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4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被请进了铁皮房子里, 里面有点闷热,四面窗户被打开,风穿透进来, 倒是带走了一些热量。

车上一半地方铺着一麻袋麻袋的种子,再就是烧过的牛粪和泥土搅混着,气味有点冲。

原来圆球就是几个人在这房子里滚的, 还有那滚药丸的木头工具,先铺土,再撒草籽, 再铺一层, 同盖子一压,再来回滑动几下, 几个不怎么硬实的圆球就成形了。

泥土都是现挖的, 稍微翻晒过, 没有干透, 这种做了圆球, 包含的水汽和现在的温度都不至于让草籽发芽。

皇帝看了牧民的操作后,思考着回头朝廷也这么操作。

他还安排了一批在陕西黄河两岸种草种树, 那边的徭役基本是干这个了, 还不是为了治理黄河。

特别是黄河两岸, 退耕还林, 不允许种地, 不都是为了下游着想?

“刚才好像听见了火器声音。”

皇帝看了身边侍卫,自然有人站出来询问。

“是,是烟花。”

其中一位牧民站出来,将一个圆柱形状的纸制烟花拿出来。

“是这个,放出后, 能让周围百里的人看见,种草的不是我们一行人,一共二十组,每日会放出烟花告知其他人我们的方向,避免有人迷失方向。”

一望无际的草原,只是走错一点,等回头就找不到部落了,在草原上落单很可怕。

皇帝把玩这烟花,然后就看见窗户外的远方升起红色烟花,那烟花又高又亮,还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散去。

在蓝天白云中极为显眼。

皇帝脑海里闪过了很多念头,这比军中用的传讯方式好多了。

可一想已经有电报,已经有了很好选择,没必要再选用这种已经过时的传讯手段。

“附近可有狼群?”

牧民指了一个方向,“昨夜休息时有听见那边有狼叫。”

皇帝上马一群人跟了上去。

***

格物学院,这一两个月可是出尽了风头,要是说在这之前还被视为不务正业,那么现在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发明哪怕只拿出一样就能让儒家崩溃。

儒家能自圆其学说,却有个难以遮挡的漏洞,那就是一套理论依托于君权神授。

这样的理论一代一代填充,到本朝基本上已经形成六艺之外均为邪说。

而格物学院做的哪一个不是在掘儒家的根?

多年前皇帝试图用西洋学说来代替儒家,最后失败了。

因为君主集权制依托的就是儒家这一套。

你用西洋那些,只用技,没有道德控制,将人心败坏。

多年后,又冒出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有点刁钻,她不跟他们正面来,人家只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这些人不做官,也有高额收入。

偶尔挂着内务府的名头,地方官员都得客气点。

到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她,也不是没有人阻拦,只是汉人在朝廷内的声音太小,满族贵族官员才不管什么道统之争。

在他们看来那个女人是自己人,汉人才是应该警惕,没有帮着那个女人对付他们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反过来帮他们?

统治这片土地千年的儒学自然不甘心被取代,自然也试图反扑,围绕最关键的那个人私下里的算计就没有停止过。

不管是利益被侵,还是直接受害者,这些人不约而同站在了一起。

……

一个又一个爆雷消息传来,宝音察觉到不对,自己的人被腐化的有点严重。

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唯一没有被牵连的反而是海外。

她看着面前的传信,陷入沉思当中,随后将数据收集起来画起了坐标轴,横轴是省名,纵轴是次数。

按照各地爆发的次数,画好后连接线后,很明显江浙皖事件最多,湖南湖北其次河南河北再次,广东和京城这边排在下面,其余的四川、甘肃连姓名都没有。

她托着腮,笔尖在纸上点了点,现在就很明显了,闹出事情最多的是江南,其他地方应该是串联,有部分人跟着胡闹,也有作壁上观。

江南哪个势力最多?

当然是士绅,这些前朝就没有干掉,更不要说现如今了。

她再看看统计爆雷的人里,大部分是中饱私囊,损害了商行的利益,排在第二的是收用美色,后宅背着收钱,这些人被迫拉下水。

上次商行就已经缩减过一次,放出去大批优质资产,一些有野心不安分的人也放了出去。

没想到这些老实点的心里也打起了小主意。

“也对,看着原本不如自己的人,开作坊发了大财,他们只能拿那点死工资,心里当然不平衡,改革开放时不就有过这种吞并国有企业的吗?”

人在历史中学会的教训就是永远不会受到教训。

出现这种事不也是有所预料吗?

宝音一手托腮一手点着纸。

可是呐,她不是国有企业,她是大财阀,她不跟他们讲道理。

她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月色,轻声道:“天凉了,有些人该破产了。”

消息传入江南,泰山商行给出利好消息,明年预计收购五百万斤新丝。

还给出了比去年高两倍的价格,银行这边也给提供了抵押贷款,可以用地契来抵押,低利息,时限是一年。

两道消息以最快速度在江南传播开,这已经不是养蚕户的狂欢,而是整个江南所有人的狂欢。

深秋寒风瑟瑟,却抵挡不住大家想要赚钱的心。

小到街头茶馆,大到高昂的酒楼几乎都是在谈论一件事,那就是泰山商行宣布的收购新丝计划。

还有银行的抵押贷款计划分明是鼓励家有土地的人拿着地契来抵押。

随便一个人都能算明白这笔账。

“你用十亩地来抵押,地你还种着,地契抵押给银行能得到土地价值五成到七成的贷款,要是买通官伢这价格做得高,或许能贷出比房价还要高的银子。”

“这笔银子只借一年,一年到期后只需要偿还本金再付一笔很小的利息,地契归你,地也没荒着。”

“中间贷到这笔钱可以雇用大量短工来养蚕,这笔钱少说可以赚十倍利润,也就是说你什么都没有付出就能凭空得到十倍利润……”

“这……听着怎么有点晕乎,世间还有这种好事?”

“泰山商行的名誉你还能不信任,人家生意做得大,还能看上你的这点仨瓜俩枣?”

“今年生丝不是丰收,卖不出去,最后不还是泰山商行兜底,听说泰山商行为了处理掉这批新丝,组建了船队将生丝运送到西洋交易。”

“应该赚了不少,不然也不会提前下订单,五百万斤生丝啊,今年整个江南也没有这么多产量,听说蜀地正在派人争取这笔订单,这白赚钱的机会可不能让它给跑了!”

“有了新式纺织机,生丝的需求量本来就暴涨。”

这样的声音到处都是,这些年泰山商行在江南的经营没有人怀疑对方的信誉,更不要说还有银行在。

这么大的产业他也不可能坑他们。

三倍到十倍的利益,只需要伸伸手就能拿来,有几个人能忍得住?

一时间张家抵押了百亩良田,听说死对头王家抵押了千亩立刻觉得自己吃亏了,抵押的地加到两千亩。

这种低利息的银子不拿总觉得自己吃亏,再说就算生意没成,这点利息对自家来说也是九牛一毛,要是成了那赚的就大了。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有赌性,这种一看赢面很大的,就没有人能抵挡得了。

这种火热反映到市场上,那就是蚕种价格上涨,一张纸已经超出了往年价格。

今年蚕丝丰收,小赚不少的养蚕户也没有想到到了秋天竟然还能赚一笔卖蚕种的钱。

那一张张蚕种价格飞快炒起来,还有桑树,炒到普通小户买不起被踢出局,这场新丝利润眼见着被大户联手吞下。

江南的消息都在宝音的掌控之中,甚至蚕种价格都是她让人抄起来的,小户被踢出局反而是好事,不必被战火波及。

她目光已经放在清洗队伍上了,泰山商行开始了自下而上的清洗,任何人都可以匿名举报,将不干事的上司提下台,位置不就空出来了,怎么争到时候大家各凭本事!

这叫什么?

狼性文化?

出局的她也没有大开杀戒,只要没有犯原则性错误,都是下放到下面,觉得丢脸那就辞职。

清洗展开的开始就有不少人选择离职,她全都批准了,但是也下达了通知,有问题自己报出来,别到时候查到身上,被送去见官。

现在自曝,给个挽回的机会,小惩大诫。

反正根据爆料的人又抓出了不少问题。

泰山商行轰轰烈烈的清洗并没有传到外界,或者说还未被外界所知。

本来就不是什么长脸的事,哪怕“自愿”离开的人也避而不谈。

老东家够地道了,他们这些离开的人,商行还是支持他们创业,愿意给一笔无利息创业资金。

这也算是给了一条后路,不把人逼到绝路孤注一掷,这也是宝音在后世吸取到的智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