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6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务府该怎么改?这个主谁能做?

宝音若是皇后, 是这个国家的女主人,当然会说自己。

但事实上,内务府的主人只有一个。

哪怕是她, 也只能借帝王权力行事。

内务府要改制,哪些人会受到影响,毫无疑问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太监宫女和包衣奴才们。

就跟后世的公司一样, 说解散某个项目组,说优化职员,都是上面做的决定, 底层的职员只能被迫接受公司下的决定。

这个时代内务府大多数人对于皇帝的圣旨只能被迫接受, 连抗议的权力都没有。

宫女还好,有个服役期限, 太监可是终身制。

对于底层太监们的想法, 宝音是心知肚明, 而皇帝则是漠不关心。

让皇帝有点在意的也不过是内务府的官位不再是满族的自留地, 从而引发一些人发牢骚跑去打扰太皇太后。

其实派人在小汤山外面拦截就能阻挡那些不速之客。

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总是要回宫的,这事不跟长辈提一下, 回头还让她从旁人嘴里知晓, 难免有违孝道。

派人跟太皇太后通过气后, 一道圣旨, 内务府改制引起了些许人的注意。

“什么?往后内务府大臣一职不限于满人了?”

“这、这, 这规矩可是……”

这规矩谁定下来的,肯定不是皇上,康熙元年为了遏制宦官手中的权力,圣旨下达了内务府大臣只能由满族王公大臣升任,其他大小官位也是上三旗包衣担任, 二十多年来,内务府衙门已经成为满人的自留地。

谁愿意将到嘴的肥肉吐出来?

被侵犯利益的人自然不愿意,他们又不是那群没人权的太监,正如皇帝所料,就有宗亲打着不能让皇上胡闹的旗帜跑去找太皇太后诉苦。

在通气后,皇帝便派兵将小汤山庄园被围住了,没得太皇太后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

阻拦了一些不识趣的,还是有借着请安名义觐见太皇太后的,太皇太后也是心知肚明,不想再被人打扰,干脆表了态。

“先帝去世那会儿,哀家也认同了四大辅臣的说法,是先帝身边的太监带坏了先帝,哎,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如今当家的是皇帝,皇帝想怎么改,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哀家不会过多插手。”

花园里,鲜花盛放,哪怕外间寒风凛冽,温泉庄子的花园也是温暖如春,就像是世外桃源。

太皇太后说完这句话合上了眼打起了盹,那想试图通过太皇太后影响皇帝的人自然是讨了没趣。

圣旨只是开头,接下来对内务府的调整才是大动作。

在宝音接手内务府之前,曾经让这一世的阿玛做过内务府大臣这一位置,利用他引爆内务府的问题,使得账务可以独立出来,还引进外人查账。

结果就是给银行拉了业务,内务府的薪资是直接拨到个人银行账户上。

靠着这个短暂地控制住了内务府,实际上并没有晃动内务府的根基。

几年下来,她已经将内务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上了属于她的痕迹,也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内务府怎么改是个问题。

内务府从原来的十三衙门到现在的七司二院。

别看表面改了,做事的还是那群人,内务府不是只扩大了上层官职的招聘范围就能变问题。

真正干事的还是那群包衣奴才,确切地说是上三旗的包衣奴才。

这些奴才进入内务府是世袭罔替的,也就是自己进内务府,子孙也能进内务府,到后期内务府的位置全被上三旗包衣奴才占了。

这些包衣世家还学会了联姻,彼此都有亲戚关系,哪怕是后世,一个公司全是亲戚,任谁看了都得摇头。

这些包衣世家掌管了皇宫里的一切,从皇帝的生到死,这也成就了后来内务府的鼎鼎大名。

其实这事从现在就有了苗头,举个明显例子,德妃的祖父曾经在御膳房担任总管,御膳房归内务府管,乌雅氏一族的人也进了内务府,虽然只在不显眼的位置,但总能在某些事上给予德妃方便。

这种事在宫里很常见,哪怕是卫贵人,辛者库出身,也有亲戚在内务府,娘家是使不上力,亲戚也会因为她生了皇子给她一些照顾。

想要打破这种上三旗包衣垄断,就得引进新血。

“你觉得将内务府的人从上三旗扩大到下五旗包衣如何?”

皇帝评论了一句,“换汤不换药。”

这事皇帝也觉得棘手,因为上三旗归皇帝亲领,为了提高上三旗的地位,上三旗是皇帝亲兵来源,上三旗的包衣也比下五旗包衣地位高,可以进入京城内务府。

下五旗的包衣只能前往外地。

皇帝本身就是上三旗地位的维护者,还有一个用来施恩下五旗的手段就是抬旗。

宫内不少嫔妃都指望自己和娘家抬旗,可见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地位悬殊。

她若是打破上三旗包衣对内务府的垄断,其实变相动摇上三旗的地位。

京城内务府是上三旗的自留地,地位低下的下五旗别来挨边。

“那外八旗呢?”宝音再接再厉,“内务府增加考核制,未完成考核优化,每年根据缺的位置举行考试,下五旗和外八旗都能和上三旗一样参选。”

皇帝若有所思,他是有准备将内务府朝着朝廷六部转变,却没有往内务府那群包衣奴才身上想,也没有想到现在不起眼的包衣奴才,未来会有那么大力量。

一个鸡蛋二十两,这些奴才是怎么敢开这个口的?

“你可以尝试。”皇帝带着无所谓态度。

在他心里上三旗和上三旗包衣是两码事,在他心里包衣不都是奴才?

[那汉人呢?可以择优录取几个汉人吗?]

皇帝起身拍了拍她的肩,“走太急容易绊倒,先走一步看一步。”

宝音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的容忍限度是在外八旗。

“也行。”她振奋起来,“起码有了一部分新鲜血液进来。”

十一月京城的盛事自然是那热热闹闹的滑冰大赛。

今年的滑冰大赛跟往年不同,地点选择在了门头沟外占地二十亩的大水池。

这池子挖了两年,冬日来临前就蓄了水,为了保证水面脚感好,每日还提了一桶牛奶兑水后浇冰面。

那丝滑的脚感让头一次上去的人很是惊艳。

今年的溜冰鞋也经过升级,鞋底部是钢铁一体打造,更加稳固牢靠。

一进入赛季,每日都有人坐着火车从京城前往新赛点。

水池沿岸是蒙古包一样的冰房子,保不保暖不说,至少能挡住风雪。

在这边就不用像在瀛台一样需要注意一些规矩,场地换到城外,无论是参赛还是交了广告费的商贩都跟放得开了。

商贩是最高兴,以前在皇城边上怕影响到皇宫,是不敢大声叫卖的,哪里像是现在,敲锣打鼓舞狮子全都弄起来!

阿霖心情不是很好,前段时间京城来了信,上面将他骂了一顿,问他是怎么管旗下奴才的。

人犯了事,都耍心眼刷到皇爷身上了。

这不他紧赶慢赶跑死了一匹马赶到京城,得知人被发配千里,很巧合盛京距离京城就有千里。

心里一顿乱骂,阿霖本来准备领着人回去,结果是人走不了,还有案子需要配合。

闲着无事他便京城逛了逛,这一逛不要紧,什么火车、什么滑冰赛,全让他开了眼。

在盛京那个一年六个月里都是冰天雪地的地方,滑冰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寻常。

盛京没有这么大的盛事,只是少数几个人聚在外面野沟比画一下,毕竟这冰天雪地不在家猫冬跑出去挨冻才是脑子不清醒。

阿霖自认自己在滑冰一事上是一把好手,年轻那会儿也傲视群雄,他连一点犹豫都没有就在西门报了名。

西门外的护城河扩宽过,现在成了初赛场地。

初赛也简单,短途速度、还是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双人滑冰等等项目选一个。

阿霖选了速度,他毫不费力超越了他这一组的参赛者。

比完后在一旁等着看了一会儿,发现一群穿着鹌鹑补服官员一脸愁色地走过来。

“……说是要考核,月底就进行,年底必要盘账,这又来了考核,是不准备让我们过个好年。”

“你们还没听说吗?明年的空缺不是靠打点就能进去,空缺要上报上去,考班扩大到下五旗和外八旗,捐班暂时取消。”

“还有这事,坏了,我还想给我儿子谋个差事,怎么就赶上这时候了?”

“听说皇上准备将内务府全权交给宸贵妃,只用考班也是宸贵妃的意思。”

“什么?交给宸贵妃?我们可是内务府的官员,万岁爷不能因为不在外朝当值就不把我们当一回事!往后岂不是要听一个女人的了?”

以往内务府官员没觉得自己地位低到哪里去,外朝的官府几品穿什么,他们也穿什么?

有时跟外朝碰撞上他们态度也很强硬,因为内务府是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大家都是为皇帝干活,哪怕分个高低,也得内务府占据高位才对。

毕竟内务府官员是满人,满人在走政治这条路上比汉人容易太多,内大臣外朝化不就是皇帝的一句话。

前往巡视盐税、织造税的钦差可都是内务府的人。

可是换到在宸贵妃底下做事就不一样了,人事掌握在皇帝和掌握在宸贵妃手里是两码事。

在宸贵妃手里就少了跟皇帝相处的时间,不熟悉又怎么得到皇帝的信任,再外放做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