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6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幕降临, 空荡荡的营帐内,宝音随手翻着桌面上的行军图纸。

显然都是这几日西山内部真实“战场”,一支铅笔画了箭头将自己代入进去做了行军路线图。

有些图纸打了, 明显是失败的路线。

她随意翻了翻。

帐内拉了线,远处有蒸汽机的轰鸣声,虽然吵了些, 可电灯缺不了这个。

宫里就没法用蒸汽机带动,因为太吵,响起来能吵得整个宫里都睡不着觉。

也不是不能在宫外设立发电机, 拉电线入宫。

问题是这距离太远了, 电力传播时是有损耗的,还不如在附近找个屋子找太监来人力发电。

宫里缺啥也不会缺人。

宝音在灯光下看了一会儿, 灯泡用的是碳化后的竹丝制成, 这比之前的棉线碳纤维强多了, 优点是耐高温。

缺点就是易损坏, 基本上两三个月就要换新的灯泡。

这样的灯泡在外城也有一个, 就安装在时钟楼的表盘上,每当夜晚来临, 表盘内的灯泡就会亮起, 哪怕是深夜也能够大致看见指针走向。

电力她已经组建了一个商行和新的卖水商行正筹集资金做基础建设。

思考了一下, 这两天被逼着关门的煤窑, 她思索着将煤窑拿下, 成立一个大型煤矿集团。

适当放手也省得跟着费心思,她只需要掌握人事和财政审批以及财务审核即可。

想到来年还要往南和西北边修的两条铁路,她不由头疼揉了揉眉头。

手里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外间传来动静,她刚抬头就看到有人掀开了营帐的门帘子。

宝音抬头,就看见他被拥簇着走进来, 一股凉气跟着被带了进来。

皇帝进门看见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神色才缓和起来。

他盯着她看了老长时间,才任由太监们帮着取下狐裘大衣。

他这件狐裘是墨色,全身无一丝杂毛,领头和袖口都是毛茸茸的,穿在身上倒是把脸都衬小了。

狐裘里面是宝蓝色的绸缎,带着祥云和五爪真龙的暗纹,暗纹都是银丝绣制,他对宝蓝色的常服带着几分偏爱。

皇帝走了过来,走到她身边围着她转悠了两圈,语气缓和道:“剪头发了?”

宝音摸了摸耳边的短发,微笑着询问,“好看吗?”

他点点头,“挺好,怎么想起来剪头发了?”

“头发太长洗起来很麻烦,索性剪短了一些。”

[想剪就剪了呗。]

她慵懒地甩了甩头发,“喊我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他摸了摸鼻子道:“你不是捐了不少东西,明日是奖赏胜利将士的大会,接你过来看看,好歹让你知道,你捐的那些东西都到了哪些人手里。”

他目光在她头发上打转,似乎还没有适应她的新发型。

宝音挑眉,就猜是这事,说来她还是蛮意外的,以为他会让她在这件事上隐身。

[是绿营兵赢了?]

他走过来牵住她的手,放在掌中握了握,见冰冰凉凉不由皱眉,“怎么这么凉?”

说着他视线扫到了被丢弃一旁的皮手套。

宝音任由他将暖手炉塞到她手里,打了个哈欠道:“出宫时没弄那么大动静,骑马过来的。”

她看了一眼营帐内,“你这几晚就睡这里?”

这也太简陋了,冬日里睡营帐绝对不是享受。

“哪能?这几晚在畅春园歇着,这边过去也不是太远。”

“怎么不干脆去温泉庄子,那里不是更舒服?”

“温泉庄子远了些不方便。”

他很快带离了话题,说起了鄂伦岱的表现。

“没想到他变化还挺大,这次比拼,他也出了不少力气。大舅舅那边对鄂伦岱的表现很满意,我之前就说鄂伦岱本性是好的,大舅舅还不信。”

他说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显然这次演习结果他很满意,同时也看到了新式火器在战场上的作用。

开春亲征,他心里也有了底。

有这样一支大军在,他有信心一次就将准噶尔给打服了。

聊完了军演的事,宝音忍不住打了好几回哈欠。

她骑着马过来,这会儿是又冷又累,只想躺在暖和的床上歇息一会儿,听他说着不免打起了哈欠。

“你累了?”

宝音头挨着他的手臂,口吻里带着困顿,“骑马好累。”

他心软了下来,“本来想着带你去泡泡温泉,要是累,明日完了再去。”

一听去泡温泉,她立马精神抖擞起来,“去,今天就去,我腿和手臂都被冷风吹麻了。”

她本来就期盼着能泡泡热水澡,也知道在营帐里不方便,要是能去温泉庄子就更好了,反正那里现在是空置的。

见她这般积极,皇帝回头交代了一些事,然后领着宝音带了一大群队伍向小汤山跑去。

小汤山的泉眼被温泉庄子占了不少,起先宝音只买了比较偏僻的地界,好的地段为行宫备着。

后来稀里糊涂入了宫,有了权势又不缺银子,干脆将原来属于行宫的地段也纳入了庄子范围内。

好的地段被占据,还是有边边角角的角落空着,这一段到大汤山陆陆续续有人购去,也修了温泉庄子。

每到冬日就有权贵家族来自家庄子泡温泉。

小汤山和大汤山的泉眼是有限的,有人手快抢去,有人一时没反应过来,等想要买已经买不到了。

这就造成了周围地皮价格飞涨。

反正在旁人眼里,每年太皇太后都会来小汤山泡温泉,宝音在小汤山的温泉庄子不是行宫甚似行宫,连这里伺候的人都是内务府派遣的宫女太监接手。

在温泉池子里泡了一会儿,宝音靠着墙壁才像是活了过来。

皇帝腰间围着一条长巾坐过来,又谈起了粮草的事。

行军打战最重要的就是粮草,他这是去收复失地,不是去劫掠,不能以战养战,所以粮草成了最关键的事。

“……预计是让商人跟随大军。”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大军长途跋涉,携带不了太多粮草,这就需要商人携带粮草跟随作为补充。

这是在草原上打仗的一贯做法。

本来说好了泰山商行这次也会随军,携带的粮草会用来购买俘虏,只是现在出了点状况。

泰山商行打算用上新式的蒸汽运输车,不打算跟随,而是在行军路线上,设立物资兑换点。

这是泰山商行那边的任务,同时户部若是无法及时调转粮草,会通过她从泰山的粮仓运送一批到前线。

她沉吟一声,“我这有一种压缩粮,吃一小块就能饱腹,味道不是很好。”

她说的是压缩饼干,机器出现就能尝试着做压缩饼干,这需要机器来挤压,保质期肯定没法跟未来的比。

不过战事是在开春后,北边的气温没那么容易热,再加上雨水也少,压缩饼干也能保存很久倒是可以作为应急粮使用。

“回头送一些入宫,让人服用看看。”

他靠在墙壁上,一大堆事浮现在脑海里,就没个空闲的时候,好在已经封笔了,政务可以搁置在一旁。

思考了一会儿,确定没有错漏之处,他就听见一阵哗啦啦声,他睁开眼睛,水汽弥漫的室内,她披着长披巾向更衣室走去。

“不泡了?”他跟着起身。

她面色有点酡红,摇摇头道:“水温太高了,有点晕。”

她摇摇晃晃往外走。

他大步追了上去,把人扶住。

……

时间过得很快,军演恍惚就是昨日,实际上已经过去好几天,连发放奖品所响起的欢呼声似乎就在昨日。

宫里新年今年多了不少新花样,昆曲和黄梅戏入京,捧出了好些个名角,一时间名动天下,这也引出了其他省的戏剧进京。

滑冰赛的时候,门头沟还搭起了不少戏台,不少戏班子都登台上演过。

今年还出了一种白话文的剧,就是没有唱腔,在台上扮演角色,类似傀儡戏和皮影戏的那种。

不唱,由不同的人扮演角色,就大白话,虽然没有一点唱腔,可在乡村集市非常受欢迎,最开始排编的是神话戏,就是从说书先生口中传出来的那些。

因为门槛低,稍微排练就能上场演,乡下集市又不讲究,围着看得津津有味,再说人家要价也不高。

时间长了,又加了出名的戏,像是《梁祝《白蛇传都演了一遍,增加了不少情节,哪怕看过了再次看也津津有味。

这种白话演绎在戏剧眼里是不入流,但是耐不住受欢迎。

戏剧这东西还是有点门槛,乡下没几个人识字,看戏也就看个热闹,至于咿咿呀呀唱了什么,十句里有九句听不懂。

哪有大白话的戏听着简单明了,台词就跟大家平常说话没差别,同时还能学到不少新的词汇。

就这样大白话的话剧流行起来,连说书先生都没这个吃香。

今年宫里就新增了不少话剧,别说点的人还不少。

皇帝依然爱听他的昆曲,戏曲还真有门槛,稍微一溜神就听不清唱了什么,又不像是后世现场大屏幕能看见台词。

本来嫔妃还想附和一下皇帝,听些高雅的戏曲,只是她们汉语本不是很好,也不识字,戏曲也就听个趣。

听了宝音点的一出包拯断案,那杀人犯的狡诈,权贵的步步紧逼,展昭的帅气,包青天的不畏强权,时不时点着节奏响起的音乐,直接将人代入那股紧张断案的气氛里。

头一次看到这种侦探剧,让宫里的人都惊为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跟着包青天断了一回案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