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2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这次陪驾的皇子比, 几位确定二月出发往南洋的皇子看起来跟发配边疆一样。

四贝勒心沉了下去,没两日十一阿哥染上了风寒,也退出了前往南洋的行程。

至于几个皇孙都没有退出的意思, 反正皇位轮不上他们,得靠着他们父辈努力。

就这样二月里元宵节一过,两支队伍就相继出发了。

先走的自然是圣驾。

之所以不坐火车, 是想去别的地方看看,火车所经过站点,最受人瞩目, 不容易瞒骗, 反倒是灵山附近都是吃人的妖怪。

这会儿其实有汽车出现了,只是到底不如马车安全。

圣驾出行, 京城交给了皇后, 四贝勒等人再次进宫告别皇后就乘坐火车出发了。

火车开了十天左右才到达广州, 北方还穿着袄子, 南方已经变得炎热, 出了江南每日都得脱掉衣服,到了广州, 他们已经换上了单薄的衣衫。

“南方竟然这么热, 这才二月竟然就穿夏衣了。”

队伍里不断有人惊叹, 课本里学到的东西哪有亲身体验来得感受深。

广州看起来很富裕, 下了车站, 入目的都是类似西洋的建筑,这跟京城又是不同,京城那边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居多,因为得考虑长达近半年的冬日。

广州的建筑不是连成一片,而是一个个独立起来, 相互依靠的小高楼。

皇子皇孙的到来,对于两广总督来说是大事。

总督清空了车站,来迎接,然后请到了山上的总督府。

总督府原本不在广州,还是十年前大皇子在这边停留,将总督府从肇庆迁到广州,还选择了一个风水宝地。

至于原来的衙门按照规矩被改造成了中学。

四贝勒等人进入了总督府,只歇息了一日,总督和其他官员便上门来汇报本地的情报。

皇孙们有感兴趣的留下来听了,也有派人去打听南洋消息的人。

在广州停留了将近八天,四贝勒等人才出行,从广州坐船出发新加坡,再从新加坡前往各个南洋国家。

从踏上豪华的大游轮以四贝勒为首的皇子们神色就不对劲了,皇孙们还未反应过来,不住夸赞这船好。

邮轮确实好,大大的邮轮仿佛海上行宫一样,相比之下圣驾那浩浩荡荡的队伍在这个邮轮面前都显得小家子气。

两广总督为他们购买的都是最贵的票,每人分到一间大房间,连身边的侍从都是二等票,两人一间的那种。

可能是初来海上适应不了船上的起伏,一群人晕船难受,直接躺在房间里。

只偶尔透过小小的窗户看向外面的大海。

深夜时是把帘子拉上,幽深的海水深夜看起来像是能吞噬人灵魂的深渊。

在海上跟内陆坐船完全是两种体验,曾经感受到长江的湍急的四贝勒也没有想到自己在海上会晕船。

是的,没错,晕船最严重的就是他。

他也不敢吃所谓的晕车药,吃了就昏睡过去,对一切都失去了掌控。

就这样强忍着,终邮轮开进了新加坡的港口。

站在甲板上看着港口耸立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四贝勒紧掐住了自己掌心,他神色凝滞。

或者说不只是他,这次过来的龙子龙孙早没有了之前的放松,全都心里敲响了警钟。

这样的高楼,往来的人群和电车,还有港口那密密麻麻的船只。

若是四贝勒知道未来,此刻的感受或许就是大清末年皇族前往西方发达国家所看到的场景。

这恰恰就是宝音想要他们看到的。

对于大清的改革,宝音是带着克制的,因为局限约束太多。

但是在新加坡不需要,这是一块任由她涂抹的画板,二十多年心血将这个地方改头换面,无限接近她心目中的那个未来。

此刻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就是一座魔幻城市,也是被东西方公认为海上明月的城市。

这个城市先进文明,是西方所幻想的城市,这个城市富裕公正,是沿海百姓冒着海难风险也要偷渡过来的城市。

看着那熟悉的中文,听着那陌生的粤语闽语,四贝勒心中的警惕到达了顶峰。

没有人催促他们出发,所有人都不约而同选择在新加坡逗留。

乘坐电梯,站在高达二十多层高的高楼上,四贝勒冷静地看着这一切,似乎将一切都看在眼里,等到回京如实禀报。

同时他心里有个疑惑,这个港口离广州并不算远,两广官员不可能没有听说过,怎么就没有人上报过呢?

这样一个地方存在,肉眼可见对大清具有强大威胁,怎么就没有人提起过?

京城里总是讨论江南的富裕,可是江南跟这里比,又差了些什么。

四贝勒说不出来,其实是工业化带来的威慑,是降维打击。

虽然不明白,心中还是多了危机。

抵达新加坡的第十六日,因旅行证件到期的缘故,他们不得不出发,这次将分散前往不同国家。

或许是因为新加坡提高了他们对南洋国家的期待值,等船只靠岸,感受到咸湿的海风,再看破烂的港口,顿时生出失望情绪。

南洋跟大清的破烂渡口也没有区别,看来新加坡只是例外。

***

皇帝不在京,皇子们也跟着出去了,京城变得安静许多,确切地说是官员变得谨慎了,谁不知道当今皇后是个爱折腾的?

偏偏皇帝带走了太子,留下了皇后,要是将皇后带走,留下太子该多好?

宝音没空搭理下面人的小心思,先敲打敲打京城以及周边的治安问题。

接着开始琢磨起隔壁倭国。

按照历史记载,倭国今年年底富士山火山会喷发,那么派去那边的人得找个理由调回来。

这时间还不能早也不能晚。

早了,丢下的产业和地盘会被人惦记,这是肯定的,说不定再回去已经转几道手了。

要是晚了,为了那点资产将人命赔过去不合适。

看了一下岛国的地图,宝音放下心来,幸好那边开放的港口都处于南面,跟富士山有一段距离,其实富士山就算爆发,对南面影响也不大。

至于火山爆发期间,皇帝想要做什么,她可就不管了。

这样想还是不放心,宝音干脆让人在十月份退到琉球。

虽然在宫里,宝音还是时刻能接到圣驾到的消息。

报纸也会报道帝王行踪,当然是离开那个地方很久之后,窥视帝踪是大罪,离开之后报道帝王爱民如子行为,自然是另一回事。

有时候看着新闻,再看看手里拿到的密折叠,宝音都会陷入怀疑,这报纸上到底是谁觍着脸写出这样不要脸的文字。

看来官媒统一口径不是后世专属,报纸才出来二十多年,朝廷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四月份帝王相关的报道突然从报纸上消失,消失了近一个月时间。

五月份报纸再次登报,皇帝已经从山东跑到了宁波,还搞了阅军。

当然这个阅军阅的是水军,某些嗅觉灵敏的人自然是嗅到了异常。

实际上自收回台湾后,水军已经被搁置,属于不受重视的军属。

后来水军主要工作变成了剿走私船,再之后还接了南洋的私活来赚取军费养兵。

就是南洋海域发生冲突,海军收到商船的孝敬,雄赳赳气昂昂跑去给人找场子。

一来二去开辟了一条财路活得很是滋润。

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面就领会了疯狂开展业务。

谁能想到搁置了二十来年,又阅起了军,这说明什么?

说明用兵的时机又到了。

皇帝这次阅军,脸色其实没看出什么,阅军之后,便将大皇子和十四皇子留下练兵,之后出现在了宁波的船舶学院。

这次是鱼龙白服走过来听了一场,又找来了不少船舶相关的书籍。

还上了宁波港口停靠点邮轮上逛了几回。

之后征调服役沿海船只,这船只还不是小帆船,而是大型船舰。

这东西只有少数势力有,一是江南的一些商行,二是漕运,三是福建船厂。

至于跑到南洋的朝廷是管不了。

除了这些船舰,皇帝还下命令建造大型钢铁舰船。

这等于给淮安船厂降下一颗大雷。

因为淮安船厂在之前是建木头船的,后来年轻人才被抢走,只剩下没有出路的人还守着老手艺老船厂,接一些木头船的活苟延残喘。

这上面突然下令让他们造钢铁船,这简直是要他们的命。

很简单,没有造船的工艺。

这个年代给皇家干活都要记名,船要是出事要查明原因,一旦确定工匠问题,那是跑都没办法跑掉。

淮安船厂造不造得出来,皇帝能不知道吗?

他又不看过程,他只要结果。

他只知道每年都有大笔修缮军船的银子流入船厂,也总有报修的船开往淮安船厂。

从前朝开始,这么多年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你现在说你只能造木头船?

看着刑具你再告诉我你办不到?

很显然,皇帝这次是抽出空来修理船厂和水军。

消息上报,宝音也知道了他的目的。

下一步该是练水师了,等了这么多年,他终于准备开启大航海时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