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留了几日, 该看过的景色都看过了,周围都是古色古香的古建筑,但并没有比后世好到哪里去。
后世的景区虽然翻修过, 看起来少了一些古朴气息,但是好歹没这么破旧。
旅游这种东西就是得看些不常见的,稀罕的景色, 在古代搞旅游还不如建几座现代化高楼来吸引人参观来得更好。
看着两江总督满眼的不解,宝音很快领悟过来,顺势改口。
“将名胜古迹修一修, 沿途开设一些客栈酒楼吸引游客。”
宝音拿西湖举例子, “西湖边的雷峰塔可以利用起来,修缮后再大肆宣传白娘子故事, 找人润笔渲染, 将这个故事与梁祝齐平, 吸引文人墨客过来巡游西湖。”
“西湖边再安置一些小船, 可以收一些船资带着游客巡游西湖, 河边种满荷花,供人欣赏, 要是有名人赋诗一首, 说不定能比上黄鹤楼。”
“只要人进入杭州, 吃喝都得消费, 这样经济不就带动起来了?”
两江总督听得沉默不语, 倒是杭州知府很是心动,特别是在听说可以用衙门名义牵头将这些古迹整合起来,找商人投资,也可以打包以年限出租给商人,每年只收租金。
不管怎么说衙门这边都能得上一笔收入。
宝音见没人开口, 笑了笑。
她现在是一身男装打扮,被皇帝拎到身边,不明所以的人还以为她是哪位公主伪装。
这件事稍微提一提,宝音顺势带出了捐款一事。
皇帝缓缓开口说捐个一千两,一众地方官员不约而同跪地感激涕零,看着挺没意思。
大家都在做戏,有几个是为这片土地上的人真心考虑?
宝音叹息一声,总觉得之前一番话对牛弹琴了。
她看向听得认真的大阿哥和太子,脸上露出了笑容,还好还有下一代能够培养。
***
二月底,黄宗羲就有启程的意思,被弟子给拦住。
“春寒逼人,若是染上了风寒可就不好了,不如等到四月,不冷不热再出发,再说现在赶过去,那边火车也没通行不也是在江宁府白等一场?”
三月上旬黄宗羲终于忍不住了,拿着拐杖敲打徒弟后背,“你再找借口阻拦,别怪为师将你驱赶出师门!”
此言一出,徒弟只好妥协,吩咐人准备行囊,关键是出行的船。
绍兴水系发达,要先从这里出发前往苏州,再从苏州前往南京。
黄宗羲想这么快离开也是因为圣驾即将抵达绍兴的消息传来。
他不乐意为鞑子王朝效力,自然也不愿意见鞑子皇帝。
到时鞑子皇帝来到绍兴召见他,他是见还是不见?
别觉得是他自我感觉良好,黄宗羲从来不会小窥梨洲先生的名头,实际上这些年凡是来绍兴的人,大多数都会跑来请见他。
若是这次鞑子皇帝再次召他充当顾问他该如何婉拒?
以前让地方官员代请,他还有理由拒绝,这回要是当面请他,他再拒绝岂不是不给皇帝面子。
虽然他也打算给鞑子皇帝面子。
总之他还是决定先避开。
就这样前脚黄宗羲乘船离开绍兴,后脚圣驾就抵达了绍兴。
本地官员已经提前收到命令,不允许惊扰百姓,也不允许强迫百姓前来迎驾,最终入岸口只有一众官员等候。
宝音坐着船进入了绍兴的水道,看到沿途的乌篷船才有了江南水乡的即视感。
古色古香的绍兴要比杭州更有江南水乡的气息,不知道苏州如何。
他们这一行的浩浩荡荡船只将不大的水道都霸占了,也幸好提前清了道,空空荡荡的水面才能容下这么多船。
皇帝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前往禹陵致祭。
禹陵是治水英雄大禹的埋葬之地,大禹治的大河是黄河,如今皇帝治的还是这条河。
船抵达了会稽山山麓,众人也没有下船就在船上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皇帝领着太子大阿哥还有一众臣子上山祭拜去了。
宝音起床有点晚,醒来还是被外面的声音吵醒。
“外面出了什么事?”她疲倦声音响起。
虽然出行有车有船,可这种舟车劳顿的疲惫是洗不去的,她就不喜欢这个时代动辄赶路几个月,真不是人能受得了的。
到后世坐几天火车都觉得熬人,更不要说这个年代这么长的路程了。
有宫人前来禀报。
“是岸上有几位渔夫在捕鱼,已经派人驱赶了。”
宝音挥挥手,“赏赐些银子,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容易。”
她洗了把脸,待清醒一些才吃迟来的早饭。
怀表指针指向十点,这时候山上还没有动静,显然一行人还未归来。
她下了船,在岸边走动,老远就看到观望的人。
那些人躲躲闪闪,给她一种看猴子的感觉。
好吧,要是她住的地方来了大人物,她怕是也会跑去凑热闹。
凑热闹不正是人的天性吗?
宝音蹲在船尾觉得有趣,招呼人将她的渔竿取出来。
撒了一把有点干的点心粉末,没一会儿鱼就上钩了,她眉飞色舞,谁能想到今日运气这么好。
她待在船上,骨头都快要生锈了,只能钓鱼打发时间,可船太多,动静也太多,船停靠时很少能钓鱼上来。
几条活蹦乱跳的鲫鱼,都才巴掌大,她笑眯眯让人用油煎了熬汤喝。
新鲜的鱼就得这么吃。
到了下午,浩浩荡荡的队伍才从山上下来,皇帝换了一身衣服,给官员赐宴。
这边的官员也机灵,请来了本地的名士乡老来做伴。
宝音对着这样的政治宴席不感兴趣,取出来皮克牌招呼宫女陪她打牌打发时间。
中途太子还过来一趟,说是皇帝觉得某样本帮菜味道不错送来她尝尝。
这边花雕酒和醉鸡比较出名。
醉鸡便是本地独有的越鸡和花雕酒制成,入口滑嫩,吃起来比白斩鸡多了酒香味,口味确实不错。
只是她不善酒力,才吃了几口就感觉到脸发烫。
想着反正都碰酒了干脆又尝了醉蟹和醉虾,虾是鲜活的,吃到嘴里不仅不腥,反而有点鲜甜。
这类生吃的冷食一般她是不碰的,这个年代可没有很好的驱虫药。
只尝了两口,便让人撤下了。
除了几样冷菜还有一砂锅三鲜汤,用的也是鸡肉和鲜虾,还有油炸后的菜丸子。
汤色清淡,野趣味十足,都不是什么昂贵的食材,应该很受皇帝青睐。
她中午吃过了鱼汤,这会儿不是喝饿,稍微尝了个鲜,就让身边的人撤下去分食了。
旁边的船上宴会还未结束,没一会儿她听见外面没了动静,刚赶上一牌局结束,便让人去打听去了。
没一会儿马必应回来禀告。
“万岁爷那边想要召唤绍兴这边的大儒说说话,不料这位大儒前日出门游学,家人并不知其踪迹。”
显然皇帝这是被折了面子。
宝音略微思索了一下道:“吩咐人去送些醒酒汤,今日菜品多放了酒,皇上那边怕是吃多了酒,让梁九功请皇上休息。”
马必应连忙退出去传话。
没一会儿又跑回来说,“大阿哥发了怒火,说要惩治那个老匹夫。”
宝音闻言面色大变,“将大阿哥带回房间休息,哪些人听见都敲打一遍,不允许将这些话传出去。”
江南有几个人不能动,明末三大儒就位列其中。
这三人是公认大儒,动了他们江南的文人大概得炸开锅。
如今所有人都希望稳定下来,经历过乱世也没有人愿意打破这份宁静,安抚这三人,以礼相待就是朝廷的诚意。
别看大清对于言论看得紧,文字狱也没断过,但这三人的言论书籍都被地方官员收集起来,官方出书。
黄宗羲还被请去修明史,哪怕被拒绝,他的儿子和弟子还是代替他进了京。
虽然不做官,不拿俸禄,但已经等于黄宗羲本人表态。
他可以做明臣不臣服清廷,但是他的子孙却承认是大清子民。
有了这位在,满族跟江南的矛盾就有缓和的机会,别忘记了满族跟江南可是有血海深仇。
大阿哥这是喝多了不省事,真当人家就是一个年迈老头?
人家一句话,就能让他得不到文臣的支持,断了那条通天的路。
好在这句话只是在他自己那艘船上乱说,听见的人不多,处理完后续,宝音也有些疲惫。
临近傍晚,皇帝睡了一觉清醒过来,也从身边的人那里知晓了大阿哥的口出狂言。
皇帝面无表情,听到梁九功说完宸贵妃的处置后,神色才缓和了下来。
“吩咐大皇子,就说朕说的让他在船上闭门思过。”
“起驾去探望贵妃。”
宝音很头痛,也不知道是不是赶路导致,额头一胀一胀像是睡多了的那种痛法。
她叫来了随行的太医。
这种情况叫西医没什么用处。
太医诊脉后,宝音一脸期盼问道,“是不是能扎几针,让疼痛消失?”
“娘娘说的针灸止疼?可缓解,减轻。”
随后又暗示她,临近经期吹了风导致,让她近期注意保暖。
知道原因后她点头,太医在她颈椎之处扎了几针。
针尚未落完,皇帝便走了进来。
他见宝音脖子和头颅上的银针很是惊讶。
“生病了怎么不派人告知朕?”
宝音一副不在意的语气道:“就是冷风吹多了有点头痛,又不是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