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3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么说呢, 就有一种她都开启大航海许久,都全球转了几个来回了,他才不慌不忙出门。

没几日宝音收到了一封信, 用火车带回来的。

看到信后,宝音的神色黯沉下来。

这些年她在各省大批建设学校,每一个学校都预留了一定女孩名额比例。

或许是最近几年没把注意力放在上面, 有不少学校出现了管理上的问题。

比如刚入学是女孩,没两天变成男孩,最开始还装一下, 男孩穿着女孩的衣服, 后来干脆不装了,学校的老师院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有的学校以收不到学生为由, 房屋空置, 没多久就被当地人霸占, 这事在当地也不是不存在。

甚至有将学校上学名额卖出去的, 学校教职工也是亲戚, 在学校作威作福的。

才十年时间,才十多年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

宝音脸都要气红了, 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这些学校可是有餐费补贴, 最开始就奔着学生可以在学校免费吃一餐来吸引生源, 这部分钱谁要是动了, 那就真罪该万死了!

学校那边出事归谁管?

这些资金是放到专门的账户,专款专用,教育部有监督权力。

这次事件遍及多个省,就没有人来给她一个说法吗?

养心殿大门处有一处偏房,今日门口站着不少人, 一直排队到偏房门口。

等人来得差不多了,宝音才出现。

脸上这会儿还带着冷色,看到旁边的人不由跟着发抖。

正常来说官员是不这么怕后妃,可面前这位是皇后,还是个十分有攻击性,对着朝政伸手一点都不带遮遮掩掩的皇后。

偏偏皇帝还惯着她,有时候不方便出面的就以休养借口让皇后出面。

每当皇后出面的时候,朝廷官员就被折磨得欲生欲死。

因为她总有异想天开的想法,还要求下面人给她办到。

早期还有人摩拳擦掌弹劾,皇上是表面虚心接受,没多久弹劾的人被扔到新疆、西藏等边疆去。

有那一两个倒霉例子,众人都明白过来了,说不定皇后所为都有皇上的引导。

要说朝中最同情的是谁,莫过于太子。

本来太子头上压着皇上一座大山就算了,没想还压着皇后,皇后还是继母,哪怕一国太子在继母手下讨生活也不是那么好受。

这回南巡,老主子和少主子都出门去了,只留下了主母,主母突然召见他们,还如此兴师动众,这些多少管点教育的官员整个脸上的表情都是垮下来的。

是的,就没一个开心。

皇后进门后,不一会儿就有太监走出来,假模假样笑道:“众位大人请进。”

官员们进去,倒是不需要行跪拜礼,微微躬身后就有人站出来。

“不知娘娘差遣臣等过来是为何事?”

宝音扫了一眼,看到几个面熟的,这次被喊过来的官员可不只是朝中说得上话的,还有不少来自周边的学台府台道台,就是小卡米拉,平时没机会面圣的。

不算小的屋内都快挤满了,宝音没有急着找茬,而是先询问了朝廷内关于教育的官职,职责划分,以及管辖范围内的权力。

等每个人说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后,宝音等旁边登记好,才接过了登记的表格。

“各省地方新式教育的蒙学和中学都归谁管?”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站出来,“回娘娘,若是县,蒙学无人管,中学归教谕。”

“那么衙门呢?归哪个衙门?”

这话说起来就有些尴尬了,大清的教育现状是有官无衙门。

县级的教谕看着牛逼哄哄跟县太爷平起平坐,实际上一点实权都没有,还是清贫得很。

宝音沉默听完,也明白了好好的学校为什么会成为妖魔鬼怪胡作非为之地,感情是没有人管制。

她记得当年是让教育部门监督,为何没有辖制住,现在情况也了然了。

名义上归教谕管,但也是名义上,有名无权,连打下手的人都没有,光靠着一张嘴两条腿这怎么管?

或许是宝音脸上的表情过于同情,又或是气氛正好,有人开始诉苦,这诉苦就跟有瘾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劲儿上来嘴巴跟没把门一样谁都拦不住。

宝音正对坐着,看到有人挤眉弄眼试图打断,她冷冷眼神扫过去,再带着鼓励眼神看着那将过去憋屈说出来的官员。

得到鼓励,那人说得更加眉飞色舞了。

房间内很安静,只剩下一个人激昂慷慨,或许是周围安静得有些过分,这人突然醒悟过来声音逐渐变小跟着消失。

宝音含笑看对方,“爱卿不愧是国之栋梁,此前竟无人发现此等疏漏之处,为国抡才是大事,岂能只顾头不顾尾?”

“眼下教育衙门形同虚设,未能像户部形成一套完整的办事规则,这样此事就交给爱卿,参考户部等衙门给出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从蒙学开始管起,相关私塾需要申报老师信息,同时上报学生档册,档册要记录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父母……”

“父母信息要跟户帖对得上,若是父母一方无户籍信息,需要地方查明,此档案由学生入学开始登记交由县级衙门管理,往后择官需要从地方调取这些档案,档案应该封印好,拆封即作废。”

“蒙学、中学、大学新生都得建档,科考报名无档者便无学籍,无档者禁止科考。”

“教育衙门往后重点是在县、乡开办蒙学,在十年内逐步取消私塾,教师归教育衙门管,相关薪酬划入地方财政支出。”

不少人兴奋起来,皇后透露的话音很明显,往后这个教育部门不再是空头衙门,而是实打实的掌权衙门,管理下面的教师,他们总算不是坐冷板凳的衙门了!

宝音提出要求后,让下面人去按照要求拟定了,上交打回去要求改,这样来来回回三个月总算是让宝音满意了,也正式昭告大清原本的八股文取士终结,往后国家抡才是从大学生中挑选。

京城的皇家大学也出现了分裂,这几年大学每年都有一定的留校名额,还不少,人多就有门派,文人别的不会,搞这种拉拢人孤立人的把戏非常顺手。

这几年争斗越来越频繁了,早前宝音是无视的每年还给出了上百个留校名额,这下子光是教职工就有两三千人,皇家学院已经变得极为臃肿。

这种情况下不免有落败的争斗者,一个学校资源就那点,好的职位那就那些,可以申请研究资金做实验,自然比代课拿到的那点代课费要多。

宝音是一直盯着,也觉得这个时候时机成熟,是时候放出去一批。

皇家学院就收到了上面一份通知,允许各省建设大学,相关条件待遇都写在了文案上。

才第一天就有不少人报名,当然守着皇家大学不肯走的肯定也有。

皇家大学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比现在去一个地方从头打拼起要强不知多少。

没有人阻拦,都是自愿。

走的人多,留下的人也多。

在皇帝回京的时候,宝音已经将下面贪污案件,各种冒名顶替事件全部处理了,新式的教育衙门教育局也出现了。

跟后世差不多,凡是跟学生、教师沾边的都归教育局管。

老师的工资、学生的书籍、餐补等等都归学校管。

新生的教育局拿到权力招兵买马加紧落实到位,等皇帝回到京城一切成了定局。

那些守旧派,反对终结科举的官员自然是冲皇帝面前哭诉皇后的罪状。

可是没用,该改的已经改了,光是朝中本来是清水衙门的翰林院就不会松开到手的权力。

翰林院这次算是大赢家,原本被看不起的外翰林也得了管理满蒙学校的权力,那些宗学也归他们管。

有人哭诉,得利的人立刻成为皇后的马前卒,率先将这些人给挡了回去。

皇帝只当这事没有发生,心里却爽得很。

当年不让他改制科举,现在好了,连科举都没了。

***

“各省建大学,由京城大学大头开枝散叶分出去……”

报纸上报道了大学分裂出去,连学校内那些分院去了哪个省都有报道。

各省总督也是积极邀请,毕竟往后官场都得经大学走一遭,自己省有大学这操作起来也方便。

自己省没有大学,到时候可就是别的省分配过来。

对于大学建设,哪怕支出归地方财政,各省也是积极响应。

要说第一个录取大学生的衙门那就是教育局,教育局招兵买马看准的就是京城几所大学的学生。

这些学生到位后,让干什么干什么,比官场上老油条好用多了,飞快地将各地衙门搭建起来,先是省再是各个府然后是下面的县。

除了本届学生,还有大批的往届学生,不分男女,只要考核过了就录用。

主打一个动作要快,将衙门落实下来,将权力先拿到手。

国内的动静并未传到海外,八月份训练了几个月的手军接到了调令前往琉球,在琉球待命。

琉球国很是不安,还传信给了在京的大使。

此举兵部都不知道皇帝的打算,更别说理藩院了。

不提琉球使者到处攀关系,打听情况。

宝音察觉到皇帝这次回来后态度有点不对,跟太子说话时似乎有点夹枪带棒。

这就显得很奇怪了,观察了一段时间,宝音确定了确实有问题。

而这个时候由南边四贝勒送来的南洋见闻的奏章也递到了皇帝的案头上。

“……上为儿臣于南洋见闻,南洋繁华远超儿臣所见……”

皇帝将奏章放到桌面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