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完膳, 外面的雨看着小了很多,夜间的雷声也消失无踪。

皇帝催促她进去换衣服。

“这地方不能待了,得去驿站, 等路面干了再回行宫。”

宝音:“是还要下吗?”

“钦天监雨后会有暴晒,野外不适合住人先回行宫,等八月份再过来。”

宝音明白了, 这场大雨过后,说不定夏季正式来了,这么热的天在外面狩猎, 也不怕冻死。

住在没有隔音又闷热帏帐里哪有住在行宫舒服?

从行宫送冰过来都很麻烦, 两百多里路呢!

她跑里面换衣服,谁能想到才来一天就得回去了。

快到中午雨小了很多, 吃完午饭雨已经停下, 烈阳从云层穿过, 仿佛一道金光从高空降下来。

太美了, 好像天降神光。

宝音骑着马观赏。

雨后路途糜烂, 马车没走多远就陷入泥泞道路中,好在这里距离官道不算远了。

等到了官道离驿站就不远了。

浩浩荡荡几千人, 将队伍拉得极长, 骑马的在前面, 慢吞吞跟在后面的是马车, 看不到的尾巴是驱赶牛羊猪和拉粮的服役民人。

皇帝停在前面, 身边跟着太子大阿哥和一众大臣和草原的王公子弟。

宝音此刻穿着男装,打扮得跟其他贝子没区别,被一群太监给护在中间跟在皇帝屁股后头。

太皇太后年纪大了,骑不了马只能在马车上慢慢挪动。

走上一段路就得停下来弄去轮上的泥土。

宝音不爱留在马车上受那罪受,吵着要骑马。

皇帝命人给她找了这么一身衣服, 把她带在身边。

不提被留在后面大部队里的人是什么想法,只说眼下宝音总能察觉到旁边投过来的眼神。

逮了几次没逮到是谁,仰着头看了一会儿染成金色的一大片云,她猛然回头看过去,然后就看见太子慌慌张张收回去的眼神。

宝音:“……”

皇帝表扬了博尔济吉特班第,小伙子是科尔沁多罗郡王其他特弟弟的孙子,在蒙古一众长相歪瓜裂枣的子弟里格外显眼。

虽然不通汉语,满文可说得磕磕巴巴,不过骑射不错,也就略逊大阿哥一筹。

这才多大就能射中百步外的柳树。

皇帝将人叫到身边考教,越看越满意,身份合适,年龄也合适,配得上纯禧。

[不是,小太子总瞅我做什么?]

皇帝目光瞬间对准了太子。

太子吓了一跳,握紧了缰绳,“汗阿玛?”

[咦,难道是发现我今日格外好看?]

皇帝一言难尽收回目光,扫了身后的人一眼,才道:“时间不早了,赶紧赶到驿站。”

官道上路好走很多,路很平整有积水,马走过积水,蹄子上的泥团都被甩下来了。

上官道的马车也是同样,没有了泥土拖累,队伍速度快了不少,才傍晚就赶到了周边五十里内最大的驿站。

驿站再大也塞不下这浩浩荡荡的队伍,皇帝也不爱住驿站的破房子,留着人搭建营帐,他让人宝音送进后面院子更衣,内务府的人也第一时间接管了驿站,御厨和太监们忙活开了,原本借宿驿站的官员也被请出去借宿百姓家了。

宝音只觉得□□火辣辣地疼,屁股都成两半了。

她勉强趴在床上,宫女端来一盆热水帮她擦拭溅到的泥水,还让她泡了脚,帮她捏了捏。

捏完打了个瞌睡,醒来已经天黑。

她睁开眼看见旁边坐着一个人。

皇帝拿着一份报纸在看,并未发现她醒来。

宝音手背垫在下巴下面打量他,目光很快转移到桌上那一沓报纸。

看报头是京报。

皇帝放下报纸若有所思,他目光不经意扫向床,刚好跟她目光对上。

“饿不饿?我让人传膳。”

宝音想要爬起来,却又倒了回去,连日赶路的后遗症向她身体发出抗议了。

她哼哼唧唧。

[废了,废了,变残废了!]

特别是大腿根部跟跑了马拉松一样。

皇帝身伸手想接,没接住。

他起身走过来将她抱到桌旁,然后吩咐门外的人传膳,

宝音听见梁九功在门外应答,她目光很快落在桌上的报纸上。

皇帝看的那份正是她名下的那个《世界新闻报,这名字当时起着好玩,谁让英国报纸都太八卦。

八卦报纸可不就得起个八卦名字。

报纸的正面写着正阳门外修路一事,事情起因都写得明明白白。

百货铺先修了门前面一块空地,因为几场春雨让门口变成烂地,便跟城外的某个作坊订购了一批水泥砖,方正的水泥砖铺在店铺前又整洁又干净。

后面下雨百货铺便未再受雨水困扰,附近几家铺子见状也跟着铺路。

宝音出京时街两边一半商铺选择了修。

然后出了一件大事。

这场雨是京城那边先下起,只下了一夜雨,谁能想到外城就给淹了。

倒不是多大水灾,就是屋子里进了水,水也不过脚背深。

外城雨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排水系统太烂了,不如说压根没有。

报纸上吵了起来说是地砖铺设导致水渗不下去,才聚在一起成了灾。

也有人呸了回去,铺设青石板怎么没见有问题,说到底还是排水太烂,一些排水沟都被填平建了房子。

争议断在了文章尾端。

皇帝将手边那份递过来,宝音不客气拿过来,上面果然有这件事的后续。

正阳街所有商铺凑了钱要修排水渠?

现在已经挖开了门口那条废弃的暗沟?

皇帝搂住她的肩膀靠过来,“我从没想到商人会主动修水渠。”

这一般是衙门做的,招募服役的男丁去做。

[有没有可能是不想再泡到水里了?]

[话说京城的排水系统一直是难题,不知被淹过多少次,这会儿就扛不住了吧,哦,紫禁城都被内涝淹过,难怪后面一直在城外修园子,北边地势是要高一些。]

她胡思乱想时梁九功已经领着人送来了晚膳。

晚膳就几碟冷盘,主食是鸡汤面。

看分量应该是她一个人的份,她扭头看他,皇帝抽走她手里的报纸道:“我已经吃过了。”

这小报果然有用处,他不在京城也能知道京城里发生了什么事,特别是她名下的报纸,或是借她的势,连四品官员在家爬灰都敢报出来。

这回还在报纸上吐槽京城成了粪坑,雨水淹过后什么腌臜物都给冲了出来,还呼吁官府在城内修建公共厕所。

宝音边吃边听皇帝念,吃了两口被恶心得吃不了。

“真成粪坑了?”

她不想回去了。

皇帝是体验过每隔几年永定河就闹一次,京城也内涝的情况。

康熙七年潮白河跟着决堤,正阳门、宣武门都被淹了,他能没印象吗?

午门都被淹了一角,要不是紫禁城地基高,怕是也被泡在水里。

他想修永定河,想修潮白河,想修黄河,他看向她,这不是没银子吗?

皇帝点头,“外城百姓随地尿溺,屡禁不止。”

内城或许不多,肯定也有个别人这样干。

人有三急,总不能管着不让人如厕。

宝音一言难尽,她去年来京时并未注意到这种情况,或许是她住的那片比较富贵,去年夏天下了几场雨,没有今年多也没淹了外城,所以她没发现。

“建公厕吧,不然会暴发传染病。”

她简单说了卫生的重要性,谁能想到她住在病菌培养皿里。

皇帝若有所思,“大灾便有大疫,倒是能印证。”

“不过户部怕是拨不出款,正阳门被淹,三司怕是逃不过,三司怕是要重新修建。”

[什么情况,关三司什么事?]

皇帝命梁九功准备纸墨解释道:“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在二龙坑附近,二龙坑是京城排水的地方,外城内涝,二龙坑情况必然更糟糕。”

“你有没有想过将京城排水系统升级一下?”

她继续吃面。

皇帝摇了摇头,满脸严肃道:“先前忙着平三藩,因不能保证能平定,便没有多管京城的事,京城排水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京城周边几条河。”

“排水修得再好,城外河水泛滥也没用。”

宝音无所谓道,“一步一步来吧,先解决卫生问题,再将城内排水渠都升级一下,至于修河一步一步来。”

她突然想到这会儿可不是后世,民生问题朝廷不管,民间也没有能力管,最后恶果大家一起承担。

[或许可以让内务府和商行那边一起出钱建一个工程队,跟朝廷接工程。]

[三司重建,户部肯定要拨钱,这活最后肯定落在内务府手中。]

[与其修四合院,还不如修水泥建筑可靠,也不知帮三司地基抬高,那边愿不愿意将建房子的任务交给我们。]

[工程赚了钱,这钱绕过内务府直接入皇帝私库,也省了内务府有人贪污,内务府出人干活,人工费自然是工程队这边付。]

[修了最高司法机关,就不信其他衙门不动心,朝廷这边还是修排水渠,还可以继续接工程。]

[修房子修水渠这种是朝廷出钱就行了,等建好朝廷再验收,中间得节省多大人力成本,这边工程队也赚到了银子,工程队的人也拿到了养活家的钱,要是还有余钱落入我和他口袋里,这不比被官员和内务府贪掉来得好?]

她想着美事,转头去看他。

皇帝写了一封询问京城内涝的信,命人明日一早快马加鞭送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