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5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胤礽懒得听他瞎扯, 就那一小块平地也算平原?

真正的平原在东岸!

要不是洋人都聚集在平缓的东岸,他们也不至于屈居在了西海岸,当然也有西海岸离大清更近, 补给更方便的原因。

这个年过去,他就盼着能多送点人过来,手下没人什么都干不成, 守着这块地又有何用?

金子挖出来能买什么?没有丝绸,没有粮食,连蜡烛都得靠船运过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胤禔吃饱喝足后又给胤礽画饼了, “你这守着金矿没有用, 好不如人先借给我,我去抓些人回来种地, 光咱俩能玩什么?”

自立皇帝吗?手下人加在一起也才一万人, 其中还有不少老弱妇孺, 有什么用?

“你守着你的金矿, 我呢练兵顺便种地, 等商船过来,再看送了多少人过来, 沿海看得紧, 大不了从倭国和朝鲜弄人, 我看了倭国的百姓那日子过得狗都不如, 也幸亏被老爷子给揍了一顿, 现在服服帖帖,让他们多生孩子,送到咱们这来。”

“跟中原比,倭国的百姓那才叫服服帖帖,驯化得比狗还要听话。”

胤礽动了心思, 这话确实有道理,他也在倭国暂时停留过,跟中原比,倭国确实少了血性,倭王被架空没反应,幕府被架空依然没反应,一点反抗心思都没有。

起码大清暗地里的反清活动就没断过。

两人突然想到自己这会儿好像有汉名,名义上皇长子和废太子还被圈禁在京城。

皇额娘好像说过,会将牢里除死刑犯以外的人清空全都送流放到这边来,应该多是汉人,让他们最好以汉人身份出面。

“金什么来着?”胤礽看向胤禔,老大的汉名叫什么来着?”

胤禔翻了个白眼,“金什么金?叫艾爷!”

“艾大头!”

胤礽叫了一声。

胤禔喷了口水,“是艾先森!”

他愤愤不平道:“什么艾大头?艾先生,懂吗?先生!”

两人一个选择了金姓一个选择了艾姓,若真在这个地方落根,往后也是两个家族。

“吃饱了吧,吃饱了将钱付一下,还有这段时间你和你手下那些人的伙食费一块付了!”

“欠着!”胤禔理直气壮道,“皇额娘可是说了让我们俩出来后相互照应着,账先记着……”

***

一转眼春暖花开,皇帝蠢蠢欲动又想出门了。

这人是真闲不住。

宝音将补课补得昏天暗地的四皇子给提留出来塞皇帝北巡队伍里。

同时十四皇子也得到了他阿玛画的饼,意气风发赶往南疆了。

宝音忙着今年嘉赏名单,赶在他去北边之前定下来。

现在无论是铁路还是水泥路都通往北边,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当天就能到达热河行宫,倒不需要像二十多年前那样长途奔波。

舒舒服服赶路这事,虽然好,不过皇家还是不忘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狩猎还是老传统。

嘉奖名单定下,宝音又问起了另一件大事,就是满汉通婚。

这事到如今两族矛盾越来越重了,若是再不改善后果只有两个,一是汉人屠尽满人,二是满人屠尽汉人。

后者明显做不到,现在不搞定这件事,到清末民族矛盾更大。

比如太平天国可是将南边的满族给屠戮干净了。

满族为什么愿意给洋人赔款?

还不是满族眼里的大敌是那边的汉人,洋人只要钱,汉人可是要革他们的命!

清末可就只有京城和东北满人,后来清朝没了京城的满人也有大部分跑东北去了。

再说新式的枪炮,汽车的出现,原来的马上骑兵可以陆续淘汰了。

满汉通婚这事办成了,八旗制度基本上也差不多崩溃了,这是个缓慢过程,需要温水煮青蛙。

“早前不是有人建议扩建城池吗?内城墙看着扒了,允许一部分旗人转民人。”

旗人虽然享受的福利比民人多,但制约也多。

这几年宝音连续砍了不少福利,主要是内务府养不起,一部分旗人谋不到差事,也有一部分吃空饷,生活贫困的也不少。

吃空饷的事宝音心里有数,这个在哪个时代都杜绝不了。

还有些人拿到的钱只有六七成,满人是铁饭碗,铁饭碗可有砸的时候,后世的工人铁饭碗也没见有端稳过的。

后世的国营企业破产,合同工清退,都证明了这一点。

前些年满人死命地生,这几年人口涨不上去也有这个原因,生出来国家不养不就觉得亏了。

倒是汉人噗噗往外生。

穷人生、富人生,中间有点家底又不多的反而生不了几个,生了也养不活。

还是婴儿存活率上涨的原因。

她默认吃空饷,也是逼一批旗转民。

“这样,给个税收政策,鼓励满汉通婚,每年收入有一定免税额度,如何?”

这个时候的免税政策是跟土地挂钩,国家主要财政收入是地税,现在在朝商税转变,商业税已经成为财政收入大头。

国库年入七千万两银子的商业税收,今年预计有过亿,皇帝表示国库账面上从未有过如此富裕的银子。

因为银子多,他出手也大方了,时不时免去几个省的欠银。

“免税?”

“这个要如何免?”

不跟土地挂钩,怎么免税?

宝音笑:“这还不简单,只要符合满汉通婚政策都可以免去人丁税,一对夫妻所生孩子均在免人丁税范围内。”

人丁税就是人头税,不是免了,而是定额了。

皇帝闻言看她,“你是想废掉人丁税吗?”

一对符合条件的夫妇生下的孩子免人丁税,那些孩子跟其他人成婚也在免税范围内,几代下来天下怕是很少有符合缴纳人丁税的人了。

[这不是民族矛盾迫在眉睫吗?]

都宣传了很久满汉一家亲,不管什么民族都是华夏人。

这效果一点也不明显。

还得出个大招了。

皇帝忽略过这个话题,说起去木兰围场的事,言语里都是将朝廷交给他。

他现在给皇子们画大饼,为了不暴露光明正大牌匾上的名字是谁,干脆一个不留都带走。

不,也还是留了五六七三位皇子。

满汉融合这事这些年一直是国策,只是之前讲究自愿,效果不太好,满人多是娶或纳汉人女人,皇帝自己带头了,满女嫁到汉人家的还真不多。

就算有那可是汉军旗。

上层和底层之间还是有鸿沟的,接下来当然是政策上引导。

商量完这个正常只限定夫妻,而不是妾后,宝音又说起了出海的事。

“今年有一艘大船从天津港出发,可有什么话要带过去的?”

皇帝沉默后道:“吃穿和用的都送过去,再将他二人身边用惯的奴才也一道送过去。”

长叹一口气后道:“让人给他们多拍些照片带回来。”

得嘞,这是默认让两人脱离立储风波。

大概也没人能想到夺嫡这事第一个出局的会是皇太子,也对,皇太子不出局也没有后来的九龙夺嫡。

宝音拍拍他的肩膀,算是安抚他了,等人一走就骂了一声“该!”

男人嘴里说着心疼儿子,说到底还是没想到放开手中的权力。

权力到死都不会放手。

不过也能明白,一放手那成别人手里任宰割的肉了,就算宝音自己也不会放弃。

留了三两只小猫,皇帝一拍屁股带着一大群人离京了。

说是将朝政交给了她,实际上政治中心早跟着他转移了。

她都快成了他手里的一把刀了,就看她这个刀先磨断,还是刀的主人先老死。

大部队开着汽车走,相关大部队分成了两批,一批早走先去承德,后一批随驾,这几年出的汽车都被皇家和一大批皇亲给包揽了。

大部队前脚离开京城,后脚宝音便喊了刑部的官员。

“水师打下了新占之地,未来发配宁古塔的人该发放这里,另外整理一批犯人,不准拿银子免除刑罚,牢中除死刑犯以外的犯人全部送去新占之地……”

刑部侍郎大惊,“这流放万里刑罚是否太过?”

宝音冷眼看他,“那些是罪犯,罪犯只是换个地方受罚,哪里算是发配?往后只要敢犯罪,除死刑以外都要送去海外受刑。”

“若其家人问起就说本地监狱放不下,转移外地监狱,待刑满释放自是可以坐船回来。”

刑部侍郎抹着汗说是。

实际上能被关进监狱的那都是刺头,真送走了对当地治安也好。

宝音可不想再来一次严打,还是让洋人去尝试一下农民起义的滋味。

她摸着下巴,距离美国建国不到百年,她多塞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进去,胤礽他们能分裂也就罢,不能也得占块地盘,这钉子她非得钉下不可。

一声令下,沿海的监狱先被清空,然后附近的县和府的监狱犯人往沿海这边押。

一车厢一车厢的犯人,和一船一船的犯人都聚集在沿海,三月份开始出海,前面大船开道,后面小船跟随,这样大批次迁徙到五月才抵达金山。

胤礽看到那密密麻麻的黑点,心里暗暗吃惊,吃惊皇后调动的船只,哪怕朝廷恐怕也做不到。

但是等船靠岸,他知道了,这些都是要付费的。

领头船长笑眯眯道:“金二爷,这人都运到了,一个壮力给十两银子,会手艺的二十两,这钱绝对不亏,您看我们是大老远运送过来……”

要不是守着一个金库,胤礽都想给他一巴掌,狮子大开口都宰他头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