋人说提取涉及物理化学,总之目前只有洋人能提取出来。

商行去年就去江南寻找会医术的传教士,费了好大劲才提取了这一小瓶。

条件是在皇帝面前帮他们说好话,允许他们能在大清自由传教。

这件事将半生奉献给大清的汤若望没有办到,他的弟子南怀仁也没有办到。

不过知道泰山商行的主子是皇帝最宠爱的贵妃,一些洋人看到了希望。

他们热情地分享知识,商行这边还帮忙找了翻译,将他们带来的书籍翻译成汉语,当然传教的书不在其中。

张令史面不改色看着军医划开了郑三郎的大腿,他时刻注意郑三郎,但凡有醒来的架势就补上一块沾了药物的布。

军医满脸狂热,他在战场上也救治过士兵,能撑过治疗时疼痛的很少,哪怕撑过去也很难挨过治疗后的炎症,要是夏日就更难,十个人里活下来一个都是阎王爷开恩。

巧妙地避开血管,他用钢夹捡起一块块碎骨头,旁边的学生也凑过来帮忙,反复检查后确认肉里没有碎骨了,军医才将断裂的两条腿组合起来,中间明显缺了一部分正是碎掉的骨头,

他拿出浸泡在酒精内的钢钉和一块钢板,弯成合适的弧度固定在骨头上,然后又用酒精清洗了伤口,郑三郎虽然失去了意识,身体明显抖动了几下。

见没醒,军医才缝合伤口,一层一层全按照医书上所说,就是手法生疏,缝得有些简陋。

缝制伤口的线用的是泡在酒精里的蚕丝,还留了一道小口等里面伤口愈合后拆线。

全部缝完后,军医看着蜈蚣腿一般的伤口一脸满足。

郑三的伤口已经被用纱布包起来,学生忙着收尾清点工具。

旁边的蒙古大夫拍了拍军医的肩膀,“谭大夫,手艺见长啊。”

军医笑呵呵道:“这一个月给多少牛马开刀了,缝合技术再不长进,我可没脸教学生了!”

正说着有学生拿着林子清今日送来的玻璃针筒,针头就来之不易了,用钢管一点点拉长拉细,最后才做出跟绣花针差不多粗细的空心针头。

光是针头就耗时两月,之前拿来给牛马用,给人用还是头一回。

张令史接过,掰开一个玻璃瓶的木塞子,从里面抽了一些液体,扒下郑三郎裤子,酒精消毒后一针扎了上去……

郑老汉心急如焚在外面等着,郑七蹲在一旁埋头不知在想着什么。

父子二人都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太磨人了。

等到日上三竿,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人已经送去之前的房间了,先不要给他吃东西,何时吃饭喝水大夫会告诉你们。你们要看好他,腿不要动,伤口再裂开可就不好处理了。”

郑老汉一脸喜气,“好好,不动!感谢大夫,回头我给他老人家烧香!”

过来吩咐的学生一脸高兴,特意说了军医的性命。

不过最后还交代了一句,“得感谢牛痘娘娘,是她老人家开的这医学院,你们也是受了她老人家的恩惠。”

“啊,原来是牛痘娘娘她老人家!”

如今京城谁不知道牛痘娘娘是谁?

自去年种牛痘后,今年开春可有谁听过得了天花这种传闻?

没有天花出现,一些家里有幼儿的也宽心很多,生怕一个不注意孩子就染上了天花。

下午郑老太忍不住带着儿媳妇也来了,这父子三人一走就没了音讯,郑老太再害怕还是跟人打听路后找了过来。

过来后得知三儿子这条命保住了也是喜极而泣,一家人守着郑三郎,仿佛苦日子就要过去了一样。

郑三郎这头一个开刀的例子在这里,成为医学院所有师生研究的对象,也不准人离开医学院,吃喝都由医学院安排。

伤口痊愈后困住腿的木板拆掉改成了石膏,郑三郎也能坐着轮椅外出放放风。

郑老汉和郑老太在医学院找了一样活就是清扫卫生和帮大夫学生洗衣服。

郑三郎这个开刀活下来的例子,京城内不少医馆得知消息跑过来一探究竟。

就连郑家附近的那个医馆也收到了消息,过来看郑三郎情况。

得治医学院这边还招人,不少人将儿子徒弟塞了进来。

不少人守着自己家传宁愿失传也不外泄,不代表不想吸收别人家的好东西……

郑七跟林子清混了个眼熟,两人真正熟悉起来还是一同去盛京的队伍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